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末能吏趙爾豐之冤

趙爾豐是被歷史釘在恥辱柱上的人物。 只要一提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前的保路運動, 趙爾豐就是趙屠戶, 屠殺請願民眾的劊子手。 當年煽動各地武裝保路(造反)的“水電報”(放在河裡的帶字木板)說“趙爾豐先捕蒲、羅, 後剿四川, 各地同志, 速起自救。 ”所謂剿四川, 不過是動員性質的誇張, 卻一直被當做實事來講。 趙爾豐當時有多少兵馬, 可以剿四川呢?聽他話的, 不過三千巡防營加上他兩百人衛隊而已。

趙爾豐是清末少見的能吏, 川邊西康地區, 向稱難治。 在清朝中葉, 曾經多次叛亂。 清末庚子以後, 由於西藏在英國的策動下, 趨於不穩, 接壤西藏的西康, 一些土司和喇嘛, 也開始躁動。 而管轄川邊的清朝官吏, 又只會妄作威福。 1906年, 清政府駐藏幫辦大臣鳳全, 在進藏途中路過巴塘時被當地土司襲殺。 以此為契機, 原任建昌兵備道的趙爾豐, 奉命進剿。 在平事兒之後,

被驟然升為川滇邊大臣, 成為封疆大吏。 趙爾豐在川邊六年, 有時還擔任駐藏大臣, 在川邊實行改土歸流, 大拆大改。 雖說平叛時, 由於剽悍的叛軍抵抗激烈, 的確殺戮過甚, 但也把川邊的大部分藏漢民眾, 從土司的奴役狀態下解放出來, 廢除了土司乃至喇嘛廟的封建特權。 同時, 辦學校, 修公路, 設驛站, 架電線, 開設制革廠, 官藥局, 試驗農場, 設立警察局, 郵電局, 獎勵工商業。 興辦內地才有的新政事業, 西康都有。 一時, 西康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氣象, 過去的貴族和民眾, 感覺也還不錯。 西藏也由於趙爾豐的震懾, 局面趨於穩定。

然而, 1911年朝廷的鐵路國有政策, 卻讓事業遂順的趙爾豐, 掉進了一個巨大漩渦裡, 事敗身死, 留下千古駡名。

拿破崙也有他的滑鐵盧, 然而趙爾豐的名氣不夠大, 他的滑鐵盧, 把他整個給毀了。

鐵路國有政策, 是盛宣懷在推, 但實際上是把持朝政的滿人親貴的一種收權大策略的體現。 把原來屬於地方, 民營的路礦權收歸國有, 無論有無技術上的合理性, 都是一種改革的倒退, 等於把民間的所有物強行收歸朝廷。 這種幹法, 如果放在清朝中葉, 當然沒有問題, 但是, 放在士紳和紳商民智已開的清末新政時期, 肯定是會引起激烈反彈的。

而四川的鐵路事業, 又格外的糾結。 跟別省不一樣, 四川辦鐵路, 等於是全民起哄, 各個階層, 都高度參與, 寄託的希望也特別的大。 但由於規劃設計錯誤, 沿著長江從宜昌進川, 多年沒有什麼進展。 而路款又被主事者拿到上海炒股, 捲入橡膠風波, 賠了大半。 一旦收歸國有, 交接過程, 爛帳就會暴露。 所以, 明白個中貓膩或者半不明白不明白的上層士紳, 都不希望鐵路國有, 如果非要國有的話, 至少朝廷在接受時, 可以把爛帳的窟窿給他們補上。

