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包頭去哪吃丨這家百年老字型大小原來是當年降臨西北邊陲的津門名店~

簡單而又平淡, 時間就這樣走進了2018年, 新的一年總希望有一個不一樣的開頭給我們的未來做一個更好的開始。 大白說不如我們去找一家包頭最老的店, 去尋找那些即將被時光遺忘的故事吧。

在包頭說到老店, 大福林必定是首屈一指。 出生在包頭的小夥伴們都會知道它的名字, 但是說起它的故事卻很少被人瞭解。

1956年大福林西遷包頭留念

大福林這家百年老店是民國二十三年在天津成立,

雖然那時內戰爆發、時局動盪, 但是大福林憑藉誠實經營的理念和出色的廚藝, 不久就成了津門街知巷聞的有名飯館。 解放後1956年, 為了回應國務院“一五計畫”號召, 支援包鋼建設, 大福林創始人李德明先生帶領店裡上上下下和自己一家老小, 從繁華的天津來到荒涼的包頭為建設包鋼出一份力。

最早的一宮

那個年代的包頭剛剛開始建設, 四處都是一副荒涼的景象, 老包頭的飯館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從天津來的大福林飯店讓當時包頭人民興奮不已。 後來到了發糧票的時候, 咱們的爸媽也都以能去大福林嘗嘗正宗的津菜魯菜倍感自豪。

歷經了80多年的風風雨雨, 如今的大福林依然努力的保持著最早的烹飪傳統。 現在後廚的廚師長已經60多歲, 算是大福林的第三代傳人, 本來已經退休又被返聘回來只為繼續傳承大福林的傳統。

來大福林主要是吃傳統老菜, 那些時間沉澱下來的味道是可以細細品嘗的到的。 以前沒有那麼多的調味雞精, 所以每一道菜都要按照師傅教的步驟一步一步處理。 工序、火候、油溫樣樣都到位, 才能做出讓人滿意的味道, 色香味全在廚師的大勺裡。

最推薦大家來嘗這裡的松鼠魚 ,這道名菜現在很少有飯館能吃到。因為它不僅製作費時而且工序複雜,在老菜裡它也被叫做功夫菜。下鍋之前活魚要從反面改菊花刀,掛上特別調的麵糊倒吊著用油炸兩遍;初炸定型,複炸酥骨,這樣即使放涼了都是脆脆的。松鼠魚勾芡汁的比例必須拿捏的十分講究,鹽醋糖,哪個都不能多,哪個都不能少,廚師調汁稍微手抖一下,味就不夠正宗了。

大福林的松鼠魚,魚肉酥脆還帶著點綿柔,口味酸甜順口。一條魚我們八個人給消滅的一乾二淨,吃完特別想帶家裡人也來嘗嘗這份美味。

滑溜肉片也很有代表性,這道菜講究的是白。第一道工序就是祛除肉片裡的血水,祛的越乾淨肉片就越白,祛血水的過程也是祛腥氣的過程。肉片處理好再裹了澱粉放進油鍋裡面溜,下鍋時的油溫更是講究,油溫稍高肉片就會抱成一團,不經勤學苦練很難做出這道菜。滑溜肉片口感滑嫩,吃起來蒜香濃郁,以前的老菜配料不多味道單一但是吃起來更能體會到食材本身的味道。

傳統燒魷魚這道菜特別充滿了回憶的味道,一口就能吃到小時候的味道。盤裡的魷魚都是用的幹魷魚,備菜的時候要提前發制。現在物資豐富了,鮮魷魚也隨處可見,很多新廚師都不知道這泡魷魚的方法了。魷魚、冬筍和彩椒這簡單的三樣菜,卻能讓你一口接一口的吃,停不下來。

油爆蝦球可是只有老顧客才知道的隱藏菜,點菜時儘管報上菜名就好。油爆的重點也是油溫的掌握,爆出來蝦肉彈嫩。當然除了廚藝精湛這蝦球也很彈很新鮮,又肥又大,顏色清清白白。看不到什麼調料的痕跡,吃著卻香味十足。中餐講究的是一種鍋氣,這裡大廚炒的菜就有一種歲月積澱的鍋氣,炒出來的菜,吃起來舒服。

大福林包子也特別有名,老掌櫃最拿手的就是麵點,早年在天津的時候,就聲名遠播,多少衛嘴子排隊都要吃大福林包子。如今的大福林包子只有葷素兩種餡兒,還是用了民國時候傳下來的起面和餡兒的配方,味道也是非常不錯。

