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2017年,回眸那些令我們印象深刻的軍人身影……

如果讓您用一個詞來形容對軍人的印象, 您會用哪個呢?

威武、挺拔、堅毅、英姿颯爽、為人民服務等詞彙, 無疑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每一個人印象裡的軍人, 都有不同的畫面。 回望2017年軍人群體, 您第一個想起的是哪個身影?

他們不僅僅代表個人形象, 更是一支軍隊的縮影, 一群軍人的代表。 透過一個兵, 去看一支軍隊;透過一年的身影, 去回憶年年的感動!

2017年即將過去, 有太多子弟兵的身影令我們印象深刻......

一生只做好“飛行”一件事

李浩完成階段飛行, 準備趕赴下一個演習任務。

自從2011年進入無人機領域, 短短幾年間, 李浩就已成長為部隊首席無人機飛行員, 圓滿完成多次重大演訓任務。 今年, 54歲的他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其實, 當年他作為一名飛了30年、飛過6種機型、年近五十的老飛行員, 毅然拒絕高薪聘請, 奔向大漠戈壁、進入全新領域、開始新的征程,

很多人是不能理解的, 問他圖什麼, 他的回答是:“飛行就是我的生命, 除非組織不讓我飛或身體不允許我飛, 否則, 我決不會放棄。 ”能在即將達到戰鬥機最高飛行年限之際延續自己最愛的事業, 李浩覺得自己是非常幸運的。

作為一名50多歲的副師職飛行員, 在改革強軍大潮中, 李浩從內地轉到邊疆、從空中轉到地面、從座艙轉到方艙、從舵杆轉到鍵盤, 部隊駐地換了5次、崗位角色轉換3次, 他始終以對黨和軍隊的赤膽忠誠、對強軍興軍的熱烈渴求、對飛行事業的深沉摯愛, 聽從指揮、服從安排, 不忘初心, 交出了一份強軍報國的忠誠答卷。

無論你身居何位, 身處何處, 只要戎裝在身, 就要堅守軍人的忠誠, 履行報國的使命,

在軍隊建設面前, 只有絕對的服從, 沒有須臾的遲疑。 2017年, 軍人忠誠于党、國家、人民。 也許有時候不被理解, 也許偶爾也會猶豫, 但透過李浩, 我們可以看到, 無數軍人兢兢業業、矢志不渝, 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堅守!

2017年 慶倖中國“藍盔”無犧牲!

聯黎部隊司令向中國官兵代表頒發嘉獎證書。

2017年3月24日, 在位於黎巴嫩南部城市蘇爾市郊的聯黎任務區的掩體群前, 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聯黎部隊)司令邁克爾·比爾裡將軍向中國第15批赴黎巴嫩維和建築工兵分隊官兵代表頒發“司令嘉獎”證書, 以示對他們出色工作的褒獎。 據介紹, 為了建設這個由21個掩體構成、占地面積1500多平方米的掩體群, 中國維和工兵分隊的官兵們在40多攝氏度的高溫環境下奮戰了100多個工作日, 解決了大量設計施工難題。 掩體內配備水、電等生活設施, 可向500余人提供安全庇護。 這也是目前聯黎任務區內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備、防護能力最強的地面掩體。 “司令嘉獎”是聯黎部隊授予維和軍人的最高榮譽,

由聯黎部隊司令親自頒發。

2016年是中國參加維和行動犧牲人員最多的一年, 我們用淚水送別戰友, 2017年, 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進入了第27個年頭, 中國逐步成為聯合國5個常任理事國中, 派遣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也是第一出警大國。 中國軍人用行動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熱愛和平、積極參與聯合國事務的負責任大國形象, 宣示了中國維和軍人守望和平永不改變的堅定決心!和平年代, 軍人依舊會有犧牲。 中國“藍盔”, 每天在“戰火”“死亡”中穿梭;中國軍人, 每天為避免“戰爭”和“死亡”而準備!

