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讀史25: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偉大的政治家也挽救不了小國的衰亡

鄭國在鄭文公之後就徹底衰落, 從曾經稱霸諸侯的舞臺上掉落, 慢慢地在角落裡逐漸腐朽直至滅亡。 關於鄭國的系列文章也將告一段落, 但在鄭國最後的日子裡, 卻誕生了一位春秋時期備受推崇的政治家——子產。 子產的一系列施政措施, 治國理念常常被人們拿去和輔助齊國稱霸的管仲相比較, 只不過齊國的平臺夠大, 管仲也成功地推動齊國的霸業;而子產身在已經衰落且在晉楚兩國夾縫之間求存的鄭國, 天縱之才也無法挽救鄭國的國運。 成王敗寇, 後人更多的推崇管仲的功業, 就連諸葛亮也常常是“以管仲樂毅自比”,

但我們回過頭來看子產, 他也是有很多值得後人借鑒學習的地方。 讀史系列卡在子產這裡很久, 想就此跳過卻又愧疚于無視先賢的功業, 想就此展開卻又自覺功力不夠, 不足以展現先賢的風采。 最終還是決定, 先開一篇介紹子產, 後續再行修正。

子產, 姬姓, 公孫氏, 名僑, 字子產, 又字子美, 諡成, 前554年(鄭簡公十二年)為卿, 前543年(鄭簡公二十三)年執政, 輔佐鄭簡公、鄭定公20餘年, 卒於前522年(鄭定公八年)

子產執政的20多年時間裡, 主導了鄭國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強化了公室的權力, 限制了小貴族的特權。 這次改革在子產執政期間也取得了比較大的成果, 主要的改革措施是:

整頓田制, 劃定公卿士庶的土地疆界, 將農戶按什伍加以編制, 對私田按地畝課稅;

子產的這個改革延續了二十年前“子駟改革”, 並沒因為子駟改革引發既得利益階級引發暴動而退縮。 (子駟改革:唐朝孔穎達作的《春秋左傳正義》中記載:“為田造洫, 故稱田洫。 此四族皆是富家,

占田過制。 子駟為此田洫, 正其封疆, 於分有剩則減給他人, 故正封疆而侵四族田也。 ”

這種改革必然會損害到既得利益者, 子駟那次改革的失敗, 就是四族喪田者引起來的暴亂。 因此在子產改革初期, 輿人之誦曰:“取我衣冠而褚(貯)之, 取我田疇而伍之, 孰殺子產?吾其與之!”這幾乎又要釀成與二十年前子駟改革時同樣的暴亂。 不過三年之後, 子產的改革獲得了成功, 人們就普遍地對子產的改革表示擁護, 所以輿人之誦說:“我有子弟, 子產誨之;我有田疇, 子產殖之。 子產而死, 誰其嗣之?

2.作丘賦, 依土地人口數量交納軍賦;

“丘”本是被征服部落的地區, 就是說, 鄭國統治階級從此也要求“丘”所在的被統治階級供應軍賦了。 這項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擴大兵源, 把原來只有國人才有資格承擔的兵役擴大到野人, 符合春秋末期戰爭發展的趨勢。 但原先國人因供應軍賦所獲得的特權, 特別是相對於“野人”的特權受到了非常大的削弱, 因此受到部分特權階級的反對和阻撓, 但他還是堅定地將改革推行下去了。

3.鑄刑書, 修訂並公佈了成文法;

鄭簡公三十年三月, 子產在歷史上率先“鑄刑書於鼎, 以為國之常法”, 將鄭國的法律條文《刑書》鑄在具有王權象徵意義的大鼎上, 並公佈於眾, 令國民周知。 這是中國史上第一次正式公佈成文法。 這一舉措否定了“刑不可知, 則威不可測”的秘密法, 轉而確定刑法的內容, 強調立法者對法安定性的決心, 使民眾對於主政者所確立的是非準則能夠事先掌握, 對於個人行為的後果能夠有預測的可能性。

