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地方債監管將實現終身問責

本報記者 王靜宇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 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在各省份陸續公佈的2018年經濟工作安排中, “高品質發展”成為高頻詞彙。

如何確保高品質發展?業內專家普遍認為, 防控風險成為重要前提。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的未來三大攻堅戰中,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被放在了首位, 並提出“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 需要防範的各類風險中, 降低地方債務風險是2018年地方政府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

業內專家分析稱,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的信號來看, 2018年會對地方政府的舉債行為有比較嚴格的控制。

終身問責打破國家“兜底”

實際上, 中央已多次明確釋放了嚴控地方債的信號。 近日, 財政部更接連發文指出, 對四川、江西、江蘇、貴州發生的地方債務問題違規行為作出處罰。

近幾年, 管理層高度重視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工作,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警示防控金融風險的同時, 強調要切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

統計資料顯示, 截至2017年12月25日, 全國地方政府共發行1132只地方政府債券, 總規模為4.35萬億元, 而今年, 按照中金公司的測算, 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將達到4.1萬億元以上, 其中待置換規模約1.5萬億元, 如此龐大的地方債規模, 已經在相當程度上透支了地方發展的潛力。

按照財政部的規劃,

2018年年中將是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的收官之年;按照中金公司的測算, 2018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將達到4.1萬億-4.2萬億元, 其中, 待置換規模約1.5萬億元, 與部分其他券商3.5萬億元的估算差別較大。 同時, 隨著去年城投債提前置換大幕的開啟, 今年城投債提前置換有望進一步增加。

地方政府違規舉債的首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官員扭曲的政績觀, 地方債規模不斷膨脹且無懼膨脹的邏輯, 就在於一些地方政府官員唯GDP是舉, 以及相信一旦發生地方債償還危機, 中央政府就會出面兜底, 或擔保延期或撥付掛賬或代替償付。

從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反映的情況看,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的主要原因有:一些地方黨政領導幹部政績觀不正確;一些金融機構放鬆風險管控要求,大量違規提供融資;違法違規融資行為問責不到位;金融監管部門問責金融機構的制度尚不健全,對相關違法違規行為處罰不嚴。

正是這個邏輯, 使得以GDP速度累積政績的官員, 敢於大舉借債, 以錢拉動GDP增長, 一些金融機構認為, 地方政府不會破產也不敢破產, 存在財政兜底幻覺, 加上政府背景專案融資規模大, 利率彈性小, 容易快速提升單位經營業績和個人績效獎勵, 對這類項目趨之若鶩, 大量違規提供融資。

除了有些地方黨政領導幹部過度舉債謀“政績”, 急於超前發展不考慮還錢外, 對違法違規融資問責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

對此, 2017年12月23日, 審計署公佈了《財政部關於堅決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遏制隱性債務增量情況的報告》,

闡明了下一步地方債管理思路:堅持中央不救助原則, 做到“誰家的孩子誰抱”, 堅決打消地方政府認為中央政府會“買單”的“幻覺”, 堅決打消金融機構認為政府會兜底的“幻覺”。

財政部也表示, 下一步健全監督問責機制, 研究出臺終身問責、倒查責任制度辦法。 督促省級政府健全責任追究機制, 對繼續違法違規的, 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問責一起, 終身問責、倒查責任。

此次兩省問責中的不少官員都是前任官員, 這正是“終身問責”制度的體現, “終身問責”和“明確省級政府主體責任”被業內視作規範地方債、防範化解地方違規舉債風險

的關鍵之舉。

多方舉措遏制隱性債務

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在部署2018年工作時強調, 支援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重點是有效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堅決制止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 嚴禁以政府投資基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應通過限制舉借債務、減少轉移支付, 加強行政監督等措施, 督促其加快處理超額債務, 切實降低債務風險。

總之, 在一系列嚴監管政策下, 我國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已有成效, 但防風險的壓力仍然較大。 在此情勢下, 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遏制隱性債務增量意義重大, 而加大問責追責和查處力度, 完善政績考核體系, 做到終身問責, 倒查責任, 加快推進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 不失為釜底抽薪的良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