哪裡有災難哪裡有軍人

2017年6月,受連續強降雨影響,浙江蘭溪等地告急,駐地火箭軍某部205名官兵、24台車輛、2台衝鋒舟冒雨急馳救災一線,築起抗洪搶險“銅牆鐵壁”。在12個小時不停歇的戰鬥中,92名官兵在1.5公里的戰線上,一次肩扛20公斤沙袋,一路小跑走完了20多個來回,他們在堤壩上留下的汗水,換來了附近國道的順利暢通和身後自然村500余戶村民的安心臥榻;35名官兵在漫過小腿的洪水中,堅守住了4座涵洞,身後兩個自然村和十多家大型企業得以安存;56雙警惕的眼神始終緊盯洪魔,只要它膽敢肆虐張狂,誓必讓它知道我火箭軍的威嚴所在;22名各要素保障人員,堅守在各自崗位,始終保持戰鬥衝鋒的姿態從未改變!

每當遇到自然災害,緊接著附近的部隊一定會出動。2017年,抗震救災,抗洪搶險新聞裡每一個面容疲憊的“泥巴兵”,都令人動容。誰都渴望整潔,軍人對軍容嚴整的要求更是超過常人。滿身泥巴的兵,情系百姓的兵,踏平泥濘,鐵骨錚錚。軍人,執行任務時,不追求光鮮靚麗,酷炫帥氣,只追求圓滿完成任務,安全守衛百姓!

他的逆行,我們的信仰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阿貝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災情發生後,西部戰區聯指中心立即啟動抗震救災應急回應機制,就近部隊立即展開抗震救災,爭奪救援黃金72小時,與死神展開賽跑。官兵們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不顧餘震和次生災害,衝鋒到災情最嚴重的現場,搶救受傷、被困群眾。

8月9日下午,在離震中約四五公里的地方,連續出現幾處塌方,照片中是其中一處。當時,有100多名群眾站在塌方的另一側等候。圖片中為一處塌方山體下,戰士張國全在已經連續救援40多個小時的情況下,還擔負著轉移群眾的任務,面對頻繁滾落的碎石和無法預測的危險,他用“最美逆行”踐行著軍人的使命擔當。

從軍前,父母從小叮囑我們要趨利避害,保護好自己;從軍後,靈魂裡烙上了人活著要為更多人的信仰。“最美逆行”詮釋的是中國軍人對方向的理解,一種難以解釋的身體條件反射。見義勇為、助人為樂,拾金不昧。

軍人對“榮譽”的迷之崇尚

“蘇沃洛夫突擊”比賽結束後,我軍參賽隊員慶祝奪冠。

2017年8月12日,中國陸軍承辦的“國際軍事比賽-2017”4個專案,在新疆庫爾勒圓滿結束。我軍參賽隊勇奪4項賽事團體冠軍,包攬11個單項賽冠軍、14項個人獎。這次比賽實戰氛圍濃厚,採取全員實裝實備、全程實打實抗的方法,充分展示了我陸軍部隊官兵的作戰能力、協同能力、對抗能力和戰鬥精神。

這是一場對人員裝備極限的比拼,中國軍人視榮譽如生命,他們在拼搏中展示風采,在競賽中展現能力,軍事要過硬,一切為打贏,他們用實力說話!我們看到了他們自信、拼搏、永爭第一的身影!戰場是只有第一,沒有第二,這也是軍人對榮譽的迷之追求的原因之一吧。

命運捉弄不可怕,不讓自己倒下!

五公里訓練後,鄭明崗擦拭假肢。

他叫鄭明崗,1992年出生于甘肅正寧,2010年入伍,現任武警陝西省總隊咸陽市支隊八中隊二班班長。2014年,年僅22歲的鄭明崗突患動脈血栓脈管炎,左小腿截肢6次,經歷4次病危搶救。失去一條小腿,穿上假肢,重新站立,從依靠雙拐走一圈、兩圈,到丟掉雙拐試著走一步、兩步...一次次跌倒又爬起來,左腿與假肢連接處被磨得血肉模糊,腿腫得連褲子也穿不上,他全然不顧這些疼痛,依然堅持練習。安上假肢的當天,他就能在醫院的院子裡連走3圈;一個多月後,就重回部隊參加訓練。

如今,他的俯臥撐一口氣能做200多個、5公里武裝越野取得23分鐘的好成績,還擔任擒敵、戰術、器械等5個科目的教員。他先後榮獲第20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提名獎、陝西省“自強好青年”“崗位學雷鋒標兵”、咸陽市“十大傑出青年”“青年突擊手標兵”等多項榮譽,當選陝西省第十三次党代會代表,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當被問及是什麼力量支撐著他的時候,他脫口而出:“當個好兵!”

