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朱大可:古代中國人的欲望、恐懼和逆襲

講到中國人的欲望, 我還得回過頭來講“四大名著”。 其實中國歷史上文學名著遠遠不止這四部, 只要對文學稍有研究就會知道,

比這個更牛B的小說多的是, 比如《東周列國志》《三言兩拍》和《聊齋志異》。

但為什麼它們沒有列入“名著”呢?

這是因為它們全是短篇, 欲望敘事比較分散, 這篇表達這個欲望, 那篇表達那個欲望, 不好概括, 不容易被讀者投射。

長篇小說就不一樣了, 人物相對比較集中, 從頭貫穿到底, 很容易被投射, 所以才會有三國、水滸、西遊、紅樓。 其中, 紅樓夢是貴族逆襲, 其他三部, 全部說的是D絲逆襲。

三國演義講什麼呢?東漢是世族統治的朝代, 由太子党、高官、權貴統治, 他們具有萬畝良田, 擁有官職和很高的社會地位, 金錢、權力、美女都在他們手裡, 社會結構是非常僵硬的。

但到了魏晉年代, 社會發生劇烈動盪, 這時底層百姓就可能逆襲上位, 奪取這些資源。

於是出現了桃園三結義的景象。 這是三國裡最重要的核心意象。

為什麼要塑造劉關張的形象?又為什麼要強調劉關張三個不同的姓氏?這顯然是作者蓄意要強調的。

三個姓氏完全不同的人物, 通過桃園結盟這種方式, 跨越了血液關係, 跨越了姻親關係, 建立起新的社會聯盟, 共同打造天下。 這就是D絲的生命策略。

世族不需要這些, 世族只要通過血緣繼承和家族通婚, 就可以輕鬆地建構自己的權力架構。

但老百姓怎麼辦呢?劉關張, 一個是賣草鞋, 一個賣肉的, 還有一個賣草席的, 反正三個人都是最底層的底層人口。 但他們找到了改變世界的方式。

桃園是何等的浪漫, 桃花盛開, 香氣四溢, 充滿女性的美麗氣質。 為什麼要選擇桃園而不是神廟呢?因為武力和性愛, 在這裡構成了隱秘而和諧的對位。

如何突破世族的擊敗, 由D絲建構通過結盟建構自己的帝國, 這才是《三國演義》最重要的價值觀。 它弘揚的就是D絲逆襲的精神, 。

水滸完全是三國的翻版, 在精神上氣質上完全繼承了三國。

但是它跟三國更多不同的是, 每個人物在加入這個組織之前, 都有自己的前傳, 又更多的被欺壓和被淩辱的歷史。 作為底層人口的代表, 他們的受難痛苦比《三國演義》展示得更加充分。

同樣是D絲逆襲, 三國裡還有大量的成功貴族, 並且成功地架設了自己的國家, 哪怕只是三國中的一國。

但水滸的世界, 就只有小小的梁山水泊而已, 就這樣它還被鎮壓和瓦解了。 水滸是一個失敗的D絲夢想, 它的迷人性是在過程中呈現的, 而且跟注重它呈現了D絲的反抗氣質。 後來的電視劇插曲《好漢歌》, 淋漓盡致地表達了這種水滸精神。

西游的主人公, 包括唐僧都是D絲, 孫悟空更是無名無姓, 從石頭裡崩出來的, 連爹媽都沒有,

還有誰比他更加低賤?連他都能夠成為齊天大聖, 我們還有什麼做不到的呢。 他會給青年一代很多很多的鼓舞, 它是極好的一味勵志雞湯。

在四大名著裡, 西遊記是被改編最多的。 而且它不僅僅是一次成功的D絲逆襲, 而且只有他變成了超人, 這跟其他三部小說完全不同。 西遊記塑造了一個中國歷史上僅有的超人形象, 極有現代性意義, 很像是好萊塢漫威工作室的影片。 在個體價值被普遍忽略的社會裡, 超人有望變成下一波影視作品的重要主題。

《紅樓夢》跟這三部小說有很大的區別,它的內涵比較複雜,作者是貴族出身的知識份子,想的比別人更多。故事從輝煌的家族內部的情愛開始,不斷走向挫敗。最後因為主人公出家,而出現了脆斷的結局。

