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長了一副“我很好吃”模樣的小果子,嘗過的都說,呸

撲簷直破簾衣碧,

上砌如欺地錦紅。

秋日裡, 緋紅色、蜿蜒生長的地錦。 九、十月入秋後, 天氣漸漸轉涼, 牆面上綠幕般的地錦們也開始染上紅妝。

而氣候更冷的十一、二月至現下, 寒風拂過, 牆面屋頂上瑟瑟搖動的葉們, 便已統統是紅錦似的模樣了。

深秋時完全轉紅的五葉地錦。 因為這種能在天氣轉冷後變成顯眼的紅色的特性, 加之生長快速種植方便, 地錦屬中的好幾個種都成為了常見的垂直綠化植物。

在一些需要長期綠化裝飾又不方便養護的地方, 如籬欄、牆面, 乃至於高架橋墩上, 便經常使用各種地錦來造景。 常見用於垂直綠化的地錦便包括今天的主角億異葉地錦和分別被稱作日本爬山虎、中國爬山虎、美國爬山虎的地錦、三葉地錦、五葉地錦。

正在變色的異葉地錦, 攝于海南儋州。

劍橋大學磚牆上生長著的地錦。

雖說地錦們被有意識、大規模地應用, 是從有“垂直綠化”這個概念形成之後才開始的, 但對地錦的觀賞則至少在明代就有記錄了。 本文開篇的詩句是明代才子唐寅所作,

而同樣是成書於明代的《本草綱目》更是對地錦留下了可鑒定的形態描述:

地錦, 生淮南林下。 葉如鴨掌, 藤蔓著地, 節處有根, 亦緣樹石。

其中“葉如鴨掌”和“節處有根”的描述與地錦的三淺裂葉、節上生有末端吸盤狀的卷鬚鮮明對應, 明確了當時“地錦”的所指不是如今大戟科的地錦草。

地錦形似鴨掌的葉片, 種加詞“tricuspidata”即描述的三淺裂這個性狀。

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經典的末端吸盤結構, 地錦依賴這種結構吸附在牆上。

與葡萄科地錦屬毫無關係的大戟科地錦草。今天的主角異葉地錦,雖然葉片也會在秋冬季節變紅,雖然也有一樣的“小吸盤”,但它們的葉形卻和《本草綱目》記載的那位元地錦生得不同。

如名所述,異葉地錦一株上總是存在兩種形態相異的葉片,於蜿蜒生長的主生長枝(長枝)上生長的常是卵圓形長尖的單葉,而於側生較老的枝條(短枝)上生的則大都是三小葉組成的複葉。

異葉地錦長枝上生長的單葉。

短枝上生長的三小葉複葉。

除了單葉、三葉之外,異葉地錦也時常長出兩片小葉的奇怪造型。異葉地錦大都生長于華中、華東一代,國內其他地方見到的少一些。不過因為幾種地錦蔓延生長的姿勢各有不同(有的分枝傾向于向上蔓延,而有的喜歡向兩側扇形擴張),造型上各有觀賞趣味,所以不少地方是幾種都引種栽培了的。

爬滿斯康宮的牆面輕而易舉。北方城市綠化更多見的地錦種類則是三葉地錦和五葉地錦。三葉地錦生長著的三小葉複葉很容易和異葉地錦混淆,不過只要留心觀察其藤上新生的卷鬚末端就能分辨出二者:異葉地錦新生的卷鬚末端在未碰到觸著點時便已經膨大,像一個個晶瑩的小圓珠,而三葉地錦的新生卷鬚末端則不膨大而是尖細捲曲,再觸碰到附著物後再行擴大生長成吸盤狀。

異葉地錦新生卷鬚萌萌的頂端。

三葉地錦的卷鬚則相當務實。五葉地錦則容易與花葉地錦(P. henryana)相混淆:因為同樣是五小葉複葉的造型,讓人很容易誤認。不過花葉地錦獨具一格的“沿脈色淺”宛如天然的“出錦”,只要知道了它的名號就基本就不會再弄錯。

不紅時就像雜草的五葉地錦。

花葉地錦的葉片非常fancy。地錦是觀葉植物,花朵和其它葡萄科植物一樣其貌不揚,強行指出還常收穫諸如“這個是花?”這類詰問。不過稍微留意一下的話,它們的果實還是可供一觀的。地錦們的果實果皮富含花青素,雖然小,但是從粉藍到深紫的外觀讓人很容易聯想到藍莓,進而讓人產生嘗一口的想法。

五葉地錦的果實。當然,嘗過的人的反應都是:“呸!”

與葡萄科地錦屬毫無關係的大戟科地錦草。今天的主角異葉地錦,雖然葉片也會在秋冬季節變紅,雖然也有一樣的“小吸盤”,但它們的葉形卻和《本草綱目》記載的那位元地錦生得不同。

如名所述,異葉地錦一株上總是存在兩種形態相異的葉片,於蜿蜒生長的主生長枝(長枝)上生長的常是卵圓形長尖的單葉,而於側生較老的枝條(短枝)上生的則大都是三小葉組成的複葉。

異葉地錦長枝上生長的單葉。

短枝上生長的三小葉複葉。

除了單葉、三葉之外,異葉地錦也時常長出兩片小葉的奇怪造型。異葉地錦大都生長于華中、華東一代,國內其他地方見到的少一些。不過因為幾種地錦蔓延生長的姿勢各有不同(有的分枝傾向于向上蔓延,而有的喜歡向兩側扇形擴張),造型上各有觀賞趣味,所以不少地方是幾種都引種栽培了的。

爬滿斯康宮的牆面輕而易舉。北方城市綠化更多見的地錦種類則是三葉地錦和五葉地錦。三葉地錦生長著的三小葉複葉很容易和異葉地錦混淆,不過只要留心觀察其藤上新生的卷鬚末端就能分辨出二者:異葉地錦新生的卷鬚末端在未碰到觸著點時便已經膨大,像一個個晶瑩的小圓珠,而三葉地錦的新生卷鬚末端則不膨大而是尖細捲曲,再觸碰到附著物後再行擴大生長成吸盤狀。

異葉地錦新生卷鬚萌萌的頂端。

三葉地錦的卷鬚則相當務實。五葉地錦則容易與花葉地錦(P. henryana)相混淆:因為同樣是五小葉複葉的造型,讓人很容易誤認。不過花葉地錦獨具一格的“沿脈色淺”宛如天然的“出錦”,只要知道了它的名號就基本就不會再弄錯。

不紅時就像雜草的五葉地錦。

花葉地錦的葉片非常fancy。地錦是觀葉植物,花朵和其它葡萄科植物一樣其貌不揚,強行指出還常收穫諸如“這個是花?”這類詰問。不過稍微留意一下的話,它們的果實還是可供一觀的。地錦們的果實果皮富含花青素,雖然小,但是從粉藍到深紫的外觀讓人很容易聯想到藍莓,進而讓人產生嘗一口的想法。

五葉地錦的果實。當然,嘗過的人的反應都是:“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