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炫富的張小姐,精英真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近日, 在朋友圈炫富, 嘲笑守門大媽、新婚小夫妻的張律師走紅網路, 引來了無數網友的責駡, 甚至是人肉。 巴寶莉的風衣、卡地亞的手錶、5萬塊的新包包、北大畢業、亞太第一事務所……張小姐對自己的包裝, 無疑是她所認為的精英形象, 對他人的嘲諷也不過是在凸顯自己的優越感。 而種種拙劣技巧的背後, 讓人清楚看到的其實是一個為階層上升而掙扎的弱者的形象。 而無情揭穿她的網友們, 何嘗不是跟她陷入了一樣的困境。

深圳盈科律師事務所漂亮律師張小姐不幸成了紅人。 她在朋友圈炫富的帖子,

被人轉發出去, 最終引來了廣泛的人肉搜索。 網友扒出她所謂的“北大畢業”, 其實只是函授;律師執業資格, 似乎也有問題;衣櫃裡用來搭巴寶莉風衣的衣架, 可能是從淘寶買的便宜貨;在二手網站上買賣衣服, 還被停用過信用卡。

公主瞬間被打回灰姑娘原形。 看客們可能很快散去, 去圍觀另一個熱點, 而等待張小姐的可能是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曬與作:奢侈品、炫耀與“物化”

張小姐在朋友圈發了不少自拍照, 穿著巴寶莉風衣的她看上去非常靚麗。 但是, 也許比巴寶莉更刺激人的, 是她在朋友圈發的文字。

張律師在朋友圈中曬出自己辦美國簽證的一段經歷, 在網路上引起了許多網友的圍觀。 (網路圖)

“剛花五萬在巴黎買的新款包包真不放心交給簽證處門口的大媽保管。 ”這句話可以成為經典的漢語, 含義實在太過豐富。 五萬, 巴黎, 巴寶莉, 去美國簽證, 這些都體現了精英的身份。 但是, 刺眼的其實是“大媽”, 前面那些要素, 都是物品, 只有“大媽“才是人。 很明顯, 物比人貴。

因此, 這句話的重點, 其實是表明自己是屬於一個比門口大媽更高的階層。

還有一個場景是寫電梯裡偶遇一對辦婚禮的新人。 “我抬起帶(戴)了卡地亞手錶的那只手撩撩頭髮看看表”, 這句話的重點是卡地亞手錶, 雖然是一個病句還有錯別字, 不太匹配北大畢業生的身份, 但也還能接受。

但是, 她緊接著就嘲笑起那對新人:“新郎含胸有一點肚子, 應該是腰腹沒有力量, 新娘的禮服應是和新郎一起租的, 不新有些簡陋, 兩個小夫妻的甜蜜瞬間就斷裂了。 ”在曬出自己尊貴的同時, 張小姐再次設置了一個對比的場景, 那對小夫妻, 很明顯比她低一等。 被她這麼尊貴的人看了一眼, 連甜蜜都瞬間斷裂了。 在張小姐看來, 穿著租來的禮服,

是不可能有幸福和甜蜜的。

張小姐的語言風格讓人不舒服。 這是一種獨特的文風, 讓人想起郭敬明的電影《小時代》。 這種文風的特點, 是注重對物的描寫。 寫一件衣服, 一定要寫出它的牌子, 當然必須是名牌, 最好還是外語(就這點來說, 張小姐顯得有點土氣了)。 為了在一句話中更多地植入名牌, 張小姐的語言看上去很彆扭, 用一個流行詞來說, 就是很“作”。

當然, “作”的並不僅僅是文風。 張小姐在彰顯自己的時候, 通常都不忘在身邊找一個境況不如自己的人進行嘲諷和貶低, 這才是她引起公憤的原因。

王思聰版“炫富”, 才是真的限制了窮人的想像力。 (網路圖)

絕大多數人都喜歡在朋友“曬”出自己某方面的優勢, 財富, 美貌, 知識, 都可以曬, 我們正處在一個“曬時代”, 但是, 在曬自己的同時貶低別人, 就是“作”得過頭了。 張小姐的炫富不是問題, 問題是在炫富的同時又嘲笑了貧窮, 這就刺痛了公眾的神經, 也是她“走紅”的原因。

