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2017電影圈十宗“最”事件,你知道幾個?

“無法無天, 無話可說。 ”

本文授權轉載自weixin:導演幫

2017年的電影圈具有一些魔幻色彩, 既有《戰狼2》單片拿下近57億的票房奇跡, 也有《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這類爛片刷低下限。

還有值得欣慰的是, 今年出現了多部優秀的文藝片和紀錄片, 讓中國電影更加多元化。 下面我就來一一盤點2017年中國電影圈幾家歡樂幾家愁。

最奇跡:《戰狼2》破紀錄

今年話題度最高的電影一定是《戰狼2》。 這部電影自上映起就如同打了雞血一樣,

一路打破各種電影票房紀錄, 最終收穫了56.8億, 成為華語影史票房冠軍。

超過前冠軍《美人魚》20多億元, 觀影人次1.4億以上, 超越此前的全球第一《泰坦尼克號》1.38億人次。

同時, 因為本片太火了, 還霸佔2017年全球票房榜第五名很長時間, 直到《星球大戰8》異軍突起, 才勉強掉到第六。 而前五名《美女與野獸》《速度與激情8》《神偷奶爸》《星球大戰8》和《蜘蛛俠:英雄歸來》都是全球上映的好萊塢大片。

作為續作的《戰狼2》, 超過前作十倍的票房估計導演吳京都沒有猜到會有如此成績。

這已經不是影片品質或是宣發手段能夠造就的, 就像吳京說的:觀眾的愛國之心已經像把乾柴在那裡了, 我只是恰好劃了根火柴。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在觀眾心中, 看《戰狼2》已經等同與愛國了, 是觀眾造就了奇跡。

最意料之中:2017全國電影票房突破500億元

2017年11月20日下午6時57分, 中國電影年度票房破500億元, 觀影人次達到14.48億。 國產影片票房262億元, 占比達到52.4%, 進口影片票房238億元, 占比47.6%。

今年電影市場開局並不理想, 3月1日全國電影票房突破100億元, 相比2016年晚了6天。

一切在7月27日《戰狼2》上映後起了變化。 9月5日, 全國電影票房突破400億元, 相比2016年快了整整兩個月, 其中《戰狼2》單片累計票房56.8億元, 占比超過10%, 可謂是最大的功臣。

繼《葉問3》事件戳破票房泡沫後, 行業回歸冷靜。 2016年全國電影總票房457億,

最紅火的時候甚至有人預測中國票房在當年即突破600億大關, 因此中國電影票房“破五”的時間也讓一部份人失望了。

數字只是表像, 好電影才是根本, 希望中國電影人在追求高票房的同時, 也要努力贏得好口碑。

最務實:賈樟柯創辦平遙電影節

10月28日, 著名導演賈樟柯發起的平遙國際電影展在山西古城平遙開幕。

平遙國際電影展將是一個“大格局、小身段”的專業影展,除了有賈樟柯擔當幕後推手,還請來前威尼斯電影節主席、義大利著名電影評論家馬克·穆勒擔任藝術總監。

賈導介紹,電影展已獲得李安導演的特別授權,以“臥虎藏龍”命名 。電影展中的新導演單元被命名為“臥虎”單元,“類型電影特別關注”則為“藏龍”單元。

馬克·穆勒表示,平遙國際電影展與其它影展路線不同,更像是中國版的聖丹斯電影節。

馬克·穆勒曾長期負責威尼斯電影節的亞洲區選片工作,被稱為“中國電影的世界推手”。

他曾先後出任多個電影節的主席一職,由他創立和推動的洛加諾國際電影節、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都成為國際一流影展。

他與一直關注獨立電影的賈樟柯一起,應該會讓國內電影節變得多元化,也能為中國電影帶來更多藝術氣息。

最雷人:葉挺之孫炮轟《建軍大業》

他還發出葉挺扮演者歐豪的宣傳照,批評其 “女裡女氣”,“逗比白客”飾演的瞿秋白更是“覺得心在流血”,並強調自己是不滿電影的“過度娛樂化”以及“片方未與家屬溝通”。

對此,電影《建軍大業》劇組回應:“27號全國上映,非常歡迎葉導演審片!很希望聽到葉導演的觀後感。”

紅三代炮轟小鮮肉,這件事不僅得罪粉絲,在網友那也撈不到什麼好處。片方不僅沒受任何影響,反而宣傳了影片,葉導這次真是神助攻了。

《建軍大業》本就是想通過這部電影讓大家銘記歷史,啟用小鮮肉做演員,觀眾愛看,片方賺錢,總比拍一部需要內部贈票拉動上座率的影片要好。

最鼓舞人心:《二十二》成中國首部票房過億紀錄片

反映倖存慰安婦生活現狀的紀錄片《二十二》,上映不到六天票房破億,最終累計票房1.7億元,成為中國首部票房過億的紀錄片,意義非凡。

《二十二》從上映起,引來張歆藝、馮小剛、吳京、李晨、李冰冰、舒淇、周冬雨等多位電影人的自發支持。而在首日上映之後,首批觀眾更形成“自來水”趨勢,紛紛安利這部題材特殊的紀錄片。

