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菲斯

旅途沒有花樣, 在摩洛哥遇見不一樣的非洲(4)

《森度游》特派編輯:吳皮皮

這, 不是一篇正兒八經的旅遊攻略;

這, 只是大森的摩洛哥特派編輯,

用他完全主觀的視角, 極不負責任的態度以及被大森吐槽過無數次的文筆, 混合了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對一個嶄新世界的看法, 自以為是的生活雞湯和他從零開始的自由行籌備經歷的真實記錄!

建議閱讀時間:想去旅遊的朋友看看Dasen’s tips, 不用管他在bb些什麼…

摩洛哥系列跨越了2017-2018年的界限, 終於迎來了完結!大多數人的大多數時間都在忙忙碌碌中“終日不得閒”, 但只要一顆心向著遠方, 再忙, 也總是能見到那綺麗風光的吧!

迷失在菲斯古城, 千年的故事仍在迴響

(第七天下午到達, 第八天上午遊覽, 下午離開)

旅途的第七天, 天濛濛亮時, 營地裡的阿拉伯小哥就打著響指, 招呼著讓我們起床, 準備返回位於沙漠邊緣的旅館。 伴著駝鈴聲聲, 我們一行人又沿著原路返回。 由於天氣的原因, 沒能見到旭日初升于沙海之上的壯麗景象。

修整的時候, 作為嚮導的阿拉伯小哥似是看出了我們的失落, 挑選了一塊乾淨細膩的沙地, 裝上了一小瓶沙子送給了我們, 說這是沙漠給我們的禮物!無論生存的環境如何,

都是自然的饋贈!可能在我們眼裡, 沙漠就像一個無底的黑洞, 吞噬著一切膽敢接近它的生機, 但其實它自有一片天地, 對於這些在當地土生土長的人們而言, 沙漠也給予了他們生活的根本, 他們的生命已經和沙漠密不可分了!

沙漠旅店

回到旅館, 簡單洗漱和早飯之後, 我們就和其他同行的旅伴告別了, 他們將乘坐小巴返回馬拉喀什, 而我們一行人將前往下一站——菲斯。

Dasen’s tip:一般的撒哈拉旅行團配置都是馬拉喀什往返, 所以如果到達梅爾祖卡之後, 不跟車返回, 則需要另外支付前往別處的車費。 這次小夥伴們是乘坐旅行車前往菲斯的, 當地把這種來往於城市間的長途客運車也統稱為taxi, 價格大概在200迪拉姆/人左右(這也是還價之後的價格, 在摩洛哥, 記得還價就對了!)

北非地區第一座阿拉伯城市、摩洛哥歷史上的第一座皇城、老城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眾多的稱謂其實只為了告訴你一件事情,

這是一座非常非常“老”的城市!

菲斯的古老, 遠不止停留在紙面上的1200年。 在如今各國各地、各行各業都講究推陳出新、歷久彌新的時代大背景下, 菲斯古城用歷經千年不變的城市格局, 甚至城市居民延續千年的生活方式, 將古老的故事低吟淺唱!

這個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持續有人生活的中世紀古城, 本身就是歷史!

Dasen’s tip:菲斯(Fes),摩洛哥第三大城市,1912年以前的首都所在地。這個摩洛哥一千多年來宗教、文化與藝術的中心,始建於789年。在阿拉伯語中,菲斯的意思是鎬,相傳當年摩洛哥國王決定建造這座城市之時,用金銀打造的鎬劃下了這座城市的邊界。同時坐落於半山腰上的菲斯,可俯瞰廣袤的平原,也有“肥美土地”之意。菲斯在北非伊斯蘭世界中重要的宗教、歷史、文化地位還為其贏得了 “西方麥加”、“非洲雅典”等美譽。

菲斯老城在於1981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地區,世界重點文物緊急搶救項目,是世界上現存最大規模的典型的中世紀風格的城市之一,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步行區(無車區)之一。

老城占地300公頃左右,分為187個區,至今仍有40萬人生活在裡面,9000多條小巷交錯其間,要在菲斯老城區遊玩,大森強烈建議尋找當地嚮導陪同,否則極其容易迷路!