肉包子裡湯汁很多,油很少,一口咬下去,肉湯先呲出來, 要小心燙口,肉餡可以吃出來是手剁的,肉粒分明,特別的香。

素包子是長的,西葫蘆雞蛋木耳餡兒,雞蛋和木耳是大塊兒的,粒粒分明,西葫蘆絲也長,吃著像家裡包的一樣實在,不放五香粉和味精,有種清淡自然的味道。

吃包子還能搭配一例酸辣湯,湯裡有蛋花,豆腐和火腿,又酸又辣,特別刺激,喝完就渾身冒汗,很適合冬天,不過味道微酸不一定所有人都適合。

除了炒菜大福林鹵肉醬肉也特別有名,老湯傳承了八十多年,小時候家住青山的家庭少不了買一些大福林的醬肉,這麼多年過去了,這個味兒據說是沒變過。七八十年代的大福林醬肉,可是嚴重的供不應求,為了解決供需,專門在文化路沿街開了個專賣熟肉的小檔口現在一直在。路過的小夥伴也可以買點醬肉和包子給家裡人嘗嘗。

現在的大福林餐廳,經歷了一次又一次變革。這些年因為文化路上停車不方便,就餐區都在地下一層,現在要從西面的門進來,大部分餐區也都改成了自助餐。

吃老菜要走到最裡面一個單獨的角落裡,都是6人左右大桌。貼心的是這裡還有一個小舞臺,像是小宴會廳模樣。我們來的時候,這裡剛辦了一個同學會,79屆的同學聚會想必更是一些大福林的見證者在這裡重新相聚,再敘回憶。

除了小廳還有三個大包房,我們入座的是“福臨門”,名字大氣吉慶,佈置也十分精心,大大的水晶燈和桌椅,都被保護的很好,能感覺到老一輩餐飲人的用心。

在桌上聽著年近七旬的甄總給我們講著大福林發展的故事,特別慶倖新年裡大白有了這樣的提議。其實大福林的歷史就是包頭的發展史,大福林的故事裡包含著一代又一代包頭人的經歷。一個塞外邊城成長成為一個北方的工業重鎮,一個津門名店變成了現在的鹿城老字型大小。

民國二十三年,正是紅軍開始長征的那一年,多少品牌湮沒在動亂裡,大福林還能從解放前到新中國,再到改革開放現代化,一直走到現在,希望這個百年老店能越做越好,繼續傳承餐飲文化,也讓包頭人在這裡的故事代代相傳。

臨走的時候我們和甄總還一起合了影,這是評客在2018年和大福林發生的故事。

評客探店&指南

今日探店 · 【大福林】

地址:青山區文化路與賽音道交叉口

電話:0472-3322688

人均:70左右

標籤:青山 傳統炒菜宴請 10-15人大桌

Tips:①90後小夥伴可能不太能感覺到傳統炒菜的精髓,建議由懂吃的長輩陪伴就餐。

②60多歲的廚師長如今依然掌勺,炒菜是一個非常辛苦的事情,一般人60多歲站那麼長時間再顛勺都堅持不下來的。所以如果因為評客粉絲大量到店引起菜品質量下降還請多多包涵。

③店裡還有更多傳統老菜我們還沒吃到,有名的幾道都在我們合影的背景櫥窗裡,大家想吃別的可以照著那個點哦。

本期彩蛋。。。

大福林幾經更新,環境已經很現代了,但是我們發現店裡有好多這種老式掛衣架,是不是跟七八十年代老幹部辦公室裡的一樣?

留言區的小夥伴,快來講講你或者你的爸爸媽媽和大福林的故事吧~~~

圖文 評客大白&嘟嘟 謬正 iCloud

最推薦大家來嘗這裡的松鼠魚 ,這道名菜現在很少有飯館能吃到。因為它不僅製作費時而且工序複雜,在老菜裡它也被叫做功夫菜。下鍋之前活魚要從反面改菊花刀,掛上特別調的麵糊倒吊著用油炸兩遍;初炸定型,複炸酥骨,這樣即使放涼了都是脆脆的。松鼠魚勾芡汁的比例必須拿捏的十分講究,鹽醋糖,哪個都不能多,哪個都不能少,廚師調汁稍微手抖一下,味就不夠正宗了。

大福林的松鼠魚,魚肉酥脆還帶著點綿柔,口味酸甜順口。一條魚我們八個人給消滅的一乾二淨,吃完特別想帶家裡人也來嘗嘗這份美味。

滑溜肉片也很有代表性,這道菜講究的是白。第一道工序就是祛除肉片裡的血水,祛的越乾淨肉片就越白,祛血水的過程也是祛腥氣的過程。肉片處理好再裹了澱粉放進油鍋裡面溜,下鍋時的油溫更是講究,油溫稍高肉片就會抱成一團,不經勤學苦練很難做出這道菜。滑溜肉片口感滑嫩,吃起來蒜香濃郁,以前的老菜配料不多味道單一但是吃起來更能體會到食材本身的味道。