朋友圈與不斷萎縮的隱私空間

即便如此, 張小姐被廣泛人肉, 仍然是不公正的。

張小姐的很多被洩露的個人資訊,都來自自己的朋友圈。她向朋友圈展示自己,最終引起了周圍人的反感。這些人把她的個人資訊散播到朋友圈之外,從而引發了更廣泛的質疑。

在這個時候,你不得不佩服張小龍。去年推出的朋友圈“三天可見”功能,讓很多人感到不爽。如果張小姐選擇了這個功能,就不會有這麼大的麻煩了。當然,一個要時時曬出自己優越感的人,是不會選擇“三天可見”的,恰恰相反,她恨不得讓自己更“透明”,她想展示更多。她所發佈的資訊,最終構建了一個“自我”,這是她希望和崇拜的“自我”,但是這種構建又充滿了漏洞,最終被網友戳穿。

張小姐讓人感到不快,但是她最終的遭遇又讓人感到害怕。在這個資訊氾濫的時代,又有誰是真正安全的?你在網上的所有痕跡,都被記錄了下來,被以大資料的名義保存,但是在某個時候,這些“資料”會出賣你,甚至致你於死地。

朋友圈被很多人理解為“私人領域”。這兩天同樣走紅的珠海某公司一位公關人員,就是這樣的理解的。他在朋友圈曬出給媒體的信封,並且點名嘲諷幾家媒體是“要飯”的,這種冒失的行為讓他丟了工作。他在某網站寫了一篇文章,氣急敗壞地指責有“小人”把他朋友圈的內容傳了出去。

也許我們要重新審視朋友圈,它已經不是個人隱私的領地,而是越來越具備公共屬性。哪怕你的朋友圈只有幾十人,它同樣沒有私密性可言。你在朋友圈的時候,不得不成為自己言論的審查者。朋友圈不是你寫日記的地方,也不是“吐槽”的地方。它是一個舞臺,你來演出,而觀眾最終是不可控的。

朋友圈的隱私,已經不算是“隱私”。(網路圖)

張小姐的遭遇,說明朋友圈已經徹底變成了“公域”。

階層上升的阻力

整個事件,最意味深長的其實是公眾的態度。張小姐通過照片和朋友圈來展示自己,而網友也是通過她的朋友圈和她在網上留下的蛛絲馬跡來分析她。每個參與其中的網友,都像一個學者或者偵探,搜集材料,佔有材料,分析材料,並且得出結論。

張小姐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證明自己是一個精英。亞洲最大律所合夥人,時薪3600,北大畢業,全身名牌,散發出成功的氣息。

而公眾竭力要做,卻都是證明她是一個屌絲。辦簽證要找父親拿房產證,說明她自己可能沒有房產;從事律師工作才兩年,可能並沒有那麼多業務,收入也不會很高;廚房的裝修很普通,和巴寶莉風衣很不配,說明她家裡沒什麼錢;北大文憑是自考,更說明她是屌絲一枚。

張小姐拼命說:看啊,我多成功!網友則努力反駁:你其實只是屌絲一枚。

張小姐想證明自己是一個更精英的階層,而廣大吃瓜群眾則要證明,張小姐和自己一樣,其實都是普通人。你的努力,並沒有讓你真正進入那個高貴的階層,或者說沒有完全進入,露出了和我們一樣的猴子尾巴。你和那個在領館門口看包的大媽是一樣的,和電梯裡那對穿著租來禮服的小夫妻是一樣的。

即便起跑點一樣,不同出生的人行走的方法也不一樣。(網路漫畫)

從這個角度看,張小姐的故事說明了人想擺脫自己的階層是有多麼困難。在張小姐理解,巴寶莉和卡地亞是精英的標誌,她處處在彰顯這些。

但是,網友們的反應卻表明,一個階層的身份認同,其實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純正的北大畢業,完美無暇的身世,真正的富有,還要彬彬有禮不刺激窮人敏感的心。

