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錯誤“泡腳”引發暴斃?原來泡腳也要講究方式方法!

“晨起三百步, 晚間一盆湯”,

這“湯”指的就是泡腳。

數九寒天,

最愜意的事莫過於,

臨睡前用熱水泡泡腳。

然而, 最近被這條新聞刷屏了:

“46歲劉女士泡腳身亡”

大冷天的, 想開心的泡個腳都不行麼...

檢索了一下新聞,

發現這位倒楣的“劉女士”,

從2004年開始,

每年都會因為泡腳“犧牲”1次,

甚至2017年“犧牲”了2次:

熱水泡腳真的這麼可怕?

經常泡腳對人體是有好處,

但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而且,

並非人人都適合泡腳!

有的人泡腳,

腳趾潰爛, 膝蓋僵硬,

甚至有截肢的可能性!!

您還別不信!

為什麼是泡腳, 不是泡手

腳, 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

在這顆“第二心臟”上, 有一個“足底反射區”, 與我們人體的五臟六腑一一對應。

熱水泡腳, 實際上就是一種對“足底反射區”的刺激療法。

通過刺激腳部的穴位和反射區, 促進人體血液迴圈, 加快體內新陳代謝, 調理內分泌系統, 增強人體器官機能, 達到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

足底反射區和相對應的臟腑

✦ 足趾:對應人體頭部

✦ 足前部:對應人胸部(心、肺等)

✦ 足中部:對應人體腹部(胃、脾、腎、肝膽、胰、十二指腸、大腸、小腸等)

✦ 足跟部:對應人體的生殖器官(子宮、卵巢、前列腺、睾丸、膀胱、尿道、肛門等)

✦ 足內側(足弓):對應人體的脊柱(頸椎、胸椎、腰椎、尾骨、骶骨)

✦ 足外側:對應人體的肩、肘、膝等關節

其實, 熱水泡手也是可以的~只不過, 大家習慣了泡腳養生。

注意!這8類人不適合熱水泡腳

隨著氣溫的降低, 常常感覺下肢寒冷, 自然就想到熱水泡腳緩解一下。 可是, 當人患有某些疾病,

或是處於某種狀態時, 並不適合用熱水泡腳。

1

靜脈曲張和靜脈血栓

對於靜脈曲張和靜脈血栓患者來說, 熱水泡腳會加重血液淤積, 會導致下肢動脈擴張, 使更多的動脈血液進入下肢。

然而, 靜脈的回流能力並不會因此增加, 這會加重患者下肢血液的淤積,

不利於病情的好轉。

提醒:不要用熱水泡腿腳, 也不要用熱水袋暖腳或洗桑拿浴, 洗腳或洗澡用溫水。

2

下肢動脈閉塞

熱水泡腳, 對患有下肢動脈閉塞的人來說, 就是“雪上加霜”。

下肢動脈閉塞, 俗稱“老寒腿”, 常出現腿腳發涼、麻木、酸脹無力等症。

熱水泡腳可以使正常的動脈血管擴張, 但並不能使閉塞的動脈擴張。

由於流到下肢的血液總量就那麼多,正常的動脈血管的血流量增加了,因閉塞缺血的動脈就會更加缺血。

相當於,正常的動脈血管從閉塞動脈血管“盜血”。

提醒:洗腳或洗澡用溫水。

3

糖尿病

由於長期的病症會引起神經病變,腳部神經感覺減退,對痛覺、水溫不敏感。

用熱水泡腳時,可能被燙傷,也渾然不知。

糖尿病患者一旦被燙傷或潰瘍(糖尿病足)傷口感染,恢復起來很慢,容易發生壞死,甚至導致截肢。

▲糖尿病足

提醒:

✦ 糖尿病人若想泡腳,要用37℃左右的溫水,用溫度計測好水溫。

✦ 泡完後擦乾,並注意檢查腳上是否有傷,以便及時處理。

✦ 如果腳上已出現潰瘍,不要泡腳,注意傷口護理。

4

嚴重心臟病、低血壓

熱水泡腳,會使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這必將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相對缺血缺氧。

對於有心臟病、低血壓的患者來說,都會增加他們發病的危險。

提醒:

