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民營精神病醫院上市打響2018第一槍!這個8萬億產業將迎來爆發

文丨張楠

2018年1月初, “精神病醫院第一股”康寧醫院IPO擬登陸A股, 倘若上市成功, 將成為國內精神專科醫院第一股。 實際上, 康寧醫院早於2015年就登陸港股,

如今作為全國最大的民營精神專科醫院集團向A股發起衝刺。 據招股書, 擬公開發行不超過81萬股新股, 預計募集資金約合1.93億元。

康寧醫院IPO是個好兆頭, 代表醫療服務企業打響2018年上市第一槍。 回顧充實的2017, 中國醫療服務行業境況怎樣, 未來將如何發展?

黃金髮展期據瞭解, 我國醫療服務行業的參與主體包括醫院、疫病控制中心、計劃生育機構以及醫療衛生研究機構等, 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各級別醫療機構。 根據眼下中國人口老齡化、消費升級以及政策紅利等實際國情, 醫療服務行業迎來黃金髮展期。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7-2022年中國醫療衛生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 中國衛生總費用由2011年2.43萬億元增長至2015年4.10萬億元,

而且2020年中國衛生總費用將達6.28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6.9%), 年複合年增長率為8.9%(有望高於GDP增長率)。

醫療服務是剛性需求, 政策將是刺激行業快速發展的催化劑。

首先2017年接連出臺的大手筆醫改政策, 讓醫療環境大幅改善, 一方面政策放開, 鼓勵社會資本多元化辦醫, 不管是在允許進入的醫療細分領域、醫療機構的新建、醫保資質獲取等方面, 還是在醫療資源的開放與流動方面, 都比之前要寬鬆許多。

另一方面對公立醫院一視同仁嚴懲不貸, 政府實行醫藥、耗材的“兩票制”, 取消藥品加成, 鼓勵互聯網零售藥品, DRG按病種付費, 嚴格醫保控費等鐵腕手段, 都對公立醫療機構與既得利益者產生不小衝擊。

讓真正“以患者為中心, 價值醫療為理念”的醫療機構脫穎而出, 贏得品牌和市場。

A股企業TOP10搜尋2017年上市的醫療服務企業, 只有金域醫療這一家獨苗。 地處廣州的金域醫療是中國知名協力廠商醫學檢驗集團, 擁有數量最多、覆蓋區域最廣的國內連鎖實驗室。 主要開展醫學檢驗、臨床試驗、衛生檢驗、科研服務4大業務, 其盈利模式主要向各類醫療機構(包括醫院、婦幼保健院、衛生院等)提供醫學檢驗及病理診斷外包服務。

根據2017年中期公告, 公司收入由高到低的服務專案分別是基因組學檢驗(占比24.06%)、生化發光檢驗(22.09%)、綜合檢驗收入(20.64%)、病理診斷收入(11.47%)、免疫學檢驗(10.38%)、理化、質譜檢驗收入(6.89%)及其他剩餘收入。

而老牌上市醫療服務企業, 按目前市值大小,

排序如下:

能看到TOP10中有傳統藥企(複星醫藥、恒康醫療), 也有非醫療行業的跨界玩家(宜華健康、國際醫學), 還有專科醫院及連鎖醫療機構(愛爾眼科、同仁堂、通策醫療), 及協力廠商服務提供者(美年健康、金域醫學、迪安診斷)。 實際上, 傳統醫療器械公司,

如樂普、魚躍、九安、新華、威高等也佈局有醫療服務行業。

01、複星醫藥2017年12月8日, 公告顯示複星醫院投資與自貢市精神衛生中心簽訂《投資合作框架協議》, 就合作建設與打造老年病專科醫院達成合作意向。 實際上, 複星醫藥近年來的醫療服務專案不斷落地, 逐漸顯示龍頭優勢。

據悉, 公司在北京、上海、山東、浙江、江蘇、湖南、安徽、廣東、廣西、四川等地佈局約20個醫院(集團), 包括綜合醫院、腫瘤專科醫院、老年病醫院、婦兒醫院、胸心專科醫院、輔助生殖醫院等且大多為優質的三級甲等營利性醫院。 未來預計, 2020年複星醫藥控股醫院床位將達到10,000張。

02、美年健康2017年11月28日, 美年健康與重慶智飛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性協定, 擬共同設立成人預防接種門診(特需預防接種門診),並共同推進取得衛計委頒發的接種資質的相關工作。

