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岸青年眼中的佛系:我以為是因為禿所以叫佛系

約車, 司機到門口也行, 自己走兩步也行;

" 雙 11", 搶著也行搶不到也行;

餓了, 有啥吃啥, 湊合就行;

幹活, 說我好也行, 說不好也行 ……

這樣的“佛系青年”你身邊有嗎?這些天不斷在網路上發酵的“佛系”儼然成為很多年輕人一種好玩的自我標榜方式,

帶著一種調侃的認同感。 這次沖在最前方的依然是90後們, 從一開始的全民“非主流”到如今的全民“佛系”, 90後在不同的階段被不同“標籤化”著, 而他們大多數卻表示自己也許是個“偽佛系”, 且並不想給自己下一個定義。

小編隨機採訪了一些兩岸的90後青年們, 走在流行文化前沿的她們, 對佛系有什麼看法呢?在他們眼中, 佛系和臺灣流行的小確幸又有什麼差別呢?

“我還以為是因為禿所以叫佛系”

和大部分人第一反應開始思考自己是否是佛系青年不同, 一股清流的小齊反問了小編一句“不知道啥樣叫佛系”, 更讓小編樂不可支的是,

他說“我還以為是因為禿所以叫佛系”。 91年的小齊, 渾身都是80後的沉穩, 各位自稱“佛系”的青年們, 看到小齊眼中的佛系有沒有覺得躺槍and紮心呢?

通過小編的隨機採訪瞭解到, 臺灣的年輕人和大陸的年輕人一樣, 知道“佛系”都是通過網路、朋友圈或微信公眾號文章。 “用一個詞語簡單概括一群人這種現象本身就像潮水一波一波的, 今天這樣的詞火了, 改天還有其他的詞去概括另一群人。 ” 在北大讀研的考拉學姐認為這是網路社區的常態, 習慣了看淡了就好了。 至於是否認可突然火起來的佛系, 考拉表示, 現象既然已經存在, 那麼無論你個人是否認可它都是存在的。 嗯, 充滿了哲學味道, 其實她是學中文的!

“佛系本質還是喪”

很少有人第一反應很肯定地說自己不是佛系, 要麼說自己不是佛系然後突然改口, 要麼說直接說自己是“偽佛系”。 那麼, 佛系的生活態度兩岸的90後們認可嗎?

“佛系的本質還是喪”, 已經是工作党的星星很肯定地說自己不是佛系因為還沒到那個境界還有七情六欲。 她認為佛系就是壓力下的產物, 為逃避壓力找出的一套說詞。 大多數人認為, “佛系”能比較到位地總結了一部分青年現在的生活心理狀態, 隨著90後們不斷長大、畢業、成家, 肩上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加, “佛系可能更多的是因為體認到自己的“無能為力”吧, 很多事不是努力就有用的, 那不如用佛系安慰安慰自己。 ”, 睿智的考拉學姐認為, 如果一個人的心境真的很佛系,

那這個人真的挺樂觀的。

類似romily這樣的看似佛系實則熱血的佛系青年, 才是很多“偽佛系”青年的真實現狀吧!

“佛系不是小確幸”

臺灣青年眼中, 佛系和小確幸是不一樣, 考拉學姐給出了自己充滿辯證和哲學意味的想法, 她認為:

“佛系是一種看似無欲無求的狀態, 小確幸是需要被滿足的, 只是那個基線比起其他的幸福感要低, 但是不代表標準不存在。 而且我個人覺得小確幸是泡沫經濟以後的一種自我安慰, 是把標準降低來告訴自己小小的滿足感也很好, 但實際上對大部分的人而言, 小確幸的堆積與形成所花費的代價其實很高昂, 消費不起。 相比之下, 佛系的門檻低多了, 前提是一個人有辦法做到佛系的狀態。

不過我覺得佛系跟小確幸的形成挺相似的, 因為都是在年輕人面對大環境還有大經濟背景下的倉皇而形成的一種現象。 我的理解大概是這樣吧~ 形成原因相似, 可是心態還有表現不一樣。 ”

Romily則認為:“佛系是來源於面對壓力, 而小確幸則是逃避壓力。 佛系是對於想得到卻沒有得到的隨緣不計較, 小確幸是滿足於已得到的。 ”

最後小編總結了大部分臺灣青年的觀點, 小確幸是一種小資情懷, 想要滿足小確幸也是需要努力的, 而佛系則是一種力有不逮的認命感, 得到了大家的認同!

“雖然好多人說自己是佛系, 但是我感覺大多數人是偽佛系。 我覺得自己對待某些事是佛系, 但也不是小確幸, 現在的生活僅能滿足溫飽, 還不足以讓我‘確幸’”,偶爾佛系的苦逼青年是燕子給自己的定位,而romily則說“沒有給自己定義的打算”,你更認同誰呢?

還不足以讓我‘確幸’”,偶爾佛系的苦逼青年是燕子給自己的定位,而romily則說“沒有給自己定義的打算”,你更認同誰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