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東省印發《廣東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

廣東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做好我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 協同推進生產發展和環境保護,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17〕48號)精神, 結合我省實際, 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要求

統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畜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和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能力, 堅持保供給與保環境並重, 以畜牧大縣和規模養殖場為重點, 通過源頭減量、程序控制、末端利用, 整縣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 構建種養結合、農牧迴圈的可持續發展新格局。

到2020年, 建立科學規範、權責清晰、約束有力的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制度, 構建種養迴圈發展機制, 全省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 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

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提前一年達到100%。 畜牧大縣、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示範區、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率先實現上述目標。

二、主要任務

(一)嚴格落實畜禽規模養殖環評制度。 各地在編制、修訂有關畜牧業發展規劃時, 農業和環境保護部門應加強協調溝通, 依法依規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新建或改擴建畜禽規模養殖場, 應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環境保護部門要採取隨機抽查、專項檢查等方式, 加大對現有畜禽規模養殖場的環境監管執法力度, 對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畜禽規模養殖場予以處罰。 (省環境保護廳、農業廳牽頭)

(二)完善畜禽養殖污染監管制度。

做好國家畜禽規模養殖場直聯直報資訊系統和廣東省畜禽養殖環境執行資訊系統填報工作, 統一管理、分級使用、共用直聯。 認真執行國家畜禽糞汙還田利用和檢測標準、畜禽規模養殖場污染物減排核算辦法及畜禽養殖糞汙土地承載能力測算方法, 畜禽養殖規模超過土地承載能力的縣(市、區)要合理調減養殖總量。 省級農業和環境保護部門要聯合制定指導性技術檔, 分類指導畜禽養殖場採用適合的技術模式開展畜禽養殖廢棄物源頭減量、過程治理和末端資源化利用。 (省農業廳、環境保護廳牽頭)

(三)落實規模養殖場主體責任。 各縣(市、區)要建立規模養殖場統一台賬, 制定治理路線圖和時間表, 健全疏堵結合、多部門聯動的養殖污染治理機制,

確保規模養殖場履行環境保護主體責任, 按規定建設污染防治配套設施並保持正常運行。 糞汙處理和利用能力不足的中小養殖場(戶)可委託協力廠商進行收集、運輸、處理和利用。 農業部門要加強對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和服務, 引導督促採用“公司+農戶”模式的養殖企業積極組織、指導和扶持合作農戶開展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農業、環境保護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別對畜禽養殖場生產備案工作和畜禽養殖場廢棄物產生、排放、綜合利用備案工作加強監督和指導, 共同推進國家畜禽規模養殖場直聯直報資訊系統和廣東省畜禽養殖環境執行資訊系統填報, 督促畜禽規模養殖場利用資訊平臺對養殖種類和數量,
廢棄物產生、綜合利用和污染物排放等情況進行登記備案。 (省農業廳、環境保護廳牽頭)

(四)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 調整優化生豬養殖佈局, 修訂《廣東省生豬生產發展總體規劃和區域佈局》, 積極引導畜牧業從珠三角地區和水源地、水網地區向山區、農區轉移。 加強規模養殖場精細化管理, 推行標準化、機械化、規範化飼養, 在源頭減量上推行節水節料、雨汙分流等技術模式, 在程序控制上推行微生物處理等技術模式, 在末端利用上根據不同資源條件、畜種和養殖規模, 推行專業化能源利用、固體糞便和污水肥料化利用、糞汙全量收集還田利用等經濟實用技術模式。 (省農業廳牽頭,省環境保護廳、國土資源廳參與)

(五)加強科技創新示範。加大對畜禽養殖糞汙減量排放和資源化利用、水肥一體化等關鍵技術攻關、推廣力度,支援生產和使用安全環保飼料、優質專用有機肥。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研發,編制修訂相關標準,強化技術集成和應用,以科技創新提升養殖廢棄物源頭減量、程序控制和末端利用水準。以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為重點,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和綠色發展示範等創建活動,加快新工藝、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和轉化。(省農業廳、科技廳牽頭,省環境保護廳、質監局參與)

