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盤點:十大關鍵字見證副中心成長!

揮別收穫滿滿的2017年

今天, 我們迎來2018年的工作日

已經過去的2017年, 是通州發展歷史上不平凡的一年!

習總書記來視察、成功獲得全國文明城區、棚戶區改造……這一年裡,

通州這片熱土, 發生了許許多多的大事↓↓↓

通檢君今天特意梳理了2017年的十大關鍵字, 和您一起來見證城市副中心的成長。 同時, 也通過這些關鍵字, 瞭解一下今年通州要做的大事!

記錄副中心成長

1 總書記視察副中心

2017年2月23日至24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京考察城市規劃建設和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

24日上午, 習近平先後考察了五棵松體育中心、首都體育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和大運河森林公園。

習近平指出, 站在當前這個時間節點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 要有21世紀的眼光。

規劃、建設、管理都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水準, 落實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要求。 不但要搞好總體規劃, 還要加強主要功能區塊、主要景觀、主要建築物的設計, 體現城市精神、展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

在大運河森林公園, 習近平聽取通州區歷史文化、水系治理、生態環境保護等情況介紹, 察看大運河沿岸生態環境治理成果, 眺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全貌。 習近平強調,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要高度重視綠化、美化, 增強吸引力。 通州有不少歷史文化遺產, 要古為今用, 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 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 北京要積極發揮示範作用。

2 黨的十九大

2017年10月18至24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黨的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 就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大政方針, 就推進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制定了戰略部署,

是我們党在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續寫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通州區委把認真學習宣傳貫徹好黨的十九大精神, 作為全區首要的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抓緊抓實抓好。 認真落實市委要求, 對標蔡奇書記提出的“十八個深刻領會”和“抓好七個環節”的要求, 迅速掀起通州區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作為。

全區各級各部門以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發展, 立足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 立足副中心建設實際, 立足全面從嚴治黨實際, 推動學習宣傳貫徹工作往實裡走、往深裡走, 深調研, 理思路, 聚焦副中心亟待破解的難題、群眾關注的熱點, 出實招、求實效,以實際工作成果來檢驗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的成效,切實讓十九大精神在通州落地生根。

3 創建全國文明城區

2012年,通州區全面啟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工作。六年來,全區各部門、各單位、各屬地和社會各界同心協力、攻堅克難,通州區創城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創建過程中,城市功能和綜合承載力明顯增強,城市管理和公共秩序不斷優化,一些制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影響人民生活品質的重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同時,人民群眾生活水準、道德水準和文明素質顯著提高,精神文明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形成了通州榜樣、社區文明加油站、“等燈等燈”文明交通引導等一系列在全國和首都地區很有影響力的創建活動品牌。

2017年11月17日,北京市通州區榮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區”和“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區”兩項殊榮。

今後,通州將堅持“創城永遠在路上”的原則,進一步構建完善的長效管理、常態推進、立體監督、廣泛參與的文明城區建設格局,著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眾生活品質,努力構建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的文明城區。

4 棚戶區改造

棚戶區改造是為改造危舊住房、改善住房條件的一項民心工程。2017年,通州實施多個棚戶區改造專案,數以千計的百姓享受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帶來的獲得感。

運河西岸,小聖廟村有400多年建村史。近些年,隨著越來越多的小作坊、出租公寓紮根,村子髒亂不堪,一度被列為市級環境整治“掛賬村”。在城市副中心規劃中,這裡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但林木蔥郁,還將規劃博物館、歌劇廳……於是,2500名村民,10天時間,小聖廟村棚改項目簽約率達100%。

2017年歲末,隨著張家灣鎮張辛莊和上馬頭村的992戶村民在為期10天的全額獎勵期內全部簽約——“城市綠心”項目棚改住宅簽約率實現100%。村民用實際行動實現安居夢,也踐行了支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決心。

5 疏解整治促提升

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2017年初,通州全面打響城鄉環境建設及綜合整治的大會戰,啟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