故事從一開始就是關於石頭的夢,它暗示了佛家的空幻主題。你會看到一個衣食無憂的青年貴族,如何從高貴的身份墜落,最後遁入空門,成為低端的草民。

這是另外一個意義上的逆襲,從貴族到D絲的反向逆襲。

現在的《紅樓夢》解讀,無論是哪一個版本,都過於強調它的情愛戰爭、子宮敘事或政治影射。但恰恰相反,我更看重貴族逆襲在中國當下的重大意義。

下面我還要談談四大民間故事。這是中國民間欲望表達的根文本,又叫民間欲望原型。

原型這個詞可以用在不同領域,用在文學領域,叫人物原型或情節原型,也可以用在心理學領域,佛洛依德曾經提出過原型,但他稱之為“情結”,諸如“殺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情結”等等。

但真正提出原型概念的是他的弟子榮格,他提出了好幾個重要的精神原型,像“阿尼瑪”和“阿尼姆斯”。

此外,在神話人類學範圍裡,還有各種造型原型和故事原型,但我今天只講民間故事原型。

所謂“四大民間故事”,包括牛郎織女、梁祝、孟姜女和白蛇傳,它們全是農業文明的產物。在漫長的農業時代,除了饑餓和死亡,什麼才是農民的最大恐懼?我可以斷言,首先是分離。這是農民最大的文化恐懼。

所以中國有這麼多的節日,全部是關於團圓的:春節要跟家人團圓一下,元宵在補充性地團圓一下,七夕要跟情人團圓,到了中秋,更是要跟家人團圓,重陽節還要跟老一輩再團圓一次,反正一年四季不停地團圓。

這些團圓節慶說明什麼呢?它反過來證明中國人對分離的恐懼,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牛郎織女的故事,最直接地表達了這樣的欲望。一個天上的女神下嫁給勤勞的農夫,生下一對可愛的兒女,卻被王母娘娘強行拆散,這是何等令人悲痛的家庭慘劇。農夫的欲望、焦慮和恐懼,都在其中展示和投射了。

梁祝表達的是另外一種恐懼,它跟愛情相關。農業時代的愛情跟我們現在一樣,都是高風險的。為什麼梁祝會以悲劇收場?這沒道理啊。我可以告訴你們,這是異性戀愛上同性戀後的必然結果。

你們都很清楚,祝英台是一位異性戀者,但她卻愛上一個同性戀者梁山伯。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梁山伯喜歡的祝英台名字叫九官,是個男人。兩人朝夕相處,彼此都歡喜得不行。

祝英台喜歡梁山伯很正常,小鮮肉嘛,但站在梁山伯的角度,他喜歡的祝英台不就是一個英俊小生嗎?長的比他還俊俏,更可愛,更楚楚動人。

兩個人分手時相約,祝英台說我還有一個妹妹叫九娘,正要嫁人,我想把她嫁給你。你明年幾月幾號到我們家來下聘書,她就是你的了。但是梁山伯對這位九娘毫無興趣,他只對九官有興趣,所以他沒有赴約,結果祝英台被迫許給了當地的土豪馬家。

梁山伯故意逾期不去,擺脫了九娘,但他考上進士、擔任鄞州縣令後,還是在赴任途中專門跑到祝家去看望心愛的九官,沒想到,跑出來的竟然是九娘,還對他遙遙一拜,風情萬種的樣子。

這弄得他非常惱火,感到受了莫大的欺騙。他無法原諒這個裝扮成男人來騙取他情感的女人。從此一病不起,最後一命嗚呼,直接就給氣死了。

祝英台聽說梁山伯去世,還聽說他是個同志,起初不大相信,在去馬家的路上,專門跑到墳頭前憑弔,還跟鄉親打聽了一番,一聽果然如此,她也氣得要死了,感覺是被這個男人騙了,一怒之下,脫下裙子換上男裝,立馬走人,估計是出家去了。

馬家為了圓自己的場,說成是墳墓開裂,人跳進去,裙子留在外面,最後還飛出了一對蝴蝶,叫做化蝶。你們知道的,蝴蝶在全世界都是同志的象徵。有一部很有名的香港同志電影,名字就叫《蝴蝶》。

這個悲劇故事試圖告訴我們,愛,一定要愛對人,弄清性取向,不要冒冒失失地亂愛。這是典型的情欲恐懼。

下面我要簡單說一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在一個長達兩千年的專制社會裡,人們畏懼暴政,渴望出現明君和仁政。但往往事與願違,所以會有孟薑女這樣的哭長城的故事。這是典型的暴政恐懼。