正如撒哈拉沙漠篇中所言,一次深入沙漠腹地的露營體驗,的確是眼界的極大拓展,心靈的充分淨化,但對於身體的負擔,也確實不小,以至於我們一行人在前往菲斯的途中,一路都是昏睡的狀態……所以還是希望各位有意前往的朋友量力而行,注意照顧好自己和同行旅伴的身體。沿途風光倒是與從馬拉喀什駛進沙漠大同小異,只不過地勢變化截然相反,是由沙漠駛向丘陵地帶,越接近菲斯,地勢也就越高,駛過新城接近老城區之時,幾乎就在爬坡行進了。

菲斯的老城麥迪那有很多個入口,其中比較知名的是布日盧藍門(Bab Bou Jeloud),因一側貼滿藍色的馬賽克瓷磚而得名,很早以前菲斯就因盛產這種以藍色為主色調的馬賽克而聞名於世。

來到菲斯遊覽,就是要借由這座千年古城去體驗當地人傳承了千年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們選擇住在老城區中的家庭酒店裡。房東也貼心地安排了接車服務,在麥迪那的另一個小入口處,我們見到了酒店的管家,一個五十歲左右的男人,衣著簡樸,英語不好但是十分熱情,滿是皺紋的臉上永遠掛著和煦的笑容。如果沒有他的帶領,我真的無法想像我們可以繞過那麼多——在Google map上都無法顯示的——曲折小巷,找到預定的酒店所在。據說菲斯當地人也不一定能弄清楚麥迪那裡所有小巷子的去向,對於初入其中的外鄉遊客,這完全就是個居住著數十萬人的巨大迷宮!

從酒店的露臺眺望整個麥迪那,除了寥寥幾座宗教建築外表光鮮,剩下的建築真的是可以用殘破不堪來形容,考慮到它歷經的千載風雲和目前的保護性政策倒是可以理解,但是其實這座擁有深厚底蘊的老城內部,則是另一番天地!

從酒店二樓向下望去,起居大廳的裝飾帶著阿拉伯傳統的繁複特徵,讓人眼花繚亂。向上則是粉飾一新的天井,素樸典雅,配上帶有傳統花紋裝飾的木質格窗,也不顯得乏味單調。

與古城相伴的,自然就是古跡了!這裡有北非第二大清真寺卡拉維因清真寺,同時它還兼有大學的職能,這所寺院式學校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其圖書館在中世紀時期就已經久負盛名!

Dasen’s tip:如今的清真寺還在當地人的宗教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僅有庭院對外開放,建築風格和之前在馬拉喀什篇中提及的“本·優素福神學院”類似,所以在這次的行程中,小夥伴們就沒有安排進入參觀(實際情況是沙漠之行的消耗超出了想像,小夥伴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休息就取消了參觀的計畫,所以,再次提醒有意前往沙漠的朋友,制定出行計畫時不要給自己太大的負擔)

阿拉伯人自古就以善於經商聞名於世,菲斯在作為皇城的同時也是當時著名的商都,當然,如今也是!售賣以皮革製品為代表的各類特色商品的店鋪,也是菲斯古城一道獨特的風景,九千道小巷小錯縱橫,不計其數的店鋪、作坊在其間星羅棋佈,同行的女性旅人甚至有過這樣的論斷:“來菲斯還瞎看什麼,買就對了!”

純手工打造的皮革製品已經成為了古城菲斯的一張新名片,皮革店在麥迪那中幾乎是隨處可見,往往與手工作坊隔巷相臨,其濃重的皮革味道讓人很難錯過。從雙肩包、斜挎包、錢等大小包包,到皮衣、皮帶、皮鞋等隨身裝束,甚至坐墊、靠枕等生活用品,菲斯的皮革製品種類之全,完全超乎我的想像!皮革製品似乎佔據了當地居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吸引眼球的各色拖鞋

如果說皮革生意構成了這座古城鮮活的市井生活,那麼這活力的源泉一定非“大染缸”莫屬!

形成於18世紀的“大染缸”並非一個,而是上百個大石臼排列組合而成,俯瞰下去整個大染缸區域就像是一塊巨大的調色板,就是由這塊調色板上產出的繽紛色彩,繪製了200年間菲斯城市居民生活的繽紛圖景!

