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多家網貸平臺慘遭淘汰 業內料年內倖存者只剩800家

在網貸行業監管措施的強力推進下, 一些平臺因為無力衝刺合規、按時完成備案, 已倒在了新年的鐘聲裡。

行業協力廠商的一份報告預計, 到2018年底, 網貸行業運營平臺數量可能只剩800家左右。 而截至2017年12月底, 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為1931家。 這意味著, 行業協力廠商的預測如果成真, 今年將有超過一半的總計1000多家平臺在備案路上被淘汰出局。

對於投資者來說, 網貸市場的重塑有著長遠的積極意義。 但慘烈的淘汰賽使投資者如何躲“雷”成為一個眼下需要迫切面對的難題。 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採訪時,

新聯線上CEO陳智誠表示, 投資者要關注網貸平臺的整體合規進程、平臺背景、產品專案、運營資料、風控水準、線上輿情等綜合情況, 要做好充分的前置瞭解。 然後根據自己的資金體量和風險偏好, 適當選擇綜合實力強、信披透明度高、合規程度領先的平臺進行分散投資。

合規難, 平臺清盤

2018年新年前後, 多家網貸平臺接連宣佈了或逾期或清盤的消息。 在各地備案細則已出或者將出的背景下, 這些問題平臺不僅使得部分投資者利益受損, 更引起了投資者對網貸平臺合規前景的擔憂。

2017年12月26日, 位於北京的網貸平臺手投網稱:“由於平臺存量借款標的單筆限額面臨合規調整風險, 經公司研究決定, 對平臺存量債權進行清盤處理。

清盤方式為2018年2月份, 提取本人待收總額的30%, 2018年3月份, 提取本人待收總額的30%, 2018年4月份, 提取本人待收總額的40%。 ”

據媒體報導, 手投網官網公佈的辦公地址已經人去樓空。 此外, 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顯示, 手投網已於2017年12月28日被相關部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元旦過後, 成立於2013年的幫友貸于1月3日在官網上發佈公告稱, 由於競爭激烈, 運營成本高, 合規難, 平臺已於2017年12月27日良性清盤, 平臺會通過電話通知所有投資人制定還款計畫, 1月3日下午將正式關閉投標管道, 停止發標。

公告還稱, 還款來源為平臺所有借款人的還款資金及公司轉型後的收入來源。 但公告並未提及有多少位投資人、多少待還金額, 公司給予投資者的還款計畫如何保障實施。

針對這些問題, 《投資者報》記者根據其公告所公佈的聯繫方式致電, 起先電話無人接聽, 後收到回電稱, 這些問題目前屬於核心機密, 歡迎記者前去秦皇島提前預約、聯繫負責人採訪並稱, “我們這是正常的公司清算。 ”

《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 兩家宣佈清盤的網貸平臺均提到了“合規難”這一清盤原因。 一位元資深的互聯網金融觀察者告訴記者, 在當下階段, 網貸平臺暴露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多, 之前不算違規的業務但現在被政策叫停了, 這些業務的共同之處是它們有著很大的風險。 所以, 當平臺“砍掉”違規業務開始清理存量的時候, 風險慢慢地就暴露出來, 這叫風險反噬。

提現難, 止步存管

在備案的主流大軍之外,

除了預感合規太難而宣佈清盤的平臺外, 一些平臺積極衝刺備案, 卻因自身運營出現危機而止步于存管這一重要步驟。

1月2日, 深圳網貸平臺大豐收金融發佈通告稱, 由於近期大豐收金融有一批項目逾期, 借款人不能按時還本付息, 同時因大豐收金融股東資金緊張無法及時提供運營資金和周轉資金……導致平臺目前周轉運營較困難, 從而影響投資資金到期以後的正常提現。 所幸目前平臺所有的專案均有實物抵押, 能最大程度地保護投資人資金安全, 投資人可聯繫客服查看所投資項目的不動產登記。

《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 有多處資訊顯示, 大豐收金融即將上線上海銀行(14.780, -0.02, -0.14%)存管系統。 如此一來,

