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蒲城金代寶塔傳奇:因海陵王欲修陵墓而建,後由楊虎城出資重修

從蒲城往澄城方向走15公里, 到孫鎮後繼續前往永豐鎮, 從永豐鎮出發再走大概10公里便抵達溫湯村。 我們知道溫湯村有塔, 但尋找片刻也未見其蹤影。 後來詢問了老鄉, 繞道走到一個灌溉的渠邊上, 爬上山坡, 從灌溉渠的草叢中披荊斬棘的趟過去才終於走到塔前。

溫湯塔原名海源寺塔, 與“常樂”一樣, 因地名得名。 這座寶塔造型也很好看, 尤其是細節十分豐富。 塔身不是很高, 為六邊九層26米高, 和常樂寶塔一樣也有斗拱簷角, 每層也安有假門、假窗、假欄杆, 但細看之下雕刻圖案紋飾都精緻典雅。 溫湯寶塔是空心磚塔, 但並沒有臺階能夠往上走。 周圍也完全看不見古代建築了, 唯獨古塔倖存。

溫湯與常樂兩塔, 前者立於清涼山巔, 玲瓏挺拔;後者立于常樂崖頭, 巍峨秀麗。 雙塔腑瞰著洛河峽谷, 隔水遙相呼應, 頗有些英雄酬唱之感。 而論起歷史命運, 兩塔也是同氣連枝,

難怪後人一直將兩者並論。

據傳, 兩塔同時修建于金代, 金海陵王(完顏亮)為溫湯和長樂一帶的龍脈山水所吸引, 欲在此建其陵墓, 命部署依洛河兩岸山地分別修築海源寺和金陵寺, 兩寺合名即“金海陵園”。 兩寺內各建磚塔一座, 由師徒二人競技而作。

後海陵王南下揚州因兵變被刺身亡, 陵墓亦不知所終, 然兩寺建成後香火極盛, 經數百年香火連綿, 直至19世紀60年代毀于回民起義, 僅遺存寶塔兩座。

民國時期兩座塔均已遭破壞, 愛國名將楊虎城將軍個人捐資重修了溫湯寶塔, 解放後蒲城縣政府撥款又修復了常樂寶塔塔基,

最終使得這兩座古塔得以保留至今。 千年風雲易逝, 幸有古物保存歷史。

常樂寶塔相關請點擊:常樂寶塔:獨守鄉野間的800年金代磚塔, 塔身挺拔秀美, 一般人見不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