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年濟南市曆城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8年1月17日在濟南市曆城區第十八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濟南市曆城區區長 劉科

一、2017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 是新一屆政府砥礪奮進、爭當全市"四個中心"建設排頭兵的開局之年, 也是曆城加快發展、全面提升、闊步前行的一年。 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堅強領導下, 在區人大、區政協監督支持下, 區政府團結帶領全區人民, 全面對標市委"453"工作體系, 堅決落實區委"115"工作思路,

雷厲風行抓落實, 快幹實幹促發展, 新型城鎮化邁出堅實步伐, 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嶄新跨越, 成功入選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投資潛力百強區、新型城鎮化品質百強區和創新創業百強區。

四個中心建設勢頭強勁。 經濟中心建設大中變強。 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40億元, 增長8.1%。 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1.5億元、增長23.7%,其中稅收收入79億元、增長28%,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和稅收收入增幅均位列全市第一。 金融中心建設快中增量。 預計實現金融業增加值22億元, 增長9%;實現金融稅收5.1億元, 增長36.8%。 物流中心建設量中提質。 5A級物流企業達到6家, 占全市60%;預計實現規模以上物流企業營業收入32億元, 增長27%。 科創中心建設新中見效。 預計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32%,

提高1.5個百分點;企業研發投入22.3億元, 占GDP比重達到2.8%, 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發明專利增長20%;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6.5件, 位列全省第四。

五項重點工作全面推進。 招商引資成果豐碩。 全年舉辦3次重點招商項目集中簽約活動, 總投資1340億元的70個項目成功簽約;預計引進市外投資195億元, 增長30%;引進外資1.68億美元, 增長6.25%。 專案建設全面提速。 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00億元, 增長26%。 100個市、區兩級重點專案全部開工, 完成投資585.8億元, 完成年計畫的120%, 其中20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09億元, 完成年計畫的132%。

棚改舊改(徵收拆遷)再創新高。 徵收拆遷突破千萬平米, 在全市遙遙領先, 弘揚了"華山精神", 創造了"潘田速度""王舍人、鮑山效率", 拆遷時效不斷刷新, 成為全市工作亮點。 精心抓好棚改安置房項目建設, 開工19458戶, 完成年度任務的2.2倍。 拆違拆臨(建綠透綠)推進有力。 拆除違法建設4951處、418.2萬平方米, 拆除違法戶外廣告1117處(塊);清運拆後建築垃圾405萬立方米, 實施建綠透綠153處、16.3萬平方米。 文明城市創建取得決勝。 堅持"為民靠民不擾民"的創建理念, 全面對標, 全員發動, 全民參與, 在全國文明城市測評中"零失分", 為濟南以省會城市第一名成績摘得"全國文明城市"這塊含金量最高的城市榮譽獎牌做出了"曆城貢獻"。

三大攻堅戰強勢突圍。 治霾取得實質效果。深入實施大氣污染治理十大措施,全力推進節能減排,全區空氣良好以上天數159天,同比增加24天,空氣品質明顯改善。治堵成效逐步顯現。全面落實治理交通擁堵十大措施,提升完善交通設施,優化信號燈配時,交通擁堵狀況得到初步緩解,交通秩序持續好轉。脫貧攻堅成效顯著。積極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全面落實醫療、教育、金融等六大類扶貧政策,投資555萬元建成扶貧產業項目10個,既有貧困村、戶全部脫貧出列。

一年來,我們著力做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著力提升綜合經濟實力。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在新舊動能轉換中搶抓機遇、塑造優勢。新設立市場主體1.5萬家、增長32%,新增註冊資本929.1億元、增長121.3%。現代服務業聚集提升。預計實現服務業增加值503.2億元,增長9%;現代服務業占第三產業比重達到44.9%,對全區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40%。預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6億元,增長11.5%。新型金融業快速發展,"鑫苑金融大廈"等成為全省民資支持創新創業試驗區重要載體,新引進金融專案49個、基金18支,基金管理規模過百億元;完成規模企業規範化公司改制40家,提前超額完成任務。物流業集聚發展,新簽約上海泓钜、香港泉康等現代物流項目5個,蓋家溝、佳怡物流園成功創建國家級示範物流園區,零點物流港、維爾康冷鏈物流園區被評為國家優秀物流園區。工業經濟轉型升級。預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6億元,增長18.5%。優勢傳統骨幹企業突出創新引領、轉換發展動能、搶佔行業制高點,齊魯製藥成為山東企業百強中唯一製藥企業,濟南重工借助盾構機產品實現華麗轉身。完成34家化工生產企業"三評級一評價",關停遷轉化工企業13家。完成5個技改專案備案,28家企業的107個專案被列入省創新專案計畫,新增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東部老工業區16家企業搬遷改造年度任務提前完成,濟鋼集團克服種種困難,全面關停鋼鐵生產線,為全市產業轉型、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和生態建設做出重要貢獻。臨港經濟開發區區位調整獲得省政府批復,定位打造先進製造業和高端物流業聚集區,起步區破題起勢。都市農業提質增效。啟動唐王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建設。深化"高標準糧田建設+綠色集成技術推廣+適度規模經營"模式,新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4家,新增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新發展規模以上農業園區3家、農業綜合體1家。投資3.8億元,實施河塘治理、水土保持、退耕還果等重點農業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專案,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0%以上。

