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今日社評】給過濫的實名制加把“安全鎖”

今日社評

給過濫的實名制加把“安全鎖”

喬英傑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勝俊24日在北京就網路安全問題表示, 建議進一步加大使用者個人資訊保護力度, 包括加快個人資訊保護法立法進程, 認真研究使用者實名制的範圍和方式, 避免資訊採集主體過多、實名登記事項過濫等問題。

(12月24日中國新聞網)

必須承認, 在如今的現實工作與日常生活中, 動不動就要求實名制登記與註冊的事情確實是太多了。 而且, 不管是什麼性質的事項, 也不論到底需要與否, 動輒就強制性地讓你提供包括身份證、手機號,

甚至單位、家庭等在內的實名制資訊, 否則, 你想辦的事情就極有可能會遭遇卡殼而無法辦成。

筆者的一位外地朋友剛剛就接到了孩子所在初中學校的通知, 要求學生寒假期間參加遊學活動。 若只是報名、繳費、跟著走倒也就罷了, 偏偏還要求家長必須到指定的網站上先進行實名制登記與註冊, 然後才能進行線上報名與繳費。 對此, 朋友感到一臉的懷疑與不解。 而且細一思索, 這些要求及作法裡面所透露出來的“資訊”也著實不少。

明明是一件組團出遊式的簡單活動為什麼會搞得這樣複雜?況且, 又不是組織家長遊學, 為什麼還要家長必須去毫無安全保障可言的商業網站上進行實名制登記註冊呢?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

如今的公民個人資訊真的是到了一個滿天飛的狀態。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個別辦事機構或者網路平臺在採集完公民個人資訊以後, 根本不會採取必要的安保防範措施, 甚至於還有工作人員監守自盜、故意洩露與販賣, 借此進行謀利。 正因為此, 對於現在的公民來說, 假如哪一天發現自己的個人資訊被洩露了, 若想要找出真正的“元兇”來, 那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因為, 曾經採集過你的實名制資訊的辦事機構或者網路平臺實在是太多太濫了, 你根本無法搞清楚自己的資訊到底是在哪裡洩露出去的。

正是因為過多過濫的實名制資訊採集主體及事項, 使公民個人資訊跟裸奔一樣遊蕩於各個機構、平臺之間,

給公民的個人財產及資訊安全帶來了極其嚴重的隱患, 所以才急需給其加上一把安全之鎖, 明確界定出哪些辦事機構、哪些性質的事項可以進行實名制登記或者註冊, 哪些沒有實名制必要等等。 同時, 還要進一步強化監管措施, 不斷加大對故意洩露公民個人資訊行為的處罰力度。 如此, 才能有效遏制實名制過多過濫等現象的發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