真正的大染缸區域只有當地染坊的工人可以進入,作為遊客的我們只能在附近染坊的閣樓上進行參觀。據染坊老闆介紹,石臼裡的各色染料都提煉自天然植物,如今使用的仍然是200年前傳統的染制方法:用石灰對皮子進行浸泡後,用鴿子糞和牛尿清洗,再放入植物染料中進行染色。

上樓參觀之前,染坊老闆贈送給我們每人一把薄荷葉,用以遮掩染缸巨大的腐臭味道,就算這樣,刺鼻的氣味讓我仍然無法面對染缸長久駐足,但烈日下的染匠們似乎對這種難聞的氣味毫無反應,他們只顧著一個接一個地跳進五顏六色的染缸,或將一塊塊完整的牛羊皮革放進去,或將已浸泡在染缸裡的皮革拎出來。雖然染坊老闆一再強調,這些染料都是純天然的,無害的,但是這樣的工作環境,真的很難讓人將其和無害關聯起來。工匠們的皮革作品固然值得讚美,但是他們為之付出的巨大心血,甚至是各方面的巨大犧牲,更值得被人尊重!

Dasen’s tip:當地的星期五是禱告日,所有的商鋪都會在下午一點之前關門,當地居民也都會前往清真寺參加集體禮拜,小夥伴們就是因為做功課時疏忽了這點,導致週五下午幾乎無處可去,只能在酒店裡觀看禮拜的現場直播……希望朋友們在行程安排上留意。

對於面積巨大,歷史綿長的菲斯古城而言,我們的遊覽只能說是與她匆匆打了個照面。在老管家的帶領下,我們走出了麥迪那,分別之際,憨厚老人拍了拍胸口,用蹩腳的英語對我們說:“我的朋友,再見!”,笑得像個孩子。是的,在浩蕩的歷史面前,在廣袤的天地面前,我們都是孩子……

舍夫沙萬,藍色之城的別樣清涼(第八天下午到達,第九天遊覽,第十天早上離開)

作別菲斯,我們坐上了前往這次摩洛哥之旅最後一站——舍夫沙萬的麵包車,一路上我們駛過了平原、河流、原野、丘陵,沙漠荒原的蕭條不再,收割之後的草垛,河岸旁的果園,山丘上的橄欖樹,讓我懷疑是否還身處非洲。

麵包車的茶色玻璃自帶濾鏡

舍夫沙萬的景色用一個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藍。作為世界三大藍城(亦說五大藍城)之一,群山掩映中的舍夫沙萬藍得有些不可思議,整座城市都被刷成了藍色,有的房子只刷了半截牆,有的則從屋頂一直刷到牆根;有的房子塗到了階梯,有的甚至塗滿了整條巷道。憂鬱的藍色似在哀鳴,為何這座美麗的城市被置於群山之中,仿佛上帝棄子,但這樣肆意的塗裝,又給原本冷色調的藍色加上了一些生命的活力和溫暖!

Dasen’s tip:舍夫沙萬(Chefchaouen)在北非數千年的文明史中,算是一座年輕的城市。於15世紀建城的舍夫沙瓦為何逐漸發展成一座藍色之城,眾說紛紜。有說是當地的猶太人最先在自家房屋上塗抹天然藍色染料以辟邪,也有說塗抹成藍色是為了清涼驅蚊……但無論出自何種原因,我們都只需要靜靜享受這份先民們留給我們的美麗傳統就好了!

舍夫沙萬乍看上去是藍色一片,細辯卻是各種藍,深藍,淺藍,湖藍,靛藍,孔雀藍,寶石藍。這些藍色有的仍然採用原始的天然顏料塗抹,更多的已是使用現代的各類新型油漆噴刷出來的。不知道是由於塗刷時間長短的關係,還是歲月洗刷的結果,有的藍經久不衰,有的藍斑駁褪色,有的藍歷久彌新,有的藍若隱若現,倒添了一分迷離的感覺。不過相信過不了多久,很快就會有人來重新粉刷讓它煥然一新的。現在小城的人們已經將這種粉刷當作成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反過來倒是淡忘了這種藍色傳統的初衷。

小鎮販賣的各色顏料

來舍夫沙萬旅遊,幾乎不需要計畫要去到哪些景點,因為只需要在麥迪那裡隨意走走,處處皆是風景,都是拍照的絕佳背景牆。

幾乎成為網紅的兩處取景地

偶然進入的小巷子也透著別樣的清涼

關門的139號店鋪

被藍色佔領的城市中,偶爾一處鮮豔的創作十分吸引眼球

與舍夫沙萬略顯單調的色彩不公,這裡的人倒不單一。穿著傑拉巴匆匆而過的是摩爾人,戴著白圓帽款款而行的是猶太人,身著豔麗服飾池旁洗刷的是柏柏爾女人,喝著薄荷香茶閑坐街頭的都是些阿拉伯男人。從他們言語交談中,你也可以聽到各種語言,有說阿拉伯語的,用法語的,講西班牙話的,還有寫葡萄牙文的。的確,他們操著各種各樣的語言,守著各種各樣的習俗,穿著各種各樣的服裝,卻相處在同一樣背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仰望著同一片天空,求同存異,彼此守望,其樂無窮。恐怕世間再沒有什麼比這更溫馨和諧的場面了。其實也是,藍色的世界本該如此。因為,藍色本來就是平靜與平和的象徵。

