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外來小夫妻完美演繹打工族的逆襲 現是義烏河北兩地工廠的老闆

今年是裴恒亮與張愛芳夫婦倆來到義烏打拼的第15年。 從最初的四台機器開始創業, 到如今在義烏和河北兩地建有工廠, 機台總數過百。 兩人一手創辦的恒鼎織帶成為義烏織帶行業中款式設計與品質突出的企業, 這對小夫妻在義烏這片創業的熱土上, 演繹了一出“打工族逆襲”。

創業初期兩人身兼數職

品質是不變的追求

裴恒亮是河北人, 妻子張愛芳來自安徽, 相隔萬里的兩人在義烏相遇。 那時, 他們同在一家工廠打工。 作為一名製版學徒, 裴恒亮是工廠裡出了名的踏實肯幹。 相識不久後, 兩人就組成了家庭, 過上了甜蜜的小日子。

七年間, 由於資金緊張, 工廠所有的大小工作, 都由夫妻二人輪班完成。 張愛芳不僅負責工廠機床的實際操作, 還是業務員, 而裴恒亮更是身兼司機、工人、機床調試師、製版師等多個職務。

經歷了七年的打磨, 裴恒亮走訪了江浙一帶大大小小的織帶廠,

學習製版技術, 還時時刻刻關注著國內外服飾等多個領域的流行趨勢。 他曾先後赴韓國、義大利等地考察市場、走訪客戶、學習電腦排版織花工藝。 織帶產品應用範圍之廣令他自己都咋舌。

多年的鑽研培養了裴恒亮良好的市場敏銳度。 每季工廠推出的新品都會成為織帶市場同行爭相效仿的產品, 更有商家開始直接從恒鼎織帶拿貨出售, 每年的拿貨量也在穩步上漲。

出身草根的經歷, 讓夫妻二人在產品的品質上有著一致的追求。 張愛芳說, 如果生產的產品品質太差, 根本對不起自己苦心經營起來的一切。 所以當投機取巧的同行在想方設法偷工減料, 減少紗線比例時, 恒鼎織帶始終堅持用高密度紗線生產;而當不少企業為使得織帶更加挺立添加漿料提升手感時,

張愛芳則用自然挺立作為對企業工藝的一項硬性要求。

更願意為企業的信譽買單

而不是將錢花在彌補過失上

通過多年的努力, 恒鼎織帶在義烏市場佔有了一席之地,

企業規模也已經發展至上百台機器。 不少客戶都因為恒鼎織帶的產品品質過硬, 推薦朋友找張愛芳採購。

張愛芳說, 自家的絨帶和彈力帶、格子帶等產品是工廠的暢銷品種。 多年來企業向客戶承諾每一碼織帶克重平均在2.1克, 從未失言。 談及為何如此多的客戶對他們如此信賴, 張愛芳說:“我們更願意為企業的信譽買單, 而不是將錢花在彌補過失上。 ”

原來, 早在幾年前, 一家上海的外貿公司經朋友介紹結識了張愛芳, 首次合作對方就訂購了70000多元的貨物, 不想臨近交貨, 工廠的染色出現了問題, 產品出現了明顯的色差。 發現問題的張愛芳夫婦沒有猶豫, 立刻叫停了生產。 不僅之前生產的次品全部作廢,

還組織工人兩天之內日夜連班, 趕在交貨期當天如期生產完成。 為了不耽誤客戶交貨, 張愛芳連夜自費雇大型貨車, 將產品送至上海。 客戶收到貨之後, 不僅對產品的品質讚不絕口, 更是對張愛芳珍惜企業信譽和客戶信任的行為, 讚賞有加。

張愛芳說, 企業目前最大的優勢便是新花式推出快, 並且能夠很好地把握市場的潮流, 雖然這一優勢還沒完全發展至線上, 但是線上批發平臺也能為企業引入高品質客戶。 就在上個月, 俄羅斯的一位元客戶通過協力廠商電商平臺訂購了價值10萬多元的單款熱銷紅綠織帶。 張愛芳說, 接下來企業將進一步拓展線上的業務, 希望將更多店面爆款搬上網路, 目前已經在實體店試行批零兼售的模式, 回饋良好。

編輯 徐慶豐

回饋良好。

編輯 徐慶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