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觀——下龍灣

下龍灣位於越南北部海灣, 包括約3, 000個岩石島嶼和土島。 伸出海面的鋸齒狀石灰岩柱為該地典型景觀, 因其景色酷似桂林山水, 因此亦被稱為“海上桂林”。 2011年,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觀”之一。

關於海灣起源有三個類似的傳說, 反映在名稱上。 第一個傳說稱龍猛力跺在地上而使山嶺崩倒, 形成了很快被水填滿的谷地僅有山嶽的峰頂——下龍灣的岩島——浮在水面上。 另一個民間傳說提到龍的長尾把大地撕裂, 造成谷地和縫隙, 而在龍躍入鄰近水域時淹了水。 第三種是下龍灣的居民原是海上村落。

一天遭遇大風暴。 人民苦不堪言。 這時天邊飛來一條神龍。 降入下龍灣才形成下龍灣。 三種版本都借自現代關於塔拉斯各(Tarasque)怪獸的傳說, 這是一種像龍的海洋生物, 據說住在下龍灣。

眾多石造工藝品的發現證實了和平文化(約1萬年前興起)曾發展至此,

還有特定下龍文化的遺物。 到19世紀為止, 下龍灣一直被中國和越南人海盜利用, 但到20世紀在下龍灣島嶼居住的人民還是有限。 沿著海灣岸邊有不少人靠著下龍灣的船運和漁業維生, 旅遊業也很重要, 部分原因是有人渴望見到傳說中的塔拉斯各怪獸。 為促進經濟成長而增建工廠及住宅區的計畫遭逢了保護海灣生物與自然景觀方面的阻力。 1986年吉婆島(本區最大的島嶼之一)的一部分被劃為國家公園, 1994年整個海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保護區。

在1500平方公里的海面上, 山島林立, 星羅棋佈, 姿態萬千, 這裡究竟有多少島嶼多少山峰, 至今沒有精確的統計資料, 據說共有3000多座, 僅命名的山、島就有1000多座。 下龍灣的名稱來歷有種種傳說:一說是上天遣神龍降臨北部灣, 助越南人民抗擊外侵, 龍口吐出顆顆龍珠打擊侵略者, 龍珠落進海裡, 化為岩石, 聳立成山。 還有人說有一群白龍從遠方飛來, 被這裡的綺麗風光所吸引, 從天上下來留在海灣裡。

白龍翻騰激浪, 化作千姿百態的奇山異島。 據科學工作者考證, 這裡是原來歐亞大陸的一部分, 後沉入海中, 形成了這種自然奇觀。

地名由來

下龍即下降的龍。 19世紀以前, 在中國古書籍中, 沒有關於下龍灣名稱的記載, 而此海區所知的為安邦, 綠水,

雲屯等名字。 自19世紀末以來, “下龍灣”名字才出法國的北部灣航海圖。 用法文出版的“海防新聞”報導:“龍出現在下龍灣”。 此事簡略如下:于1898年Alavangso船長Lagoredin少尉在下龍灣三次見到一雙巨大的海蛇, 不只是那少尉, 而許多船員也看見蛇。 歐洲人聯想該動物象似亞洲傳說的龍, 是否由於廣寧海域被取名為下龍灣? 但據傳說, 下龍灣名稱來源有關於一個群龍下降幫助越南抗擊侵略者的故事。 該故事講:“好久以前在越南立國之初, 人民過著平安的生活, 卻被外邦敵人到來侵犯國土。 在強敵之勢下, 上帝派遣母龍帶一群子龍下凡幫助越南抗敵, 當敵船從大海向岸上洶洶攻擊時, 群龍立即噴出無數的珍珠, 化成千萬座挺拔的石島, 連結成堅固的城牆。 正在飛駛敵船突然被擋住,而撞著石島,或互相碰撞得粉碎。敵人瓦解後,母龍和子龍看見這裡景觀清平,樹木鮮美,人民認真勤勞,團結互助而不返回天界,卻留在塵世,母龍降落之地是下龍,子龍下來侍侯母龍之地是拜子龍,群龍攪起白浪之處是龍尾,(即茶古半島)”。

下龍灣世界自然遺產區(即第一保護-核心區)經下列三地點為界限:西面的木頭島,南面的三窖湖和東面的貢西島。第二保護區中間區被確定於沿著18A號公路從蓋贊(CAIDAM)B12油庫到錦普市光亨坊第十一號里程碑的海岸線。第三保護附近區:是中間區圍繞的海域和陸地區,其中包括海防市吉婆島國家園的相連接海域。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將山石、小島雕附的形狀各異,有的如直插水中的筷子,有的如浮在水面的大鼎,有的如賓士的駿馬,還有的如爭鬥的雄雞,最有名的是蛤蟆島,其形狀猶如一隻蛤蟆,端坐在海面上,嘴裡還銜著青草,栩栩如生。

岩島上有許多岩洞,其中木頭洞最具特色,有“岩洞奇觀”之稱,位於萬景島海拔189米最高峰的半腰,洞口不大,洞內廣闊,分為三層,外洞可容數千人,洞壁上的鐘乳石,形成各種動物形象,活靈活現,令人稱奇。