Dasen’s tip:舍夫沙萬吸引遊客,尤其是較近的歐洲遊客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也是附近聞名的大麻種植區。走在麥迪那的小巷中時常會有人前來推銷“煙草”,其實就是大麻葉,不予理會或者拒絕即可,售賣者也不會過於糾纏。

在舍夫沙萬寧靜的夜色中,我們這次的摩洛哥之行,到此也就落下了帷幕。

在沙漠中露過宿,在古城中迷過路,我很慶倖在另一座大陸上有了這些奇妙體驗!

從初識清真世界的震撼,到最後藍色之城中的寧靜,我很慶倖見到了地球彼端的這些獨特風景!

說是攻略,其實早早就在文首說過,這只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對一個嶄新世界的看法,自以為是的生活雞湯”罷了,感謝大家對這個系列的閱讀和關注!

Ps:吸貓就要,有始有終!最後舍夫沙萬的藍城小白貓,與大家告別啦~

Dasen’s tip:菲斯(Fes),摩洛哥第三大城市,1912年以前的首都所在地。這個摩洛哥一千多年來宗教、文化與藝術的中心,始建於789年。在阿拉伯語中,菲斯的意思是鎬,相傳當年摩洛哥國王決定建造這座城市之時,用金銀打造的鎬劃下了這座城市的邊界。同時坐落於半山腰上的菲斯,可俯瞰廣袤的平原,也有“肥美土地”之意。菲斯在北非伊斯蘭世界中重要的宗教、歷史、文化地位還為其贏得了 “西方麥加”、“非洲雅典”等美譽。

菲斯老城在於1981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地區,世界重點文物緊急搶救項目,是世界上現存最大規模的典型的中世紀風格的城市之一,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步行區(無車區)之一。

老城占地300公頃左右,分為187個區,至今仍有40萬人生活在裡面,9000多條小巷交錯其間,要在菲斯老城區遊玩,大森強烈建議尋找當地嚮導陪同,否則極其容易迷路!

正如撒哈拉沙漠篇中所言,一次深入沙漠腹地的露營體驗,的確是眼界的極大拓展,心靈的充分淨化,但對於身體的負擔,也確實不小,以至於我們一行人在前往菲斯的途中,一路都是昏睡的狀態……所以還是希望各位有意前往的朋友量力而行,注意照顧好自己和同行旅伴的身體。沿途風光倒是與從馬拉喀什駛進沙漠大同小異,只不過地勢變化截然相反,是由沙漠駛向丘陵地帶,越接近菲斯,地勢也就越高,駛過新城接近老城區之時,幾乎就在爬坡行進了。

菲斯的老城麥迪那有很多個入口,其中比較知名的是布日盧藍門(Bab Bou Jeloud),因一側貼滿藍色的馬賽克瓷磚而得名,很早以前菲斯就因盛產這種以藍色為主色調的馬賽克而聞名於世。

來到菲斯遊覽,就是要借由這座千年古城去體驗當地人傳承了千年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們選擇住在老城區中的家庭酒店裡。房東也貼心地安排了接車服務,在麥迪那的另一個小入口處,我們見到了酒店的管家,一個五十歲左右的男人,衣著簡樸,英語不好但是十分熱情,滿是皺紋的臉上永遠掛著和煦的笑容。如果沒有他的帶領,我真的無法想像我們可以繞過那麼多——在Google map上都無法顯示的——曲折小巷,找到預定的酒店所在。據說菲斯當地人也不一定能弄清楚麥迪那裡所有小巷子的去向,對於初入其中的外鄉遊客,這完全就是個居住著數十萬人的巨大迷宮!

從酒店的露臺眺望整個麥迪那,除了寥寥幾座宗教建築外表光鮮,剩下的建築真的是可以用殘破不堪來形容,考慮到它歷經的千載風雲和目前的保護性政策倒是可以理解,但是其實這座擁有深厚底蘊的老城內部,則是另一番天地!