(二)著力提升城市功能形象。堅持以新型城鎮化為主線,城市建設管理水準得到全面提升。城市組團初步形成。以城市次中心"新東站"和5個區域中心"洪樓、華山、董家、唐冶、港溝"及農旅特色小鎮"唐王"為組團的"1+5+1"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框架快速拉開,呈現出空間拓展、競相發展的新局面。新東站片區集體土地住宅拆遷完美收官,為打造"站城融合"新範本奠定堅實基礎。洪樓片區洪翔路東、七裡河路西等5個舊城改造專案加快實施,種子市場、小辛工業園項目完成拆遷。華山片區全面轉入建設階段,華山湖一期景觀工程對外開放,成為集山水風光與歷史人文於一體的濟南新地標。華山北片區集體土地拆遷全部完成。郭董片區20村城中村改造拆遷收尾。唐冶(雪山)片區村民喬遷新居,濟青高鐵產業園、萬科城市綜合體等專案競相落戶,區便民服務中心開工建設,城市功能日趨完善。港溝(彩石)片區鳳鳴路南延等11條道路和配建學校開工建設,萬達文旅城、中鐵城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唐王農旅特色小鎮規劃編制完成。交通路網更加通暢。石濟客專、濟青高鐵、邯濟鐵路沿線拆遷任務全面完成,新東站樞紐、軌道交通、濟青高速擴容等高鐵高速路網加快建設;工業北路快速路和二環南路東延工程建成通車;港興路、港九路、彩龍路等145條城鄉道路建設改造提升工程全部竣工,農幹院路、鐵廠北路西延等瓶頸路丁字路全面打通。集中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老柳線全國安防示範工程順利驗收。生態建設全面加強。積極配合中央環保督察和環保部強化督查、巡查,156件移交案件全部辦結,整改污染源企業160家,取締關停和改造提升"散亂汙"企業831家,淘汰35噸以下燃煤鍋爐50台、改造35噸以上9台,取締低空排煙設施194家,整治不合格餐飲企業1172家;超額完成"氣代煤""電代煤"改造15642戶;14個街鎮全部建成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點。全面落實"河長制",大辛河、張馬河等6條河道黑臭水體整治工程全部竣工,圓滿完成75處入河排污口整治;清河行動順利收官,拆除違法建設248處、49.9萬平方米。畜禽養殖全部整改達標。統籌實施城區主次幹道、鐵路沿線、小清河、茂嶺山、裸露土地等綠化工程,新增綠地43.3萬平方米。城鄉面貌日新月異。開展"城市管理提升"行動,大力推行精細化管理,城管執法權下放、環衛重心下移,增配機械化作業車輛222輛,主次道路保潔面積達到1000萬平方米。完成城區福鑫苑等29個老舊社區整治、洪樓南路等7條街道更新提升、91萬平方米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和花蕾路等20條背街小巷整修工程。整頓規範洪樓夜市、全福零工市場,依法取締板橋大集和鮑山、閔子騫等馬路市場,深入開展沿街建築立面、看板匾、線杆、"三高"沿線髒亂差等專項治理。充分考慮群眾生產生活需求,扶持新建10家社區菜市場和43家便民肉菜店。大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有效整治農村"三大堆",改造農村危房96戶、無害化廁所3100戶。城鄉環境秩序明顯改善,群眾生活更加舒適便利。

(三)著力提升民生幸福指數。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打造有溫度的城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民生及社會重點事業支出達到52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4%,增長12.2%。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在全市率先推行被征地農民參加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認真做好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和居民基礎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等工作。扎實推進全國社區治理暨養老服務創新試驗區創建活動,利農養老服務中心代表山東省迎接了全國改革試點考核。全面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新增城鎮就業1.7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6%。教育發展成效顯著。城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中高考再創佳績,曆城二中普通本科上線率全省領先;高標準推進曆城二中新校區建設,新建8所義務教育學校投入使用,7所幼稚園竣工;實施15個大班額治理專案,新增學位17820個;完成校長職級制改革。文化衛生全面發展。廣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加強社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完成區博物館文物展陳廳改造,區圖書館通過國家一級館複評。舉辦區第七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探索實施分級診療制度,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20.1萬人,唐王衛生院、港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別獲得"全國群眾滿意鄉鎮衛生院""全國優質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稱號,我區成功創建省級衛生計生綜合監督示範區。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圓滿完成十九大安保維穩任務。順利通過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和省級食品安全先進區驗收評估,持續推進安全生產"大快嚴"專項行動,深化法治曆城和平安曆城建設,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社會更加安全和諧穩定。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人防、史志檔案、人口計生、婦女兒童、民族宗教、外事僑務、老齡慈善、紅十字會等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績。

(四)著力提升政府履職能力。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體現到政府工作中,政府執行力、駕馭力、凝聚力和公信力不斷增強。幹事作風實。廣大幹部在幹事創業中士氣高漲,狀態飽滿,工作務實,順利通過了徵收拆遷、拆違拆臨、中央環保督察、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十九大安保維穩等多項重大任務、重要工作的疊加考驗。呈現出攻堅克難、爭創一流的工作精神面貌,形成了"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良好發展氛圍,鍛造出一支"想幹事、肯付出、能力強、敢擔當"的幹部隊伍。推動落實快。各級各部門堅持"反應快、啟動快、見效快、回饋快"工作理念,積極回應,主動作為,以解決問題為抓手、以推動落實為目標,做到"交辦不隔天,問題不過夜",快速處理及時回饋,舉一反三全面提升,實現了快節奏、高效率,彰顯了雷厲風行、快幹實幹的政府鮮明特色。政務服務優。區政務服務平臺開通運行,依託"一窗受理"新機制和"全程網辦、一網通辦"新模式,企業和市民辦事更加便捷。在全市率先啟動政府部門大部制改革試點,"大水務、大交通、大林業、大建設"整合完畢。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研究確定"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項清單,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實現"多證合一"、全程電子化登記,在全省率先推進"局所登記一體化",在全市率先實現證照免費速遞。臨港經濟開發區完成新的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開展政府信用體系建設,社會信用資訊建設加快推進。法制意識強。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充分發揮法律顧問在重大行政決策等工作中的法律諮詢顧問作用,全面加強法治政府建設。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認真落實人大及其常委會決定決議,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全年辦理各級人大代表建議76件、政協提案117件。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跨部門跨領域執法,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政府監管水準進一步提升。同時,圓滿完成南部山區管委會職能劃轉,積極開展與湖南省保靖縣結對幫扶工作。

各位代表!一年來,全區上下眾志成城,成績有目共睹,發展催人奮進。目標更加堅定。緊緊圍繞區委"115"工作思路,堅持新型城鎮化這一主線,咬定爭當全市"四個中心"建設排頭兵、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走在前列這一目標,抓鐵有痕,踏石留印,持之以恆,持續發力。機制更加健全。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責任導向、結果導向",健全"推進機制、責任機制、考核機制、督查機制",深化共識,細化任務,優化流程,強化落實。思想更加解放。以省會現代化中心城區高標準定位曆城,提高思想境界,開拓發展眼界,以改革突破制約,以實幹贏得主動,對標先進,拉升標杆,跨越趕超,奮勇爭先。合力更加強大。堅持區委堅強領導,幾大班子精誠團結,各級領導帶頭實幹、親力親為,各級幹部愛崗敬業、履職盡責,上下同欲,勠力同心,務實擔當,加速發展。民心更加凝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為了群眾,發展依靠群眾,發展成果由群眾共用,群眾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關注、支持和參與,使曆城更有溫度、更富活力、更具動力。

