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巨變前夜》連載之上汽榮威:從斑馬到黑馬

《巨變前夜:2017中國車市故事》

汽車產經公眾號持續連載。

隨著阿裡巴巴的觸角伸向越來越多的領域, 馬雲 “動物園” 的規模也日漸壯大: 天貓商城、 菜鳥網路、 神馬搜索、 螞蟻金服、 飛豬旅行……

2016 年, 馬雲 “動物園” 再添新丁, 斑馬汽車 (全稱為斑馬網路技術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 “斑馬” ) 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

“之所以取名叫斑馬, 一方面是因為馬和馬車一直都是人們重要的交通工具, 就像現在的汽車一樣; 另一方面, 斑馬黑白相間的色彩, 也象徵著互聯網企業和傳統汽車企業的融合。 ” 斑馬網路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郝飛在一次飯局上,

半開玩笑地向汽車產經網講述了斑馬汽車的由來。 郝飛所說的傳統汽車企業正是他的老東家上汽集團。

雖然在整個阿裡體系中, 斑馬只是其中一員, 但在整個汽車行業, 這個 “萌寵” 卻掀起了不小的風浪。

榮威 RX5, 一匹彪悍的黑馬

2016 年 7 月 6 日, 上汽阿裡聯手打造的互聯網汽車 “榮威 RX5” 在杭州雲棲小鎮正式上市。 斑馬的作品 YunOS Auto 作業系統首次進入汽車, 成為車的資料引擎。

還記得在發佈會上, 馬雲當即表示, 看著全球首輛互聯網汽車的落地, 自己非常激動和感動, 榮威 RX5 的性價比已經出乎自己所預料, 這是一款非常好的車, 不僅自己想要買一輛, 而且還想買幾輛送朋友。

榮威 RX5 不負所望, 首月訂單超過 2.5 萬輛, 此後連續多個月銷量破 2 萬輛,

其中 70% 以上是互聯網版車型。

雖然銷量還沒有達到傳祺 GS4、 哈弗 H6 的級別, 但在玩法上, 榮威 RX5技高一籌。 2016 年 11 月, 榮威 RX5 插電式混合動力版 eRX5 上市, 在持續幾個月的銷量爬坡之後, 2017 年 4 月, 榮威 eRX5 以 2568 輛的成績奪得插電混動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

2017 年 6 月 2 日, 在新能源汽車重鎮深圳, 上汽乘用車乘勝追擊推出了純電動版本榮威 ERX5, 補貼後的價格在 20 萬元以內。 對於一線限購城市, 尤其是只有純電動車才可以上牌的地方, 20 萬元左右的電動 SUV 細分市場基本上是真空地帶。

榮威抓住了這個機會。 ERX5 在北京開售以來 4 天訂單超過 3000 輛, 迅速佔領了北京 20 萬元純電動汽車市場。

上汽創造了個新物種?

2014 年 7 月, 上汽阿裡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2015 年 3 月, 上汽阿裡共同投資設立 10 億元的 “互聯網汽車基金”,

組建合資公司, 正式開始 “跑在互聯網上的汽車” 的落地計畫。

但是, 接下來一年多的時間, 來自阿裡和上汽的兩個團隊卻經歷了漫長的融合。 一方帶來的是移動互聯網的思路, 但車載螢幕畢竟是固定在車上的; 另一方是在傳統車機的框架裡尋求創新, 需要儘快適應互聯網的新玩法。 就這樣, 在初期產品設計、 定義過程中, 雙方爭議不斷。

據報導, 直到 2016 年 4 月, 也就是榮威 RX5 上市的兩個月前, 斑馬還沒有拿出令人驚豔的解決方案。 也就是在最後這兩個月的衝刺階段, 兩個團隊合二為一, 上演了一場 “諾曼地登陸”, 終於如約交上了 YunOS Auto。

在郝飛看來, YunOS Auto 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由互聯網公司主導的為汽車而生的作業系統,

它將阿裡的雲計算能力帶入車內, 成為車內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 也為後續車內功能和服務的孵化提供了最基礎的平臺。