去年《舌尖上的新年》《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紀錄片爆款紛紛走上大銀幕,雖未收穫滿意的票房,但也在某種程度上拉動了觀眾對紀錄片的熱情。

《二十二》此番的成績也再次鼓勵了紀錄片從業者。當然,未來市場還需要更多的優秀作品,才能真正迎來國產紀錄片的春天。

最懸疑:《芳華》上映前5天撤擋

原定9月29日上映的電影《芳華》,在十一之前突然宣佈撤檔。

24日淩晨,馮小剛電影官微表示,原定9月29日上映的《芳華》“經與電影局及有關各方協商,擬同意各方提出的更改放映檔期的建議,具體新的上映檔期擇日發佈!為此也給院線、觀眾帶來的不便表示歉意! ”

一時關於撤檔的質疑也是不絕於耳,很多人相信這是片方的行銷手段。

撤檔之前《芳華》已經預售4萬場次,撤檔不光得罪影院,前期的宣發費更是有去無回。

對於撤檔的事,無論片方還是馮導本人都沒有再給解釋,並且在之後提到撤檔之事,馮導也是數度哽咽,看來《芳華》撤檔是真的遇到“不可抗力”了。

好在12月15號重新上映後,由於先期撤檔風波造成的強勢宣傳,外加不俗的口碑,也讓這部命途多舛的電影打了一個漂亮的“回馬槍”。

算是不枉馮導的一片苦心和觀眾的鼎力支持吧。

最任性:馬雲聯合功夫群星拍電影

今年雙十一晚會開場之前,放出一部22分鐘的短片《功守道》。

其中不僅有阿裡巴巴創始人馬雲,還有李連傑、甄子丹、吳京、托尼·賈、鄒市明等功夫巨星。

除了演員陣容強大外,本片由李連傑監製,文章導演,更有袁和平、洪金寶、程小東三位頂級武指加盟。

這個陣容放在院線電影上,別說難以實現了,就算實現,估計也是20億起的超豪華大製作。

讓吃瓜群眾不解的是,這樣強大的陣容卻只講了馬雲的一個夢,或者說圓了首富的功夫夢。

最遺憾:青年導演胡遷逝世

10月12日,青年作家、導演胡遷被發現自縊身亡。13日,胡遷圖書出版方華文天下、First影展組委會等發佈訃告,證實了胡遷離世的消息。

胡遷,本名胡波,生於1988年,山東濟南人,2014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對電影觀眾而言,胡遷的名字稍顯陌生,但在近一兩年電影界和文壇,胡遷是青年一代中才華卓越的創作者。

2016年,胡遷創作的中篇小說《大裂》,獲得臺灣第六屆世界華文電影小說獎首獎。離世前,胡遷編劇、執導的第一部長片電影《大象席地而坐》正在製作中。

很多人猜測胡遷自殺的原因,與他的這部電影作品有關。

據多名知情人透露,這部電影在製作後期,胡遷因堅持3小時50分鐘的導演剪輯版本,與製片方冬春影業產生巨大分歧,最後被剝奪了導演署名權。這部由他編劇、導演的作品,最終卻不屬於他了。

如今各方猜測已無法證實,但一顆對藝術執著的靈魂隕落,無疑是中國電影的一大損失。

最突破:《海邊的曼徹斯特》在國內上映

8月25日,《海邊的曼徹斯特》正式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上映。

該聯盟成立於2016年10月,由分佈在全國66個主要城市的超過100家影院組成,主要放映具有獨特藝術價值的中外影片。《海邊的曼徹斯特》成為第一部在該聯盟上映的海外電影。

近兩年,藝術片在國內的生存狀況有了不小的變化,但排片不足依然是藝術片遇到的最大難題。

此次《海邊的曼徹斯特》試水分線發行,即放棄在全國商業院線中大規模上映,而只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中的190家影院進行小規模放映。將觀影人群集中在少量影院裡,以保證排片場次。

在行業人士看來,《海邊的曼徹斯特》雖然是藝術片分線發行的開端,卻為“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提供了多元化嘗試的可能。

最無恥:《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刷新口碑新低

曾經一部叫做《天機·富春山居圖》的電影給觀眾留下難以磨滅的觀感,多年來佔據國產爛片之王的寶座。

但今年,《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一度以豆瓣2.1的評分,刷新豆瓣低分記錄,更是一舉成為年度爛片之王。

