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排瘀療法調理脂肪肝

脂肪肝, 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

脂肪性肝病正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的健康, 成為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已被公認為隱蔽性肝硬化的常見原因。 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現象, 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 其臨床表現輕者無症狀, 重者病情兇猛。 一般而言, 脂肪肝屬可逆性疾病, 早期診斷並及時治療常可恢復正常。

脂肪肝是一種肝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理狀態, 不會引起肝炎和肝纖維化, 但大量的臨床研究結果已經證明, 脂肪肝是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臨床最常見的慢性肝病。

其中導致脂肪肝發生的幾項不容忽視的原因有:

1、肥胖。 肝內脂肪堆積的程度與體重成正比。 30%~50%的肥胖症合併脂肪肝, 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變率高達61%~94%。 肥胖人體重得到控制後, 其脂肪浸潤亦減少或消失。

2、長期嗜酒。 長期嗜酒肝穿刺活檢, 75%~95%有脂肪浸潤。 還有人觀察, 每天飲酒超過80~160克則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率增長5~25倍。

3、快速減肥。 禁食、過分節食或其他快速減輕體重的措施可引起脂肪分解短期內大量增加, 消耗肝內谷胱甘肽(GSH), 使肝內丙二醛和脂質過氧化物大量增加, 損傷肝細胞,

導致脂肪肝。

4、營養不良導致蛋白質缺乏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 多見於攝食不足或消化障礙, 不能合成載脂蛋白, 以致甘油三酯積存肝內, 形成脂肪肝。

5、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中約50%可發生脂肪肝, 其中以成年病人為多。 因為成年後患糖尿病人有50%~80%是肥胖者, 其血漿胰島素水準與血漿脂肪酸增高, 脂肪肝變既與肥胖程度有關, 又與進食脂肪或糖過多有關。

6、藥物性脂肪肝。 某些藥物或化學毒物通過抑制蛋白質的合成而致脂肪肝, 如四環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嘌呤黴素、環已胺、吐根堿以及砷、鉛、銀、汞等。 降脂藥也可通過干擾脂蛋白的代謝而形成脂肪肝。

7、妊娠脂肪肝。 多在第一胎妊娠34~40周時發病, 病情嚴重, 預後不佳, 母嬰死亡率分別達80%與70%。

8、結核、細菌性肺炎及敗血症等感染時也可發生脂肪肝。 病毒性肝炎病人若過分限制活動, 加上攝入高糖、高熱量飲食, 肝細胞脂肪易堆積;接受皮質激素治療後, 脂肪肝更容易發生。 控制感染後或去除病因後脂肪肝迅速改善, 還有所謂胃腸外高營養性脂肪肝、中毒性脂肪肝、遺傳性疾病引起的脂肪肝等。

輕度脂肪肝的症狀:

有的僅有疲乏感, 而多數脂肪肝患者較胖, 故更難發現輕微的自覺症狀。

中重度脂肪肝的症狀:

有類似慢性肝炎的表現, 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噁心、嘔吐、體重減輕、肝區或右上腹隱痛等。 3脂肪肝的病人多無自覺症狀, 或僅有輕度的疲乏、食欲不振、腹脹、噯氣、肝區脹滿等感覺。 臨床檢查, 75%的患者肝臟輕度腫大, 少數病人可出現脾腫大、蜘蛛痣和肝掌。

排瘀治療, 用八號肝腎穴進行排瘀。 體質好的患者可以一次性做5—6次, 快速的恢復肝腎功能。 體質弱的先做2-3-8號穴位的基礎調理, 恢復體質再進行8號專項病症調理。 以及後續配穴調整。

排瘀療法療效迅速,在嚴格掌握排瘀療法適應症的前提下,一般單用排瘀療法,即可迅速達到滿意效果,同時排瘀療法只要按規程操作,對人體自身非常安全,無副作用!

結合排瘀療法並適當的增加運動 促進體內脂肪消耗。主要應選擇有氧運動,比如慢跑、快走、騎自行車、上下樓梯、打羽毛球、跳繩和游泳等,以運動時脈搏為100~160次/分鐘,持續20~30分鐘,運動後疲勞感於20分鐘內消失為宜。

同時補硒,能讓肝臟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達到正常水準,對養肝護肝起到良好作用。

排瘀療法療效迅速,在嚴格掌握排瘀療法適應症的前提下,一般單用排瘀療法,即可迅速達到滿意效果,同時排瘀療法只要按規程操作,對人體自身非常安全,無副作用!

結合排瘀療法並適當的增加運動 促進體內脂肪消耗。主要應選擇有氧運動,比如慢跑、快走、騎自行車、上下樓梯、打羽毛球、跳繩和游泳等,以運動時脈搏為100~160次/分鐘,持續20~30分鐘,運動後疲勞感於20分鐘內消失為宜。

同時補硒,能讓肝臟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達到正常水準,對養肝護肝起到良好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