“真的勇士要敢於笑對人生逆境,擦亮精神的刀鋒”。“鋼鐵戰士”鄭明崗在直面挫折中高揚信念風帆,在挑戰極限中磨礪打贏本領,自強者勝,自勝者強!一個軍人不向命運低頭是一種勵志,一群軍人永不認輸是一個軍隊的“軍魂”。為什麼中國軍隊歷史上經常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不放棄的軍魂功不可沒。

勇於挑戰,就沒有不可能!

2017年11月19日央視《挑戰不可能》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兩個一百步”挑戰。國旗護衛隊的 36 名武警官兵,他們要挑戰的是通過 100 步正步加 100 步齊步,分毫不差地走到升國旗的指定位置。要知道,在這次特殊的升旗儀式之前,他們執行了25000次升降旗,從未有半點失誤。不過,這項挑戰要求 36 名隊員每一步都達到 75 釐米的步幅,行進路線中的三個轉彎處,還必須調整合理的步幅和角度。最後,國旗護衛隊配合得天衣無縫,完美地完成了挑戰,再次展開五星紅旗,飄揚在天安門廣場的上空。

國旗護衛隊指導員彭凱介紹,國旗護衛隊戰士都是每年從上萬名新兵當中挑選出來的。無論是從身高、形象、動作都是萬里挑一。經過半年的訓練考核之後才能擔負天安門廣場的國旗升降和警衛任務。在半年的時間內主要進行齊步、正步、操槍這些護衛隊升旗的專業動作。一天走齊步、踢正步的數量就是兩萬五千步,用戰士的話說就是“一天一個兩萬五,兩年一個新長征”。

他們不僅外形帥,內在的精神和氣質同樣帥氣!他們視國旗分量重於泰山,護衛國旗任務重於生命。在單調中重複,在平凡中堅持,用整齊劃一的步伐和嚴謹精准的動作展示了中國和中國軍人的良好形象!軍人,總能創造紀錄!

我們不是作秀 我們一直如此

每年都會看到這樣的照片,站姿挺拔、隊伍整齊,呈現的是良好的軍人形象。這是中國軍人的樣子,作風優良,紀律嚴明,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之中。就算只有一個人,也會筆直地站立等待,細節決定成敗,細節也最為真實。

什麼也不說 祖國知道我

2017年12月6日,一組記錄了西藏軍區某部官兵在風雪中仍然堅守在海拔4700米的邊防哨點,守衛雪域高原國門邊關的瞬間。漫天風雪中,邊防戰士站立在崗亭之中,就像挺立著的“兩棵松”。網友們紛紛點贊,表達了對人民子弟兵最深深的敬意。

衛國戍邊的戰士們,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守衛著祖國的安寧,讓更多的人可以無憂無慮地享受生活!他們在常人無法忍受的艱難環境中,孤獨著也偉大著!這就是中國軍人!

守護南沙,女兵有擔當!

2017年12月11日,搭乘補給艦輾轉千里來到我南沙群島永暑礁的南沙守備部隊10名女軍人,正式走上各自工作戰位。至此,海軍南沙島礁一線守衛崗位迎來了首批女軍人。她們中,既有軍官也有士官,來自全國7個省市,都是90後大學生,平均年齡23歲,將被納入永暑礁守備部隊的參謀、通信、醫務等崗位編制,將與男兵並肩戰鬥,在遠離祖國大陸的南沙島礁工作生活。

在永暑礁主權碑前,女兵們舉起右手,面向國旗莊嚴宣誓:熱愛南沙,報效國家,服從命令,聽從指揮……誓言擲地有聲,使命神聖光榮。

高溫高濕高輻射,阻擋不了一顆純粹的愛國心;再苦再累再危險,磨滅不了一份真摯的南沙情。性別分男女,愛國無差別。中國女兵的颯爽英姿,出現在越來越多的軍隊崗位上,用成績和表現來證明,女軍人的價值和擔當。

每一個身影,我們都似曾相識

每一年盤點,感動都伴隨你我

作者:王成志

編輯:清沁

東線瞭望∣東部戰區權威發佈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投稿郵箱:dbzqxcj@163.com