今天的中國人出現了價值分裂的狀態,一方面大家都去朝拜長城,每年景區門票兩個最高的,據說一個是長城,另一個是杭州靈隱寺,現在可能被迪士尼超過了。

一方面朝拜長城,一方面又對它所代表的暴政心懷懼怕。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也是一個民間欲望和恐懼交織的重要產物。

最後一個是白蛇傳。我想問一下,你們知道,什麼東西構成了中國民間文化的基本成分?我的回答是,50%是道教或者道家,30%是佛教,最後20%屬於儒家。這是中國社會文化的三重比例。

道家製造的最大生命神話,是永生或長壽,這在東漢以後逐漸成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生命欲望。反過來,它也構成了中國男人的核心恐懼——陽衰恐懼。

中國傳統的說法是,十滴血不及一滴精。男人丟掉他的精液,是一場不得了的災難。

在西方,人們普遍畏懼的是失血,所以產生了吸血恐懼症,由此派生出大量的吸血鬼故事。

但中國人才不在乎吸血呢。要吸你就吸去吧,隨便吸。我們要捍衛的不是鮮血,而是精液。這是白蛇傳故事說要表達的秘密主題。

宋元話本最早的版本,講的是白蛇和青魚,專門誘拐年輕男子,騙到府上,以做愛的方式吸精,直到對方只剩下一張皮囊,下半身都化成了水,讀起來非常恐怖。

這類故事到元代以後發生了一些變化,雖然還有一些兇暴的細節,卻出現了愛情。

儘管如此,吸精還是變得不可避免。這導致了那個叫做許仙的男人,出現了嚴重的腎虧現象,被法海和尚一眼看穿。這在中醫叫做望診,一看臉色就知道了。

法海代表著護精的純陽勢力,他要設法營救許仙,於是雙方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前些年有人做一個修訂本,說法海是同性戀,他看上了許仙,所以才千方百計破壞他們的愛情。這種闡釋雖然也符合故事邏輯,但已經不是故事原型說要表達的那種恐懼。最初的原型恐懼,就是吸精恐懼。

吸精的妖怪在聊齋裡叫狐狸精,這是北方農夫最害怕的生物。聊齋是山東人寫的。

南方更多河流湖泊,尤其是杭州,屬於典型的湖岸文明地帶,妖精品種也就因地制宜,明清時期叫做“五通神”,大都是蛇妖、魚鱉之類,這是南北地域的差別,但是吸精恐懼的主題是一致的。

陽衰導致一個很重要的後果,那就是阻止了中國人長壽或者永生的欲望。長生是中國道教文化的重大特色。道教試圖通過煉金術煉丹術,通過製造內丹和外丹,達到長生或永生的目的。

在這裡,外丹指的是紅汞的化合物,而內丹指靜坐、調息和觀想,這方面的最高代表是彭祖,據說他至少活了八百年。

這就是民間的四大欲望,以及相應的四大恐懼。通過這四個民間傳說,我們可以基本瞭解農業時代中國人的愛恨情愁。(未完待續)

本文根據朱大可先生在2017年12月24日季風書園演講“中國人的欲望、焦慮和文藝療愈”之錄音稿整理而成,這裡刊發的是第二部分。

本文圖片皆來自互聯網

上傳與管理:傑夫

——————————————————————————————————————

《華夏上古神系》為朱大可先生耗費20多年的研究成果。全書以跨文化的全球視野,運用多種學科工具,獨闢蹊徑地探研中國上古文化和神話的起源,發現並證明,全球各地的上古宗教/神話均起源於非洲,這是繼美國學者發現全球智人源於非洲、紐西蘭學者發現全球語言源於非洲之後,第三個具有原創性的學術貢獻,有助於修正人類文化起源的傳統觀點,向西方主流人文闡述體系注入“中國元素”。這些觀點顛覆晚清以來的學界定見,為認識華夏文化的開放性特徵、傳承本土歷史傳統、推動中國文化的未來復興,提供了富有卓見的啟示,可視為1949年以來中國學術的重大收穫。

歡迎各位網友訂閱《文化先鋒》,搜索微信公眾號iwenhuaxianfeng,或掃描如下二維碼即可。

《紅樓夢》跟這三部小說有很大的區別,它的內涵比較複雜,作者是貴族出身的知識份子,想的比別人更多。故事從輝煌的家族內部的情愛開始,不斷走向挫敗。最後因為主人公出家,而出現了脆斷的結局。

