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南懷瑾老師:天經地義的為人處世原則

天經地義的為人處世原則

本文摘錄自 《孟子與離婁》

剛才講到“徒善不足以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 就使我們聯想到帝王政治的原則。

不但過去帝王政治, 都是以這兩句話為中心, 今後社會的民主政治也是一樣, 實際上對於個人也是一樣, 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

譬如說, 我們在座許多學佛修道的人, 我經常說笑話, 看到年輕人學佛修道我就害怕, 一個一個修得都是善男子善女人, 善得都過了分。 但是, 徒善不足以修道, 徒善也不足以成佛, 因為學佛是要講行履的, 也要講方法的, 念咒子啊, 打坐啊。 但是徒法也不能以自行。 所以《孟子》這兩句照樣可以套用, 一點都不錯, 講個人修養也是一樣。 換句話說, 我們看了《孟子》這兩句話, 談到個人做人, 甚至於國家天下為政, 就是要靈活地運用。 所以前面就告訴你“堯舜之道, 不以仁政, 不能平治天下”, 這是很明顯的,

你呆板地學堯舜, 那是走不通的, 更不能利用自己的聰明, 那樣就更不成了。

《孟子》文章看起來那麼美, 那麼平實, 好像話都告訴你了, 可是, 他有很多東西都在文字的後面。 譬如他說“離婁之明, 公輸子之巧, 不以規矩, 不能成方圓", 這就是告訴我們, 聰明沒有用。 這句話讓我們想到老子說的“大智若愚", 這個大家都知道, 真有大智慧的人, 不會暴露自己的聰明;不是故意不暴露, 而是最誠懇, 最誠實, 才是最有大智慧的人。 “大智若愚"這個觀念, 不是同《孟子》這一段的觀念一樣嗎?但是《孟子》同《老子》也有他們反面的意義, 讀《老子》這本書要注意哦, 大智若愚反過來, 就是大愚若智哦。 大笨蛋有時候看起來很聰明, 他還處處表示自己聰明;越表現自己聰明的人,

一定是笨蛋, 暴露了自己。 所以大智若愚, 老子只說了正面, 反面那是老子的密宗, 不傳之密, 你要磕了頭, 拿了供養, 他才傳給你。 《孟子》的道理也是一樣, 所以為政也好, 自己修養也好, 都是這個原則。

那麼剛才我們討論的“徒善不足以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 這兩句話青年同學們特別注意, 這是為人處世的準則, 推而廣之, 對於一個工商界的領袖, 一個團體的領導人, 乃至政治上的領導人, 這兩句話是天經地義的原則, 不能違反, 也不可以違反。 甚至我們在座的大和尚們, 將來領眾也是這個道理。 你看《百丈清規》的內容, 再把釋迦牟尼佛的戒律翻開來看一看, 都不出《孟子》這個原則一一“徒善不足以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

所以古今中外的聖人, 他們的智慧, 他們的原則都是相同的, 不會有差別的。 什麼叫做世間法?哪個是出世法?大智慧的人, 世間出世間一定是合一的, 是一樣的。 有關這方面的資料, 歷史上很多很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