二、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是市委、市政府《三年行動綱要》的突破之年,是全區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奮力爭當全市"四個中心"建設排頭兵的深化之年。做好新的一年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2018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全面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實現高品質發展為目標,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加快實施新舊動能轉換為契機,全面對標市委"1+454"工作體系,堅決落實區委"1+115"工作思路,實施產城融合,強化項目支撐,加快片區開發,推動綠色發展,確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加快打造宜居宜業的省會現代化中心城區。

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8%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1%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今年預期目標的確定,堅持穩中求進,堅持高品質發展,是積極穩妥的,通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

(一)堅持產業聯動,全面壯大經濟發展新實力。按照"品質第一,效益優先"的要求,以打造特色樓宇、產業平臺為抓手,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推動三次產業創新、協調、聯動發展,加快構建具有曆城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強化產城融合發展。深入挖掘新東站次中心和5個區域性中心等片區發展的潛力優勢,用足用好"山東省民間資本支持創新創業試驗區"金字招牌,聚焦打造以總部經濟為主導的樓宇經濟,聚力發展以樓宇經濟為支撐的城市經濟。全力推進龍湖基金小鎮、華潤中恒未來城等百億元簽約項目落地開工,加快濟青高鐵產業園、萬達文旅城、夢想小鎮等一批新建在建專案建設進度,積極打造"山大路創新創業一條街",全面激發發展活力。立足于新東站商圈配套和輻射帶動作用,著力打造工業北路快速路沿線樓宇經濟發展隆起帶,使之成為曆城重要的城市經濟走廊;充分依託城市樓宇資源,大力發展金融、科創、商貿等現代服務業,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企業在曆城設立總部或區域總部,以及財務公司、資管公司、科研中心、行銷中心等總部型機構,努力打造一批稅收億元樓,實現多點開花。堅持量質齊升推進物流總部園區建設,策劃引進一批物流總部、資訊中心、結算中心,積極推動"內陸港"規劃建設,支持現有重點物流企業提檔升級,加快實施中國智慧骨幹網(菜鳥物流)等現代物流項目開工建設,實現物流業網路化、資訊化、規模化集群集聚發展。

突出實體經濟支撐。依託臨港開發區,推動產業集群和企業集聚發展。加快臨港開發區新區建設,確定新區產業和功能定位,年內完成以智慧產業園為主的起步區建設,建成9縱5橫共14條、13.4公里園區道路,完善基礎配套設施;策劃臨港開發區產業轉化中心;積極推進濟鋼"四新"產業園落地建設。圍繞生物製藥、智慧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全面做好產業關聯配套,繼續開展"補鏈、延鏈、強鏈"工程,推動新型工業和先進製造業"量變"提升和"質變"突破。推動齊魯製藥董家工業園製劑園專案開工建設,推進實施宏濟堂"大健康"中西醫及醫養結合產業項目,支持濟南重工進一步做大做強,推動企業"聚變"轉型和"裂變"發展。鼓勵引導各類資源支援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扶持培育一批經濟效益好、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中小微企業集群。突出科技成果轉化,建設彩石片區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依託中物九鼎科技孵化器、濟鋼創智穀等載體,扶持推動一批重大科研項目和科技成果就地孵化、轉化、產業化。確保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重增長1.5個百分點,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98家,新增眾創空間3家、市級以上孵化器1家。

扶優做精現代農業。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品質興農、綠色興農",著力發展都市農業、精緻農業,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完善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配套,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等規模經營主體建設,支援農業科技創新,鼓勵"三品一標"認證和品牌創建,以標準化、基地化、規模化支撐農業品牌化發展。突出"互聯網+農業+科技+旅遊"發展模式,積極發展生態觀光、鄉村旅遊、林果種植等,推進"種養加、產供銷、農工貿"一體化,真正實現一產"接二連三"融合發展,促進農業增產增效,加快農民增收致富。

(二)堅持專案拉動,全面增強區域發展新動能。注重發揮重點專案完善城市功能、發展城市經濟、保障改善民生的拉動作用,努力以專案大投入,推動曆城大發展。

加強專案策劃。主動融入"一帶一路"等國家、省、市重大戰略,搶抓濟南市"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和"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等發展機遇,準確把握政策走向、資本流向、企業意向,進一步增強重大專案謀劃儲備。盡最大可能放大曆城區位優勢、產業優勢、空間優勢,加大對上爭取、對內整合、對外開放力度,積極策劃承接更多重大專案落戶曆城。充分發揮政府引導資金撬動作用,促進融資模式和管理方式向多元化轉換,著力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為加速專案落地開工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加大項目招商。聚焦金融、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和智慧製造與高端裝備、高新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建立專案招商資訊庫,有的放矢,精准招商。大力實施全民招商,重點推進資訊化招商,著力突破專業化招商,加強與企業、商會、行業協會、投資諮詢等機構合作,拓展社會化招商和以商招商新管道,不斷放大招商連鎖效應。依託園區平臺資源,加大產業鏈招商,著力引進一批龍頭企業和產業專案。力爭全年引進市外資金240億元以上,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3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3個。

加快項目落地。堅持以開工建設為目標導向,以協調幫辦為問題導向,以壓實任務為責任導向,以投產達標為結果導向,重點抓好總投資3296億元的216個重點項目建設,完成年度投資760億元以上;其中,市級重點專案25個,總投資1708億元,完成年度投資350億元以上。同步抓好總投資869億元的53個儲備專案開工建設。繼續實施重大專案區領導聯繫包掛制度,強化要素保障,實行"管家式"服務,當好"店小二"和"服務員",推動項目建設提速提效、達產達標。

(三)堅持片區推動,全面構建城市發展新格局。持之以恆、堅定不移地抓實抓牢新型城鎮化這條主線,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進程,為實施新舊動能轉換拓展空間、提供平臺、打造載體。

全面實施組團發展。以新東站省會城市群現代化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為中心,以工業北路快速路為發展走廊,以二環東路和機場路為南北紐帶,串聯起5個區域中心和唐王特色鎮,統籌推進"1+5+1"城市組團發展,全面建設省會現代化中心城區。依託東客站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新東站片區規劃建設,打造宜居、暢行、活力的城市新中心。繼續深化"唐冶"魅力新城建設,加快推進"華山"歷史文化名城、"彩港"文旅新城和"郭董"臨港產業新區建設, 同步啟動濟鋼片區城市規劃建設;更加注重從城市的規模擴張向城市的內涵塑造轉變,統籌推進洪樓片區城市更新。精心實施唐王特色農旅小鎮規劃建設。

