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基督教是何時脫離猶太教成為一種獨立宗教的?

自西元前621年猶大帝國的約西亞王創立一神論宗教開始, 猶太教信仰就成了猶太人能夠區別於其他民族而獨立存在的唯一憑藉。 所以儘管猶太人曾先後被巴比倫人、波斯人、馬其頓人和羅馬人所征服, 流離失所, 卻能保有種族獨立性, 事實上猶太人的身份正是伴隨巴比倫囚虜時代開始而確立的。 猶太人擁有“信仰耶和華者”這一明確的身份, 而這個身份與政治甚至血統無關(現在的以色列人許多都追溯到可薩汗國而非猶大王國), 完全屬於宗教性質。

流離失所的猶太人

西元44年, 亞格利帕王死後, 猶太人連附庸國的地位也終於失去, 受到羅馬帝國的直接統治。 然而, 猶太人的信仰與羅馬帝國的皇帝崇拜相互對立。 猶太人多次發動叛亂, 西元70年, 羅馬大軍進入耶路撒冷, 鏟平了耶和華神殿, 西元132年禁止猶太人進入耶路撒冷, 猶太人移居各地。

耶路撒冷哭牆

從巴比倫囚虜時代算起, 羅馬時代的猶太人多舛的命運已經持續了六百多年, 猶太人不滿的情緒到達頂點, 他們渴望受耶和華之命的救世主(彌賽亞)的到來。 這時, 耶穌和以他為中心的教團出現, 耶穌宣稱自己便是期待已久的救世主。

耶穌的弟子西門.彼得等人開始向非猶太人傳播教義, 宣揚耶穌是救世主, 這是基督教的起源, 向非猶太人傳播耶和華信仰顯然對猶太人的身份確立造成了一定影響, 基督的信徒不再被視為猶太教徒。 但基督教直到耶穌去世後相當一段時間, 仍算作是猶太教的支派, 儘管是個極具爭議的教派。

最後的晚餐

西元1世紀末, 《新約聖經》的成書代表了基督教脫離猶太教成為一個全新的宗教。 《新約聖經》集耶穌的傳記和弟子們的信件而成, 主要講述耶穌是猶太人期待已久的救世主, 其中最後成書的《啟示錄》影響最大。 《啟示錄》中出現了善惡二元對立的理論, 描述了代表善的“天主”和代表惡的“撒旦”兩個神。 二元論的思想最早來源於波斯的襖教, 由此可見波斯帝國對猶太人還算不賴。 羅馬人禁止猶太人進入耶路撒冷以後, 猶太人開始移居各處, 而基督教也隨之在羅馬人之間宣揚開來。 西元391年, 迪奧多西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 禁止其他宗教。

迪奧多西一世就是把帝國分成東西兩部分的那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