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腦控車、人臉識別,未來這些汽車黑科技腦洞太大了!

這段時間的拉斯維加斯, 除了是我們印象中燦爛炫目的賭城, 還是一坐充滿黑科技的城市, 就因為2018 CES如期開幕了。 超過4000家企業參與了此次盛會, 智慧化、互聯化、自動化、5G技術等黑科技讓你大開眼界。 山外有山, 人外有人, 讓小編帶你一去突破思維, 看看未來的汽車世界會是個什麼樣兒的。

●BYTON Concept 人臉識別進入系統

拜騰概念車的量產版將於2019年下半年上市, 屆時新車將具備L3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力, 通過升級2020年以後可實現L4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 拜騰的內飾大屏讓人印象深刻, 長125釐米、高25釐米(50寸), 它將是全球量產車型裡最大的共用體驗屏和觸摸式方向盤, 並支援手勢識別、語音辨識、觸摸控制、生物識別等互動方式。

在榮威的互聯網智慧系統裡, 我們見識過身份識別, 這是很容易理解。 而此次BYTON概念車提出了人臉識別進入系統, 在車輛兩側的B柱上, 分別嵌入了三顆臉部識別攝像頭。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了蘋果最新的臉部識別認證, 手機被刷臉帶走就算了, 車被刷臉開走了咋辦。

●日產“腦科技控車”——“Brain To Vehicle”

日產方面稱這一技術能在不經意間有效縮短駕駛員的反應時間, 因為系統可以根據腦電波信號判斷出駕駛員的駕駛行為趨向。 例如, 通過確定司機的腦中是否在準備轉方向盤或者刹車, 這項系統就可以提前準備説明司機做出相應的動作。

這確實是個好辦法, 我想去哪兒就能去哪兒, 不用提前設定, 也不用動手操作。 可是選擇困難症患者最好不要開這樣的車, “往左走?往右走?算了, 還是直走吧……不不不, 還是應該走左邊”諸如此類的大腦OS, 車子是否能準確判斷呢?另外, “左”“右”好分, “這邊”“那邊”是否能準確區分呢?問題很多啊……

●博世 停車不再是難題

有些人為什麼不開車出門?不是因為不會開, 而是因為停車太難。 未來, 博士將為大家解決停車難問題。 在此次CES展會上, 博士展示了互聯與自動泊車領域的多重解決方案。

當你開車在路邊行駛時,車輛會自動識別並測量已停泊車輛之間的空隙距離,然後傳輸到電子停車地圖中,並找到最近的空位。另外,再借助博士的自動代客泊車功能,由汽車自主完成泊車任務。你只要將車停在停車場入口,發出相關指令即可。

●艾瑞澤5 百度Apollo自動駕駛

去年4月,奇瑞成為百度Apollo計畫的核心成員之一,此次展會上,奇瑞發佈的艾瑞澤5自動駕駛汽車便搭載了百度Apollo 2.0系統。全車裝配有9個攝像頭,4個毫米波雷達和12個超聲波雷達,共同組成360°感測器系統,功能覆蓋了自主巡航、車道保持、自主變道以及自動駕駛人機交互系統。

官方稱其可以實現晝夜簡單城市道路情況下的自動駕駛,擬在2020年達到L3級別。當自動駕駛、智慧汽車站在風口的時候,大家都爭相往上靠,江淮、奇瑞都是如此。可是傳統車型都沒法給自己帶來利潤了,靠這些新科技能翻身?當然,夢想還是要有的。

●松下 自動駕駛概念車

這是一款不完整的概念車,因為它沒有車輪,車頂則是鋪蓋了一整塊黑色玻璃。目前松下並不CARE造型設計,因為未來它會著眼于為汽車廠商提供技術或者接受設計外包。

松下的重點在車內,其內部採用了四座佈局,前排座椅可以向後反轉,中央的“桌子”由四塊液晶顯示幕組成,車內乘客通過液晶屏來控制各項功能,這樣的理念十分新穎。嗯,當牌桌也很合適。據悉,松下也在研究自動駕駛技術,未來或推出兩人座的全自動駕駛小型車。當然,是否靠譜,還有待驗證,畢竟正經研究汽車的還沒研究透全自動駕駛……

●現代 氫燃料電池

現代在清潔能源領域尤其在氫燃料電池領域頗有建樹,基於上一代途勝打造的氫燃料電池車,在北美被投入租賃使用。在今年的 CES 上,現代發佈了新一代的氫燃料電池 SUV——NEXO。注意,這已經是量產車型了。