強力推進棚改舊改。完成新東站片區、工業北路沿線、港溝村等拆遷掃尾任務,啟動實施華山南片區等徵收拆遷工作,基本完成中心城區規劃建設用地範圍內所有舊村拆遷任務。開工省市棚改安置房11730戶,加快郭店、董家、港溝、趙家莊等棚改安置房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洪翔路東、七裡河路西、小辛工業園等地塊舊城改造專案,策劃洪北片區、環聯小商品市場等舊城改造項目。

提升完善基礎配套。全力配合推進新東站樞紐工程啟用、濟青高鐵通車、邯濟鐵路等市級以上重大交通工程建設和黃河公路大橋改擴建、小清河複航等工程啟動實施。新建續建和改造提升主次幹道53條85公里、村級公路"網化示範縣"通村公路45公里、村村通及扶貧道路30公里,全面做好640公里農村公路和800萬平方米城區道路養護,不斷完善提升城市基礎路網。加快東湖、旅遊路水廠規劃建設,啟動張馬、圍子山、萬達、雪山4項110千伏輸變電工程,開工建設開元、世紀2項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加快實施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推進水、電、氣、暖等"四供一排"基礎配套設施覆蓋延伸。堅持"便民、利民、為民"導向,加強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配建教育、醫療衛生、社區服務及超市、菜市場等民生設施,打造方便快捷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

(四)堅持環境帶動,全面打造和諧發展新形象。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著力改善提升城市發展的"軟、硬"環境,努力打造生態優美、管理規範、文明現代、宜居宜業的"齊魯首邑"新形象。

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扎實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強化空氣污染源頭治理,加快推進東部老工業區企業搬遷改造,實施建設工程揚塵治理精准監管,高壓整治工地揚塵、渣土污染和不達標氣體排放,做好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工作,嚴格落實防塵、控塵、降塵和減排各項措施,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確保空氣良好以上天數持續增加,讓市民呼吸到更乾淨的空氣、享有更多的藍天白雲。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工作,規劃建設唐冶汙水處理廠,建成啟用趙王河汙水處理廠;強化"河長制"管理,持續推進全福河、大辛河等6條城區河道長治久清生態修復,啟動實施楊家河、土河、劉公河綜合治理專案,讓曆城境內的河更清、水更澈。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建綠透綠、見縫插綠、節點造綠,實施港西路、旅 游路、彩龍路、高速公路出入口、幸福柳廣場等一批道路和節點綠化提升工程,完成山體綠化提升900畝,新增城區綠地64萬平方米,讓道路成蔭、城區更綠、鄉村更美。

持續推進城市更新。繼續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擴面提標工程,完善環衛重心下移運行機制,提高道路保潔作業標準,將環境衛生管理觸角進一步向小街小巷、城鄉結合部等薄弱環節延伸。大力實施138個老舊社區綜合改造,完成整治改造2.2萬戶、164萬平方米,穩步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等工作。結合社區、街景整治及社區業態調整,實施海蔚廣場街區更新提升。強化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持續開展占道經營、露天燒烤和馬路餐桌專項治理,整頓規範沿街商業牌匾,高標準打造華龍路、花園路等特色商業街區,全面展示城市新風貌。強化智慧交通應用和道路停車秩序管理,完善交通設施,打造暢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環境。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堅決推進拆違拆臨,大力實施"即拆、即清、即綠、即美"行動,進一步釋放城市公共空間;積極推進"無違建"創建活動,嚴防新生違法建築。加快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扎實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完成農村無害化廁所改造2500戶。全面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優化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努力讓群眾居住的更舒心,生活的更溫馨。

持續優化政務環境。深入推進"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降低行政審批等制度性成本。加強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加快公共服務事項網上辦理,推動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7月1日前,全面實施"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項清單制度,對確需多次辦理的事項,實行"你不用跑我來跑"服務模式,真正形成"近者悅,遠者來"的彙聚效應。強化政府誠信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繼續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持續打造"十最"營商環境,努力營造親商、安商、宜商、富商的良好氛圍。

(五)堅持民生促動,全面提升社會發展新水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回應群眾關切,扎實辦好18件民生實事,使全區群眾物質更富足、精神更富有、生活更幸福。

不斷增強社會保障能力。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積極開展技能培訓、創業培訓,推動創業帶動就業,新增城鎮就業1.3萬人。落實全民參保登記計畫,突出抓好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確保應保盡保。繼續提高居民基礎養老金、居民醫療保險政府補助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全面推進全區民生救助體系建設,加大陽光民生救助力度。大力發展老齡事業,新建成使用社區日間照料中心2處。繼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持續改善農村困難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按照"脫真貧、真脫貧"要求,精心實施好產業扶貧專案,採取多種方式促進貧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提升貧困戶居住環境,加強醫療、金融、特惠保險扶貧保障;強化對已脫貧人口的跟蹤扶持,穩定控制返貧發生率,確保脫貧成效。

全面提升公共服務品質。實施教育設施建設行動,新建10所中小學、8所幼稚園,完善21所中小學和13所幼稚園內部設施;完成曆城二中新校建設搬遷,進一步增強名校品牌效應;合理配置教育教學資源,大力提升教育辦學水準。加快推進健康曆城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實施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和基層醫療機構提升工程,推進醫聯體建設,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全面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升基層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水準。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統籌推進計劃生育管理服務制度、家庭發展支援體系和綜合治理體制改革,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推進城鄉體育設施建設,提升居民健身水準。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啟動房彥謙墓、婁家祠堂等文物修繕保護,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建設。

切實加強社會綜合治理。加快推進"智慧曆城"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完善"區—街(鎮)—村(居)"三級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充分發揮基層社會組織作用;妥善化解矛盾糾紛,積極做好信訪工作;完善基層協商民主機制,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著力抓好"七五"普法,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準。深入推進"平安曆城"建設,加快建設立體化、資訊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突出建設施工、道路交通、消防等重點領域綜合治理,確保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健全食品安全治理體系,進一步鞏固全省食品安全先進區創建成果。著力深化雙擁共建,促進軍民融合發展。扎實做好民族宗教、史志檔案、殘疾人等工作,全面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三、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時代要有新作為,新時代更要譜寫新篇章。全區政府系統必須堅持和加強党的領導,全面打造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人民公務員隊伍,努力建設為民、務實、清廉的人民政府。