刑書的公佈象徵著“編戶齊民”法律的誕生, 不論在法制史上還是在社會史上, 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子產在憑藉個人的能力, 為鄭國在列強之間爭取喘息之機, 有很多精彩的“弱國外交典故”:

1.為鄭國爭取減少對大國的賦貢

鄭國夾處於晉、楚兩大國之間,子產在與兩國交往時能夠不卑不亢,竭力維護本國利權。《左傳·昭公十三年》記載:為減少對鄭國承擔的賦貢,子產致信晉國執政者范宣子,獲得成功(子產告范宣子輕幣);20年後平丘會盟,他為進貢物品的輕重次序與晉國自中午爭論至晚間,再次得以減輕賦貢。

此外,子產和行人子羽還通過出色外交手段化解了楚國以軍隊迎親造成的危機(子產卻楚逆女以兵),並於前524年在發生火災後不懼晉國猜疑、毅然加強本國防務,維護了鄭國的安全利益。

2.在大國挑釁時,維護鄭國尊嚴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產陪同鄭簡公到晉國朝聘,晉國對鄭國這個諸侯小國態度輕慢,安排的賓館簡陋狹窄,使鄭國帶去納貢的禮物無法安置。子產斷然命人拆毀賓館的牆垣,使車馬得以進館。當晉平公派士文伯來責問子產時,子產不卑不亢地申明自己的理由和態度,句句針鋒相對,義正而不阿,詞強而不激,使趙文子和晉平公也為之折服,向子產謝罪,對鄭簡公重新禮遇。子產憑自己的機敏和辯才為鄭國爭得了尊嚴,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使命。

從國家大局出發抵制晉國大夫對鄭國駟氏立嗣問題的干涉,在這過程中子產有理有據、言辭得當,既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也多次得到了晉國方面的諒解。

3.充分展現個人魅力

子產博學、尚辭、通禮。在與諸侯交遊的過程中他也將這些充分展現出來。《史記·晉世家》記載:前541年晉平公問疾於子產(鄭子產論晉侯疾)便是非常典型的一個例子。在其他外交場合子產也儘量依禮而行,樹立了良好的形象,獲得諸侯稱讚。他與晉國的叔向、吳國的季劄等人也都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子產也還有很多理念值得借鑒:

1.實行學而後入政、擇能而使之的用人制度;

《左傳》記載的“子產論尹何為邑”就非常經典,這個用人理念也適用於當下。

子皮想讓尹何治理一個采邑。

子產說:“尹何年輕,不知能否勝任。”

子皮說:“這個人忠厚謹慎,我喜愛他,他一定不會背叛我的。讓他到那裡學習一下,就會更加懂得治理政事的方法。”

子產說:“不行。一個人假如真正喜愛別人,那就應該讓他得到好處。現在您喜愛別人,就想讓他來管理政事,這就如同讓一個還不會拿刀的人去割肉一樣,多半會割傷自己。您的所謂愛人,只不過是傷害人家罷了,那麼以後誰還敢求得您的喜愛呢?您在鄭國如同房屋的棟樑,棟樑折斷了,屋椽自然要崩塌,我也會被壓在屋子底下,因此怎敢不把自己的全部想法說出來呢!譬如您有一塊美麗的錦緞,您一定不肯讓人用它來練習剪裁衣服。擔任大官、治理大邑,這些都是人們身家性命之所寄託,卻讓一個正在學習的人來擔當。大官大邑與美麗的錦緞相比,不是更加貴重嗎?我只聽說過學好了然後才去管理政事,沒聽說過就用治理政事的方式來讓他學習的。如果真這麼做,一定會受到危害。比方打獵吧,射箭、駕車這一套練熟了,才能獵獲禽獸;假若從來就沒有登過車、射過箭和駕過車,總是為翻車發生事故(翻車壓死)而提心吊膽,那麼,哪裡還顧得上獵獲禽獸呢?”