然而, 精明的盛宣懷, 怎麼可能幹這種賠帳的買賣。 所以, 鐵路國有的推行, 在四川, 阻力特別的大。

當時, 護理四川總督的是藩司王人文。 此人久在四川, 老於宦海, 深知這裡的水特別深。 所以, 遲遲不肯遵朝廷的意思, 強行推行鐵路國有政策。 居然奏請朝廷, 建議緩辦。 少不經事的滿人少年親貴, 哪裡會賣四川人的賬, 於是, 趙爾豐就被派到了成都, 接任四川總督。 儘管前任川督是趙爾豐的哥哥趙爾巽, 在四川人緣不錯, 但是弟弟趙爾豐卻不大想高升一步, 做這個總督, 因為他覺得川邊的事情, 他還沒辦完, 很多事業, 剛開了一個頭。 接到電報之後, 還奏請朝廷讓他接著在川邊幹, 但是, 朝廷不許, 執意要他去成都。

來到成都之後, 趙爾豐並不是一上來就高壓硬推鐵路國有。 事實上,他跟王人文差不多,也覺得這裡頭水太深,川人反應太激烈。如果能緩辦,緩一緩最好。然而,朝廷這邊,堅決不肯緩辦,壓力越來越大。趙爾豐是漢軍旗人,世受清廷深恩,不可能對朝廷真的有所違拗。本質上,此人其實是一個武夫,用兵打仗,也的確有辦法,但也有武夫的脾氣。所以,他又轉過來,對川人施壓。在1911年的9月7日,他把四川諮議局議長副議長蒲殿俊、羅綸以及川漢鐵路股東會的代表張瀾、顏楷等人約至督署開會,再度進行勸說,然而,會議氣氛越來越緊張,雙方最終鬧翻。一氣之下,趙爾豐犯了一個大錯,把這些人都扣押了。

這一下,成都群情激奮,第二天,上千人湧到督署,要求放人。民眾湧入大門,衛隊擋不住,眼看人就要衝進來了,暴怒的群眾,如果真的沖進來,會發生什麼,真的令人恐懼。於是,趙爾豐下令朝天鳴槍示警。當年的川人,相當閉塞,洋槍的施放,都很少見識,槍一響,人就亂了,衛隊的馬隊還沖出來驅趕。結果,好多人受傷,到底有沒有死的,四散逃命的人們一時也搞不清楚。當時的目擊者回憶說,的確沒有朝人群開槍,所以即使有死的,也是受傷後的事兒了。

但是,槍一響,有人流血,傳出去,就面目皆非了。傳到後來,就變成了一場大屠殺,趙爾豐排槍射人,死傷無數,趙爾豐就這樣變成了趙屠戶。這樣的傳說,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好事者有意為之,傳得越是邪乎,動員人們武裝保路就越是方便。水電報上還說,趙爾豐馬上要屠川了呢。一時間,四川各地,全都亂了,和平保路,變成了武裝造反。

接下來,武昌起義發生,全國大亂。四川新軍不穩,原來指望的湖北新軍,也叛了。只能指揮三千巡防營的和二百衛隊趙爾豐,也沒有本事力挽狂瀾於即倒。於是,交出了政權。他人倒也沒走,就待在成都。因為擔任都督的蒲殿俊,對趙爾豐還相當的客氣,有事隨時請教。但是,這個原諮議局議長蒲殿俊,只是一個文人,很快被一個野心勃勃的武人尹昌衡所取代,為了立威,根基不深的尹昌衡需要趙爾豐的人頭。

由於尹昌衡發跡,是由於趙爾巽的提拔,所以,趙爾豐對尹昌衡的印象不錯,警惕性大大放鬆。而尹昌衡居然去跟趙爾豐談,說現在成都局勢不穩,外面猜忌很多,趙爾豐帶著兵,反而有危險,不若把兵交給他,他保證趙的生命安全。還說革命現在前途未蔔,如果革命成功,他保趙爾豐,如果革命不成功,趙爾豐保他。兩人談得投機,指天為誓,絕不相負。當時,尹昌衡也是袍哥的雙龍頭大爺,袍哥講信義,趙爾豐是知道的,於是放心地交出三千巡防營的兵權,犯了他一生中最後一個大錯。