這部本來可以跟眾多一日遊電影一樣,悄悄的來也悄悄的走,但導演就是不甘於平庸。

文章一出,看過本片的網友紛紛調侃這個片子給2.1都高。

沒看過的,抱著一探究竟的目的走進電影院,然後憤怒的表示要找片方要精神損失費。影片本身、海報和洗腦主題曲都成為網友的吐槽對象。

▲導演兼主演畢志飛

據網友爆料,博士畢業于北京大學影視學的導演畢志飛,還有個圈內大佬級的岳父。導演在其自傳中也證實了這個消息。

因此網友不難理解,就是這樣一部大眾批評的爛片,卻得到了業內專家的支持。

其實電影片方拉攏部分電影影評人、學界業界的大咖為其月臺,為電影造勢,已不是什麼話題。

但畢導演就是選擇相信拿了錢的業內專家,而不相信掏了錢看電影的觀眾,抱著謎之自信怒懟豆瓣,才造就了這場魔幻喜劇。

這部電影上映7天就被撤下了,但相關話題卻持續了近2周時間,然而它現在又定檔了大年初一......

年度大事件以這麼一個破事結束,實在給人添堵。

也不知道2018年電影行業會有哪些大事件和糟心事呢。

著名導演賈樟柯發起的平遙國際電影展在山西古城平遙開幕。

平遙國際電影展將是一個“大格局、小身段”的專業影展,除了有賈樟柯擔當幕後推手,還請來前威尼斯電影節主席、義大利著名電影評論家馬克·穆勒擔任藝術總監。

賈導介紹,電影展已獲得李安導演的特別授權,以“臥虎藏龍”命名 。電影展中的新導演單元被命名為“臥虎”單元,“類型電影特別關注”則為“藏龍”單元。

馬克·穆勒表示,平遙國際電影展與其它影展路線不同,更像是中國版的聖丹斯電影節。

馬克·穆勒曾長期負責威尼斯電影節的亞洲區選片工作,被稱為“中國電影的世界推手”。

他曾先後出任多個電影節的主席一職,由他創立和推動的洛加諾國際電影節、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都成為國際一流影展。

他與一直關注獨立電影的賈樟柯一起,應該會讓國內電影節變得多元化,也能為中國電影帶來更多藝術氣息。

最雷人:葉挺之孫炮轟《建軍大業》

他還發出葉挺扮演者歐豪的宣傳照,批評其 “女裡女氣”,“逗比白客”飾演的瞿秋白更是“覺得心在流血”,並強調自己是不滿電影的“過度娛樂化”以及“片方未與家屬溝通”。

對此,電影《建軍大業》劇組回應:“27號全國上映,非常歡迎葉導演審片!很希望聽到葉導演的觀後感。”

紅三代炮轟小鮮肉,這件事不僅得罪粉絲,在網友那也撈不到什麼好處。片方不僅沒受任何影響,反而宣傳了影片,葉導這次真是神助攻了。

《建軍大業》本就是想通過這部電影讓大家銘記歷史,啟用小鮮肉做演員,觀眾愛看,片方賺錢,總比拍一部需要內部贈票拉動上座率的影片要好。

最鼓舞人心:《二十二》成中國首部票房過億紀錄片

反映倖存慰安婦生活現狀的紀錄片《二十二》,上映不到六天票房破億,最終累計票房1.7億元,成為中國首部票房過億的紀錄片,意義非凡。

《二十二》從上映起,引來張歆藝、馮小剛、吳京、李晨、李冰冰、舒淇、周冬雨等多位電影人的自發支持。而在首日上映之後,首批觀眾更形成“自來水”趨勢,紛紛安利這部題材特殊的紀錄片。

去年《舌尖上的新年》《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紀錄片爆款紛紛走上大銀幕,雖未收穫滿意的票房,但也在某種程度上拉動了觀眾對紀錄片的熱情。

《二十二》此番的成績也再次鼓勵了紀錄片從業者。當然,未來市場還需要更多的優秀作品,才能真正迎來國產紀錄片的春天。

最懸疑:《芳華》上映前5天撤擋

原定9月29日上映的電影《芳華》,在十一之前突然宣佈撤檔。

24日淩晨,馮小剛電影官微表示,原定9月29日上映的《芳華》“經與電影局及有關各方協商,擬同意各方提出的更改放映檔期的建議,具體新的上映檔期擇日發佈!為此也給院線、觀眾帶來的不便表示歉意! ”

