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周畫報|我的2017:一場邂逅

過去這一年, 《人民畫報》記者的足跡遍及祖國各地和多個國家, 記錄下了一個又一個足夠精彩、值得回味的瞬間。 從黨的十九大到廈門金磚會晤, 從貴州的扶貧之路到塞罕壩的綠色傳奇, 從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到C919的起飛……我們記錄下日新月異的中國, 用影像記憶著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奮進在向前的路上, 時間總是過得太快。 戊戌年即將來臨之際, 我們向您依次呈現本刊記者的年度攝影作品, 在光影中回望2017, 迎接2018。

我的2017:一場邂逅

2017年過去了, 我用照片想念它。

這一年, 拍攝了海量的照片, 定格的都是真實生活的點滴,

是被攝者的時光片段。 每一次定格, 對我來說, 是發現、是歡喜、是懷念、甚至是感傷, 這種隨緣的組合, 讓我體會到攝影的美好。 過去這一年, 我與無數人的時光偶遇, 我樸實地記錄, 那些容易被遺忘的片段, 是我與生活的一場邂逅。

攝影報導 郭莎莎/人民畫報

▲2017年2月, 剪紙藝術家喬曉光。 從上世紀80年代末結緣剪紙, 到將剪紙藝術與現代美術結合, 再到為中國民間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奔走宣傳、積極搶救, 喬曉光的心中, 對傳統文化有著不滅的熱情。

▲2017年2月, 上海, 顧客正在絲綢店挑選紗巾。

▲2017年4月, 北京, 中國國際模型博覽會現場。 作為亞太地區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模型博覽會, 中國國際模型博覽會的每次舉辦都能集中呈現著興趣模型產業最新的設計理念、科技應用和發展趨勢。

▲2017年4月, 北京, 中國國際模型博覽會現場。

▲2017年4月, 河北某中學成人禮現場, 學生合影。

▲2017年5月, 北京今日美術館, 藝術家在自己的作品前駐足。

▲2017年7月,北京,中午時分,中關村大街隨處可見送餐員的身影。

▲2017年7月,內蒙古自治區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現場,押加(少數民族體育專案,又稱“大象拔河”)比賽正在進行。

▲2017年7月,內蒙古呼倫貝爾,一名表演者正在候場。

▲2017年8月,西藏拉薩,四季吉祥村村民巴桑卓瑪在產業園勞作。四季吉祥村是西藏首批異地扶貧搬遷點,2017年初落成,如今,村民已在新居安居樂業。

▲2017年8月,西藏日喀則,78歲的拉巴是土生土長的日喀則人,她每天都會到紮什倫布寺後的尼色日山轉經。

▲2017年9月,北京798藝術區一位元藝術家的裝置作品。

▲2017年9月,北京五道營胡同,年輕人學習古琴。

▲2017年9月,十九大代表、瀋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姜妍(右),她是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的首台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的設計者。

▲2017年10月,北京西單年輕情侶在花壇前合影留念。

▲2017年12月,海南三亞,游泳運動員孫楊在活動現場與粉絲互動。12月2日晚,2017國際泳聯年度頒獎盛典在海南三亞舉行。這是這項有世界泳壇“奧斯卡”之稱的頒獎盛典在中國的首秀。

本刊記者 郭莎莎

▲2017年7月,北京,中午時分,中關村大街隨處可見送餐員的身影。

▲2017年7月,內蒙古自治區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現場,押加(少數民族體育專案,又稱“大象拔河”)比賽正在進行。

▲2017年7月,內蒙古呼倫貝爾,一名表演者正在候場。

▲2017年8月,西藏拉薩,四季吉祥村村民巴桑卓瑪在產業園勞作。四季吉祥村是西藏首批異地扶貧搬遷點,2017年初落成,如今,村民已在新居安居樂業。

▲2017年8月,西藏日喀則,78歲的拉巴是土生土長的日喀則人,她每天都會到紮什倫布寺後的尼色日山轉經。

▲2017年9月,北京798藝術區一位元藝術家的裝置作品。

▲2017年9月,北京五道營胡同,年輕人學習古琴。

▲2017年9月,十九大代表、瀋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姜妍(右),她是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的首台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的設計者。

▲2017年10月,北京西單年輕情侶在花壇前合影留念。

▲2017年12月,海南三亞,游泳運動員孫楊在活動現場與粉絲互動。12月2日晚,2017國際泳聯年度頒獎盛典在海南三亞舉行。這是這項有世界泳壇“奧斯卡”之稱的頒獎盛典在中國的首秀。

本刊記者 郭莎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