截至2017年12月25日,拆除違法建設完成全年任務量的183.6%;整治無證無照經營完成計畫的410%;占道經營違法行為完成全年計畫的189.8%;整治“開牆打洞”完成計畫的383.9%;整治群租房完成全年計畫的147%;疏解一般性製造業完成計畫的100%;疏解區域性市場完成計畫的220%;12個市、區級掛賬重點村的整治任務全部完成。

騰退養殖社區建公園,清理“垃圾山”建停車場,拆除違法建設改綠地……通過近一年的疏解整治,通州的環境越來越美,藍天越來越多,城市越來越宜居。

下一步,通州將更加注重“在提升品質上下功夫”,鞏固治理成效,讓環境更加美好,生活更加方便,城市品質更加提升,切實讓百姓感受到城市的變化,不斷提升獲得感、幸福感。

6 大運河文化帶

2017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時提出:“要古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北京要積極發揮示範作用。”

2017年8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並成立了七個專項工作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組就是其中之一。在建設組召開的第一次會議上,明確要求做好“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三篇大文章。

2017年以來,通州區緊緊圍繞城市副中心規劃要求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深入挖掘通州歷史文化資源,編制完成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專案清單和目標任務,完成全區236處不可移動文物的巡查,完成燃燈塔修繕等4項文物保護工程,編輯出版《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歷史文化叢書》等。

下一步,通州將加快落實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規劃,啟動通州區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五年行動計畫。編制完成“三廟一塔”景區保護利用規劃,啟動張家灣古鎮規劃編制,開展張家灣城牆、通運橋、晾鷹台等文物修繕保護等,讓運河文化綻放更璀璨的光彩。

7 北京新兩翼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公佈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決定。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2017年9月,北京市發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規劃》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與河北雄安新區共同構成北京新的兩翼,應整體謀劃、深化合作、取長補短、錯位發展,努力形成北京城市副中心與河北雄安新區比翼齊飛的新格局。

北京市將全方位對接,積極支持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主動加強規劃對接、政策銜接,積極作為,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推動非首都功能和人口向河北雄安新區疏解集聚,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兩翼,形成北京中心城區、北京城市副中心與河北雄安新區功能分工、錯位發展的新格局。

將建立與河北雄安新區便捷高效的交通聯繫,支持在京資源向河北雄安新區轉移疏解,促進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

8 藍天保衛戰

通州區持續推進環境管理改革,加強大氣、水污染防治,構建“環保+資訊化”系統,加強精細化管理,各項環境品質水準持續改善。截至2017年12月26日,PM2.5累計濃度值為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3%。相比2013年同期(106微克/立方米)下降36.8%,相比三年同期滑動平均值(88微克/立方米)下降28%。

在藍天保衛戰中,通州構建網格化綜合管理平臺,初步形成了全區環境監管“一張網”。構建七大系統,借助建設工程遠端監管平臺、城市高杆監控系統、建築施工揚塵線上監測與預警體系。加快推進“無煤化”進程、加強環境監察執法、重拳整治工地揚塵、加強對移動源的管控等既治標又治本的措施。頒佈實施大貨車限行措施,在全市率先制定《非道路施工機械低排區建設方案》。

下一步,通州區將制定並完善大氣污染防治黨政同責的督查、考核體系,同時捍衛“無煤化”工作成果,制定農村“煤改氣”、“煤改電”工作長效機制,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力爭打贏藍天保衛戰。

9 路縣故城遺址

2016年,通州區潞城鎮古城村開始搬遷,之後經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勘探發掘,古城村地下的漢代路縣故城遺址露出廬山真面目。2017年4月,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通州漢代路縣故城遺址入選。

作為一個2000多年前的縣城,路縣故城遺址的發現對探索漢代北方地區和幽薊地區基層社會的主要架構、管理機制和組織形式等均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考古價值,並填補了漢代縣級城址考古的學術空白。遺址發掘專案負責人孫猛表示,今後將繼續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路縣故城遺址建成遺址公園後,將一邊發掘一邊進行展示。

燃燈塔、漕運碼頭、皇木廠……通州有一大批和運河有關的文物古跡。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通州區將以“一帶四區”為依託,打造“運河文化”品牌項目。一帶即運河通州段,四區包括通州古城、路縣故城、張家灣古城和漷縣古城。

