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福鼎人冬裡嘗鮮,當數海蠣最“銷魂”?!

現在的氣溫, 一天低過一天, 而越是天氣寒冷的冬天, 海蠣越是肥美鮮嫩, 具有“茶花魚米之鄉”的點頭鎮和“四季柚之鄉”的前岐鎮水域有著豐富的海泥和浮游生物, 是海蠣生長的最佳地帶之一。 老漁民常說“冬吃牡蠣夏吃蛤!”, 千萬不要錯過這美味的海鮮盛宴。

自古以來, 福鼎人就有著採食海蠣的習慣。 退潮時, 婦女們用特製的工具直接將海蠣肉從礁石上剝離下來, 雖然很小, 但是味道異常鮮美。 用海水洗淨後帶回家, 烹製出各式漁家飯食和菜肴。

野生環境的海蠣分佈密集, 生長期緩慢, 且採集起來費事, 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對這種美味的需求, 為了提高產量和便於養殖和採收, 古人發明了“扡竹養蠣”的人工養殖方法, 做法是將約一人高,

手指粗細的竹子扡插在海塗上, 讓海蠣在其上生長。

大多數人都知道海蠣子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可是少有人知道這個外表粗糙、內裡細嫩的貝類是怎麼長成的, 讓一系列圖片告訴你吧。

01、海蠣又稱牡蠣等, 生長在內河與海水交界海塗潮間帶的礁石上,

它是海中珍饈。 但野生牡蠣產量有限, 採挖不便。 據《食蠔詩》記述:我國宋代就有“扡竹養蠣”人工養殖海蠣。

02、傳統的海蠣養殖方法是用約一人高, 手指粗細的竹子扡插在海塗上來模仿礁石, 讓海蠣生長在竹子上, 人們把這種海蠣稱為“蠣竹”。

閩東福鼎一帶的海蠣養殖戶通常在冬季農閒期間上山採集這種蠣竹。

03、 “小滿”到“芒種”期間是牡蠣的繁殖期。 蠣農要及時出海“引苗”, 即讓海水中的海蠣苗吸附在“蠣竹”上。 運“蠣竹”的小船通常選擇海水平潮時出海。

04、海蠣苗活躍在海水流速較快的地方,所以“引苗”的竹子要扡插在海塗潮間帶低潮區的港道側壁上。由於這些位子較為陡峭,水流急,為了便於固定“蠣竹”,蠣農要挖整出較為平坦的“蠣埕”。

05、可用來“引苗”的海塗港道側壁有限,蠣農們在約定的海域中選擇合適的海塗來“引苗”。

06、海蠣養殖的成敗在於是否成功“引苗”。人們把竹子搭成礁石狀的“蠣崮”,在“蠣崮”內部空間形成一定的緩流區,使海蠣苗在較急的潮水中能較好地附著在竹子。

07、 “蠣崮”密集排列的竹子的結構也有效地利用海塗,“蠣崮”有的只有幾米長,有的達百多米。

08、“蜊崮”內部的空間,成了蝦蟹、跳跳魚、章魚等海塗生物絕佳棲息地。蜊農常在“蠣崮”外置放籠網,每一個潮水的漲退,蠣農都有不少的收穫。

09、一段時間後,當蠣崮上竹子長有芝麻大小的蠣苗時,表示引苗成功。

10、竹蠣的生長週期大約為兩年,農曆十月左右要拆掉“蠣崮”,把生長有蜊苗的竹子移到海塗中潮區稀植。

11、海蠣以海水浮游生物為食,這與蠣竹下的海塗生物形成共生作用。蠣竹下的諸多螺螄、海蜈蚣軟體等海塗生物成為特色的蠣竹下的美食,這給討小海的人們額外的收穫。

12、經過一年多的生長,為使竹蜊更鮮甜,第二年十月將蜊竹再次移植到靠近內港鹽分濃度較低的低潮區暫養。

13、蠣竹為海塗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漲潮時為魚類提供覓食和繁殖場所,也成為海鳥的天堂。所以竹蜊養殖具有高效的生態效應。

14、冬至到第二年的清明期間是海蠣收穫的最佳季節。採收海蠣的小船在海水平潮後出海,當蠣竹露出水面時,便可直接拔出蠣竹。

15、當採收好的海蠣時,海水潮位已經很低了,再加上滿船的海蠣,船隻要在海中等待海水再次潮水才能返航。

16、一次出海採收大約需要6個小時以上。蠣農這期間或受太陽暴曬,或海風侵襲,尤其是海塗中小黑蚊的叮咬等,一旦海水返潮時,人們急切地靠岸。

18、人們用小錐子將竹蠣殼撬開,刮出海蠣肉,這叫“開蠣”。竹蠣它具有個小殼薄、肉瘦不腴、味甘不腥,可做主菜,也可做配料。

19、“開蠣”是純手工活,在春節期間,市場海蠣需求量大,一些養殖大戶將蠣竹拉到附近農戶,讓婦女老人來幫助開蠣。

20、開蠣後的竹子經過簡單處理,可以再次進行海蠣養殖。海蠣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是煆燒石灰的優質原料,千百年來閩東沿海一帶的建築,造木船補縫都是用這種蠣灰。所以“扡竹養蠣”直接影響著傳統的建築業、造船業;對人、社會、自然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剛捕上來的牡蠣非常新鮮,撬開後肉身呈淺綠色,肉質嫩,味道鮮。福鼎有名的一道菜就是:生醉海蠣~

