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訪|華裔科學家朱棣文——70年歲月,如何才算“不枉此生”

版權聲明:如需轉載請務必聯繫 “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組委會”未獲授權禁止轉載

來源 | 鳳凰名人面對面

9月14日-16日, 2017第四屆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在貴陽盛大召開。

會議期間, 峰會合作媒體《鳳凰衛視》記者對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前能源部部長朱棣文教授進行了專訪, 朱棣文教授分享了他一直以來所熱衷和關心的話題。

30歲進入貝爾實驗室;

40歲成為斯坦福大學首位華裔教授;

50歲獲諾貝爾物理學獎;60歲任美國能源部部長。

“我父親認為我不夠聰明, 成不了一個物理學家。 ”

1997年10月的一個淩晨, 朱棣文接到了一通電話。 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消息, 與記者、攝像一同湧入家門。 自此, 他成為繼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之後, 第五位獲得諾獎的華裔科學家。 而獲知消息的朱棣文, 似乎表現得異常平靜, 他騎上自行車, 一如往常去教早上的課。

朱棣文所獲獎的技術名為“鐳射冷卻及捕獲原子”, 是以通過將溫度降至零下273攝氏度、六道鐳射從不同方向追捕的方式, 抓住超過超音速飛機速度的原子。 這項技術成為了分子和原子物理學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科學家們由此可以做出更精確的測量、進行準確的地面衛星定位等。

朱棣文:我父親認為我不夠聰明, 成不了一個物理學家, 所以他鼓勵我考慮其他的東西, 比如建築, 因為我會畫畫。 他說在建築方面獲得成功要比物理工程來得容易。 但我還是堅持做物理, 而最後他們還是任由我做我想做的事情。

而事實證明我是足夠聰明的。

朱棣文與物理的不解之緣, 要追溯到幼稚園後的夏天。 他偶然發現了手工製作的樂趣, 於是往後的記憶中, 家裡總是堆滿大大小小的螺絲釘和塑膠模型。 正是這份動手能力, 致使他在日後的學習中更加得心應手,

因為能夠生動地想像分子與物理模型, 朱棣文不但能夠設計實驗, 且能親自製作出來。

“他們鼓勵你不只吸收課堂上的內容, 不用死記硬背。 ”

許多人有所不知, 朱棣文曾資助過江蘇太倉一所小學, 當時校長十分感激, 便以“朱棣文”的名字命名。 期間朱棣文一度帶著家屬回去探訪,並寫下——“小學是人生的一個里程碑,希望你們熱愛學習,走好人生第一步”鼓勵孩子們。

位於江蘇太倉的朱棣文小學

朱棣文:美國的教育有一點是我所喜歡的,他們鼓勵你不只吸收課堂上的內容,不用死記硬背。在中國的教育制度中,考試尤其受重視,以至於許多人上學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考試中表現得好壞決定你去哪裡上大學。就比方有些人到一些特殊的地方學如何考好SAT。是的,它確實會帶來一點改善,但我認為它並不能提高一個人的教育,它僅僅能賦予你在考試中取得更好成績的能力。我喜歡美國的教育系統,他們鼓勵我從很小的時候起就去自行思考一些問題,譬如“這對我意味著什麼”、“我認為它意味著什麼”?而不是有一個特定的答案,或是一個必須被記下來的答案。

受益於美國的教育體制,朱棣文在為人師後同樣傳承了開放式的教育。當學生們為實驗與報告苦思冥想時,朱棣文會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沖他們做鬼臉、講述自己遇到的種種趣事;也常常見他為瞭解學生在學習上的盲點,備課直至夜裡三四點鐘。

“總統說沒關係,我明白。”

教學、管理、科研同步的生活,朱棣文過了近三十年。尤其是作為能源部長期間,他常常每天工作十到十二小時,除此之外還要幫助學生完成論文。而最終,朱棣文毅然離開了那個位置,回到最熟悉的校園。

朱棣文:我確實想多待一段時間。因此我和我的妻子從加利福尼亞搬到華盛頓特區,但她有四個孫子(孫女)住在斯坦福校區。她完全不喜歡華盛頓,在斯坦福她有自己的朋友圈。她曾是斯坦福大學的教務長,她已經適應那個組織結構了。

朱棣文的妻子吉恩,是一位英裔科學家,曾任斯坦福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二人相識於校園。朱棣文曾打趣,妻子在得知他當年被常春藤名校一一拒絕,且對此耿耿於懷後,曾說:“如果當初我是那個錄取官,我也不會錄取你。”而朱棣文回擊:“是啊,畢竟招生辦主任根本就是‘拒絕辦主任’吧”。

朱棣文與妻子吉恩

朱棣文:所以她說,看,沒有人是不可替代的,包括你。他們總能找到其他人的,我認為是時候該回家了。所以我告訴總統,對不起,我真的很喜歡為你工作,我想留下來,我想做很多事情,眼下也確實有很多事情要做。總統說沒關係,我明白。