它所搭載的氫燃料電池比途勝版改進不少,電機最大功率120kW,0-60英里/小時加速9.5秒(氫燃料電池版途勝是12.5秒),性能相比第一代產品提升20%-30%;鋰電池組容量1.56kWh,比第一代多了64%;續航370英里,比之前的途勝氫燃料電池車高出105英里。五分鐘即可完成加氫,採用了三個儲氫罐的設計,罐體壓力700bar。儲氫量為156升左右,容量比前一代提升12%,重量減少了13%。整套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整體壽命超過24萬公里。 另外,NEXO 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也是整車亮點 ,這也是上一代所不具備的科技感。盲區監測、高速公路駕駛輔助、主動車道保持、遙控停車等等,NEXO 已經在往半自動駕駛的路上演進。期待現代與穀歌Aurora合作的下一版本產品。

小結:

2018 CES向我們展示了未來汽車發展的新趨勢,但也讓人充滿了好奇。“腦控車”能否成真?人臉識別是不是存在盲區?目前來看,這些都過於玄幻了,將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透徹估計是現階段最大的可能了。當然,自動駕駛在技術之外還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比如發生交通事故怎麼定性,道路標記不完整是否會有影響以及駭客是否會入侵使得系統中斷等等。總體而言,CES告訴我們,夢想要有的,未來是美好的。

當你開車在路邊行駛時,車輛會自動識別並測量已停泊車輛之間的空隙距離,然後傳輸到電子停車地圖中,並找到最近的空位。另外,再借助博士的自動代客泊車功能,由汽車自主完成泊車任務。你只要將車停在停車場入口,發出相關指令即可。

●艾瑞澤5 百度Apollo自動駕駛

去年4月,奇瑞成為百度Apollo計畫的核心成員之一,此次展會上,奇瑞發佈的艾瑞澤5自動駕駛汽車便搭載了百度Apollo 2.0系統。全車裝配有9個攝像頭,4個毫米波雷達和12個超聲波雷達,共同組成360°感測器系統,功能覆蓋了自主巡航、車道保持、自主變道以及自動駕駛人機交互系統。

官方稱其可以實現晝夜簡單城市道路情況下的自動駕駛,擬在2020年達到L3級別。當自動駕駛、智慧汽車站在風口的時候,大家都爭相往上靠,江淮、奇瑞都是如此。可是傳統車型都沒法給自己帶來利潤了,靠這些新科技能翻身?當然,夢想還是要有的。

●松下 自動駕駛概念車

這是一款不完整的概念車,因為它沒有車輪,車頂則是鋪蓋了一整塊黑色玻璃。目前松下並不CARE造型設計,因為未來它會著眼于為汽車廠商提供技術或者接受設計外包。

松下的重點在車內,其內部採用了四座佈局,前排座椅可以向後反轉,中央的“桌子”由四塊液晶顯示幕組成,車內乘客通過液晶屏來控制各項功能,這樣的理念十分新穎。嗯,當牌桌也很合適。據悉,松下也在研究自動駕駛技術,未來或推出兩人座的全自動駕駛小型車。當然,是否靠譜,還有待驗證,畢竟正經研究汽車的還沒研究透全自動駕駛……

●現代 氫燃料電池

現代在清潔能源領域尤其在氫燃料電池領域頗有建樹,基於上一代途勝打造的氫燃料電池車,在北美被投入租賃使用。在今年的 CES 上,現代發佈了新一代的氫燃料電池 SUV——NEXO。注意,這已經是量產車型了。

它所搭載的氫燃料電池比途勝版改進不少,電機最大功率120kW,0-60英里/小時加速9.5秒(氫燃料電池版途勝是12.5秒),性能相比第一代產品提升20%-30%;鋰電池組容量1.56kWh,比第一代多了64%;續航370英里,比之前的途勝氫燃料電池車高出105英里。五分鐘即可完成加氫,採用了三個儲氫罐的設計,罐體壓力700bar。儲氫量為156升左右,容量比前一代提升12%,重量減少了13%。整套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整體壽命超過24萬公里。 另外,NEXO 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也是整車亮點 ,這也是上一代所不具備的科技感。盲區監測、高速公路駕駛輔助、主動車道保持、遙控停車等等,NEXO 已經在往半自動駕駛的路上演進。期待現代與穀歌Aurora合作的下一版本產品。

小結:

2018 CES向我們展示了未來汽車發展的新趨勢,但也讓人充滿了好奇。“腦控車”能否成真?人臉識別是不是存在盲區?目前來看,這些都過於玄幻了,將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透徹估計是現階段最大的可能了。當然,自動駕駛在技術之外還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比如發生交通事故怎麼定性,道路標記不完整是否會有影響以及駭客是否會入侵使得系統中斷等等。總體而言,CES告訴我們,夢想要有的,未來是美好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