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十年之前,MES是怎樣煉成的?

聊起曾經共同經歷的MES項目感慨萬千, 個人認為該項目是國內真正的首例成功案例。 凡事從無到有是最難的, 其中必然也經歷了無數的波折艱辛, 今天用5w2H方法複盤一遍......

Why-專案背景

專案有三方, 為了共同的利益走到了一起:

經驗:目標要遠大,眼光要清晰。

When-實施週期

2003上半年簽訂合同, 2006年9月試運行, 到正式驗收超過了3年;跨度週期遠遠超出工知哥之後做的其它MES項目。

經驗:成功是熬出來的。

Who-專案團隊

國內實施團隊:

國外專家團隊:

由於領導重視, 業務部門也很配合, 盡可能參加調研和討論, 有一次會議居然有30多人參加討論;會議上煙霧繚繞, 這是典型的煙草文化。

經驗:上下同欲者勝、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Where-地點

青島、北京、熱那亞、布魯塞爾。 跨地域的合作, 時差是比較挑戰的。 經常會在下午4點鐘開會, 開到晚上7-8點鐘, 的確不易;仔細想想, 當時我們是一堆土老帽, 外國專家能耐心細緻地跟我們交流也不容易, 估計是看我們還比較勤奮吧。

經驗:自助者天助。

What-做什麼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項目組:

初期讓用戶理解概念就費很大氣力, 例如系統中的工單與日常業務中的批次什麼區別, 概念不清就很難確定範圍;

同時在做的專案有很多:ERP、集控系統、數采系統、動能系統、立體庫, 各供應商對系統邊界和範圍理解不一致;

業務部門在過程也會有自己的見解和不同的認識;

......

儘管有專家的指導, 以上因素還是導致了項目範圍的不斷變化。

經驗:摸著石頭過河。

How-實施過程

分階段來看:

為什麼時間這麼長, 有幾個原因:

語言和文化問題;

東西方差異, 德國企業是從科學管理到系統管理再到資訊化管理循序漸進的過程, 很多東西專家認為是常識, 但我們就是不理解;

管理問題, 突然來了這麼多新的概念, 客戶接受起來很困難、變革就更難;

新廠建設延期;

在後一個階段實施過程中, 會發現不少問題, 從而對前一個階段不少東西重新梳理, 這也是大家進步了的一個表現。

經驗:技術引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先囫圇吞棗地學習、然後批判性的思考、再則實踐自己的思路想法、最後才是自己的創新。

How Much-花費

整個專案合同額將近1300萬(記住這可是04年左右), 這個錢遠不夠, 西門子還補貼了100萬歐元來支付專家費用(當年匯率>10)。

經驗:想第一個吃螃蟹, 時間、精力、金錢的花費都不會小。

實施效果

其實整個過程中, 來自于方方面面的質疑聲和冷嘲熱諷聲從未間斷。 好在項目實施完成後, 效果還算不錯, 各方面都有些改善。 下面的圖片摘自甲方整理的彙報材料, 工知哥目測後認為:有點水分但差距不大。

後續

從系統實施來看,2010年伴隨產線改造,對原系統進行了優化。今年老系統為升級為全新系統。

技術人員或跳槽或轉崗,逐漸散落在大大小小的技術公司;這些從事MES的早期人群把自己的經驗教訓帶到了各行各業,促進了MES的傳播普及。

總結

這個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從瞭解MES和EMS的區別開始,到最終上線,每個人都在其中收到了磨煉、得到了成長。儘管現在來看,不少實現很幼稚,但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工知哥想問那些要實施MES的工廠和要轉型做MES軟體的公司:5W2H,你們準備好了嗎?

後續

從系統實施來看,2010年伴隨產線改造,對原系統進行了優化。今年老系統為升級為全新系統。

技術人員或跳槽或轉崗,逐漸散落在大大小小的技術公司;這些從事MES的早期人群把自己的經驗教訓帶到了各行各業,促進了MES的傳播普及。

總結

這個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從瞭解MES和EMS的區別開始,到最終上線,每個人都在其中收到了磨煉、得到了成長。儘管現在來看,不少實現很幼稚,但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工知哥想問那些要實施MES的工廠和要轉型做MES軟體的公司:5W2H,你們準備好了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