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業強起來需要體系支撐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 明確提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三大體系彼此聯結、相生相伴, 是一個有機整體, 共同構成現代農業的體系支撐。 要著眼于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把握現階段農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張、產業深度融合、新業態新模式蓬勃興起的時代特徵, 進一步夯實現代農業的體系保障, 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發展。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核心是延伸拓展傳統農業的功能邊界, 實現產業競爭力提升。 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注重通過金融資本、科學技術、組織管理等現代生產要素的集約投入和深度開發形成新的要素組合方式,

促進全要素生產率和農業產業綜合素質穩步提升。 當前要瞄準拓展農業產業發展空間格局, 努力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 推動農業由平面拓展向空間立體擴張, 形成資源有效利用、功能充分發揮、競爭力明顯增強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要在確保基本農產品生產供給的同時, 加快拓展農業的生態環境保護、觀光旅遊休閒、健康養生、文化傳承等非生產功能, 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 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業、智慧農業、創意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 使農業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藍海。 改革開放以來的近40年, 我國農業在要素配置、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功能作用等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
正由平面向立體、物質向非物質、有形向無形、有界向無界拓展, 生成出若干生產環節和多產業衍生形態, 向世界展現出農業產業興旺的中國範例和中國模式。

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 核心是優化農產品供給結構, 實現農業生產與資源投入、市場需求的縱向貫通。 當前要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通過在品種結構、空間佈局和生產投入上的優化調整, 不斷增強中高端農產品供給能力。 要延長產業鏈, 加快構建產品優良、適銷對路、佈局合理、高效集約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 不斷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實現城鄉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要保障供應鏈, 優化農產品區域佈局, 在資源匱乏、生態脆弱、環境污染嚴重地區, 加快開展退耕休耕輪作, 減少低效產能、有害產能、過剩產能。 重點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形成水土資源、環境承載和農業生產協調配合的空間格局。 要提升價值鏈, 提高農產品品質和效益, 按照“穩糧、優經、擴飼”的要求統籌調整農業種植結構, 加快構建糧經飼協調發展的三元結構。 推進農業標準化、品牌化、綠色化生產, 提高產品增值效益。 要完善生態鏈,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推廣農業清潔生產和節水生產, 集中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等環境突出問題, 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核心是發揮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引領作用, 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在工業化、城鎮化持續推進的背景下, 農村人口轉移和農業勞動力轉移是基本規律和趨勢, 數以億計的普通農戶不斷減少, 數以百萬計的新型主體必然產生。 順應發展趨勢, 秉承開放理念, 積極培養造就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複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加快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 通過土地流轉、股份合作、生產託管等多種形式實現適度規模經營, 著力增強新型經營主體在脫貧攻堅和帶動普通農戶增收方面的引領作用。
引導返鄉農民工、大學生、城鎮居民、工商企業等從事農業生產經營, 將現代農業急需的新理念新技術引入農業農村。 鼓勵通過訂單合同、合作制、股份制、產業聯合體等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和組織化方式, 促進新型經營主體和普通農戶共用收益。 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 通過在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提供專業化規模化服務, 帶動普通農戶走上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要把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大舉措, 加快構建框架完整、措施精准、機制有效的政策支持體系, 進一步提升農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 促進中國農業強勢發展。

一篇文章閱讀量突破七十萬的網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