忠誠履職,建設責任政府。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全面貫徹中央、省、市各項決策部署。堅持一切工作都立足於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多管道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強化責任擔當,細化責任清單,全面提升政府履職能力,使政府決策更加彙聚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真正擔負起興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建一方文明、保一方穩定的政治責任。

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切實將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嚴格按程式決策、按規矩辦事,強化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方式,嚴格依法履職。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認真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強化政務公開,規範公共資源交易和政府採購管理,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提高政府公信力。

不忘初心,建設服務政府。積極開展行政服務規範化和標準化建設,推進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加快街鎮便民服務中心建設。把對人民群眾的樸素感情轉化為強大的工作動力,積極呼應群眾訴求,全力做好便民、利民、富民、惠民的各項實事,下大力氣解決制約區域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以實幹取信於民,以實績造福於民,努力打造群眾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廉潔勤政,建設廉潔政府。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持之以恆整治"四風"問題,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推動政風行風持續好轉。強化對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監管,嚴肅財經紀律,加強預算管理和審計監督,堅決查處不正之風和損害群眾利益行為。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切實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幹部清正。

治霾取得實質效果。深入實施大氣污染治理十大措施,全力推進節能減排,全區空氣良好以上天數159天,同比增加24天,空氣品質明顯改善。治堵成效逐步顯現。全面落實治理交通擁堵十大措施,提升完善交通設施,優化信號燈配時,交通擁堵狀況得到初步緩解,交通秩序持續好轉。脫貧攻堅成效顯著。積極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全面落實醫療、教育、金融等六大類扶貧政策,投資555萬元建成扶貧產業項目10個,既有貧困村、戶全部脫貧出列。

一年來,我們著力做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著力提升綜合經濟實力。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在新舊動能轉換中搶抓機遇、塑造優勢。新設立市場主體1.5萬家、增長32%,新增註冊資本929.1億元、增長121.3%。現代服務業聚集提升。預計實現服務業增加值503.2億元,增長9%;現代服務業占第三產業比重達到44.9%,對全區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40%。預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6億元,增長11.5%。新型金融業快速發展,"鑫苑金融大廈"等成為全省民資支持創新創業試驗區重要載體,新引進金融專案49個、基金18支,基金管理規模過百億元;完成規模企業規範化公司改制40家,提前超額完成任務。物流業集聚發展,新簽約上海泓钜、香港泉康等現代物流項目5個,蓋家溝、佳怡物流園成功創建國家級示範物流園區,零點物流港、維爾康冷鏈物流園區被評為國家優秀物流園區。工業經濟轉型升級。預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6億元,增長18.5%。優勢傳統骨幹企業突出創新引領、轉換發展動能、搶佔行業制高點,齊魯製藥成為山東企業百強中唯一製藥企業,濟南重工借助盾構機產品實現華麗轉身。完成34家化工生產企業"三評級一評價",關停遷轉化工企業13家。完成5個技改專案備案,28家企業的107個專案被列入省創新專案計畫,新增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東部老工業區16家企業搬遷改造年度任務提前完成,濟鋼集團克服種種困難,全面關停鋼鐵生產線,為全市產業轉型、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和生態建設做出重要貢獻。臨港經濟開發區區位調整獲得省政府批復,定位打造先進製造業和高端物流業聚集區,起步區破題起勢。都市農業提質增效。啟動唐王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建設。深化"高標準糧田建設+綠色集成技術推廣+適度規模經營"模式,新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4家,新增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新發展規模以上農業園區3家、農業綜合體1家。投資3.8億元,實施河塘治理、水土保持、退耕還果等重點農業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專案,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0%以上。

(二)著力提升城市功能形象。堅持以新型城鎮化為主線,城市建設管理水準得到全面提升。城市組團初步形成。以城市次中心"新東站"和5個區域中心"洪樓、華山、董家、唐冶、港溝"及農旅特色小鎮"唐王"為組團的"1+5+1"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框架快速拉開,呈現出空間拓展、競相發展的新局面。新東站片區集體土地住宅拆遷完美收官,為打造"站城融合"新範本奠定堅實基礎。洪樓片區洪翔路東、七裡河路西等5個舊城改造專案加快實施,種子市場、小辛工業園項目完成拆遷。華山片區全面轉入建設階段,華山湖一期景觀工程對外開放,成為集山水風光與歷史人文於一體的濟南新地標。華山北片區集體土地拆遷全部完成。郭董片區20村城中村改造拆遷收尾。唐冶(雪山)片區村民喬遷新居,濟青高鐵產業園、萬科城市綜合體等專案競相落戶,區便民服務中心開工建設,城市功能日趨完善。港溝(彩石)片區鳳鳴路南延等11條道路和配建學校開工建設,萬達文旅城、中鐵城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唐王農旅特色小鎮規劃編制完成。交通路網更加通暢。石濟客專、濟青高鐵、邯濟鐵路沿線拆遷任務全面完成,新東站樞紐、軌道交通、濟青高速擴容等高鐵高速路網加快建設;工業北路快速路和二環南路東延工程建成通車;港興路、港九路、彩龍路等145條城鄉道路建設改造提升工程全部竣工,農幹院路、鐵廠北路西延等瓶頸路丁字路全面打通。集中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老柳線全國安防示範工程順利驗收。生態建設全面加強。積極配合中央環保督察和環保部強化督查、巡查,156件移交案件全部辦結,整改污染源企業160家,取締關停和改造提升"散亂汙"企業831家,淘汰35噸以下燃煤鍋爐50台、改造35噸以上9台,取締低空排煙設施194家,整治不合格餐飲企業1172家;超額完成"氣代煤""電代煤"改造15642戶;14個街鎮全部建成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點。全面落實"河長制",大辛河、張馬河等6條河道黑臭水體整治工程全部竣工,圓滿完成75處入河排污口整治;清河行動順利收官,拆除違法建設248處、49.9萬平方米。畜禽養殖全部整改達標。統籌實施城區主次幹道、鐵路沿線、小清河、茂嶺山、裸露土地等綠化工程,新增綠地43.3萬平方米。城鄉面貌日新月異。開展"城市管理提升"行動,大力推行精細化管理,城管執法權下放、環衛重心下移,增配機械化作業車輛222輛,主次道路保潔面積達到1000萬平方米。完成城區福鑫苑等29個老舊社區整治、洪樓南路等7條街道更新提升、91萬平方米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和花蕾路等20條背街小巷整修工程。整頓規範洪樓夜市、全福零工市場,依法取締板橋大集和鮑山、閔子騫等馬路市場,深入開展沿街建築立面、看板匾、線杆、"三高"沿線髒亂差等專項治理。充分考慮群眾生產生活需求,扶持新建10家社區菜市場和43家便民肉菜店。大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有效整治農村"三大堆",改造農村危房96戶、無害化廁所3100戶。城鄉環境秩序明顯改善,群眾生活更加舒適便利。

