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江蘇省最小的縣,曾經是大明戰將徐達的封地!

江蘇省, 簡稱“蘇”, 省會南京, 在中國歷史上, 江蘇屬於古九州中的徐州、揚州的一部分;清康熙年間, 江南省拆分東西兩部, 東部設“江寧府”與“蘇州府”, 取兩府首字, 得名江蘇。 現江蘇轄1個副省級城市、12個地級市、23個縣級市、22個縣。 今天, 我們說說其中面積最小的縣——揚中市。

首先, 揚中居長江中下游, 四面環江, 境內河網縱橫交錯, 全市江島、沙洲無數, 以太平洲、中心沙、西沙島、雷公咀四個為最;其主體為島嶼, 居長江之上, 面積僅次於崇明島, 為長江第二大島嶼, 素有“河豚之鄉”“江中明珠”的美譽。 在歷史上, 揚州中部, 曾為明朝大將徐達的封地。

其次, 可以說, 揚中是一個長江帶來的城市。 歷史上, 揚中地域直到東晉時期才顯露突出, 隋唐時期, 各小沙洲相連, 成為一個長形沙洲, 之後黃河多次南遷改道, 與淮河、長江形成三江合流, 舊沙洲陷落分散, 新沙洲顯現, 特別是在宋高宗時期至明朝孝宗年間, 揚中州地成為陸地的速度加快, 新洲之名漸成。

再次, 清代以後, 黃河北返, 淮河趨於穩定, 各沙洲逐漸成形, 至同治年間, 中心沙、雷公咀先後露面, 揚中陸地的雛形成形, 統稱太平洲, 但還沒有形成統一行政區劃, 區域分散為丹徒、丹陽、泰興、江都等管轄。 清光緒三十年, 設太平廳, 管轄太平洲一帶, 隸屬鎮江府。 清宣統三年, 太平廳改名太平縣。

最後, 民國年間, 為避免與其他省的太平縣同名, 取“揚子江中”之意, 改稱揚中縣, 由金陵道管轄。 1983年, 揚中縣被劃入鎮江市管轄。 1994年, 改名為揚中市, 成為縣級市。 面積331平方公里, 人口34萬。

文:淩晨小米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