從酒店二樓向下望去,起居大廳的裝飾帶著阿拉伯傳統的繁複特徵,讓人眼花繚亂。向上則是粉飾一新的天井,素樸典雅,配上帶有傳統花紋裝飾的木質格窗,也不顯得乏味單調。

與古城相伴的,自然就是古跡了!這裡有北非第二大清真寺卡拉維因清真寺,同時它還兼有大學的職能,這所寺院式學校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其圖書館在中世紀時期就已經久負盛名!

Dasen’s tip:如今的清真寺還在當地人的宗教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僅有庭院對外開放,建築風格和之前在馬拉喀什篇中提及的“本·優素福神學院”類似,所以在這次的行程中,小夥伴們就沒有安排進入參觀(實際情況是沙漠之行的消耗超出了想像,小夥伴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休息就取消了參觀的計畫,所以,再次提醒有意前往沙漠的朋友,制定出行計畫時不要給自己太大的負擔)

阿拉伯人自古就以善於經商聞名於世,菲斯在作為皇城的同時也是當時著名的商都,當然,如今也是!售賣以皮革製品為代表的各類特色商品的店鋪,也是菲斯古城一道獨特的風景,九千道小巷小錯縱橫,不計其數的店鋪、作坊在其間星羅棋佈,同行的女性旅人甚至有過這樣的論斷:“來菲斯還瞎看什麼,買就對了!”

純手工打造的皮革製品已經成為了古城菲斯的一張新名片,皮革店在麥迪那中幾乎是隨處可見,往往與手工作坊隔巷相臨,其濃重的皮革味道讓人很難錯過。從雙肩包、斜挎包、錢等大小包包,到皮衣、皮帶、皮鞋等隨身裝束,甚至坐墊、靠枕等生活用品,菲斯的皮革製品種類之全,完全超乎我的想像!皮革製品似乎佔據了當地居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吸引眼球的各色拖鞋

如果說皮革生意構成了這座古城鮮活的市井生活,那麼這活力的源泉一定非“大染缸”莫屬!

形成於18世紀的“大染缸”並非一個,而是上百個大石臼排列組合而成,俯瞰下去整個大染缸區域就像是一塊巨大的調色板,就是由這塊調色板上產出的繽紛色彩,繪製了200年間菲斯城市居民生活的繽紛圖景!

真正的大染缸區域只有當地染坊的工人可以進入,作為遊客的我們只能在附近染坊的閣樓上進行參觀。據染坊老闆介紹,石臼裡的各色染料都提煉自天然植物,如今使用的仍然是200年前傳統的染制方法:用石灰對皮子進行浸泡後,用鴿子糞和牛尿清洗,再放入植物染料中進行染色。

上樓參觀之前,染坊老闆贈送給我們每人一把薄荷葉,用以遮掩染缸巨大的腐臭味道,就算這樣,刺鼻的氣味讓我仍然無法面對染缸長久駐足,但烈日下的染匠們似乎對這種難聞的氣味毫無反應,他們只顧著一個接一個地跳進五顏六色的染缸,或將一塊塊完整的牛羊皮革放進去,或將已浸泡在染缸裡的皮革拎出來。雖然染坊老闆一再強調,這些染料都是純天然的,無害的,但是這樣的工作環境,真的很難讓人將其和無害關聯起來。工匠們的皮革作品固然值得讚美,但是他們為之付出的巨大心血,甚至是各方面的巨大犧牲,更值得被人尊重!

Dasen’s tip:當地的星期五是禱告日,所有的商鋪都會在下午一點之前關門,當地居民也都會前往清真寺參加集體禮拜,小夥伴們就是因為做功課時疏忽了這點,導致週五下午幾乎無處可去,只能在酒店裡觀看禮拜的現場直播……希望朋友們在行程安排上留意。

對於面積巨大,歷史綿長的菲斯古城而言,我們的遊覽只能說是與她匆匆打了個照面。在老管家的帶領下,我們走出了麥迪那,分別之際,憨厚老人拍了拍胸口,用蹩腳的英語對我們說:“我的朋友,再見!”,笑得像個孩子。是的,在浩蕩的歷史面前,在廣袤的天地面前,我們都是孩子……

舍夫沙萬,藍色之城的別樣清涼(第八天下午到達,第九天遊覽,第十天早上離開)