(三)著力提升民生幸福指數。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打造有溫度的城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民生及社會重點事業支出達到52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4%,增長12.2%。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在全市率先推行被征地農民參加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認真做好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和居民基礎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等工作。扎實推進全國社區治理暨養老服務創新試驗區創建活動,利農養老服務中心代表山東省迎接了全國改革試點考核。全面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新增城鎮就業1.7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6%。教育發展成效顯著。城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中高考再創佳績,曆城二中普通本科上線率全省領先;高標準推進曆城二中新校區建設,新建8所義務教育學校投入使用,7所幼稚園竣工;實施15個大班額治理專案,新增學位17820個;完成校長職級制改革。文化衛生全面發展。廣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加強社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完成區博物館文物展陳廳改造,區圖書館通過國家一級館複評。舉辦區第七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探索實施分級診療制度,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20.1萬人,唐王衛生院、港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別獲得"全國群眾滿意鄉鎮衛生院""全國優質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稱號,我區成功創建省級衛生計生綜合監督示範區。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圓滿完成十九大安保維穩任務。順利通過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和省級食品安全先進區驗收評估,持續推進安全生產"大快嚴"專項行動,深化法治曆城和平安曆城建設,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社會更加安全和諧穩定。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人防、史志檔案、人口計生、婦女兒童、民族宗教、外事僑務、老齡慈善、紅十字會等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績。

(四)著力提升政府履職能力。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體現到政府工作中,政府執行力、駕馭力、凝聚力和公信力不斷增強。幹事作風實。廣大幹部在幹事創業中士氣高漲,狀態飽滿,工作務實,順利通過了徵收拆遷、拆違拆臨、中央環保督察、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十九大安保維穩等多項重大任務、重要工作的疊加考驗。呈現出攻堅克難、爭創一流的工作精神面貌,形成了"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良好發展氛圍,鍛造出一支"想幹事、肯付出、能力強、敢擔當"的幹部隊伍。推動落實快。各級各部門堅持"反應快、啟動快、見效快、回饋快"工作理念,積極回應,主動作為,以解決問題為抓手、以推動落實為目標,做到"交辦不隔天,問題不過夜",快速處理及時回饋,舉一反三全面提升,實現了快節奏、高效率,彰顯了雷厲風行、快幹實幹的政府鮮明特色。政務服務優。區政務服務平臺開通運行,依託"一窗受理"新機制和"全程網辦、一網通辦"新模式,企業和市民辦事更加便捷。在全市率先啟動政府部門大部制改革試點,"大水務、大交通、大林業、大建設"整合完畢。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研究確定"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項清單,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實現"多證合一"、全程電子化登記,在全省率先推進"局所登記一體化",在全市率先實現證照免費速遞。臨港經濟開發區完成新的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開展政府信用體系建設,社會信用資訊建設加快推進。法制意識強。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充分發揮法律顧問在重大行政決策等工作中的法律諮詢顧問作用,全面加強法治政府建設。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認真落實人大及其常委會決定決議,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全年辦理各級人大代表建議76件、政協提案117件。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跨部門跨領域執法,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政府監管水準進一步提升。同時,圓滿完成南部山區管委會職能劃轉,積極開展與湖南省保靖縣結對幫扶工作。

各位代表!一年來,全區上下眾志成城,成績有目共睹,發展催人奮進。目標更加堅定。緊緊圍繞區委"115"工作思路,堅持新型城鎮化這一主線,咬定爭當全市"四個中心"建設排頭兵、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走在前列這一目標,抓鐵有痕,踏石留印,持之以恆,持續發力。機制更加健全。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責任導向、結果導向",健全"推進機制、責任機制、考核機制、督查機制",深化共識,細化任務,優化流程,強化落實。思想更加解放。以省會現代化中心城區高標準定位曆城,提高思想境界,開拓發展眼界,以改革突破制約,以實幹贏得主動,對標先進,拉升標杆,跨越趕超,奮勇爭先。合力更加強大。堅持區委堅強領導,幾大班子精誠團結,各級領導帶頭實幹、親力親為,各級幹部愛崗敬業、履職盡責,上下同欲,勠力同心,務實擔當,加速發展。民心更加凝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為了群眾,發展依靠群眾,發展成果由群眾共用,群眾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關注、支持和參與,使曆城更有溫度、更富活力、更具動力。

二、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是市委、市政府《三年行動綱要》的突破之年,是全區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奮力爭當全市"四個中心"建設排頭兵的深化之年。做好新的一年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2018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全面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實現高品質發展為目標,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加快實施新舊動能轉換為契機,全面對標市委"1+454"工作體系,堅決落實區委"1+115"工作思路,實施產城融合,強化項目支撐,加快片區開發,推動綠色發展,確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加快打造宜居宜業的省會現代化中心城區。

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8%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1%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今年預期目標的確定,堅持穩中求進,堅持高品質發展,是積極穩妥的,通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

