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高端對話|加入ICH後中國醫藥如何國際化(下)

版權聲明:如需轉載請務必聯繫 “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組委會”未獲授權禁止轉載

9月14日-16日, 2017第四屆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在貴陽盛大召開。

國際生物醫藥產業論壇彙聚來自全球各地的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創業者, 共同圍繞“加入ICH後中國醫藥如何國際化”這一主題, 展開了一場多維度、顯實效的對話。

對話嘉賓(從左至右):

龔兆龍——前FDA官員、思路迪CEO

馬家烈——中泰證券投行部執行總經理

楊蘇鳴——中美施貴寶董事長

周德敏——北大藥學院院長

理查• 羅伯茨(Richard J. Roberts)——1993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摩西• 西夫(Moshe Szyf)——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

左敏——上海醫藥總裁

陳明鍵——東方高聖創始人

龔兆龍:下面請各位為中國的醫藥企業給予建議和寄語。

陳明鍵:中美新藥同步上市, 這是所有投資人為患者做的一件事。 宮頸癌預防疫苗2007年就在全球上市了, 中國2017年才剛剛上市,

多少女性錯過了免疫的機會。 投資界和企業界應該一起來實現這個目標。

左敏:這是一個最好的年代, 這也是一個最壞的年代。 最好的年代是因為我們身在全球第二大市場之中, 最壞的年代是因為我們還來不及準備好, 就把所有的門檻去掉了。 但是我相信中國醫藥企業可以通過創新國際化, 發展成世界一流的醫藥企業。

摩西·西夫:我認為機會很好, 但要去把握住。 不是通過被迫競爭, 而是要主動找到一種追求卓越的方法。 中國的電腦產業以及其他的產業做得非常好, 製藥行業沒有理由做不好。 我認為中國在醫藥界主要的問題是可信度, 只要我們把品質控制好就沒有不成功的理由。

理查·羅伯茨:我很贊同, 全世界都感覺中國的品質還沒那麼好。 但是我覺得大家要努力去找一些新的東西、新的點, 比如在微生物研究方面, 如果只是跟著別人的思路來並不好, 我們自己要有創新, 找到新的東西, 這樣才能夠建立自己的國度, 建立自己的話語權。

周德敏:我想中國的生物醫藥要立足於世界, 高校和企業要緊密合作, 通過人才的培養, 通過研發生產新藥, 中國才可能在國際醫藥市場上具有強大競爭力。

楊蘇鳴:中國的醫藥企業要找到自己的定位, 專心致志、志在四方, 需要有一個長期的計畫穩定的推進全球標準。

馬家烈:從投行的角度來看, 昨日的大企業成長為今天千億市值的企業, 都是通過行業內不斷的整合、橫向的整合和縱向的延伸實現的, 所以未來我相信中國會有更多的平臺性質的公司走向世界, 創造出更多新的產品, 讓社會的廣大群體從中受益。

龔兆龍:非常感謝各位嘉賓的分享,我贊同大家的意見。加入ICH以後我認為有挑戰,但更多的是機會。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中國企業以前可能缺乏人才、缺乏資金,但是現在這些問題逐漸都在解決,所以我相信我們的前途非常光明,希望中國的企業在不久的未來能進入全球頂尖企業行列。

(摘自2017 第四屆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暨國際生物醫藥產業論壇對話環節)

龔兆龍:非常感謝各位嘉賓的分享,我贊同大家的意見。加入ICH以後我認為有挑戰,但更多的是機會。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中國企業以前可能缺乏人才、缺乏資金,但是現在這些問題逐漸都在解決,所以我相信我們的前途非常光明,希望中國的企業在不久的未來能進入全球頂尖企業行列。

(摘自2017 第四屆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暨國際生物醫藥產業論壇對話環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