下龍灣不僅山明水秀,而且物產富饒,海裡有許多名貴的水產。下龍灣的氣候和地形適宜於各種熱帶魚類生活,又有幾個河口帶來的食物,因此越南沿海的各種魚類,在下龍灣都有。

下龍灣還有巴門島上近乎原始狀態的熱帶叢林,島上樹木花草青蔥繁茂,還有野豬、梅花鹿等野生動物出沒。特別是在若島,你可以看到一個極討人喜歡的紅鼻猴王國。這裡養的猴子都是紅鼻子、紅屁股。島上的猴子極為頑皮和大膽,見到陌生人,就成群地跑到海灘上跳躍,歡呼。

下龍灣是越族古代人居住的搖籃之一。賽洳文化系:(距今18000-7000年前)分佈于下龍灣及拜子龍灣。其代表遺址有:迷宮,仙翁,天龍等洞…。留下的遺物主要是山螺螄,溪螺螄,其他淡水軟體動物及粗疏的勞動工具。賽洳文化系主人的主要謀生方式為撈螺螄摘拾野果,挖樹植根,已會捕魚而沒有打撈業務。該系文物沉積層的構造物主要是山螺螄(CYCLOPHORUR),溪螺螄(MELANIA)以及一些其他淡水軟體動物的石化殼。若將和平,北山各地的同時代居民來比較那賽洳居民有可能對海更親近,更早接觸並更多,更直接受到她的影響。

下龍灣以景色瑰麗、秀美而著稱。16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錯落有致的分佈在1553平方公里的海灣內,有的一山獨立,一柱擎天;有的兩山相靠,一水中分;有的峰巒重疊,崢嶸奇特,堪稱奇觀。因其景色酷似廣西的桂林山水,因此世人又稱之為“海上桂林”。

正在飛駛敵船突然被擋住,而撞著石島,或互相碰撞得粉碎。敵人瓦解後,母龍和子龍看見這裡景觀清平,樹木鮮美,人民認真勤勞,團結互助而不返回天界,卻留在塵世,母龍降落之地是下龍,子龍下來侍侯母龍之地是拜子龍,群龍攪起白浪之處是龍尾,(即茶古半島)”。

下龍灣世界自然遺產區(即第一保護-核心區)經下列三地點為界限:西面的木頭島,南面的三窖湖和東面的貢西島。第二保護區中間區被確定於沿著18A號公路從蓋贊(CAIDAM)B12油庫到錦普市光亨坊第十一號里程碑的海岸線。第三保護附近區:是中間區圍繞的海域和陸地區,其中包括海防市吉婆島國家園的相連接海域。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將山石、小島雕附的形狀各異,有的如直插水中的筷子,有的如浮在水面的大鼎,有的如賓士的駿馬,還有的如爭鬥的雄雞,最有名的是蛤蟆島,其形狀猶如一隻蛤蟆,端坐在海面上,嘴裡還銜著青草,栩栩如生。

岩島上有許多岩洞,其中木頭洞最具特色,有“岩洞奇觀”之稱,位於萬景島海拔189米最高峰的半腰,洞口不大,洞內廣闊,分為三層,外洞可容數千人,洞壁上的鐘乳石,形成各種動物形象,活靈活現,令人稱奇。

下龍灣不僅山明水秀,而且物產富饒,海裡有許多名貴的水產。下龍灣的氣候和地形適宜於各種熱帶魚類生活,又有幾個河口帶來的食物,因此越南沿海的各種魚類,在下龍灣都有。

下龍灣還有巴門島上近乎原始狀態的熱帶叢林,島上樹木花草青蔥繁茂,還有野豬、梅花鹿等野生動物出沒。特別是在若島,你可以看到一個極討人喜歡的紅鼻猴王國。這裡養的猴子都是紅鼻子、紅屁股。島上的猴子極為頑皮和大膽,見到陌生人,就成群地跑到海灘上跳躍,歡呼。

下龍灣是越族古代人居住的搖籃之一。賽洳文化系:(距今18000-7000年前)分佈于下龍灣及拜子龍灣。其代表遺址有:迷宮,仙翁,天龍等洞…。留下的遺物主要是山螺螄,溪螺螄,其他淡水軟體動物及粗疏的勞動工具。賽洳文化系主人的主要謀生方式為撈螺螄摘拾野果,挖樹植根,已會捕魚而沒有打撈業務。該系文物沉積層的構造物主要是山螺螄(CYCLOPHORUR),溪螺螄(MELANIA)以及一些其他淡水軟體動物的石化殼。若將和平,北山各地的同時代居民來比較那賽洳居民有可能對海更親近,更早接觸並更多,更直接受到她的影響。

下龍灣以景色瑰麗、秀美而著稱。16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錯落有致的分佈在1553平方公里的海灣內,有的一山獨立,一柱擎天;有的兩山相靠,一水中分;有的峰巒重疊,崢嶸奇特,堪稱奇觀。因其景色酷似廣西的桂林山水,因此世人又稱之為“海上桂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