美年健康的主營業務為健康體檢服務,截止2017年上半年,公司共有299家在營體檢中心,其中美年健康控股131家,參股109家,在建90家,慈銘控股59家,共覆蓋全國212個城市。在體檢人次上,預計2017年公司體檢人次將超過2000萬人次/年,獲得爆發式發展。

值得注意地是,美年健康的產業鏈邏輯逐漸顯現,攜手上游供應商,開啟全方位合作,並佈局下游醫療服務,打造大健康產業閉環。

03、愛爾眼科愛爾眼科是國內首家IPO上市的醫療服務機構,是國內眼科醫療龍頭,也是全國最大的眼科醫療連鎖機構和全球最大眼科服務集團。愛爾眼科的發展策略是通過全球收購,實現國際化發展目標。

2015年收購亞洲醫療集團,通過旗下亞洲醫療服務公司和亞洲護眼拓展香港市場,發展在屈光、白內障治療領域的優勢,提供眼底專業和醫學配鏡方面服務。2016年公司收購了全球領先的美國WangVision 眼科中心,屈光手術和白內障手術為其主要業務。2017年收購歐洲最大眼科連鎖眼科醫療機構。

同時,愛爾眼科聯手平安醫療,協同平安的管道優勢,擴大公司在全國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也是推進大健康佈局的舉措之一。

04、 宜華健康宜華健康目前是國內服務網路最廣的醫療後勤服務提供者之一,為全國超過100家的大中型綜合醫院提供全方位非診療綜合服務;公司已直接控制或間接控制以及託管的醫院超過了15家,運營多個養老社區,擁有的中高端養老公寓超過3000套。

據悉,宜華健康公司成功轉型進入醫療健康產業後,確立以醫療產業服務和養老產業服務為主的兩大業務方向,構建醫療養老後勤服務、醫療機構專業服務和養老社區專業服務的“三位一體”服務體系,同時延伸到醫療專業工程、慢病及健康管理、護理康復、互聯網醫療等領域,逐步打造體系完整,協同高效的醫療健康產業生態圈。

聚焦專科投資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援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提出任務目標是,到2020年打造一大批有較強服務競爭力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形成若干具有影響力的特色健康服務產業集聚區,服務供給基本滿足國內需求,逐步形成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新格局。

《意見》提到要積極支援社會力量深入專科醫療等細分服務領域,加強和培育專科優勢。尤其是“眼科、骨科、口腔、婦產、兒科、腫瘤、精神、醫療美容等專科以及康復、護理、體檢等領域”,加快打造一批品牌服務機構;鼓勵投資者建立品牌化專科醫療集團、舉辦有專科優勢的大型綜合醫院;支持社會力量舉辦獨立設置的醫學檢驗、病理診斷、醫學影像、消毒供應、血液淨化、安寧療護等專業機構,面向區域提供相關服務。

同時《意見》指出,要促進醫療與養老融合,支援社會辦醫療機構為老年人家庭提供簽約醫療服務,建立健全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興辦醫養結合機構。

從以上政策可看出,國家正大力扶持多樣化多層次的醫療服務與機構類型,民營資本在相關領域有望大展宏圖。據瞭解,政府明確提出要將醫療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從2萬億元提升到8萬億元,年增長率達20%以上,預計到2020年,健康產業投資規模將達10萬億級別。

可預見地是,未來各類專科門診、特色診所、特色科室、醫療中心等有望從傳統醫療機構中剝離出來,作為協力廠商醫療機構獨立運營,滿足群眾多元化醫療需求、承擔更多醫療服務量,同時與大型公立醫院形成健康良性互動,這將是2018年資本方重點關注的投資機會之一。

不少投資人,都認同未來醫療服務領域投資的方向和趨勢是專科。深創投投資總監包成林曾表示,深創投投資了皮膚科、眼科等專科醫院,因為公立醫院不容易上市,所以更關注有一定品牌和數量規模的民營連鎖醫院。

另外從國家政策驅動來看,分級診療、醫生多點執業和自由執業的普及,將推動醫療資源去中心化、下沉基層與自由流動,這對民營資本辦醫是重大利好。

最後,專科醫院能抓住公立醫院易忽視的細小科室,突破性發展形成自身優勢,這也是有利條件之一。但不得不說,專科醫院要想守得雲霧開,還需要不斷打磨“技藝”、耐心等待。

擬共同設立成人預防接種門診(特需預防接種門診),並共同推進取得衛計委頒發的接種資質的相關工作。

美年健康的主營業務為健康體檢服務,截止2017年上半年,公司共有299家在營體檢中心,其中美年健康控股131家,參股109家,在建90家,慈銘控股59家,共覆蓋全國212個城市。在體檢人次上,預計2017年公司體檢人次將超過2000萬人次/年,獲得爆發式發展。