故事從一開始就是關於石頭的夢,它暗示了佛家的空幻主題。你會看到一個衣食無憂的青年貴族,如何從高貴的身份墜落,最後遁入空門,成為低端的草民。

這是另外一個意義上的逆襲,從貴族到D絲的反向逆襲。

現在的《紅樓夢》解讀,無論是哪一個版本,都過於強調它的情愛戰爭、子宮敘事或政治影射。但恰恰相反,我更看重貴族逆襲在中國當下的重大意義。

下面我還要談談四大民間故事。這是中國民間欲望表達的根文本,又叫民間欲望原型。

原型這個詞可以用在不同領域,用在文學領域,叫人物原型或情節原型,也可以用在心理學領域,佛洛依德曾經提出過原型,但他稱之為“情結”,諸如“殺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情結”等等。

但真正提出原型概念的是他的弟子榮格,他提出了好幾個重要的精神原型,像“阿尼瑪”和“阿尼姆斯”。

此外,在神話人類學範圍裡,還有各種造型原型和故事原型,但我今天只講民間故事原型。

所謂“四大民間故事”,包括牛郎織女、梁祝、孟姜女和白蛇傳,它們全是農業文明的產物。在漫長的農業時代,除了饑餓和死亡,什麼才是農民的最大恐懼?我可以斷言,首先是分離。這是農民最大的文化恐懼。

所以中國有這麼多的節日,全部是關於團圓的:春節要跟家人團圓一下,元宵在補充性地團圓一下,七夕要跟情人團圓,到了中秋,更是要跟家人團圓,重陽節還要跟老一輩再團圓一次,反正一年四季不停地團圓。

這些團圓節慶說明什麼呢?它反過來證明中國人對分離的恐懼,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牛郎織女的故事,最直接地表達了這樣的欲望。一個天上的女神下嫁給勤勞的農夫,生下一對可愛的兒女,卻被王母娘娘強行拆散,這是何等令人悲痛的家庭慘劇。農夫的欲望、焦慮和恐懼,都在其中展示和投射了。

梁祝表達的是另外一種恐懼,它跟愛情相關。農業時代的愛情跟我們現在一樣,都是高風險的。為什麼梁祝會以悲劇收場?這沒道理啊。我可以告訴你們,這是異性戀愛上同性戀後的必然結果。

你們都很清楚,祝英台是一位異性戀者,但她卻愛上一個同性戀者梁山伯。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梁山伯喜歡的祝英台名字叫九官,是個男人。兩人朝夕相處,彼此都歡喜得不行。

祝英台喜歡梁山伯很正常,小鮮肉嘛,但站在梁山伯的角度,他喜歡的祝英台不就是一個英俊小生嗎?長的比他還俊俏,更可愛,更楚楚動人。

兩個人分手時相約,祝英台說我還有一個妹妹叫九娘,正要嫁人,我想把她嫁給你。你明年幾月幾號到我們家來下聘書,她就是你的了。但是梁山伯對這位九娘毫無興趣,他只對九官有興趣,所以他沒有赴約,結果祝英台被迫許給了當地的土豪馬家。

梁山伯故意逾期不去,擺脫了九娘,但他考上進士、擔任鄞州縣令後,還是在赴任途中專門跑到祝家去看望心愛的九官,沒想到,跑出來的竟然是九娘,還對他遙遙一拜,風情萬種的樣子。

這弄得他非常惱火,感到受了莫大的欺騙。他無法原諒這個裝扮成男人來騙取他情感的女人。從此一病不起,最後一命嗚呼,直接就給氣死了。

祝英台聽說梁山伯去世,還聽說他是個同志,起初不大相信,在去馬家的路上,專門跑到墳頭前憑弔,還跟鄉親打聽了一番,一聽果然如此,她也氣得要死了,感覺是被這個男人騙了,一怒之下,脫下裙子換上男裝,立馬走人,估計是出家去了。

馬家為了圓自己的場,說成是墳墓開裂,人跳進去,裙子留在外面,最後還飛出了一對蝴蝶,叫做化蝶。你們知道的,蝴蝶在全世界都是同志的象徵。有一部很有名的香港同志電影,名字就叫《蝴蝶》。