傳統燒魷魚這道菜特別充滿了回憶的味道,一口就能吃到小時候的味道。盤裡的魷魚都是用的幹魷魚,備菜的時候要提前發制。現在物資豐富了,鮮魷魚也隨處可見,很多新廚師都不知道這泡魷魚的方法了。魷魚、冬筍和彩椒這簡單的三樣菜,卻能讓你一口接一口的吃,停不下來。

油爆蝦球可是只有老顧客才知道的隱藏菜,點菜時儘管報上菜名就好。油爆的重點也是油溫的掌握,爆出來蝦肉彈嫩。當然除了廚藝精湛這蝦球也很彈很新鮮,又肥又大,顏色清清白白。看不到什麼調料的痕跡,吃著卻香味十足。中餐講究的是一種鍋氣,這裡大廚炒的菜就有一種歲月積澱的鍋氣,炒出來的菜,吃起來舒服。

大福林包子也特別有名,老掌櫃最拿手的就是麵點,早年在天津的時候,就聲名遠播,多少衛嘴子排隊都要吃大福林包子。如今的大福林包子只有葷素兩種餡兒,還是用了民國時候傳下來的起面和餡兒的配方,味道也是非常不錯。

肉包子裡湯汁很多,油很少,一口咬下去,肉湯先呲出來, 要小心燙口,肉餡可以吃出來是手剁的,肉粒分明,特別的香。

素包子是長的,西葫蘆雞蛋木耳餡兒,雞蛋和木耳是大塊兒的,粒粒分明,西葫蘆絲也長,吃著像家裡包的一樣實在,不放五香粉和味精,有種清淡自然的味道。

吃包子還能搭配一例酸辣湯,湯裡有蛋花,豆腐和火腿,又酸又辣,特別刺激,喝完就渾身冒汗,很適合冬天,不過味道微酸不一定所有人都適合。

除了炒菜大福林鹵肉醬肉也特別有名,老湯傳承了八十多年,小時候家住青山的家庭少不了買一些大福林的醬肉,這麼多年過去了,這個味兒據說是沒變過。七八十年代的大福林醬肉,可是嚴重的供不應求,為了解決供需,專門在文化路沿街開了個專賣熟肉的小檔口現在一直在。路過的小夥伴也可以買點醬肉和包子給家裡人嘗嘗。

現在的大福林餐廳,經歷了一次又一次變革。這些年因為文化路上停車不方便,就餐區都在地下一層,現在要從西面的門進來,大部分餐區也都改成了自助餐。

吃老菜要走到最裡面一個單獨的角落裡,都是6人左右大桌。貼心的是這裡還有一個小舞臺,像是小宴會廳模樣。我們來的時候,這裡剛辦了一個同學會,79屆的同學聚會想必更是一些大福林的見證者在這裡重新相聚,再敘回憶。

除了小廳還有三個大包房,我們入座的是“福臨門”,名字大氣吉慶,佈置也十分精心,大大的水晶燈和桌椅,都被保護的很好,能感覺到老一輩餐飲人的用心。

在桌上聽著年近七旬的甄總給我們講著大福林發展的故事,特別慶倖新年裡大白有了這樣的提議。其實大福林的歷史就是包頭的發展史,大福林的故事裡包含著一代又一代包頭人的經歷。一個塞外邊城成長成為一個北方的工業重鎮,一個津門名店變成了現在的鹿城老字型大小。

民國二十三年,正是紅軍開始長征的那一年,多少品牌湮沒在動亂裡,大福林還能從解放前到新中國,再到改革開放現代化,一直走到現在,希望這個百年老店能越做越好,繼續傳承餐飲文化,也讓包頭人在這裡的故事代代相傳。

臨走的時候我們和甄總還一起合了影,這是評客在2018年和大福林發生的故事。

評客探店&指南

今日探店 · 【大福林】

地址:青山區文化路與賽音道交叉口

電話:0472-3322688

人均:70左右

標籤:青山 傳統炒菜宴請 10-15人大桌

Tips:①90後小夥伴可能不太能感覺到傳統炒菜的精髓,建議由懂吃的長輩陪伴就餐。

②60多歲的廚師長如今依然掌勺,炒菜是一個非常辛苦的事情,一般人60多歲站那麼長時間再顛勺都堅持不下來的。所以如果因為評客粉絲大量到店引起菜品質量下降還請多多包涵。

③店裡還有更多傳統老菜我們還沒吃到,有名的幾道都在我們合影的背景櫥窗裡,大家想吃別的可以照著那個點哦。

本期彩蛋。。。

大福林幾經更新,環境已經很現代了,但是我們發現店裡有好多這種老式掛衣架,是不是跟七八十年代老幹部辦公室裡的一樣?

留言區的小夥伴,快來講講你或者你的爸爸媽媽和大福林的故事吧~~~

圖文 評客大白&嘟嘟 謬正 iClou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