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你以為法國人腦子短路才修的馬奇諾防線?看看一戰法國死了多少人

馬奇諾防線法語:Ligne Maginot, 英語:Maginot Line, 德語:Maginot-Linie), 從1928年起開始建造, 1940年才基本建成, 造價50億法郎(1930、1940年代貨幣), 其名稱來自當時法國的陸軍部長A.-L.-R.馬奇諾的姓氏(1877~1932)。 防線主體有數百公里, 主要部分在法國東部的 蒂永維爾。

一戰將法國打成廢墟

一戰法國不到四千萬人口, 動員了幾百萬大軍, 戰死了一百多萬軍人, 傷亡幾百萬萬。 法國北部地方被戰爭打成廢墟。 法國付出這麼大犧牲, 獲得了勝利。 但戰後的凡爾賽條約 在實質上連法國的安全都沒有保障。

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 時間發生在1916年7月1日到11月18日間, 英、法兩國為突破德軍防禦並將其擊退到法德邊境, 於是在位於法國北方的索姆河區域實施作戰。 雙方傷亡共計130萬人, 是一戰中最慘烈的陣地戰。

其中英軍四十五萬餘人, 法軍三十四萬餘人, 德軍五十三點八萬人。 英、法軍未達到突破德軍防線的目的,

但鉗制了德軍對凡爾登的進攻, 進一步削弱了德軍實力。

涉及到索姆河戰役大約死了多少人的問題討論就要看一看當初的作戰過程。 1916年, 英、法軍於 7 月中、下旬再度發起進攻, 南岸法軍佔領了第三道陣地, 但未能發展為戰役突破。 英軍 32 個師、法軍 26 個師第三次發起進攻, 截至 12 日向德軍縱深只推進了 2~4 公里。 英軍在進攻中首次使用坦克, 共出動 49 輛, 而實際參加戰鬥的 18 輛, 在戰爭史上這是第一次使用坦克, 所以索姆河戰役大約死了多少人是不可估量的。

法國已無力維持大兵團作戰, 因此在後期採用防禦策略

由於一戰初期法國鼓吹“大規模進攻”帶來的慘重損失, 以及後來數次防禦戰役中的巨大成功, 使大多數人都認為未來的戰爭形態不會脫離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那種類型, 因此一戰中取得的經驗被法國人完全保留下來——“野戰炮兵掩護下的經過要塞加強的不間斷線性防禦”, 日後法國人利用現代技術對其進行改進並發揚光大, 最終將這一“完全防禦”的軍事思想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一場第一次世界大戰, 使法國人的軍事思想從一個極端跳到了另一個極端——從“完全進攻”變成了“完全防守”。 馬奇諾防線便是這種軍事思想的最佳實踐。

法國領導層的短視還體現在對新式武器的使用上。 恩格斯指出:“一旦技術上的進步可以用於軍事目的並且已經用於軍事目的,它們便立刻幾乎強制地,而且往往是違反指揮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戰方式上的改變甚至變革。

”而一戰中嶄露頭角的新兵器坦克和飛機, 被法國人可笑的定義為步兵和炮兵的支援工具, 有些法國將領固執的認為飛機的作用就是給炮兵指示目標, 而坦克的活動範圍必須圈定在己方炮火的有效射程之內, 進攻只能在炮兵完全摧毀敵方防禦之後才能由步兵發起, 坦克必須掩護進攻的步兵。 這些在日後成為笑柄的概念, 在當時被深深鐫刻在法軍官兵的頭腦中, 以至於當他們突然面對超越自己認知度的一種全新概念的戰爭時才顯得茫然不知所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