在2009年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中,朱棣文曾在給畢業生的致辭中提及他的答案。他說,第一,要心懷感激,勿忘前人;第二,做一個慷慨大方的人。

朱棣文:其實是這樣的,你可以做個聰明人,但儘量不要拿出來炫耀。最後,你如何與人打交道意味著他們將如何與你打交道。我想我在這方面做的不太理想,我的妻子比我更懂得為人處世。關鍵的問題不在於一個人多富有或是多聰明,也不在於你的成就,那些東西到最後都是無關緊要的。我所認為真正重要的是,當我回顧生活,它是否“不枉此生”,在於我做了我喜歡的事,做了我所認為重要的事,也許它不僅僅是對我和我的家人,而且對其他人都很重要,在於我有沒有做什麼讓自己倍感驕傲的事。

朱棣文曾說,回顧過去的科研之路,就像是一次隨意的徜徉。這位生長在美國的華人,似閒庭散步一般,從一個小城走入名牌大學,走入科學尖端,在世人矚目之下步入政壇,直至今日依然為他所熱衷和關心的話題奮鬥。一路不無艱辛,卻也自由快活。

期間朱棣文一度帶著家屬回去探訪,並寫下——“小學是人生的一個里程碑,希望你們熱愛學習,走好人生第一步”鼓勵孩子們。

位於江蘇太倉的朱棣文小學

朱棣文:美國的教育有一點是我所喜歡的,他們鼓勵你不只吸收課堂上的內容,不用死記硬背。在中國的教育制度中,考試尤其受重視,以至於許多人上學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考試中表現得好壞決定你去哪裡上大學。就比方有些人到一些特殊的地方學如何考好SAT。是的,它確實會帶來一點改善,但我認為它並不能提高一個人的教育,它僅僅能賦予你在考試中取得更好成績的能力。我喜歡美國的教育系統,他們鼓勵我從很小的時候起就去自行思考一些問題,譬如“這對我意味著什麼”、“我認為它意味著什麼”?而不是有一個特定的答案,或是一個必須被記下來的答案。

受益於美國的教育體制,朱棣文在為人師後同樣傳承了開放式的教育。當學生們為實驗與報告苦思冥想時,朱棣文會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沖他們做鬼臉、講述自己遇到的種種趣事;也常常見他為瞭解學生在學習上的盲點,備課直至夜裡三四點鐘。

“總統說沒關係,我明白。”

教學、管理、科研同步的生活,朱棣文過了近三十年。尤其是作為能源部長期間,他常常每天工作十到十二小時,除此之外還要幫助學生完成論文。而最終,朱棣文毅然離開了那個位置,回到最熟悉的校園。

朱棣文:我確實想多待一段時間。因此我和我的妻子從加利福尼亞搬到華盛頓特區,但她有四個孫子(孫女)住在斯坦福校區。她完全不喜歡華盛頓,在斯坦福她有自己的朋友圈。她曾是斯坦福大學的教務長,她已經適應那個組織結構了。

朱棣文的妻子吉恩,是一位英裔科學家,曾任斯坦福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二人相識於校園。朱棣文曾打趣,妻子在得知他當年被常春藤名校一一拒絕,且對此耿耿於懷後,曾說:“如果當初我是那個錄取官,我也不會錄取你。”而朱棣文回擊:“是啊,畢竟招生辦主任根本就是‘拒絕辦主任’吧”。

朱棣文與妻子吉恩

朱棣文:所以她說,看,沒有人是不可替代的,包括你。他們總能找到其他人的,我認為是時候該回家了。所以我告訴總統,對不起,我真的很喜歡為你工作,我想留下來,我想做很多事情,眼下也確實有很多事情要做。總統說沒關係,我明白。

在2009年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中,朱棣文曾在給畢業生的致辭中提及他的答案。他說,第一,要心懷感激,勿忘前人;第二,做一個慷慨大方的人。

朱棣文:其實是這樣的,你可以做個聰明人,但儘量不要拿出來炫耀。最後,你如何與人打交道意味著他們將如何與你打交道。我想我在這方面做的不太理想,我的妻子比我更懂得為人處世。關鍵的問題不在於一個人多富有或是多聰明,也不在於你的成就,那些東西到最後都是無關緊要的。我所認為真正重要的是,當我回顧生活,它是否“不枉此生”,在於我做了我喜歡的事,做了我所認為重要的事,也許它不僅僅是對我和我的家人,而且對其他人都很重要,在於我有沒有做什麼讓自己倍感驕傲的事。

朱棣文曾說,回顧過去的科研之路,就像是一次隨意的徜徉。這位生長在美國的華人,似閒庭散步一般,從一個小城走入名牌大學,走入科學尖端,在世人矚目之下步入政壇,直至今日依然為他所熱衷和關心的話題奮鬥。一路不無艱辛,卻也自由快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