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上天入海,中國2017“大國神器”盤點

無論是遨遊太空、潛行深海的“中國神器”

還是賓士於廣袤大地、穿梭於大街小巷的“中國重器”

2017年中國科學家創造出一個個世界級成果

這些“中國科技”不僅在無意識中改變著你我的日常生活

更在引領著全球科技市場的變化

中國航太事業誕生60餘年來

歷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轉變歷程

目前中國已是名副其實的航太大國

並正在向建設航太強國的目標闊步前行。

▲2017年4月17日,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和長征七號遙二運載火箭船箭組合體垂直轉運現場。 4月20日, 搭載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二運載火箭, 在海南文昌航太發射場點火發射成功。 4月22日, 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 這是中國自主研製的貨運飛船與空間實驗室的首次交會對接 東方IC 供圖

中國第二台深海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

作業能力可達水下4500米

關鍵部件91.3%國產化

提升載人深潛核心技術

▲2017年10月3日, 搭載著“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的“探索一號”作業母船, 在中國南海完成“深海勇士”號的全部海上試驗後返航海南三亞。 視覺中國 供圖

位於貴州的世界最大、

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

首次發現脈衝星

實現中國科研零的突破;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在滿天繁星下呈現出的美麗景觀(2016年6月27日攝)。 FAST具有中國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 是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它可以幫助人類獲得觀測脈衝星、中性氫、黑洞等宇宙形成時期的資訊,

捕捉外星生命的信號, 還將為世界天文學新發現提供重要機遇。 2017年10月10日,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宣佈, 經過一年緊張調試, FAST已實現指向、跟蹤、漂移掃描等多種觀測模式的順利運行。 至12月10日, FAST發現的脈衝星已達9顆。  攝影 劉續/新華社

中國第三代導航衛星順利升空

標誌著中國正式開始建造“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2017年11月5日, 中國新一代導航衛星北斗三號的首批組網衛星(2顆), 以“一箭雙星”的發射方式順利升空, 標誌著中國正式開始建造“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攝影 楊志遠

“蛟龍號”是目前世界上

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

最大下潛深度為7000米,

在占世界海洋面積99.8%的廣闊海域中均可使用,

對於中國開發利用深海的資源有著重要的意義。

▲2017年6月1日,在馬里亞納海溝作業區“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離開“向陽紅09”科學考察船緩緩進入水中。6月23日,“蛟龍”號母船“向陽紅09”停靠在母港。至此,為期5年的“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圓滿收官。 攝影 劉詩平/新華社

國產大型客機C919首飛

打破了波音和空客公司

對大型噴氣式客機的壟斷格局

未來天空中將可能出現“ABC”鼎立的局面;

▲2017年5月5日,中國首款國際主流水準的幹線客機C919首飛成功後,機長蔡俊(左)與C919項目總設計師吳光輝緊緊相擁。C919成功首飛標誌著中國躋身少數幾個擁有研製大型客機能力國家的行列。2017年12月17日,第二架C919國產大型客機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完成首次飛行,這意味著C919大型客機進入全面試驗試飛的新階段。攝影 徐訊/人民畫報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

成功獲取了目前國際上

精度最高的電子宇宙射線探測結果

為人們深入認識浩瀚宇宙創造了更多機會

▲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首席科學家常進在介紹衛星。攝影 季春鵬/新華社

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

超大型基礎設施項目

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2017年11月,橫跨在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橋。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基礎設施專案,大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全長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通車後,珠海、澳門同香港間的車程將由3小時縮短至半小時。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實現了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視覺中國 供圖

“復興號”高鐵以350公里的時速飛馳

也使中國成為全球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快的國家

▲“復興號”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以350公里時速的正式運營,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 攝影 楊寶森.

神威·太湖之光”連續“霸榜”全球超級電腦500強

202台的上榜總數

使中國成為擁有高性能超算最多的國家

..........

這些2017·中國成就(◁點擊閱讀全文)

正在以迅猛的發展勢頭走向世界

正如未來學家阿爾文 · 托夫勒說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明天會使我們所有人大吃一驚。”

▲2017年6月1日,在馬里亞納海溝作業區“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離開“向陽紅09”科學考察船緩緩進入水中。6月23日,“蛟龍”號母船“向陽紅09”停靠在母港。至此,為期5年的“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圓滿收官。 攝影 劉詩平/新華社

國產大型客機C919首飛

打破了波音和空客公司

對大型噴氣式客機的壟斷格局

未來天空中將可能出現“ABC”鼎立的局面;

▲2017年5月5日,中國首款國際主流水準的幹線客機C919首飛成功後,機長蔡俊(左)與C919項目總設計師吳光輝緊緊相擁。C919成功首飛標誌著中國躋身少數幾個擁有研製大型客機能力國家的行列。2017年12月17日,第二架C919國產大型客機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完成首次飛行,這意味著C919大型客機進入全面試驗試飛的新階段。攝影 徐訊/人民畫報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

成功獲取了目前國際上

精度最高的電子宇宙射線探測結果

為人們深入認識浩瀚宇宙創造了更多機會

▲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首席科學家常進在介紹衛星。攝影 季春鵬/新華社

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

超大型基礎設施項目

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2017年11月,橫跨在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橋。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基礎設施專案,大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全長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通車後,珠海、澳門同香港間的車程將由3小時縮短至半小時。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實現了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視覺中國 供圖

“復興號”高鐵以350公里的時速飛馳

也使中國成為全球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快的國家

▲“復興號”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以350公里時速的正式運營,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 攝影 楊寶森.

神威·太湖之光”連續“霸榜”全球超級電腦500強

202台的上榜總數

使中國成為擁有高性能超算最多的國家

..........

這些2017·中國成就(◁點擊閱讀全文)

正在以迅猛的發展勢頭走向世界

正如未來學家阿爾文 · 托夫勒說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明天會使我們所有人大吃一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