刊期:第702期

2017年6月,受連續強降雨影響,浙江蘭溪等地告急,駐地火箭軍某部205名官兵、24台車輛、2台衝鋒舟冒雨急馳救災一線,築起抗洪搶險“銅牆鐵壁”。在12個小時不停歇的戰鬥中,92名官兵在1.5公里的戰線上,一次肩扛20公斤沙袋,一路小跑走完了20多個來回,他們在堤壩上留下的汗水,換來了附近國道的順利暢通和身後自然村500余戶村民的安心臥榻;35名官兵在漫過小腿的洪水中,堅守住了4座涵洞,身後兩個自然村和十多家大型企業得以安存;56雙警惕的眼神始終緊盯洪魔,只要它膽敢肆虐張狂,誓必讓它知道我火箭軍的威嚴所在;22名各要素保障人員,堅守在各自崗位,始終保持戰鬥衝鋒的姿態從未改變!

每當遇到自然災害,緊接著附近的部隊一定會出動。2017年,抗震救災,抗洪搶險新聞裡每一個面容疲憊的“泥巴兵”,都令人動容。誰都渴望整潔,軍人對軍容嚴整的要求更是超過常人。滿身泥巴的兵,情系百姓的兵,踏平泥濘,鐵骨錚錚。軍人,執行任務時,不追求光鮮靚麗,酷炫帥氣,只追求圓滿完成任務,安全守衛百姓!

他的逆行,我們的信仰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阿貝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災情發生後,西部戰區聯指中心立即啟動抗震救災應急回應機制,就近部隊立即展開抗震救災,爭奪救援黃金72小時,與死神展開賽跑。官兵們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不顧餘震和次生災害,衝鋒到災情最嚴重的現場,搶救受傷、被困群眾。

8月9日下午,在離震中約四五公里的地方,連續出現幾處塌方,照片中是其中一處。當時,有100多名群眾站在塌方的另一側等候。圖片中為一處塌方山體下,戰士張國全在已經連續救援40多個小時的情況下,還擔負著轉移群眾的任務,面對頻繁滾落的碎石和無法預測的危險,他用“最美逆行”踐行著軍人的使命擔當。

從軍前,父母從小叮囑我們要趨利避害,保護好自己;從軍後,靈魂裡烙上了人活著要為更多人的信仰。“最美逆行”詮釋的是中國軍人對方向的理解,一種難以解釋的身體條件反射。見義勇為、助人為樂,拾金不昧。

軍人對“榮譽”的迷之崇尚

“蘇沃洛夫突擊”比賽結束後,我軍參賽隊員慶祝奪冠。

2017年8月12日,中國陸軍承辦的“國際軍事比賽-2017”4個專案,在新疆庫爾勒圓滿結束。我軍參賽隊勇奪4項賽事團體冠軍,包攬11個單項賽冠軍、14項個人獎。這次比賽實戰氛圍濃厚,採取全員實裝實備、全程實打實抗的方法,充分展示了我陸軍部隊官兵的作戰能力、協同能力、對抗能力和戰鬥精神。

這是一場對人員裝備極限的比拼,中國軍人視榮譽如生命,他們在拼搏中展示風采,在競賽中展現能力,軍事要過硬,一切為打贏,他們用實力說話!我們看到了他們自信、拼搏、永爭第一的身影!戰場是只有第一,沒有第二,這也是軍人對榮譽的迷之追求的原因之一吧。

命運捉弄不可怕,不讓自己倒下!

五公里訓練後,鄭明崗擦拭假肢。

他叫鄭明崗,1992年出生于甘肅正寧,2010年入伍,現任武警陝西省總隊咸陽市支隊八中隊二班班長。2014年,年僅22歲的鄭明崗突患動脈血栓脈管炎,左小腿截肢6次,經歷4次病危搶救。失去一條小腿,穿上假肢,重新站立,從依靠雙拐走一圈、兩圈,到丟掉雙拐試著走一步、兩步...一次次跌倒又爬起來,左腿與假肢連接處被磨得血肉模糊,腿腫得連褲子也穿不上,他全然不顧這些疼痛,依然堅持練習。安上假肢的當天,他就能在醫院的院子裡連走3圈;一個多月後,就重回部隊參加訓練。

如今,他的俯臥撐一口氣能做200多個、5公里武裝越野取得23分鐘的好成績,還擔任擒敵、戰術、器械等5個科目的教員。他先後榮獲第20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提名獎、陝西省“自強好青年”“崗位學雷鋒標兵”、咸陽市“十大傑出青年”“青年突擊手標兵”等多項榮譽,當選陝西省第十三次党代會代表,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當被問及是什麼力量支撐著他的時候,他脫口而出:“當個好兵!”