10 服務市級搬遷

通州堅持把實現非首都功能疏解作為建設城市副中心的“牛鼻子”,全力打好服務市級搬遷這一疏解硬仗。行政辦公區及周邊區域遷改全面完成,創造了“通州速度”。一期主要路網基本建成,市政管網等市政設施完成接入,500千伏電源建設、高壓線入地、冷熱電三聯供等工程加快推進。

同時,大力開展行政辦公區及周邊的交通治理、綠化美化、安全維穩;為辦公區服務配套的醫療、教育設施佈局基本確定,為市級機關搬遷後的公共服務配套做好了充分準備。

今年,通州將堅持高站位,盡職盡責,堅決把服務市級機關搬遷做好、做細、做扎實。配合好市級各相關單位,加快行政辦公區主體建築和配套設施的工程進度,確保高品質按時完工。加快保障房及公共配套建設,加快行政辦公區外聯道路建設及美化提升,確保市級機關搬遷後正常運轉。

(內容來自北京通州發佈 )

通州檢察公眾號

微信號 : bjtzjcy

出實招、求實效,以實際工作成果來檢驗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的成效,切實讓十九大精神在通州落地生根。

3 創建全國文明城區

2012年,通州區全面啟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工作。六年來,全區各部門、各單位、各屬地和社會各界同心協力、攻堅克難,通州區創城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創建過程中,城市功能和綜合承載力明顯增強,城市管理和公共秩序不斷優化,一些制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影響人民生活品質的重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同時,人民群眾生活水準、道德水準和文明素質顯著提高,精神文明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形成了通州榜樣、社區文明加油站、“等燈等燈”文明交通引導等一系列在全國和首都地區很有影響力的創建活動品牌。

2017年11月17日,北京市通州區榮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區”和“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區”兩項殊榮。

今後,通州將堅持“創城永遠在路上”的原則,進一步構建完善的長效管理、常態推進、立體監督、廣泛參與的文明城區建設格局,著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眾生活品質,努力構建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的文明城區。

4 棚戶區改造

棚戶區改造是為改造危舊住房、改善住房條件的一項民心工程。2017年,通州實施多個棚戶區改造專案,數以千計的百姓享受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帶來的獲得感。

運河西岸,小聖廟村有400多年建村史。近些年,隨著越來越多的小作坊、出租公寓紮根,村子髒亂不堪,一度被列為市級環境整治“掛賬村”。在城市副中心規劃中,這裡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但林木蔥郁,還將規劃博物館、歌劇廳……於是,2500名村民,10天時間,小聖廟村棚改項目簽約率達100%。

2017年歲末,隨著張家灣鎮張辛莊和上馬頭村的992戶村民在為期10天的全額獎勵期內全部簽約——“城市綠心”項目棚改住宅簽約率實現100%。村民用實際行動實現安居夢,也踐行了支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決心。

5 疏解整治促提升

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2017年初,通州全面打響城鄉環境建設及綜合整治的大會戰,啟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

截至2017年12月25日,拆除違法建設完成全年任務量的183.6%;整治無證無照經營完成計畫的410%;占道經營違法行為完成全年計畫的189.8%;整治“開牆打洞”完成計畫的383.9%;整治群租房完成全年計畫的147%;疏解一般性製造業完成計畫的100%;疏解區域性市場完成計畫的220%;12個市、區級掛賬重點村的整治任務全部完成。

騰退養殖社區建公園,清理“垃圾山”建停車場,拆除違法建設改綠地……通過近一年的疏解整治,通州的環境越來越美,藍天越來越多,城市越來越宜居。

下一步,通州將更加注重“在提升品質上下功夫”,鞏固治理成效,讓環境更加美好,生活更加方便,城市品質更加提升,切實讓百姓感受到城市的變化,不斷提升獲得感、幸福感。

6 大運河文化帶

2017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時提出:“要古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北京要積極發揮示範作用。”

2017年8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並成立了七個專項工作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組就是其中之一。在建設組召開的第一次會議上,明確要求做好“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三篇大文章。

2017年以來,通州區緊緊圍繞城市副中心規劃要求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深入挖掘通州歷史文化資源,編制完成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專案清單和目標任務,完成全區236處不可移動文物的巡查,完成燃燈塔修繕等4項文物保護工程,編輯出版《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歷史文化叢書》等。