基礎設施就像公路一樣, 未來公路上會跑什麼車, 沿途會有什麼樣的風景, 這些雖然很難預測, 但充滿想像。

“有人說這是中國的 ‘第五大發明’ , 我也不介意。 ” 上汽乘用車副總經理俞經民在接受汽車產經網採訪時半開玩笑說, 搭載這套系統的汽車完全是一個新物種。 利用斑馬 APP, 榮威 RX5 可以遠端控制車輛解鎖、 調節空調溫度, 開車過程中它能夠識別方言實現高精度的語音交互, 在加油站和停車場它還可以自動繳費。

純電動版榮威 ERX5 上市後, “基礎設施” 再次發揮作用——利用充電地圖尋找充電樁。

郝飛告訴汽車產經網, YunOS Auto 已經和一些主流充電服務商深度合作, 可以精准獲得充電動態地圖, 不僅知道哪兒有充電樁, 還知道這些充電樁當前的使用狀態, 解決了電動車主找樁、 用樁的 “剛需”。

“不提供充電地圖的電動車是不厚道的, 沒有遠端控制的電動車太 low了, 不能線上升級的電動車都是忽悠。 ” 郝飛說, 榮威 RX5 和以往汽車最大的區別是, 它可以根據使用者習慣不斷成長, 不斷升級進化。 他透露, 目前榮威 ERX5 所搭載的系統已經實現了 4 次線上升級, 而年底的升級幅度將會更大, 系統升級會讓汽車真正成為一個 “活的、 和用戶一同成長的夥伴”。

一匹黑馬還不夠, 上汽需要一個馬群

憑藉互聯網 SUV 和新能源兩大法寶, 榮威 RX5 一炮而紅。 上汽乘用車也因此揚眉吐氣, 在 2016 年站上 32 萬輛的銷量臺階, 遠超出當年年初設立的 24萬輛的目標。

對於上汽乘用車,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要知道, 曾經為翻過 20 萬輛的門檻, 上汽乘用車跌跌撞撞, 耗費了整整 5 年時間。

2014 年王曉秋臨危受命接任上汽乘用車公司總經理一職, 深知責任重大, 因為他的老闆給他設定的目標是, 2020 年上汽乘用車銷量要達到 100 萬輛。而王曉秋接棒的 2014 年, 上汽乘用車的實際銷量僅為 18 萬輛。

好在王曉秋在汽車圈子裡摸爬滾打 30 多年, 對於汽車有著深刻的理解, 上任上汽乘用車公司總經理時, 他還接過了一個重要的頭銜——上汽乘用車技術中心主任。同時, “組織” 也給他配了一個重量級幫手——上汽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俞經民, 俞經民之前的身份是上汽集團海外經營籌備組組長。

“我們希望未來每一款車都是走量車型, 不走量的車堅決不做。” 2015 年, 王曉秋在接受汽車產經網的採訪時說。這是王曉秋的做事風格, 彈無虛發。更重要的是, 5 年增長 80 萬輛的目標, 也逼著上汽乘用車不得不這麼做。

好在, 榮威 RX5 成功了。繼 RX5 之後, 榮威又推出了 “全球首款量產互聯網家轎” 榮威 i6, 新車於 2017 年 2 月 17 日在上海上市。王曉秋深知, 一隻腳跑不快, 即便是 SUV 大行其道的當下, 轎車依然應該是車企前行的 “重心腳”。

半年之後, 榮威 i6 月銷量達到 6000 輛左右, 雖然不及 RX5 火爆, 但也算打響了榮威在 A+ 級車市場的第一槍。在 RX5 和 i6 的帶動下, 2017 年上半年, 榮威品牌銷量達到了 17 萬輛, 約占上汽乘用車總銷量的 3/4。

相比之下, 上汽乘用車的另一個品牌 MG 增長速度就慢了一些,名爵 GS 上市兩年後銷量也有所下滑。2017 年, 上汽乘用車的目標是 60 萬輛(全年上汽乘用車銷量為52萬輛,同比增長 62.27%)。為了能繼續快速上量, 名爵正嘗試複製榮威的成功, 包括推出 GS 互聯網版本、 名爵 MG6 以及新能源車型。