這一合規的重要動作是否會“流產”?記者撥打通告公佈的官方諮詢電話, 結果顯示“您撥打的電話是空號”。

新聯線上CEO陳智誠告訴記者, 銀行存管對於已存續的網貸平臺是備案的前置條件。 前述互聯網金融觀察者亦表示, 銀行存管是網貸備案的一道重要門檻, 未存管就別備案, 存管是備案的“標配”。

由此看來, 大豐收金融離合規更加遙遙無期。 尤其是在上海銀行近期檢查存管P2P平臺, 對部分不合規平臺進行下線操作的背景下, 大豐收金融的合規之路希望更加渺茫。

上述互聯網金融觀察者亦表示, 並不是有了銀行存管, 平臺就安全了。 但投資者確實會對此有些“迷信”。 嘉石榴副總婁振發對此表示認可, 他指出, 平臺資產及風控管理能力是衡量一家網貸平臺安全性的首要參考指標。

投資難,全面考察****發佈的《P2P網貸行業2017年年報簡報》稱,2017年網貸行業投資人數為1700多萬人,而到2018年,這一資料預計將上升到2100萬人。網貸行業的投資關注度繼續升高。但另一方面,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數量卻一直在減少。截至2017年12月底,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達到了1931家,相比2016年底減少了517家,全年正常運營的平臺數量一直單邊下行。

行業協力廠商分析師認為,由於網貸平臺整改進程尚未完成,預計2018年網貸行業運營平臺數仍將進一步下降,具體下降速度取決於備案及合規情況,從目前資訊估測,2018年底或將跌至800家左右。

在此情況下,網貸行業的投資已經到了優中選優方能避免踩雷的時刻了。那麼投資者應該如何進行自己的投資呢?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採訪時,陳智誠認為,投資者應該根據平臺情況與自身情況進行全面的考察。

前述互聯網金融觀察者說:“重點要看網貸平臺的業務模式和資產端、借款人的情況,這就要求平臺做好資訊披露,未來資訊披露透明的平臺更值得投資人青睞。”

婁振發表示,時下各地區網貸平臺均處在合規備案前的深度調整期,投資人在選擇平臺的時候,可以關注平臺的實際合規進展。事實上,很多有志於從事網貸業務的平臺是在認真地做合規調整,衝刺備案的。

本文轉載自投資者報,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發佈方立場無關。發佈方不對其中包含或引用的資訊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對於任何因直接或間接採用、轉載本資訊造成的損失,發佈方均不承擔責任。如本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與發佈方聯繫。

投資難,全面考察****發佈的《P2P網貸行業2017年年報簡報》稱,2017年網貸行業投資人數為1700多萬人,而到2018年,這一資料預計將上升到2100萬人。網貸行業的投資關注度繼續升高。但另一方面,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數量卻一直在減少。截至2017年12月底,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達到了1931家,相比2016年底減少了517家,全年正常運營的平臺數量一直單邊下行。

行業協力廠商分析師認為,由於網貸平臺整改進程尚未完成,預計2018年網貸行業運營平臺數仍將進一步下降,具體下降速度取決於備案及合規情況,從目前資訊估測,2018年底或將跌至800家左右。

在此情況下,網貸行業的投資已經到了優中選優方能避免踩雷的時刻了。那麼投資者應該如何進行自己的投資呢?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採訪時,陳智誠認為,投資者應該根據平臺情況與自身情況進行全面的考察。

前述互聯網金融觀察者說:“重點要看網貸平臺的業務模式和資產端、借款人的情況,這就要求平臺做好資訊披露,未來資訊披露透明的平臺更值得投資人青睞。”

婁振發表示,時下各地區網貸平臺均處在合規備案前的深度調整期,投資人在選擇平臺的時候,可以關注平臺的實際合規進展。事實上,很多有志於從事網貸業務的平臺是在認真地做合規調整,衝刺備案的。

本文轉載自投資者報,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發佈方立場無關。發佈方不對其中包含或引用的資訊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對於任何因直接或間接採用、轉載本資訊造成的損失,發佈方均不承擔責任。如本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與發佈方聯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