這個悲劇故事試圖告訴我們,愛,一定要愛對人,弄清性取向,不要冒冒失失地亂愛。這是典型的情欲恐懼。

下面我要簡單說一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在一個長達兩千年的專制社會裡,人們畏懼暴政,渴望出現明君和仁政。但往往事與願違,所以會有孟薑女這樣的哭長城的故事。這是典型的暴政恐懼。

今天的中國人出現了價值分裂的狀態,一方面大家都去朝拜長城,每年景區門票兩個最高的,據說一個是長城,另一個是杭州靈隱寺,現在可能被迪士尼超過了。

一方面朝拜長城,一方面又對它所代表的暴政心懷懼怕。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也是一個民間欲望和恐懼交織的重要產物。

最後一個是白蛇傳。我想問一下,你們知道,什麼東西構成了中國民間文化的基本成分?我的回答是,50%是道教或者道家,30%是佛教,最後20%屬於儒家。這是中國社會文化的三重比例。

道家製造的最大生命神話,是永生或長壽,這在東漢以後逐漸成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生命欲望。反過來,它也構成了中國男人的核心恐懼——陽衰恐懼。

中國傳統的說法是,十滴血不及一滴精。男人丟掉他的精液,是一場不得了的災難。

在西方,人們普遍畏懼的是失血,所以產生了吸血恐懼症,由此派生出大量的吸血鬼故事。

但中國人才不在乎吸血呢。要吸你就吸去吧,隨便吸。我們要捍衛的不是鮮血,而是精液。這是白蛇傳故事說要表達的秘密主題。

宋元話本最早的版本,講的是白蛇和青魚,專門誘拐年輕男子,騙到府上,以做愛的方式吸精,直到對方只剩下一張皮囊,下半身都化成了水,讀起來非常恐怖。

這類故事到元代以後發生了一些變化,雖然還有一些兇暴的細節,卻出現了愛情。

儘管如此,吸精還是變得不可避免。這導致了那個叫做許仙的男人,出現了嚴重的腎虧現象,被法海和尚一眼看穿。這在中醫叫做望診,一看臉色就知道了。

法海代表著護精的純陽勢力,他要設法營救許仙,於是雙方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前些年有人做一個修訂本,說法海是同性戀,他看上了許仙,所以才千方百計破壞他們的愛情。這種闡釋雖然也符合故事邏輯,但已經不是故事原型說要表達的那種恐懼。最初的原型恐懼,就是吸精恐懼。

吸精的妖怪在聊齋裡叫狐狸精,這是北方農夫最害怕的生物。聊齋是山東人寫的。

南方更多河流湖泊,尤其是杭州,屬於典型的湖岸文明地帶,妖精品種也就因地制宜,明清時期叫做“五通神”,大都是蛇妖、魚鱉之類,這是南北地域的差別,但是吸精恐懼的主題是一致的。

陽衰導致一個很重要的後果,那就是阻止了中國人長壽或者永生的欲望。長生是中國道教文化的重大特色。道教試圖通過煉金術煉丹術,通過製造內丹和外丹,達到長生或永生的目的。

在這裡,外丹指的是紅汞的化合物,而內丹指靜坐、調息和觀想,這方面的最高代表是彭祖,據說他至少活了八百年。

這就是民間的四大欲望,以及相應的四大恐懼。通過這四個民間傳說,我們可以基本瞭解農業時代中國人的愛恨情愁。(未完待續)

本文根據朱大可先生在2017年12月24日季風書園演講“中國人的欲望、焦慮和文藝療愈”之錄音稿整理而成,這裡刊發的是第二部分。

本文圖片皆來自互聯網

上傳與管理:傑夫

——————————————————————————————————————

《華夏上古神系》為朱大可先生耗費20多年的研究成果。全書以跨文化的全球視野,運用多種學科工具,獨闢蹊徑地探研中國上古文化和神話的起源,發現並證明,全球各地的上古宗教/神話均起源於非洲,這是繼美國學者發現全球智人源於非洲、紐西蘭學者發現全球語言源於非洲之後,第三個具有原創性的學術貢獻,有助於修正人類文化起源的傳統觀點,向西方主流人文闡述體系注入“中國元素”。這些觀點顛覆晚清以來的學界定見,為認識華夏文化的開放性特徵、傳承本土歷史傳統、推動中國文化的未來復興,提供了富有卓見的啟示,可視為1949年以來中國學術的重大收穫。

歡迎各位網友訂閱《文化先鋒》,搜索微信公眾號iwenhuaxianfeng,或掃描如下二維碼即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