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公開致歉——六安首例食品領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監督顯成效

“……經司法機關教育, 本人深切地認識到在食品中添加罌粟殼的社會危害性, 現非常後悔和不安, 誠摯地向各位社會大眾、各位信任本人的消費者表示歉意, 希望社會公眾監督。 ”

12月26日《新安晚報》A10版面登出一封致歉信, 致歉人阮某在自營酸菜魚館製作的酸菜魚油中非法加入罌粟殼, 並銷售給不特定消費者食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檢察院不僅要求追究其刑事責任, 還請求法院判令其立即停止實施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行為, 並在省級以上新聞媒體公開賠禮道歉。 該案系六安市首例食品領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今年3月, 裕安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接群眾舉報稱, 轄區內某酸菜魚館經營者阮某在熬制酸菜魚油時加入罌粟殼, 並銷售添加上述油品製作的酸菜魚。 經對該酸菜魚館銷售的酸菜魚進行檢驗, 認定其中含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罌粟堿及那可丁。 4月24日, 此起案件線索移送至裕安區檢察院。 該院經審查認定, 該酸菜魚館經營者阮某的行為已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 遂監督公安機關進行立案偵查。

經安徽省檢察院批准, 11月15日, 裕安區檢察院依法對阮某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12月21日, 法院作出一審判決, 支援檢察機關的全部訴訟請求, 認定阮某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判處其有期徒刑一年, 緩刑二年, 並處罰金20000元;判令阮某立即停止實施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行為, 並在省級以上新聞媒體公開賠禮道歉。

檢察君提醒

罌粟殼中的生物鹼雖然含量較少, 對吸毒者不起作用, 但對於絕大多數從未接觸過毒品並對毒品有高度敏感性的人來說,

其“效用”不可低估。

如果長期食用含有毒品的食物, 就會出現發冷、出虛汗、乏力、面黃肌瘦、犯困等症狀, 嚴重時可能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造成損害, 甚至會出現內分泌失調等症狀, 對人體肝臟、心臟有一定的毒害。 它能使人體產生快感, 處於一種特殊的愉悅狀態, 並逐漸產生依賴性進而成癮。

在食品中添加罌粟的行為一旦添加即構成犯罪, 屬於行為犯, 因此警告所有食品經營者, 千萬不要為利益驅動在食品中添加該有毒有害物質。

面對食品、藥品安全領域侵害公眾合法權益的刑事案件, 檢察機關立足法律監督職能, 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要求侵害人向被侵害人賠禮致歉。

◎文字|吳貽夥 方彤

◎編輯|裕檢新媒體工作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