除了生吃,海蠣肉還可以炸蠣黃,蘸著椒鹽,外焦裡嫩,香酥鮮脆。

海蠣豆腐紫菜湯也是冬天不可缺少的“大菜”,酸酸辣辣,開胃可口。

海蠣煎蛋,色香味俱全,味道特別鮮嫩,回味無窮。

喜歡吃海鮮的朋友不要錯過冬天的海蠣,去碼頭走走看看,那裡灘塗邊的一艘艘裝牡蠣小船成排結隊,剛採收上來的牡蠣堆成了小山,買幾斤回家大快朵頤吧!

04、海蠣苗活躍在海水流速較快的地方,所以“引苗”的竹子要扡插在海塗潮間帶低潮區的港道側壁上。由於這些位子較為陡峭,水流急,為了便於固定“蠣竹”,蠣農要挖整出較為平坦的“蠣埕”。

05、可用來“引苗”的海塗港道側壁有限,蠣農們在約定的海域中選擇合適的海塗來“引苗”。

06、海蠣養殖的成敗在於是否成功“引苗”。人們把竹子搭成礁石狀的“蠣崮”,在“蠣崮”內部空間形成一定的緩流區,使海蠣苗在較急的潮水中能較好地附著在竹子。

07、 “蠣崮”密集排列的竹子的結構也有效地利用海塗,“蠣崮”有的只有幾米長,有的達百多米。

08、“蜊崮”內部的空間,成了蝦蟹、跳跳魚、章魚等海塗生物絕佳棲息地。蜊農常在“蠣崮”外置放籠網,每一個潮水的漲退,蠣農都有不少的收穫。

09、一段時間後,當蠣崮上竹子長有芝麻大小的蠣苗時,表示引苗成功。

10、竹蠣的生長週期大約為兩年,農曆十月左右要拆掉“蠣崮”,把生長有蜊苗的竹子移到海塗中潮區稀植。

11、海蠣以海水浮游生物為食,這與蠣竹下的海塗生物形成共生作用。蠣竹下的諸多螺螄、海蜈蚣軟體等海塗生物成為特色的蠣竹下的美食,這給討小海的人們額外的收穫。

12、經過一年多的生長,為使竹蜊更鮮甜,第二年十月將蜊竹再次移植到靠近內港鹽分濃度較低的低潮區暫養。

13、蠣竹為海塗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漲潮時為魚類提供覓食和繁殖場所,也成為海鳥的天堂。所以竹蜊養殖具有高效的生態效應。

14、冬至到第二年的清明期間是海蠣收穫的最佳季節。採收海蠣的小船在海水平潮後出海,當蠣竹露出水面時,便可直接拔出蠣竹。

15、當採收好的海蠣時,海水潮位已經很低了,再加上滿船的海蠣,船隻要在海中等待海水再次潮水才能返航。

16、一次出海採收大約需要6個小時以上。蠣農這期間或受太陽暴曬,或海風侵襲,尤其是海塗中小黑蚊的叮咬等,一旦海水返潮時,人們急切地靠岸。

18、人們用小錐子將竹蠣殼撬開,刮出海蠣肉,這叫“開蠣”。竹蠣它具有個小殼薄、肉瘦不腴、味甘不腥,可做主菜,也可做配料。

19、“開蠣”是純手工活,在春節期間,市場海蠣需求量大,一些養殖大戶將蠣竹拉到附近農戶,讓婦女老人來幫助開蠣。

20、開蠣後的竹子經過簡單處理,可以再次進行海蠣養殖。海蠣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是煆燒石灰的優質原料,千百年來閩東沿海一帶的建築,造木船補縫都是用這種蠣灰。所以“扡竹養蠣”直接影響著傳統的建築業、造船業;對人、社會、自然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剛捕上來的牡蠣非常新鮮,撬開後肉身呈淺綠色,肉質嫩,味道鮮。福鼎有名的一道菜就是:生醉海蠣~

除了生吃,海蠣肉還可以炸蠣黃,蘸著椒鹽,外焦裡嫩,香酥鮮脆。

海蠣豆腐紫菜湯也是冬天不可缺少的“大菜”,酸酸辣辣,開胃可口。

海蠣煎蛋,色香味俱全,味道特別鮮嫩,回味無窮。

喜歡吃海鮮的朋友不要錯過冬天的海蠣,去碼頭走走看看,那裡灘塗邊的一艘艘裝牡蠣小船成排結隊,剛採收上來的牡蠣堆成了小山,買幾斤回家大快朵頤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