子皮說:“太好了!我這個人很笨。我聽說過,君子總是努力使自己懂得那些重大的遙遠的事情,小人總是使自己懂得那些微小的眼前的事情。我是個小人啊!衣服穿在我身上,我是知道加以愛惜的;大官、大邑,這是身家性命之所寄託,我卻認為是遙遠的事情而忽視它。假如沒有您這番話,我是不會懂得這個道理的。從前我說過:‘您治理鄭國,我治理我的封地,在您的庇蔭之下,還是可以把封地治理好的。’從現在起才知道,這樣做還是不夠的。從今以後我請您允許,就是治理我的封地,也要聽您的意見行事。”

子產說:“人心的不同,就像人的面貌一樣。我怎敢說您的面貌同我的一樣呢?不過我心裡認為危險的事情,還是要奉告的。”子皮認為子產非常忠實,所以就把鄭國的政事委託給他。子產因此才能治理鄭國。

2.不毀鄉校,願聞庶人議政,有控制地開放言路。

《左傳·子產不毀鄉校》: 鄭人游於鄉校,以論執政。然明謂子產曰:“毀鄉校,何如?”子產曰;“何為? 和子產同時期的鄧析 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 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實不才。若果行此,其鄭國實賴之,豈唯二三臣?” 仲尼聞是語也,曰:“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

3.論政寬猛

《左傳·昭公二十年》:鄭子產有疾。謂子大叔曰:“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疾數月而卒。但是後來“大叔為政,不忍猛而寬。鄭國多盜,取人於萑苻之澤。大叔悔之,曰:“吾早從夫子,不及此。”興徒兵以攻萑苻之盜,盡殺之,盜少止。”

這個用人觀點相信到現在還有很多人會十分認同吧。

綜上所述,子產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政治家,他所施行的改革措施,他所秉持的執政理念,都是十分成功的。但限於鄭國所處的惡劣的國際環境,被晉楚兩大強國夾在中間,沒有發展的餘地,子產也只能是勉力支撐鄭國,讓風雨飄搖中的鄭國獲得一絲喘息的機會。可歎!

您的每一份關注、轉發、收藏、閱讀都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謝謝支持!

1.為鄭國爭取減少對大國的賦貢

鄭國夾處於晉、楚兩大國之間,子產在與兩國交往時能夠不卑不亢,竭力維護本國利權。《左傳·昭公十三年》記載:為減少對鄭國承擔的賦貢,子產致信晉國執政者范宣子,獲得成功(子產告范宣子輕幣);20年後平丘會盟,他為進貢物品的輕重次序與晉國自中午爭論至晚間,再次得以減輕賦貢。

此外,子產和行人子羽還通過出色外交手段化解了楚國以軍隊迎親造成的危機(子產卻楚逆女以兵),並於前524年在發生火災後不懼晉國猜疑、毅然加強本國防務,維護了鄭國的安全利益。

2.在大國挑釁時,維護鄭國尊嚴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產陪同鄭簡公到晉國朝聘,晉國對鄭國這個諸侯小國態度輕慢,安排的賓館簡陋狹窄,使鄭國帶去納貢的禮物無法安置。子產斷然命人拆毀賓館的牆垣,使車馬得以進館。當晉平公派士文伯來責問子產時,子產不卑不亢地申明自己的理由和態度,句句針鋒相對,義正而不阿,詞強而不激,使趙文子和晉平公也為之折服,向子產謝罪,對鄭簡公重新禮遇。子產憑自己的機敏和辯才為鄭國爭得了尊嚴,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使命。

從國家大局出發抵制晉國大夫對鄭國駟氏立嗣問題的干涉,在這過程中子產有理有據、言辭得當,既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也多次得到了晉國方面的諒解。

3.充分展現個人魅力

子產博學、尚辭、通禮。在與諸侯交遊的過程中他也將這些充分展現出來。《史記·晉世家》記載:前541年晉平公問疾於子產(鄭子產論晉侯疾)便是非常典型的一個例子。在其他外交場合子產也儘量依禮而行,樹立了良好的形象,獲得諸侯稱讚。他與晉國的叔向、吳國的季劄等人也都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子產也還有很多理念值得借鑒:

1.實行學而後入政、擇能而使之的用人制度;

《左傳》記載的“子產論尹何為邑”就非常經典,這個用人理念也適用於當下。

子皮想讓尹何治理一個采邑。

子產說:“尹何年輕,不知能否勝任。”

子皮說:“這個人忠厚謹慎,我喜愛他,他一定不會背叛我的。讓他到那裡學習一下,就會更加懂得治理政事的方法。”

子產說:“不行。一個人假如真正喜愛別人,那就應該讓他得到好處。現在您喜愛別人,就想讓他來管理政事,這就如同讓一個還不會拿刀的人去割肉一樣,多半會割傷自己。您的所謂愛人,只不過是傷害人家罷了,那麼以後誰還敢求得您的喜愛呢?您在鄭國如同房屋的棟樑,棟樑折斷了,屋椽自然要崩塌,我也會被壓在屋子底下,因此怎敢不把自己的全部想法說出來呢!譬如您有一塊美麗的錦緞,您一定不肯讓人用它來練習剪裁衣服。擔任大官、治理大邑,這些都是人們身家性命之所寄託,卻讓一個正在學習的人來擔當。大官大邑與美麗的錦緞相比,不是更加貴重嗎?我只聽說過學好了然後才去管理政事,沒聽說過就用治理政事的方式來讓他學習的。如果真這麼做,一定會受到危害。比方打獵吧,射箭、駕車這一套練熟了,才能獵獲禽獸;假若從來就沒有登過車、射過箭和駕過車,總是為翻車發生事故(翻車壓死)而提心吊膽,那麼,哪裡還顧得上獵獲禽獸呢?”

子皮說:“太好了!我這個人很笨。我聽說過,君子總是努力使自己懂得那些重大的遙遠的事情,小人總是使自己懂得那些微小的眼前的事情。我是個小人啊!衣服穿在我身上,我是知道加以愛惜的;大官、大邑,這是身家性命之所寄託,我卻認為是遙遠的事情而忽視它。假如沒有您這番話,我是不會懂得這個道理的。從前我說過:‘您治理鄭國,我治理我的封地,在您的庇蔭之下,還是可以把封地治理好的。’從現在起才知道,這樣做還是不夠的。從今以後我請您允許,就是治理我的封地,也要聽您的意見行事。”

子產說:“人心的不同,就像人的面貌一樣。我怎敢說您的面貌同我的一樣呢?不過我心裡認為危險的事情,還是要奉告的。”子皮認為子產非常忠實,所以就把鄭國的政事委託給他。子產因此才能治理鄭國。

2.不毀鄉校,願聞庶人議政,有控制地開放言路。

《左傳·子產不毀鄉校》: 鄭人游於鄉校,以論執政。然明謂子產曰:“毀鄉校,何如?”子產曰;“何為? 和子產同時期的鄧析 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 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實不才。若果行此,其鄭國實賴之,豈唯二三臣?” 仲尼聞是語也,曰:“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

3.論政寬猛

《左傳·昭公二十年》:鄭子產有疾。謂子大叔曰:“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疾數月而卒。但是後來“大叔為政,不忍猛而寬。鄭國多盜,取人於萑苻之澤。大叔悔之,曰:“吾早從夫子,不及此。”興徒兵以攻萑苻之盜,盡殺之,盜少止。”

這個用人觀點相信到現在還有很多人會十分認同吧。

綜上所述,子產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政治家,他所施行的改革措施,他所秉持的執政理念,都是十分成功的。但限於鄭國所處的惡劣的國際環境,被晉楚兩大強國夾在中間,沒有發展的餘地,子產也只能是勉力支撐鄭國,讓風雨飄搖中的鄭國獲得一絲喘息的機會。可歎!

您的每一份關注、轉發、收藏、閱讀都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謝謝支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