✦ 天氣漸冷,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保暖防寒。

✦ 少用過熱的水洗澡、泡腳。

✦ 同時,還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5

腳氣

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適合用熱水泡腳,否則會造成傷口感染。

另外,腳部有炎症、皮膚病、外傷的人也不宜用熱水泡腳。

提醒:注意傷口護理。

6

兒童

兒童發育不完全,經常熱水泡腳,他們足底的韌帶會變得鬆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有可能會導致扁平足。

提醒:每天用溫水洗洗就好,腳不是很涼就沒有必要泡。

7

孕婦、生理期

熱水泡腳,血液迴圈過快,生理期會導致經血過多,孕婦可能有流產的跡象。

提醒:

✦ 孕婦洗澡水溫一般控制在35~38度,時間最好能控制在10~20分鐘。

✦ 孕婦適合淋浴,但避免熱水沖腹部。

8

空腹或過飽

熱水泡腳,血管擴張,下肢血流量增加,而胃腸道等臟器的血液會減少,從而影響消化功能。

提醒:晚飯後1小時以上再泡腳。

熱水泡腳的正確“姿勢”

泡腳時間

最佳時間是睡覺前一小時,這樣有利於休息時肝臟解毒與排毒。

熱水泡腳的時長以15~30分鐘為宜,人微微出汗即可。

泡時間太長,容易破壞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讓角質層乾燥甚至皸裂。

泡腳溫度

普通人在熱水泡腳的時候,水溫以40℃~45℃為宜。

對水溫感覺差一點的人群,溫度應該稍低一點。

可以邊泡腳邊喝一些溫水,補充水分。

水量

泡腳的時候,水必須沒過三陰交穴,即沒過腳踝,接近小腿肚。

三陰交是人體三條陰經(為肝、脾、腎三者經脈交匯處)的匯合點,這一點被熱水刺激了,才能達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用具

泡腳最好選用保溫的深形木桶。

泡腳時用浴巾覆蓋木桶,能達到保持水溫的目的。

建議備一個壺熱水,泡腳水溫下降時,適當補充些熱水,保持溫度。

泡腳加6種“料”效果更好

1.生薑泡腳:預防感冒

具體方法:

✦ 取15~30克生薑(約為中等大小薑半塊),拍扁後放入鍋中。

✦ 加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煮10分鐘。

✦ 煮好後,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即可泡腳。

生薑,有散寒、活血的作用,對預防感冒也有效果。

提醒:加生薑泡腳不太適宜高血壓患者和脾氣急躁的人群。

2.艾葉泡腳:驅寒通絡

具體方法:

取幹艾葉50~100g,先用水煮開後加適量冷水至40℃左右。

用艾葉泡腳,有祛寒、通經絡的效果,對緩解怕冷、痛經等都有不錯的功效。

3.橘皮泡腳:芳香助眠

具體方法:

✦ 新鮮橘皮洗淨後,放在通風陰涼處乾燥1周。

✦ 泡腳時,將橘皮用紗布包裹好,放入熱水中先泡一會兒。

✦ 待水溫適宜後,即可泡腳。

橘皮含有維生素C和精油成分,氣味芳香。

用橘皮泡腳後能預防感冒,改善睡眠,讓人香甜入睡。

提醒:皮膚過敏的人,有發熱、口幹、便秘、尿黃等症狀者慎用。

4.紅花泡腳:防凍瘡

具體方法:

✦ 取紅花10~15克(大約一小撮),放入鍋中煮開。

✦ 加適量冷水至40℃左右即可泡腳。

冬季容易發生凍瘡和皮膚皸裂的人,應提早用紅花泡腳,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5.白醋泡腳:緩解疲勞

具體方法:

✦ 在2500ml左右的熱水中,加入150ml左右的白醋。

✦ 泡腳水要淹沒腳踝。

經常用醋泡腳,可調節和鬆弛原本緊張的神經,緩解疲勞,還能預防感冒,防治腳臭。

6.茶水泡腳:除腳臭

具體方法:

✦ 在泡腳水中,加入25克茶葉。

✦ 浸泡時,雙腳相互搓洗5~10分鐘。

茶葉中的兒茶素具有消毒、殺菌、除臭的作用。用茶水泡腳,能夠除腳臭。

泡腳後按摩5個穴位更健康

很多人都認為,泡完腳後身體暖了,直接蓋上被子睡覺更能保暖。

其實,在泡完腳後,溫度並未完全到達全身。

此時,建議對腳部、小腿做一些簡單易行的按摩,讓熱量傳到全身,在冬天這樣睡覺更加保暖。

內庭穴:緩解冬季上火

取穴:在足背當第2、3蹠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

方法:用大拇指按揉100次。

功效:內庭穴是冬季上火的剋星。常按按可緩解口臭、便秘、咽喉腫痛、牙痛等不適。

湧泉穴:緩解手腳冰冷

取穴: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方法:用拇指按揉湧泉穴,以感覺酸脹即可,揉20~30次。

功效:緩解手腳冰冷的症狀。

太溪穴:補養腎臟

取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方法:用手指按揉,按揉時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覺,一次按30下。

功效:調理氣血,溫補腎陽。

三陰交穴:保持氣血通暢

取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方法:用力按揉兩腿的三陰交穴各1~3分鐘左右。

功效:三陰交穴就是抗衰老的神奇穴位,常按按可以保持氣血通暢。

足三裡:提高“耐寒能力”

取穴:位於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

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按壓雙側足三裡穴。力度由輕漸重,連續均勻地用力按壓。

功效:提高身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

每天,

我們的雙腳承受著人體全身的重量,

如果可以,

從今天開始每天晚上泡泡腳,

讓它放鬆放鬆吧 !

但並不能使閉塞的動脈擴張。

由於流到下肢的血液總量就那麼多,正常的動脈血管的血流量增加了,因閉塞缺血的動脈就會更加缺血。

相當於,正常的動脈血管從閉塞動脈血管“盜血”。

提醒:洗腳或洗澡用溫水。

3

糖尿病

由於長期的病症會引起神經病變,腳部神經感覺減退,對痛覺、水溫不敏感。

用熱水泡腳時,可能被燙傷,也渾然不知。

糖尿病患者一旦被燙傷或潰瘍(糖尿病足)傷口感染,恢復起來很慢,容易發生壞死,甚至導致截肢。

▲糖尿病足

提醒:

✦ 糖尿病人若想泡腳,要用37℃左右的溫水,用溫度計測好水溫。

✦ 泡完後擦乾,並注意檢查腳上是否有傷,以便及時處理。

✦ 如果腳上已出現潰瘍,不要泡腳,注意傷口護理。

4

嚴重心臟病、低血壓

熱水泡腳,會使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這必將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相對缺血缺氧。

對於有心臟病、低血壓的患者來說,都會增加他們發病的危險。

提醒:

✦ 天氣漸冷,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保暖防寒。

✦ 少用過熱的水洗澡、泡腳。

✦ 同時,還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5

腳氣

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適合用熱水泡腳,否則會造成傷口感染。

另外,腳部有炎症、皮膚病、外傷的人也不宜用熱水泡腳。

提醒:注意傷口護理。

6

兒童

兒童發育不完全,經常熱水泡腳,他們足底的韌帶會變得鬆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有可能會導致扁平足。

提醒:每天用溫水洗洗就好,腳不是很涼就沒有必要泡。

7

孕婦、生理期

熱水泡腳,血液迴圈過快,生理期會導致經血過多,孕婦可能有流產的跡象。

提醒:

✦ 孕婦洗澡水溫一般控制在35~38度,時間最好能控制在10~20分鐘。

✦ 孕婦適合淋浴,但避免熱水沖腹部。

8

空腹或過飽

熱水泡腳,血管擴張,下肢血流量增加,而胃腸道等臟器的血液會減少,從而影響消化功能。

提醒:晚飯後1小時以上再泡腳。

熱水泡腳的正確“姿勢”

泡腳時間

最佳時間是睡覺前一小時,這樣有利於休息時肝臟解毒與排毒。

熱水泡腳的時長以15~30分鐘為宜,人微微出汗即可。

泡時間太長,容易破壞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讓角質層乾燥甚至皸裂。

泡腳溫度

普通人在熱水泡腳的時候,水溫以40℃~45℃為宜。

對水溫感覺差一點的人群,溫度應該稍低一點。

可以邊泡腳邊喝一些溫水,補充水分。

水量

泡腳的時候,水必須沒過三陰交穴,即沒過腳踝,接近小腿肚。

三陰交是人體三條陰經(為肝、脾、腎三者經脈交匯處)的匯合點,這一點被熱水刺激了,才能達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用具