“真的勇士要敢於笑對人生逆境,擦亮精神的刀鋒”。“鋼鐵戰士”鄭明崗在直面挫折中高揚信念風帆,在挑戰極限中磨礪打贏本領,自強者勝,自勝者強!一個軍人不向命運低頭是一種勵志,一群軍人永不認輸是一個軍隊的“軍魂”。為什麼中國軍隊歷史上經常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不放棄的軍魂功不可沒。

勇於挑戰,就沒有不可能!

2017年11月19日央視《挑戰不可能》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兩個一百步”挑戰。國旗護衛隊的 36 名武警官兵,他們要挑戰的是通過 100 步正步加 100 步齊步,分毫不差地走到升國旗的指定位置。要知道,在這次特殊的升旗儀式之前,他們執行了25000次升降旗,從未有半點失誤。不過,這項挑戰要求 36 名隊員每一步都達到 75 釐米的步幅,行進路線中的三個轉彎處,還必須調整合理的步幅和角度。最後,國旗護衛隊配合得天衣無縫,完美地完成了挑戰,再次展開五星紅旗,飄揚在天安門廣場的上空。

國旗護衛隊指導員彭凱介紹,國旗護衛隊戰士都是每年從上萬名新兵當中挑選出來的。無論是從身高、形象、動作都是萬里挑一。經過半年的訓練考核之後才能擔負天安門廣場的國旗升降和警衛任務。在半年的時間內主要進行齊步、正步、操槍這些護衛隊升旗的專業動作。一天走齊步、踢正步的數量就是兩萬五千步,用戰士的話說就是“一天一個兩萬五,兩年一個新長征”。

他們不僅外形帥,內在的精神和氣質同樣帥氣!他們視國旗分量重於泰山,護衛國旗任務重於生命。在單調中重複,在平凡中堅持,用整齊劃一的步伐和嚴謹精准的動作展示了中國和中國軍人的良好形象!軍人,總能創造紀錄!

我們不是作秀 我們一直如此

每年都會看到這樣的照片,站姿挺拔、隊伍整齊,呈現的是良好的軍人形象。這是中國軍人的樣子,作風優良,紀律嚴明,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之中。就算只有一個人,也會筆直地站立等待,細節決定成敗,細節也最為真實。

什麼也不說 祖國知道我

2017年12月6日,一組記錄了西藏軍區某部官兵在風雪中仍然堅守在海拔4700米的邊防哨點,守衛雪域高原國門邊關的瞬間。漫天風雪中,邊防戰士站立在崗亭之中,就像挺立著的“兩棵松”。網友們紛紛點贊,表達了對人民子弟兵最深深的敬意。

衛國戍邊的戰士們,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守衛著祖國的安寧,讓更多的人可以無憂無慮地享受生活!他們在常人無法忍受的艱難環境中,孤獨著也偉大著!這就是中國軍人!

守護南沙,女兵有擔當!

2017年12月11日,搭乘補給艦輾轉千里來到我南沙群島永暑礁的南沙守備部隊10名女軍人,正式走上各自工作戰位。至此,海軍南沙島礁一線守衛崗位迎來了首批女軍人。她們中,既有軍官也有士官,來自全國7個省市,都是90後大學生,平均年齡23歲,將被納入永暑礁守備部隊的參謀、通信、醫務等崗位編制,將與男兵並肩戰鬥,在遠離祖國大陸的南沙島礁工作生活。

在永暑礁主權碑前,女兵們舉起右手,面向國旗莊嚴宣誓:熱愛南沙,報效國家,服從命令,聽從指揮……誓言擲地有聲,使命神聖光榮。

高溫高濕高輻射,阻擋不了一顆純粹的愛國心;再苦再累再危險,磨滅不了一份真摯的南沙情。性別分男女,愛國無差別。中國女兵的颯爽英姿,出現在越來越多的軍隊崗位上,用成績和表現來證明,女軍人的價值和擔當。

每一個身影,我們都似曾相識

每一年盤點,感動都伴隨你我

作者:王成志

編輯:清沁

東線瞭望∣東部戰區權威發佈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投稿郵箱:dbzqxcj@163.com

刊期:第702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