(一)堅持產業聯動,全面壯大經濟發展新實力。按照"品質第一,效益優先"的要求,以打造特色樓宇、產業平臺為抓手,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推動三次產業創新、協調、聯動發展,加快構建具有曆城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強化產城融合發展。深入挖掘新東站次中心和5個區域性中心等片區發展的潛力優勢,用足用好"山東省民間資本支持創新創業試驗區"金字招牌,聚焦打造以總部經濟為主導的樓宇經濟,聚力發展以樓宇經濟為支撐的城市經濟。全力推進龍湖基金小鎮、華潤中恒未來城等百億元簽約項目落地開工,加快濟青高鐵產業園、萬達文旅城、夢想小鎮等一批新建在建專案建設進度,積極打造"山大路創新創業一條街",全面激發發展活力。立足于新東站商圈配套和輻射帶動作用,著力打造工業北路快速路沿線樓宇經濟發展隆起帶,使之成為曆城重要的城市經濟走廊;充分依託城市樓宇資源,大力發展金融、科創、商貿等現代服務業,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企業在曆城設立總部或區域總部,以及財務公司、資管公司、科研中心、行銷中心等總部型機構,努力打造一批稅收億元樓,實現多點開花。堅持量質齊升推進物流總部園區建設,策劃引進一批物流總部、資訊中心、結算中心,積極推動"內陸港"規劃建設,支持現有重點物流企業提檔升級,加快實施中國智慧骨幹網(菜鳥物流)等現代物流項目開工建設,實現物流業網路化、資訊化、規模化集群集聚發展。

突出實體經濟支撐。依託臨港開發區,推動產業集群和企業集聚發展。加快臨港開發區新區建設,確定新區產業和功能定位,年內完成以智慧產業園為主的起步區建設,建成9縱5橫共14條、13.4公里園區道路,完善基礎配套設施;策劃臨港開發區產業轉化中心;積極推進濟鋼"四新"產業園落地建設。圍繞生物製藥、智慧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全面做好產業關聯配套,繼續開展"補鏈、延鏈、強鏈"工程,推動新型工業和先進製造業"量變"提升和"質變"突破。推動齊魯製藥董家工業園製劑園專案開工建設,推進實施宏濟堂"大健康"中西醫及醫養結合產業項目,支持濟南重工進一步做大做強,推動企業"聚變"轉型和"裂變"發展。鼓勵引導各類資源支援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扶持培育一批經濟效益好、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中小微企業集群。突出科技成果轉化,建設彩石片區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依託中物九鼎科技孵化器、濟鋼創智穀等載體,扶持推動一批重大科研項目和科技成果就地孵化、轉化、產業化。確保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重增長1.5個百分點,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98家,新增眾創空間3家、市級以上孵化器1家。

扶優做精現代農業。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品質興農、綠色興農",著力發展都市農業、精緻農業,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完善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配套,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等規模經營主體建設,支援農業科技創新,鼓勵"三品一標"認證和品牌創建,以標準化、基地化、規模化支撐農業品牌化發展。突出"互聯網+農業+科技+旅遊"發展模式,積極發展生態觀光、鄉村旅遊、林果種植等,推進"種養加、產供銷、農工貿"一體化,真正實現一產"接二連三"融合發展,促進農業增產增效,加快農民增收致富。

(二)堅持專案拉動,全面增強區域發展新動能。注重發揮重點專案完善城市功能、發展城市經濟、保障改善民生的拉動作用,努力以專案大投入,推動曆城大發展。

加強專案策劃。主動融入"一帶一路"等國家、省、市重大戰略,搶抓濟南市"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和"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等發展機遇,準確把握政策走向、資本流向、企業意向,進一步增強重大專案謀劃儲備。盡最大可能放大曆城區位優勢、產業優勢、空間優勢,加大對上爭取、對內整合、對外開放力度,積極策劃承接更多重大專案落戶曆城。充分發揮政府引導資金撬動作用,促進融資模式和管理方式向多元化轉換,著力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為加速專案落地開工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加大項目招商。聚焦金融、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和智慧製造與高端裝備、高新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建立專案招商資訊庫,有的放矢,精准招商。大力實施全民招商,重點推進資訊化招商,著力突破專業化招商,加強與企業、商會、行業協會、投資諮詢等機構合作,拓展社會化招商和以商招商新管道,不斷放大招商連鎖效應。依託園區平臺資源,加大產業鏈招商,著力引進一批龍頭企業和產業專案。力爭全年引進市外資金240億元以上,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3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3個。

加快項目落地。堅持以開工建設為目標導向,以協調幫辦為問題導向,以壓實任務為責任導向,以投產達標為結果導向,重點抓好總投資3296億元的216個重點項目建設,完成年度投資760億元以上;其中,市級重點專案25個,總投資1708億元,完成年度投資350億元以上。同步抓好總投資869億元的53個儲備專案開工建設。繼續實施重大專案區領導聯繫包掛制度,強化要素保障,實行"管家式"服務,當好"店小二"和"服務員",推動項目建設提速提效、達產達標。

(三)堅持片區推動,全面構建城市發展新格局。持之以恆、堅定不移地抓實抓牢新型城鎮化這條主線,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進程,為實施新舊動能轉換拓展空間、提供平臺、打造載體。

全面實施組團發展。以新東站省會城市群現代化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為中心,以工業北路快速路為發展走廊,以二環東路和機場路為南北紐帶,串聯起5個區域中心和唐王特色鎮,統籌推進"1+5+1"城市組團發展,全面建設省會現代化中心城區。依託東客站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新東站片區規劃建設,打造宜居、暢行、活力的城市新中心。繼續深化"唐冶"魅力新城建設,加快推進"華山"歷史文化名城、"彩港"文旅新城和"郭董"臨港產業新區建設, 同步啟動濟鋼片區城市規劃建設;更加注重從城市的規模擴張向城市的內涵塑造轉變,統籌推進洪樓片區城市更新。精心實施唐王特色農旅小鎮規劃建設。

強力推進棚改舊改。完成新東站片區、工業北路沿線、港溝村等拆遷掃尾任務,啟動實施華山南片區等徵收拆遷工作,基本完成中心城區規劃建設用地範圍內所有舊村拆遷任務。開工省市棚改安置房11730戶,加快郭店、董家、港溝、趙家莊等棚改安置房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洪翔路東、七裡河路西、小辛工業園等地塊舊城改造專案,策劃洪北片區、環聯小商品市場等舊城改造項目。

提升完善基礎配套。全力配合推進新東站樞紐工程啟用、濟青高鐵通車、邯濟鐵路等市級以上重大交通工程建設和黃河公路大橋改擴建、小清河複航等工程啟動實施。新建續建和改造提升主次幹道53條85公里、村級公路"網化示範縣"通村公路45公里、村村通及扶貧道路30公里,全面做好640公里農村公路和800萬平方米城區道路養護,不斷完善提升城市基礎路網。加快東湖、旅遊路水廠規劃建設,啟動張馬、圍子山、萬達、雪山4項110千伏輸變電工程,開工建設開元、世紀2項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加快實施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推進水、電、氣、暖等"四供一排"基礎配套設施覆蓋延伸。堅持"便民、利民、為民"導向,加強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配建教育、醫療衛生、社區服務及超市、菜市場等民生設施,打造方便快捷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