事實上,名爵跑得慢也並非不可原諒。一個企業實施多品牌戰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是幾百萬輛規模的企業, 現代和起亞如何避免內部競爭、 手足相殘也讓現代起亞集團頗費腦筋。王曉秋曾經領航過的上汽通用, 別克和雪佛蘭也多少有類似的問題。

對於上汽乘用車來說, 這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好在, 借助互聯網和新能源, 榮威這匹黑馬已經率先殺出一條血路。

訂購途徑

(1)零售:

當當網、京東、亞馬遜、天貓及各大新華書店均有銷售,檢索書名《2017中國車市故事》下單即可。

(2)團購:

機工團購: 010-88379735機械工業出版社汽車分社張女士

上汽乘用車也因此揚眉吐氣, 在 2016 年站上 32 萬輛的銷量臺階, 遠超出當年年初設立的 24萬輛的目標。

對於上汽乘用車,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要知道, 曾經為翻過 20 萬輛的門檻, 上汽乘用車跌跌撞撞, 耗費了整整 5 年時間。

2014 年王曉秋臨危受命接任上汽乘用車公司總經理一職, 深知責任重大, 因為他的老闆給他設定的目標是, 2020 年上汽乘用車銷量要達到 100 萬輛。而王曉秋接棒的 2014 年, 上汽乘用車的實際銷量僅為 18 萬輛。

好在王曉秋在汽車圈子裡摸爬滾打 30 多年, 對於汽車有著深刻的理解, 上任上汽乘用車公司總經理時, 他還接過了一個重要的頭銜——上汽乘用車技術中心主任。同時, “組織” 也給他配了一個重量級幫手——上汽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俞經民, 俞經民之前的身份是上汽集團海外經營籌備組組長。

“我們希望未來每一款車都是走量車型, 不走量的車堅決不做。” 2015 年, 王曉秋在接受汽車產經網的採訪時說。這是王曉秋的做事風格, 彈無虛發。更重要的是, 5 年增長 80 萬輛的目標, 也逼著上汽乘用車不得不這麼做。

好在, 榮威 RX5 成功了。繼 RX5 之後, 榮威又推出了 “全球首款量產互聯網家轎” 榮威 i6, 新車於 2017 年 2 月 17 日在上海上市。王曉秋深知, 一隻腳跑不快, 即便是 SUV 大行其道的當下, 轎車依然應該是車企前行的 “重心腳”。

半年之後, 榮威 i6 月銷量達到 6000 輛左右, 雖然不及 RX5 火爆, 但也算打響了榮威在 A+ 級車市場的第一槍。在 RX5 和 i6 的帶動下, 2017 年上半年, 榮威品牌銷量達到了 17 萬輛, 約占上汽乘用車總銷量的 3/4。

相比之下, 上汽乘用車的另一個品牌 MG 增長速度就慢了一些,名爵 GS 上市兩年後銷量也有所下滑。2017 年, 上汽乘用車的目標是 60 萬輛(全年上汽乘用車銷量為52萬輛,同比增長 62.27%)。為了能繼續快速上量, 名爵正嘗試複製榮威的成功, 包括推出 GS 互聯網版本、 名爵 MG6 以及新能源車型。

事實上,名爵跑得慢也並非不可原諒。一個企業實施多品牌戰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是幾百萬輛規模的企業, 現代和起亞如何避免內部競爭、 手足相殘也讓現代起亞集團頗費腦筋。王曉秋曾經領航過的上汽通用, 別克和雪佛蘭也多少有類似的問題。

對於上汽乘用車來說, 這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好在, 借助互聯網和新能源, 榮威這匹黑馬已經率先殺出一條血路。

訂購途徑

(1)零售:

當當網、京東、亞馬遜、天貓及各大新華書店均有銷售,檢索書名《2017中國車市故事》下單即可。

(2)團購:

機工團購: 010-88379735機械工業出版社汽車分社張女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