然後,尹昌衡帶兵突襲趙宅,把趙爾豐抓了,召開群眾大會,公開處決,還把趙的人頭,掛了三天示眾。

然而,借趙爾豐人頭立威的尹昌衡,並未孚眾望。不久,趁他領兵出征西康之時,他的都督就被人給奪走。這個尹昌衡,也就像一顆彗星,閃了一下,就在歷史上消失了。

原標題:趙爾豐之冤

作者:張鳴

事實上,他跟王人文差不多,也覺得這裡頭水太深,川人反應太激烈。如果能緩辦,緩一緩最好。然而,朝廷這邊,堅決不肯緩辦,壓力越來越大。趙爾豐是漢軍旗人,世受清廷深恩,不可能對朝廷真的有所違拗。本質上,此人其實是一個武夫,用兵打仗,也的確有辦法,但也有武夫的脾氣。所以,他又轉過來,對川人施壓。在1911年的9月7日,他把四川諮議局議長副議長蒲殿俊、羅綸以及川漢鐵路股東會的代表張瀾、顏楷等人約至督署開會,再度進行勸說,然而,會議氣氛越來越緊張,雙方最終鬧翻。一氣之下,趙爾豐犯了一個大錯,把這些人都扣押了。

這一下,成都群情激奮,第二天,上千人湧到督署,要求放人。民眾湧入大門,衛隊擋不住,眼看人就要衝進來了,暴怒的群眾,如果真的沖進來,會發生什麼,真的令人恐懼。於是,趙爾豐下令朝天鳴槍示警。當年的川人,相當閉塞,洋槍的施放,都很少見識,槍一響,人就亂了,衛隊的馬隊還沖出來驅趕。結果,好多人受傷,到底有沒有死的,四散逃命的人們一時也搞不清楚。當時的目擊者回憶說,的確沒有朝人群開槍,所以即使有死的,也是受傷後的事兒了。

但是,槍一響,有人流血,傳出去,就面目皆非了。傳到後來,就變成了一場大屠殺,趙爾豐排槍射人,死傷無數,趙爾豐就這樣變成了趙屠戶。這樣的傳說,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好事者有意為之,傳得越是邪乎,動員人們武裝保路就越是方便。水電報上還說,趙爾豐馬上要屠川了呢。一時間,四川各地,全都亂了,和平保路,變成了武裝造反。

接下來,武昌起義發生,全國大亂。四川新軍不穩,原來指望的湖北新軍,也叛了。只能指揮三千巡防營的和二百衛隊趙爾豐,也沒有本事力挽狂瀾於即倒。於是,交出了政權。他人倒也沒走,就待在成都。因為擔任都督的蒲殿俊,對趙爾豐還相當的客氣,有事隨時請教。但是,這個原諮議局議長蒲殿俊,只是一個文人,很快被一個野心勃勃的武人尹昌衡所取代,為了立威,根基不深的尹昌衡需要趙爾豐的人頭。

由於尹昌衡發跡,是由於趙爾巽的提拔,所以,趙爾豐對尹昌衡的印象不錯,警惕性大大放鬆。而尹昌衡居然去跟趙爾豐談,說現在成都局勢不穩,外面猜忌很多,趙爾豐帶著兵,反而有危險,不若把兵交給他,他保證趙的生命安全。還說革命現在前途未蔔,如果革命成功,他保趙爾豐,如果革命不成功,趙爾豐保他。兩人談得投機,指天為誓,絕不相負。當時,尹昌衡也是袍哥的雙龍頭大爺,袍哥講信義,趙爾豐是知道的,於是放心地交出三千巡防營的兵權,犯了他一生中最後一個大錯。

然後,尹昌衡帶兵突襲趙宅,把趙爾豐抓了,召開群眾大會,公開處決,還把趙的人頭,掛了三天示眾。

然而,借趙爾豐人頭立威的尹昌衡,並未孚眾望。不久,趁他領兵出征西康之時,他的都督就被人給奪走。這個尹昌衡,也就像一顆彗星,閃了一下,就在歷史上消失了。

原標題:趙爾豐之冤

作者:張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