張小姐對精英的認識,是想像出來的,而網友在本質上也一樣。看來,要真正實現階層的上升,殊為不易。

責編:胡描

Vista看天下政商智庫高級觀察員 張豐_文

仍然是不公正的。

張小姐的很多被洩露的個人資訊,都來自自己的朋友圈。她向朋友圈展示自己,最終引起了周圍人的反感。這些人把她的個人資訊散播到朋友圈之外,從而引發了更廣泛的質疑。

在這個時候,你不得不佩服張小龍。去年推出的朋友圈“三天可見”功能,讓很多人感到不爽。如果張小姐選擇了這個功能,就不會有這麼大的麻煩了。當然,一個要時時曬出自己優越感的人,是不會選擇“三天可見”的,恰恰相反,她恨不得讓自己更“透明”,她想展示更多。她所發佈的資訊,最終構建了一個“自我”,這是她希望和崇拜的“自我”,但是這種構建又充滿了漏洞,最終被網友戳穿。

張小姐讓人感到不快,但是她最終的遭遇又讓人感到害怕。在這個資訊氾濫的時代,又有誰是真正安全的?你在網上的所有痕跡,都被記錄了下來,被以大資料的名義保存,但是在某個時候,這些“資料”會出賣你,甚至致你於死地。

朋友圈被很多人理解為“私人領域”。這兩天同樣走紅的珠海某公司一位公關人員,就是這樣的理解的。他在朋友圈曬出給媒體的信封,並且點名嘲諷幾家媒體是“要飯”的,這種冒失的行為讓他丟了工作。他在某網站寫了一篇文章,氣急敗壞地指責有“小人”把他朋友圈的內容傳了出去。

也許我們要重新審視朋友圈,它已經不是個人隱私的領地,而是越來越具備公共屬性。哪怕你的朋友圈只有幾十人,它同樣沒有私密性可言。你在朋友圈的時候,不得不成為自己言論的審查者。朋友圈不是你寫日記的地方,也不是“吐槽”的地方。它是一個舞臺,你來演出,而觀眾最終是不可控的。

朋友圈的隱私,已經不算是“隱私”。(網路圖)

張小姐的遭遇,說明朋友圈已經徹底變成了“公域”。

階層上升的阻力

整個事件,最意味深長的其實是公眾的態度。張小姐通過照片和朋友圈來展示自己,而網友也是通過她的朋友圈和她在網上留下的蛛絲馬跡來分析她。每個參與其中的網友,都像一個學者或者偵探,搜集材料,佔有材料,分析材料,並且得出結論。

張小姐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證明自己是一個精英。亞洲最大律所合夥人,時薪3600,北大畢業,全身名牌,散發出成功的氣息。

而公眾竭力要做,卻都是證明她是一個屌絲。辦簽證要找父親拿房產證,說明她自己可能沒有房產;從事律師工作才兩年,可能並沒有那麼多業務,收入也不會很高;廚房的裝修很普通,和巴寶莉風衣很不配,說明她家裡沒什麼錢;北大文憑是自考,更說明她是屌絲一枚。

張小姐拼命說:看啊,我多成功!網友則努力反駁:你其實只是屌絲一枚。

張小姐想證明自己是一個更精英的階層,而廣大吃瓜群眾則要證明,張小姐和自己一樣,其實都是普通人。你的努力,並沒有讓你真正進入那個高貴的階層,或者說沒有完全進入,露出了和我們一樣的猴子尾巴。你和那個在領館門口看包的大媽是一樣的,和電梯裡那對穿著租來禮服的小夫妻是一樣的。

即便起跑點一樣,不同出生的人行走的方法也不一樣。(網路漫畫)

從這個角度看,張小姐的故事說明了人想擺脫自己的階層是有多麼困難。在張小姐理解,巴寶莉和卡地亞是精英的標誌,她處處在彰顯這些。

但是,網友們的反應卻表明,一個階層的身份認同,其實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純正的北大畢業,完美無暇的身世,真正的富有,還要彬彬有禮不刺激窮人敏感的心。

張小姐對精英的認識,是想像出來的,而網友在本質上也一樣。看來,要真正實現階層的上升,殊為不易。

責編:胡描

Vista看天下政商智庫高級觀察員 張豐_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