泡腳最好選用保溫的深形木桶。

泡腳時用浴巾覆蓋木桶,能達到保持水溫的目的。

建議備一個壺熱水,泡腳水溫下降時,適當補充些熱水,保持溫度。

泡腳加6種“料”效果更好

1.生薑泡腳:預防感冒

具體方法:

✦ 取15~30克生薑(約為中等大小薑半塊),拍扁後放入鍋中。

✦ 加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煮10分鐘。

✦ 煮好後,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即可泡腳。

生薑,有散寒、活血的作用,對預防感冒也有效果。

提醒:加生薑泡腳不太適宜高血壓患者和脾氣急躁的人群。

2.艾葉泡腳:驅寒通絡

具體方法:

取幹艾葉50~100g,先用水煮開後加適量冷水至40℃左右。

用艾葉泡腳,有祛寒、通經絡的效果,對緩解怕冷、痛經等都有不錯的功效。

3.橘皮泡腳:芳香助眠

具體方法:

✦ 新鮮橘皮洗淨後,放在通風陰涼處乾燥1周。

✦ 泡腳時,將橘皮用紗布包裹好,放入熱水中先泡一會兒。

✦ 待水溫適宜後,即可泡腳。

橘皮含有維生素C和精油成分,氣味芳香。

用橘皮泡腳後能預防感冒,改善睡眠,讓人香甜入睡。

提醒:皮膚過敏的人,有發熱、口幹、便秘、尿黃等症狀者慎用。

4.紅花泡腳:防凍瘡

具體方法:

✦ 取紅花10~15克(大約一小撮),放入鍋中煮開。

✦ 加適量冷水至40℃左右即可泡腳。

冬季容易發生凍瘡和皮膚皸裂的人,應提早用紅花泡腳,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5.白醋泡腳:緩解疲勞

具體方法:

✦ 在2500ml左右的熱水中,加入150ml左右的白醋。

✦ 泡腳水要淹沒腳踝。

經常用醋泡腳,可調節和鬆弛原本緊張的神經,緩解疲勞,還能預防感冒,防治腳臭。

6.茶水泡腳:除腳臭

具體方法:

✦ 在泡腳水中,加入25克茶葉。

✦ 浸泡時,雙腳相互搓洗5~10分鐘。

茶葉中的兒茶素具有消毒、殺菌、除臭的作用。用茶水泡腳,能夠除腳臭。

泡腳後按摩5個穴位更健康

很多人都認為,泡完腳後身體暖了,直接蓋上被子睡覺更能保暖。

其實,在泡完腳後,溫度並未完全到達全身。

此時,建議對腳部、小腿做一些簡單易行的按摩,讓熱量傳到全身,在冬天這樣睡覺更加保暖。

內庭穴:緩解冬季上火

取穴:在足背當第2、3蹠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

方法:用大拇指按揉100次。

功效:內庭穴是冬季上火的剋星。常按按可緩解口臭、便秘、咽喉腫痛、牙痛等不適。

湧泉穴:緩解手腳冰冷

取穴: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方法:用拇指按揉湧泉穴,以感覺酸脹即可,揉20~30次。

功效:緩解手腳冰冷的症狀。

太溪穴:補養腎臟

取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方法:用手指按揉,按揉時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覺,一次按30下。

功效:調理氣血,溫補腎陽。

三陰交穴:保持氣血通暢

取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方法:用力按揉兩腿的三陰交穴各1~3分鐘左右。

功效:三陰交穴就是抗衰老的神奇穴位,常按按可以保持氣血通暢。

足三裡:提高“耐寒能力”

取穴:位於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

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按壓雙側足三裡穴。力度由輕漸重,連續均勻地用力按壓。

功效:提高身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

每天,

我們的雙腳承受著人體全身的重量,

如果可以,

從今天開始每天晚上泡泡腳,

讓它放鬆放鬆吧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