(四)堅持環境帶動,全面打造和諧發展新形象。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著力改善提升城市發展的"軟、硬"環境,努力打造生態優美、管理規範、文明現代、宜居宜業的"齊魯首邑"新形象。

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扎實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強化空氣污染源頭治理,加快推進東部老工業區企業搬遷改造,實施建設工程揚塵治理精准監管,高壓整治工地揚塵、渣土污染和不達標氣體排放,做好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工作,嚴格落實防塵、控塵、降塵和減排各項措施,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確保空氣良好以上天數持續增加,讓市民呼吸到更乾淨的空氣、享有更多的藍天白雲。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工作,規劃建設唐冶汙水處理廠,建成啟用趙王河汙水處理廠;強化"河長制"管理,持續推進全福河、大辛河等6條城區河道長治久清生態修復,啟動實施楊家河、土河、劉公河綜合治理專案,讓曆城境內的河更清、水更澈。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建綠透綠、見縫插綠、節點造綠,實施港西路、旅 游路、彩龍路、高速公路出入口、幸福柳廣場等一批道路和節點綠化提升工程,完成山體綠化提升900畝,新增城區綠地64萬平方米,讓道路成蔭、城區更綠、鄉村更美。

持續推進城市更新。繼續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擴面提標工程,完善環衛重心下移運行機制,提高道路保潔作業標準,將環境衛生管理觸角進一步向小街小巷、城鄉結合部等薄弱環節延伸。大力實施138個老舊社區綜合改造,完成整治改造2.2萬戶、164萬平方米,穩步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等工作。結合社區、街景整治及社區業態調整,實施海蔚廣場街區更新提升。強化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持續開展占道經營、露天燒烤和馬路餐桌專項治理,整頓規範沿街商業牌匾,高標準打造華龍路、花園路等特色商業街區,全面展示城市新風貌。強化智慧交通應用和道路停車秩序管理,完善交通設施,打造暢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環境。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堅決推進拆違拆臨,大力實施"即拆、即清、即綠、即美"行動,進一步釋放城市公共空間;積極推進"無違建"創建活動,嚴防新生違法建築。加快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扎實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完成農村無害化廁所改造2500戶。全面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優化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努力讓群眾居住的更舒心,生活的更溫馨。

持續優化政務環境。深入推進"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降低行政審批等制度性成本。加強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加快公共服務事項網上辦理,推動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7月1日前,全面實施"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項清單制度,對確需多次辦理的事項,實行"你不用跑我來跑"服務模式,真正形成"近者悅,遠者來"的彙聚效應。強化政府誠信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繼續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持續打造"十最"營商環境,努力營造親商、安商、宜商、富商的良好氛圍。

(五)堅持民生促動,全面提升社會發展新水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回應群眾關切,扎實辦好18件民生實事,使全區群眾物質更富足、精神更富有、生活更幸福。

不斷增強社會保障能力。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積極開展技能培訓、創業培訓,推動創業帶動就業,新增城鎮就業1.3萬人。落實全民參保登記計畫,突出抓好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確保應保盡保。繼續提高居民基礎養老金、居民醫療保險政府補助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全面推進全區民生救助體系建設,加大陽光民生救助力度。大力發展老齡事業,新建成使用社區日間照料中心2處。繼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持續改善農村困難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按照"脫真貧、真脫貧"要求,精心實施好產業扶貧專案,採取多種方式促進貧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提升貧困戶居住環境,加強醫療、金融、特惠保險扶貧保障;強化對已脫貧人口的跟蹤扶持,穩定控制返貧發生率,確保脫貧成效。

全面提升公共服務品質。實施教育設施建設行動,新建10所中小學、8所幼稚園,完善21所中小學和13所幼稚園內部設施;完成曆城二中新校建設搬遷,進一步增強名校品牌效應;合理配置教育教學資源,大力提升教育辦學水準。加快推進健康曆城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實施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和基層醫療機構提升工程,推進醫聯體建設,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全面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升基層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水準。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統籌推進計劃生育管理服務制度、家庭發展支援體系和綜合治理體制改革,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推進城鄉體育設施建設,提升居民健身水準。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啟動房彥謙墓、婁家祠堂等文物修繕保護,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建設。

切實加強社會綜合治理。加快推進"智慧曆城"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完善"區—街(鎮)—村(居)"三級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充分發揮基層社會組織作用;妥善化解矛盾糾紛,積極做好信訪工作;完善基層協商民主機制,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著力抓好"七五"普法,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準。深入推進"平安曆城"建設,加快建設立體化、資訊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突出建設施工、道路交通、消防等重點領域綜合治理,確保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健全食品安全治理體系,進一步鞏固全省食品安全先進區創建成果。著力深化雙擁共建,促進軍民融合發展。扎實做好民族宗教、史志檔案、殘疾人等工作,全面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三、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時代要有新作為,新時代更要譜寫新篇章。全區政府系統必須堅持和加強党的領導,全面打造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人民公務員隊伍,努力建設為民、務實、清廉的人民政府。

忠誠履職,建設責任政府。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全面貫徹中央、省、市各項決策部署。堅持一切工作都立足於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多管道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強化責任擔當,細化責任清單,全面提升政府履職能力,使政府決策更加彙聚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真正擔負起興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建一方文明、保一方穩定的政治責任。

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切實將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嚴格按程式決策、按規矩辦事,強化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方式,嚴格依法履職。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認真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強化政務公開,規範公共資源交易和政府採購管理,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提高政府公信力。

不忘初心,建設服務政府。積極開展行政服務規範化和標準化建設,推進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加快街鎮便民服務中心建設。把對人民群眾的樸素感情轉化為強大的工作動力,積極呼應群眾訴求,全力做好便民、利民、富民、惠民的各項實事,下大力氣解決制約區域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以實幹取信於民,以實績造福於民,努力打造群眾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廉潔勤政,建設廉潔政府。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持之以恆整治"四風"問題,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推動政風行風持續好轉。強化對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監管,嚴肅財經紀律,加強預算管理和審計監督,堅決查處不正之風和損害群眾利益行為。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切實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幹部清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