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美媒:中國百萬億資管產品明年起將迎增值稅

美媒稱, 中國資管產品增值稅將于下周啟動, 這意味著經過兩度延期後, 增值稅開徵所帶來的稅負增加或將正式成為資管行業不得不面對的考卷, 其中私募基金所受影響可能更大。

據彭博新聞社網站12月28日報導, 經歷了快速擴張的中國資產管理市場正面臨越來越嚴格的監管, 20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 要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 而增值稅的正式推出或令中國資管行業格局出現變化。 財政部今年6月30日發佈通知, 2018年1月1日起, 資管產品管理人運營資管產品過程中發生的增值稅應稅行為,

暫按3%的徵收率繳納增值稅。

報導稱, 普華永道中國資產和財富管理業主管合夥人薛競和德勤駐北京的合夥人納塔莉·餘(音)都認為, 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受到的影響可能大於銀行、信託、券商等其他資管產品。

納塔莉·餘說:“整個行業都會面臨更重的稅負, 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受影響更大”。 她認為, 原因之一是私募沒有類似公募基金的股票債券買賣價差免稅政策。 薛競還表示, 私募的管理人和基金都不是金融機構的身份, 有金融機構身份的管理人可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比如同業往來利息收入免增值稅等。

珩生資產管理公司駐上海的基金經理戴明稱, 徵稅的政策可能意在抬高做資管產品的成本,

把小的淘汰掉。 畢竟“現在私募家數比較多, 淘汰1萬家還剩1萬家呢”。

據報導, 來自中國央行的資料顯示, 截至2016年末, 中國資管規模突破100萬億元人民幣。 其中, 銀行表內和表外理財產品資金規模約為29萬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規模分別為9.2萬億和10.2萬億元。

中國11月就規範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 擬要求金融機構對資管產品實行淨值化管理, 規範資金池業務, 並多舉措打破剛性兌付。 興業證券指出, 新規旨在加強宏觀審慎監管和強化健全金融監管體系, 打擊金融套利和資金空轉的行為, 資管業務高增長時代可能成為歷史。

報導稱, 資管產品增值稅開徵前曾經歷過兩次推遲。 2016年5月起中國全面推行“營改增”試點,

將金融等四大行業納入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的範疇, 同年12月公告曾明確資管產品增值稅追溯自2016年5月1日執行。 今年初, 財政部公告將開徵時點推遲到了7月1日, 之後又在6月底的公告中將時點再度推遲到了2018年1月。

12月25日, 財政部發佈有關增值稅政策通知, 進一步落實了實施細則。 中金公司分析師張繼強等人在26日的報告中表示, 營改增具體如何落實, 市場仍存疑, 預計未來稅務機關還將有執行明細出臺。

2016年5月1日, 在濟南市曆城區國稅局辦稅大廳, 工作人員為納稅人代開增值稅發票。 當日,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在全國推開。 (新華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