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2018哪些民生政策點亮我們生活

伴隨新年的鐘聲, 時光的列車開啟了嶄新的征程。 2018年, 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 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更是值得期待的美好一年。

“九層之台, 起於累土。 要把這個藍圖變為現實, 必須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 一步一個腳印, 踏踏實實幹好工作。 ”從黨的十九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 到習近平主席的新年賀詞, 無不昭示著, 一系列變化將在新的一年發生, 更多美好期待將變成生動現實。

教育:注重公平, 提升品質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礎工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 “公平”“品質”無疑將成為今後一段時間, 我國教育發展的兩大關鍵字。

從幼稚園到大學, 從鄉村到城市……關於教育, 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地區,

有著不同的煩惱。 圍繞“公平”“品質”, 2018年, 一系列政策與制度紅利相繼釋放, 為不同的受教育者帶來共同的實惠。

——公平。 地區發展不平衡是影響我國教育公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 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 ”不久前,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了《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工作督導評估監測辦法》, 將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水準等納入督導評估監測的內容。 根據該《辦法》, 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工作責任不到位、政策不落實、工作推進不力、工程項目進度緩慢的省份, 將被通報。 未能如期完成總體目標任務的省份, 將依據國務院有關規定進行問責。

——品質。 新一年, 教育品質將會有哪些方面的提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明了方向:“要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精准施策, 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 解決好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問題。 ”

目前, 許多省份已出臺了相應措施:重慶市教委發佈了《關於加強中小學管理規範辦學行為的通知》, 嚴禁各中小學組織學生在節假日集體上課, 或以補差、提優等形式變相組織集體上課或考試等;河南省自今年起將設立獎補資金, 支持普惠性民辦幼稚園改善辦園條件和提高保教品質, 鼓勵普惠性民辦幼稚園積極擴充資源, 以解決學前教育財政投入不足的問題。

提升教育品質,

教師是重要一環。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 宣導全社會尊師重教。 ”去年12月, 教育部公佈《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 “引領教師專業進步”被納入學校的6大管理職責之中, 其中包括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就業:破解結構性矛盾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 實現更高品質和更充分就業。 ”如何實現“更高品質、更充分就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 解決好性別歧視、身份歧視問題。 ”

中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