作別菲斯,我們坐上了前往這次摩洛哥之旅最後一站——舍夫沙萬的麵包車,一路上我們駛過了平原、河流、原野、丘陵,沙漠荒原的蕭條不再,收割之後的草垛,河岸旁的果園,山丘上的橄欖樹,讓我懷疑是否還身處非洲。

麵包車的茶色玻璃自帶濾鏡

舍夫沙萬的景色用一個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藍。作為世界三大藍城(亦說五大藍城)之一,群山掩映中的舍夫沙萬藍得有些不可思議,整座城市都被刷成了藍色,有的房子只刷了半截牆,有的則從屋頂一直刷到牆根;有的房子塗到了階梯,有的甚至塗滿了整條巷道。憂鬱的藍色似在哀鳴,為何這座美麗的城市被置於群山之中,仿佛上帝棄子,但這樣肆意的塗裝,又給原本冷色調的藍色加上了一些生命的活力和溫暖!

Dasen’s tip:舍夫沙萬(Chefchaouen)在北非數千年的文明史中,算是一座年輕的城市。於15世紀建城的舍夫沙瓦為何逐漸發展成一座藍色之城,眾說紛紜。有說是當地的猶太人最先在自家房屋上塗抹天然藍色染料以辟邪,也有說塗抹成藍色是為了清涼驅蚊……但無論出自何種原因,我們都只需要靜靜享受這份先民們留給我們的美麗傳統就好了!

舍夫沙萬乍看上去是藍色一片,細辯卻是各種藍,深藍,淺藍,湖藍,靛藍,孔雀藍,寶石藍。這些藍色有的仍然採用原始的天然顏料塗抹,更多的已是使用現代的各類新型油漆噴刷出來的。不知道是由於塗刷時間長短的關係,還是歲月洗刷的結果,有的藍經久不衰,有的藍斑駁褪色,有的藍歷久彌新,有的藍若隱若現,倒添了一分迷離的感覺。不過相信過不了多久,很快就會有人來重新粉刷讓它煥然一新的。現在小城的人們已經將這種粉刷當作成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反過來倒是淡忘了這種藍色傳統的初衷。

小鎮販賣的各色顏料

來舍夫沙萬旅遊,幾乎不需要計畫要去到哪些景點,因為只需要在麥迪那裡隨意走走,處處皆是風景,都是拍照的絕佳背景牆。

幾乎成為網紅的兩處取景地

偶然進入的小巷子也透著別樣的清涼

關門的139號店鋪

被藍色佔領的城市中,偶爾一處鮮豔的創作十分吸引眼球

與舍夫沙萬略顯單調的色彩不公,這裡的人倒不單一。穿著傑拉巴匆匆而過的是摩爾人,戴著白圓帽款款而行的是猶太人,身著豔麗服飾池旁洗刷的是柏柏爾女人,喝著薄荷香茶閑坐街頭的都是些阿拉伯男人。從他們言語交談中,你也可以聽到各種語言,有說阿拉伯語的,用法語的,講西班牙話的,還有寫葡萄牙文的。的確,他們操著各種各樣的語言,守著各種各樣的習俗,穿著各種各樣的服裝,卻相處在同一樣背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仰望著同一片天空,求同存異,彼此守望,其樂無窮。恐怕世間再沒有什麼比這更溫馨和諧的場面了。其實也是,藍色的世界本該如此。因為,藍色本來就是平靜與平和的象徵。

Dasen’s tip:舍夫沙萬吸引遊客,尤其是較近的歐洲遊客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也是附近聞名的大麻種植區。走在麥迪那的小巷中時常會有人前來推銷“煙草”,其實就是大麻葉,不予理會或者拒絕即可,售賣者也不會過於糾纏。

在舍夫沙萬寧靜的夜色中,我們這次的摩洛哥之行,到此也就落下了帷幕。

在沙漠中露過宿,在古城中迷過路,我很慶倖在另一座大陸上有了這些奇妙體驗!

從初識清真世界的震撼,到最後藍色之城中的寧靜,我很慶倖見到了地球彼端的這些獨特風景!

說是攻略,其實早早就在文首說過,這只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對一個嶄新世界的看法,自以為是的生活雞湯”罷了,感謝大家對這個系列的閱讀和關注!

Ps:吸貓就要,有始有終!最後舍夫沙萬的藍城小白貓,與大家告別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