值得注意地是,美年健康的產業鏈邏輯逐漸顯現,攜手上游供應商,開啟全方位合作,並佈局下游醫療服務,打造大健康產業閉環。

03、愛爾眼科愛爾眼科是國內首家IPO上市的醫療服務機構,是國內眼科醫療龍頭,也是全國最大的眼科醫療連鎖機構和全球最大眼科服務集團。愛爾眼科的發展策略是通過全球收購,實現國際化發展目標。

2015年收購亞洲醫療集團,通過旗下亞洲醫療服務公司和亞洲護眼拓展香港市場,發展在屈光、白內障治療領域的優勢,提供眼底專業和醫學配鏡方面服務。2016年公司收購了全球領先的美國WangVision 眼科中心,屈光手術和白內障手術為其主要業務。2017年收購歐洲最大眼科連鎖眼科醫療機構。

同時,愛爾眼科聯手平安醫療,協同平安的管道優勢,擴大公司在全國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也是推進大健康佈局的舉措之一。

04、 宜華健康宜華健康目前是國內服務網路最廣的醫療後勤服務提供者之一,為全國超過100家的大中型綜合醫院提供全方位非診療綜合服務;公司已直接控制或間接控制以及託管的醫院超過了15家,運營多個養老社區,擁有的中高端養老公寓超過3000套。

據悉,宜華健康公司成功轉型進入醫療健康產業後,確立以醫療產業服務和養老產業服務為主的兩大業務方向,構建醫療養老後勤服務、醫療機構專業服務和養老社區專業服務的“三位一體”服務體系,同時延伸到醫療專業工程、慢病及健康管理、護理康復、互聯網醫療等領域,逐步打造體系完整,協同高效的醫療健康產業生態圈。

聚焦專科投資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援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提出任務目標是,到2020年打造一大批有較強服務競爭力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形成若干具有影響力的特色健康服務產業集聚區,服務供給基本滿足國內需求,逐步形成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新格局。

《意見》提到要積極支援社會力量深入專科醫療等細分服務領域,加強和培育專科優勢。尤其是“眼科、骨科、口腔、婦產、兒科、腫瘤、精神、醫療美容等專科以及康復、護理、體檢等領域”,加快打造一批品牌服務機構;鼓勵投資者建立品牌化專科醫療集團、舉辦有專科優勢的大型綜合醫院;支持社會力量舉辦獨立設置的醫學檢驗、病理診斷、醫學影像、消毒供應、血液淨化、安寧療護等專業機構,面向區域提供相關服務。

同時《意見》指出,要促進醫療與養老融合,支援社會辦醫療機構為老年人家庭提供簽約醫療服務,建立健全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興辦醫養結合機構。

從以上政策可看出,國家正大力扶持多樣化多層次的醫療服務與機構類型,民營資本在相關領域有望大展宏圖。據瞭解,政府明確提出要將醫療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從2萬億元提升到8萬億元,年增長率達20%以上,預計到2020年,健康產業投資規模將達10萬億級別。

可預見地是,未來各類專科門診、特色診所、特色科室、醫療中心等有望從傳統醫療機構中剝離出來,作為協力廠商醫療機構獨立運營,滿足群眾多元化醫療需求、承擔更多醫療服務量,同時與大型公立醫院形成健康良性互動,這將是2018年資本方重點關注的投資機會之一。

不少投資人,都認同未來醫療服務領域投資的方向和趨勢是專科。深創投投資總監包成林曾表示,深創投投資了皮膚科、眼科等專科醫院,因為公立醫院不容易上市,所以更關注有一定品牌和數量規模的民營連鎖醫院。

另外從國家政策驅動來看,分級診療、醫生多點執業和自由執業的普及,將推動醫療資源去中心化、下沉基層與自由流動,這對民營資本辦醫是重大利好。

最後,專科醫院能抓住公立醫院易忽視的細小科室,突破性發展形成自身優勢,這也是有利條件之一。但不得不說,專科醫院要想守得雲霧開,還需要不斷打磨“技藝”、耐心等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