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陝西關中小城街頭隨意一面牆,竟是重點文物,歷史早過北京九龍壁

位於陝西關中平原的蒲城縣是一座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古城, 和所有的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城一樣, 不必專門尋訪, 這裡街頭巷尾的一磚一瓦都寫滿了歷史。 我去過蒲城好幾次, 每一次都邂逅了它不同的歷史側面。 這一次, 來講講在縣城繁華大街上偶遇一個省級重點文物的故事。

六龍壁

在我的腦海裡, 文物似乎是陳列在專門的院內, 有高高的圍牆保護著。 因此, 當我從蒲城繁華的街道——紅旗路街邊走過時, 朋友指著一面雕刻有幾條龍的“牆面”說:“喏, 這可是比北京九龍壁還要歷史悠久的文物哩!”我才開始打量起這面立于繁華街角邊的文物。

六龍壁

六龍壁

這是蒲城文廟的組成部分, 是一面影壁。 影壁是中國古代院落大門內(或大門前)的一種屏障,

也稱照壁。 它作為一組建築物的屏障, 是我國傳統建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行人路過, 不能窺見院內, 如有人乘車、轎來訪, 客人也可在影壁前稍停, 整理衣冠, 然後入院拜訪主人。 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由這影壁窺得一二。

朋友介紹說, 蒲城文廟的六龍壁建于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 本來這個六龍壁是位於縣城文廟裡面的, 在圍牆南面正中間。 但隨著時間流逝, 文廟原有的形制體量有所改變, 六龍壁便“裸露”在外, 成為人們一眼便能看見的文物。

精美的石雕

精美的石雕

誰能想到, 就是這樣一賭隨意擺放在街頭的“牆壁”, 居然已經被列為陝西省重點保護文物了。 不過還好, 六龍壁四周有鐵欄杆圍護, 也算是給予這方裸露著的文物一個護衛。

站在六龍壁前, 我仔細打量起這六龍壁, 其高約6米, 長約17米, 通身用精製的琉璃花磚砌成。 壁正面“六龍”兩兩一組, 中間以細珠綰結;六條龍下面有非常大的波濤, 在波濤中隱約可見到鯉魚或青蛙的造型, 都是代表和諧、升平之意。 雖然經過幾百年風雨的沖刷, 往日的顏色已不再絢麗, 顯得有些破舊, 但絲毫不能掩蓋壁身的精緻, 以及其中蘊含的美好祈願。

“帝王師”

“文章祖”

在六龍壁左右兩邊,有兩塊石質牌坊上,上面分別寫著“文章祖”“帝王師”六個字。牌坊下面是兩扇石門,每扇中間各刻方孔九個,人稱“石門九眼”。牌坊上雕刻二龍戲珠、丹鳳朝陽、牡丹、荷花等花紋,也非常精美。據記載,這是明末書法家、山西巡撫樊東謨所寫。樊東謨是蒲城人,當年他回到了家鄉,來到文廟門前,也許是自己內心有所感觸,又或者是受當地地方官吏的邀請下,揮毫寫了這六個大字。如今,它們也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靜靜等待來人發現。

蒲城的這個“露天博物館”,收藏了盛世大唐最後的輝煌時光

《如果國寶會說話》元旦開播!第一集講述陝西的這個國寶……

《貓妖傳》裡白樂天愛上楊貴妃,歷史中白居易在此寫下《長恨歌》

“帝王師”

“文章祖”

在六龍壁左右兩邊,有兩塊石質牌坊上,上面分別寫著“文章祖”“帝王師”六個字。牌坊下面是兩扇石門,每扇中間各刻方孔九個,人稱“石門九眼”。牌坊上雕刻二龍戲珠、丹鳳朝陽、牡丹、荷花等花紋,也非常精美。據記載,這是明末書法家、山西巡撫樊東謨所寫。樊東謨是蒲城人,當年他回到了家鄉,來到文廟門前,也許是自己內心有所感觸,又或者是受當地地方官吏的邀請下,揮毫寫了這六個大字。如今,它們也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靜靜等待來人發現。

蒲城的這個“露天博物館”,收藏了盛世大唐最後的輝煌時光

《如果國寶會說話》元旦開播!第一集講述陝西的這個國寶……

《貓妖傳》裡白樂天愛上楊貴妃,歷史中白居易在此寫下《長恨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