下一步,通州將加快落實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規劃,啟動通州區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五年行動計畫。編制完成“三廟一塔”景區保護利用規劃,啟動張家灣古鎮規劃編制,開展張家灣城牆、通運橋、晾鷹台等文物修繕保護等,讓運河文化綻放更璀璨的光彩。

7 北京新兩翼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公佈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決定。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2017年9月,北京市發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規劃》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與河北雄安新區共同構成北京新的兩翼,應整體謀劃、深化合作、取長補短、錯位發展,努力形成北京城市副中心與河北雄安新區比翼齊飛的新格局。

北京市將全方位對接,積極支持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主動加強規劃對接、政策銜接,積極作為,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推動非首都功能和人口向河北雄安新區疏解集聚,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兩翼,形成北京中心城區、北京城市副中心與河北雄安新區功能分工、錯位發展的新格局。

將建立與河北雄安新區便捷高效的交通聯繫,支持在京資源向河北雄安新區轉移疏解,促進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

8 藍天保衛戰

通州區持續推進環境管理改革,加強大氣、水污染防治,構建“環保+資訊化”系統,加強精細化管理,各項環境品質水準持續改善。截至2017年12月26日,PM2.5累計濃度值為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3%。相比2013年同期(106微克/立方米)下降36.8%,相比三年同期滑動平均值(88微克/立方米)下降28%。

在藍天保衛戰中,通州構建網格化綜合管理平臺,初步形成了全區環境監管“一張網”。構建七大系統,借助建設工程遠端監管平臺、城市高杆監控系統、建築施工揚塵線上監測與預警體系。加快推進“無煤化”進程、加強環境監察執法、重拳整治工地揚塵、加強對移動源的管控等既治標又治本的措施。頒佈實施大貨車限行措施,在全市率先制定《非道路施工機械低排區建設方案》。

下一步,通州區將制定並完善大氣污染防治黨政同責的督查、考核體系,同時捍衛“無煤化”工作成果,制定農村“煤改氣”、“煤改電”工作長效機制,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力爭打贏藍天保衛戰。

9 路縣故城遺址

2016年,通州區潞城鎮古城村開始搬遷,之後經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勘探發掘,古城村地下的漢代路縣故城遺址露出廬山真面目。2017年4月,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通州漢代路縣故城遺址入選。

作為一個2000多年前的縣城,路縣故城遺址的發現對探索漢代北方地區和幽薊地區基層社會的主要架構、管理機制和組織形式等均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考古價值,並填補了漢代縣級城址考古的學術空白。遺址發掘專案負責人孫猛表示,今後將繼續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路縣故城遺址建成遺址公園後,將一邊發掘一邊進行展示。

燃燈塔、漕運碼頭、皇木廠……通州有一大批和運河有關的文物古跡。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通州區將以“一帶四區”為依託,打造“運河文化”品牌項目。一帶即運河通州段,四區包括通州古城、路縣故城、張家灣古城和漷縣古城。

10 服務市級搬遷

通州堅持把實現非首都功能疏解作為建設城市副中心的“牛鼻子”,全力打好服務市級搬遷這一疏解硬仗。行政辦公區及周邊區域遷改全面完成,創造了“通州速度”。一期主要路網基本建成,市政管網等市政設施完成接入,500千伏電源建設、高壓線入地、冷熱電三聯供等工程加快推進。

同時,大力開展行政辦公區及周邊的交通治理、綠化美化、安全維穩;為辦公區服務配套的醫療、教育設施佈局基本確定,為市級機關搬遷後的公共服務配套做好了充分準備。

今年,通州將堅持高站位,盡職盡責,堅決把服務市級機關搬遷做好、做細、做扎實。配合好市級各相關單位,加快行政辦公區主體建築和配套設施的工程進度,確保高品質按時完工。加快保障房及公共配套建設,加快行政辦公區外聯道路建設及美化提升,確保市級機關搬遷後正常運轉。

(內容來自北京通州發佈 )

通州檢察公眾號

微信號 : bjtzjcy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