(六)推動種養迴圈發展。各地級以上市要組織編制種養迴圈發展規劃,促進種養業協調佈局,規劃引導畜牧業有序發展。加強糞肥和沼液科學還田利用,統籌構建養殖主體小迴圈、區域中迴圈和縣域大循環的廢棄物收集、轉化、利用網路體系,鼓勵在養殖密集區域建立糞汙集中處理中心,支援建設沼液輸送管網、水肥一體化設施,打通還田利用“最後一公里”。培育壯大糞汙處理(配送)社會化服務組織,實行專業化生產、市場化運營、受益者付費,保障協力廠商處理企業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合理收益。(省農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環境保護廳參與)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屬地管理責任制度。市、縣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負總責。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要在2018年3月底前制定並公佈本市的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組織縣級政府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各地級以上市的工作方案抄送省農業廳、環境保護廳備案。建立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績效評價考核制度,納入市縣政府績效評價考核體系。省政府對各地級以上市的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進行考核,考核方案由省農業廳、環境保護廳參照國家對省級的考核辦法制定。(省農業廳、環境保護廳牽頭,省委組織部參與)

(二)加強政策支持。各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制定和落實具體政策措施。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支援,加大各級財政投入,支援規模養殖場、協力廠商處理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糞汙處理設施建設,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創新糞汙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和運營機制。將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裝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範圍,實行敞開補貼。對開展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畜禽規模養殖場依法落實環境保護稅收優惠。鼓勵利用荒山、緩坡建設畜禽規模養殖場,以及在新開墾耕地周邊按照農牧結合的方式配套建設畜禽規模養殖場,提高新墾造耕地有機肥力。涉及林業用地的,林業部門在保障國家和省重點專案的基礎上,適度予以林地定額傾斜,加快辦理林地使用審核審批手續。(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廳、林業廳、地稅局、國稅局等負責)

(三)做好宣傳引導。各級農業、環境保護部門要充分利用電視、報刊、網路等多種媒體,廣泛宣傳綠色發展理念和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意義、基本要求,做好相關政策解讀,發揮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的積極作用,為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營造良好氛圍。(省農業廳、環境保護廳牽頭)

(省農業廳牽頭,省環境保護廳、國土資源廳參與)

(五)加強科技創新示範。加大對畜禽養殖糞汙減量排放和資源化利用、水肥一體化等關鍵技術攻關、推廣力度,支援生產和使用安全環保飼料、優質專用有機肥。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研發,編制修訂相關標準,強化技術集成和應用,以科技創新提升養殖廢棄物源頭減量、程序控制和末端利用水準。以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為重點,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和綠色發展示範等創建活動,加快新工藝、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和轉化。(省農業廳、科技廳牽頭,省環境保護廳、質監局參與)

(六)推動種養迴圈發展。各地級以上市要組織編制種養迴圈發展規劃,促進種養業協調佈局,規劃引導畜牧業有序發展。加強糞肥和沼液科學還田利用,統籌構建養殖主體小迴圈、區域中迴圈和縣域大循環的廢棄物收集、轉化、利用網路體系,鼓勵在養殖密集區域建立糞汙集中處理中心,支援建設沼液輸送管網、水肥一體化設施,打通還田利用“最後一公里”。培育壯大糞汙處理(配送)社會化服務組織,實行專業化生產、市場化運營、受益者付費,保障協力廠商處理企業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合理收益。(省農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環境保護廳參與)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屬地管理責任制度。市、縣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負總責。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要在2018年3月底前制定並公佈本市的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組織縣級政府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各地級以上市的工作方案抄送省農業廳、環境保護廳備案。建立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績效評價考核制度,納入市縣政府績效評價考核體系。省政府對各地級以上市的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進行考核,考核方案由省農業廳、環境保護廳參照國家對省級的考核辦法制定。(省農業廳、環境保護廳牽頭,省委組織部參與)

(二)加強政策支持。各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制定和落實具體政策措施。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支援,加大各級財政投入,支援規模養殖場、協力廠商處理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糞汙處理設施建設,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創新糞汙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和運營機制。將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裝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範圍,實行敞開補貼。對開展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畜禽規模養殖場依法落實環境保護稅收優惠。鼓勵利用荒山、緩坡建設畜禽規模養殖場,以及在新開墾耕地周邊按照農牧結合的方式配套建設畜禽規模養殖場,提高新墾造耕地有機肥力。涉及林業用地的,林業部門在保障國家和省重點專案的基礎上,適度予以林地定額傾斜,加快辦理林地使用審核審批手續。(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廳、林業廳、地稅局、國稅局等負責)

(三)做好宣傳引導。各級農業、環境保護部門要充分利用電視、報刊、網路等多種媒體,廣泛宣傳綠色發展理念和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意義、基本要求,做好相關政策解讀,發揮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的積極作用,為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營造良好氛圍。(省農業廳、環境保護廳牽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