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身陷“竊聽風雲”的互聯網公司們

伴隨著互聯網、人工智慧越來越普及到千家萬戶, 用戶的隱私也越來越容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沒有一絲一毫的安全感可言。

這不, 百度因為百度偷窺用戶隱私且不聽勸告及時修改, 被江蘇消協起訴了。 然而百度是不認這個帳的, 開了個媒體溝通會, 希望可以平息此事。

百度在媒體溝通會上表示自己很委屈:“自家APP只是讀取手機狀態, 看看手機還剩多少電量之類的。 沒法監聽使用者的通話狀態。 ”

百度把自己撇乾淨的同時, 還順便把鍋甩給兄弟企業小米, “百度手機流覽器和手機安全衛士有一個騷擾電話攔截的功能, 小米手機把這個功能翻譯成了“監聽電話”,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家的誤解。 ”

小米一聽, 哎呦, 你搞我!難道我是吃素的?

小米當然不是吃素的。 立馬回應一擊。 小米稱:近日有媒體報導稱某公司App調用智慧手機系統內的“READ PHONE STATE” (“ 獲取手機狀態”)許可權, 引起外界關注。

根據小米手機MIUI系統的明確提示, 調用該許可權可獲得手機號碼、IMEI、MSI;同時具備監聽電話狀態能力以獲取電話呼入、呼出、通話中的狀態。

小米高度重視用戶隱私保護。 MIUI系統遵守谷歌、安卓系統名稱規範, 並以客觀、透明的方式展現相關App對系統許可權的具體申請情況,

讓用戸充分知情, 並可自行判斷相關許可權申請是否合理。

小米儘管回應文中沒有明確提到百度, 而是“某公司”, 但事情具體說誰大家都心知肚明。

小米這樣做, 也許是不想跟“兄弟”當面撕破臉皮, 畢竟, 一個多月前,

雷布斯和陸奇還站在一起哢哢合影留念來著。 人前留一面, 日後好相見。

說到監聽用戶隱私的問題, 其實不少互聯網公司都備受詬病。

前些時日, 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在珠海出席“2018正和島新年論壇”時談到了隱私保護和資訊安全問題。

他當時這樣說:“在中國幾乎沒有任何隱私保護和資訊安全可言,

談及個人隱私資訊安全時, 李書福表示:現在人的隱私和資訊安全很透明, 好比微信, 馬化騰肯定天天在看我們的微信。 ”

微信官方接到這樣的消息時, 當然要立馬出來澄清。 於是, 就有了下文:

儘管微信給出了一個冠冕堂皇的官方聲明,但還是遭到了網友的不斷質疑。

比如:微信為何能夠遮罩某些關鍵字和圖片?網路員警又如何核實資訊?謠言是如何被追根溯源的……要知道,在微信上發表不良言論被行政拘留的新聞屢見不鮮。

所以,只要馬化騰願意,很有可能他真的可以監聽你的一舉一動。只不過,馬叔日理萬機,哪有時間聽你的家長里短。

可是,馬叔或許沒時間聽,機器有時間啊。隨著人工智慧越來越普及,現代生活家居裡,用戶們都很享受智慧音響帶來的樂趣以及便利。

然而,最近美國消費者保護組織Consumer Watchdog近期發佈了一份報告指出,亞馬遜、谷歌等智慧音箱很有可能“偷聽”用戶隱私。

一點都沒得聽錯,就是那個每天能跟你互動給你唱歌哄你睡覺的小音箱,說不定哪時哪刻就把你出賣了……

無獨有偶,今日頭條近期也被指用麥克風竊取使用者隱私。

有網友反映自己和朋友聊天討論西餐廳,今日頭條會馬上給你推送西餐相關的廣告和資訊,故而懷疑今日頭條一直通過使用手機麥克風竊聽使用者談話。

對此,今日頭條官方媒體在微頭條上做出澄清,在未經用戶明確點擊授權的情況下,今日頭條是無法獲取使用者麥克風許可權的。

另外今日頭條還表示,目前技術無法實現通過麥克風獲取個人隱私,並再次表明了自己尊重用戶隱私的態度。

儘管如此,互聯網公司依舊被頻頻曝出“以竊聽使用者隱私獲取資料”,在這裡就不一一枚舉了。而互聯網公司公關的唯一方式就是在第一時間做一個澄清說明。

互聯網確實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卻不能好好保護用戶的隱私,反而“偷偷摸摸”將用戶的隱私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像一個人走在大街上沒穿衣服,大家還對他品頭論足。

試問,如若真的會竊聽隱私,難道要依靠互聯網企業的道德自律去捍衛用戶的安全感嗎?

那這樣也太沒安全感了……

儘管微信給出了一個冠冕堂皇的官方聲明,但還是遭到了網友的不斷質疑。

比如:微信為何能夠遮罩某些關鍵字和圖片?網路員警又如何核實資訊?謠言是如何被追根溯源的……要知道,在微信上發表不良言論被行政拘留的新聞屢見不鮮。

所以,只要馬化騰願意,很有可能他真的可以監聽你的一舉一動。只不過,馬叔日理萬機,哪有時間聽你的家長里短。

可是,馬叔或許沒時間聽,機器有時間啊。隨著人工智慧越來越普及,現代生活家居裡,用戶們都很享受智慧音響帶來的樂趣以及便利。

然而,最近美國消費者保護組織Consumer Watchdog近期發佈了一份報告指出,亞馬遜、谷歌等智慧音箱很有可能“偷聽”用戶隱私。

一點都沒得聽錯,就是那個每天能跟你互動給你唱歌哄你睡覺的小音箱,說不定哪時哪刻就把你出賣了……

無獨有偶,今日頭條近期也被指用麥克風竊取使用者隱私。

有網友反映自己和朋友聊天討論西餐廳,今日頭條會馬上給你推送西餐相關的廣告和資訊,故而懷疑今日頭條一直通過使用手機麥克風竊聽使用者談話。

對此,今日頭條官方媒體在微頭條上做出澄清,在未經用戶明確點擊授權的情況下,今日頭條是無法獲取使用者麥克風許可權的。

另外今日頭條還表示,目前技術無法實現通過麥克風獲取個人隱私,並再次表明了自己尊重用戶隱私的態度。

儘管如此,互聯網公司依舊被頻頻曝出“以竊聽使用者隱私獲取資料”,在這裡就不一一枚舉了。而互聯網公司公關的唯一方式就是在第一時間做一個澄清說明。

互聯網確實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卻不能好好保護用戶的隱私,反而“偷偷摸摸”將用戶的隱私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像一個人走在大街上沒穿衣服,大家還對他品頭論足。

試問,如若真的會竊聽隱私,難道要依靠互聯網企業的道德自律去捍衛用戶的安全感嗎?

那這樣也太沒安全感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