一時關於撤檔的質疑也是不絕於耳,很多人相信這是片方的行銷手段。

撤檔之前《芳華》已經預售4萬場次,撤檔不光得罪影院,前期的宣發費更是有去無回。

對於撤檔的事,無論片方還是馮導本人都沒有再給解釋,並且在之後提到撤檔之事,馮導也是數度哽咽,看來《芳華》撤檔是真的遇到“不可抗力”了。

好在12月15號重新上映後,由於先期撤檔風波造成的強勢宣傳,外加不俗的口碑,也讓這部命途多舛的電影打了一個漂亮的“回馬槍”。

算是不枉馮導的一片苦心和觀眾的鼎力支持吧。

最任性:馬雲聯合功夫群星拍電影

今年雙十一晚會開場之前,放出一部22分鐘的短片《功守道》。

其中不僅有阿裡巴巴創始人馬雲,還有李連傑、甄子丹、吳京、托尼·賈、鄒市明等功夫巨星。

除了演員陣容強大外,本片由李連傑監製,文章導演,更有袁和平、洪金寶、程小東三位頂級武指加盟。

這個陣容放在院線電影上,別說難以實現了,就算實現,估計也是20億起的超豪華大製作。

讓吃瓜群眾不解的是,這樣強大的陣容卻只講了馬雲的一個夢,或者說圓了首富的功夫夢。

最遺憾:青年導演胡遷逝世

10月12日,青年作家、導演胡遷被發現自縊身亡。13日,胡遷圖書出版方華文天下、First影展組委會等發佈訃告,證實了胡遷離世的消息。

胡遷,本名胡波,生於1988年,山東濟南人,2014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對電影觀眾而言,胡遷的名字稍顯陌生,但在近一兩年電影界和文壇,胡遷是青年一代中才華卓越的創作者。

2016年,胡遷創作的中篇小說《大裂》,獲得臺灣第六屆世界華文電影小說獎首獎。離世前,胡遷編劇、執導的第一部長片電影《大象席地而坐》正在製作中。

很多人猜測胡遷自殺的原因,與他的這部電影作品有關。

據多名知情人透露,這部電影在製作後期,胡遷因堅持3小時50分鐘的導演剪輯版本,與製片方冬春影業產生巨大分歧,最後被剝奪了導演署名權。這部由他編劇、導演的作品,最終卻不屬於他了。

如今各方猜測已無法證實,但一顆對藝術執著的靈魂隕落,無疑是中國電影的一大損失。

最突破:《海邊的曼徹斯特》在國內上映

8月25日,《海邊的曼徹斯特》正式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上映。

該聯盟成立於2016年10月,由分佈在全國66個主要城市的超過100家影院組成,主要放映具有獨特藝術價值的中外影片。《海邊的曼徹斯特》成為第一部在該聯盟上映的海外電影。

近兩年,藝術片在國內的生存狀況有了不小的變化,但排片不足依然是藝術片遇到的最大難題。

此次《海邊的曼徹斯特》試水分線發行,即放棄在全國商業院線中大規模上映,而只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中的190家影院進行小規模放映。將觀影人群集中在少量影院裡,以保證排片場次。

在行業人士看來,《海邊的曼徹斯特》雖然是藝術片分線發行的開端,卻為“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提供了多元化嘗試的可能。

最無恥:《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刷新口碑新低

曾經一部叫做《天機·富春山居圖》的電影給觀眾留下難以磨滅的觀感,多年來佔據國產爛片之王的寶座。

但今年,《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一度以豆瓣2.1的評分,刷新豆瓣低分記錄,更是一舉成為年度爛片之王。

這部本來可以跟眾多一日遊電影一樣,悄悄的來也悄悄的走,但導演就是不甘於平庸。

文章一出,看過本片的網友紛紛調侃這個片子給2.1都高。

沒看過的,抱著一探究竟的目的走進電影院,然後憤怒的表示要找片方要精神損失費。影片本身、海報和洗腦主題曲都成為網友的吐槽對象。

▲導演兼主演畢志飛

據網友爆料,博士畢業于北京大學影視學的導演畢志飛,還有個圈內大佬級的岳父。導演在其自傳中也證實了這個消息。

因此網友不難理解,就是這樣一部大眾批評的爛片,卻得到了業內專家的支持。

其實電影片方拉攏部分電影影評人、學界業界的大咖為其月臺,為電影造勢,已不是什麼話題。

但畢導演就是選擇相信拿了錢的業內專家,而不相信掏了錢看電影的觀眾,抱著謎之自信怒懟豆瓣,才造就了這場魔幻喜劇。

這部電影上映7天就被撤下了,但相關話題卻持續了近2周時間,然而它現在又定檔了大年初一......

年度大事件以這麼一個破事結束,實在給人添堵。

也不知道2018年電影行業會有哪些大事件和糟心事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