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太可怕!你的孩子從出生那刻起,就可能被這些“內鬼”盯上了

資訊時代,

我們最擔心的一件事,

就是個人資訊被洩露。

這些年,

關於個人資訊被竊取、被販賣的新聞,

屢見不鮮。

我們聽從建議,

儘量少暴露個人資訊、社交關係,

甚至少發照片,

等等。

然而網路世界最大的惡意,

就在於資訊洩露防不勝防,

這遠非我們自己所能抵抗。

要是你以為資訊洩露,

僅僅發生在手機不離身的我們身上,

就錯了。

看完下面這個案子,

你很可能被嚇的都不敢出生了。

因為,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

他們的資訊就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

竊取,

再賣了!

日前, 一個以成都衛生系統“內鬼”為源頭, 向社會出售新生嬰兒資訊的黑色鏈條被四川廣元市旺蒼縣公安局徹底斬斷。

這個“內鬼”憑藉掌握成都市“婦幼資訊某管理系統”市級許可權帳號密碼, 多次將2016年至2017年的成都市新生嬰兒資訊及預產資訊匯出後, 通過線下交易方式, 將其資訊出售。

累計非法下載新生嬰兒資料50余萬條, 販賣新生嬰兒資訊數萬餘條。

這些新生嬰兒資料就被裝在這樣的U盤裡被賣了

↓↓↓

事發

市民一封舉報信, 揭開一起非法資訊洩露案

回到旺蒼後, 他左思右想懷疑自己和孩子的個人資訊被買賣, 於是舉報求助。

根據來信人提供的電話號碼、QQ等資訊, 旺蒼縣公安局網安大隊民警經過初查發現, 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 QQ線民“天天”先後向20多位線民出售大量銀行貸款資訊、學生資訊、車主資訊、新生嬰兒資訊、樓盤業主資訊等公民個人資訊。

偵查

倒賣資訊獲利20余萬

當地警方立即將情況層層上報, 省廳指定該案由廣元市公安局管轄偵辦, 市公安局責成旺蒼縣公安局立案偵查。

隨後, 廣元市、縣兩級公安機關抽調精幹力量組成專案組。 經過摸排, 查清線民“天天”真實姓名叫黃某, 四川省內江市人, 現住成都市成華區。

2017年11月1日21時許, 專案組奔赴成都將犯罪嫌疑人黃某抓獲歸案,

並在其使用的電腦、U盤及手機內發現銀行貸款、學生、車主、新生嬰兒、樓盤業主等公民個人資訊300余萬條, 黃某供述其所有的公民個人資訊都是從網上以0.1元至2元的價格買入, 再以0.5元至5元的價格進行出售, 非法獲利20余萬元。

抽絲剝繭

揪出衛計系統“內鬼”

專案民警在對犯罪嫌疑人黃某使用的手機及電腦進行電子物證勘驗時,發現其和另一犯罪嫌疑人張某有多次買賣新生嬰兒資訊的記錄。

11月28日,犯罪嫌疑人張某在成都市高新區被專案組民警抓獲歸案,經層層抽絲剝繭、深挖源頭,相繼抓獲了買賣新生嬰兒資訊的犯罪嫌疑人王某甜、張某寒,最終查明了販賣新生嬰兒資訊的源頭——成都市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徐某。

12月5日,專案組民警將犯罪嫌疑人徐某抓獲歸案。

經審訊,徐某交代其掌握成都市“婦幼資訊某管理系統”市級許可權帳號密碼,其多次將2016年至2017年的成都市新生嬰兒資訊及預產資訊匯出後,為逃避打擊,徐某通過線下交易方式,將新生嬰兒資訊出售給犯罪嫌疑人張某寒,張某寒再加價賣給犯罪嫌疑人王某甜,王某甜再將資訊提供給張某,由張某出售給犯罪嫌疑人黃某,黃某再將新生嬰兒資訊加價通過網路販賣給其下家,最終此類新生嬰兒資訊落入其他違法犯罪人員手中,導致廣大新生嬰兒家庭經常接到推銷或詐騙電話。

斬斷鏈條

抓獲犯罪嫌疑人9人

據查,徐某累計非法下載新生嬰兒資料50余萬條,販賣新生嬰兒資訊數萬餘條。

至此,一個以衛生系統“內鬼”為源頭,向社會出售新生嬰兒資訊的黑色鏈條被旺蒼縣公安局徹底斬斷。

截止目前,該案抓獲犯罪嫌疑人9人,查獲各類公民個人資訊資料550萬餘條,涉及全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目前,旺蒼縣公安局網安部門正在對各類線索繼續深挖中。

看完這個案子,

不知你是什麼感覺?

自我安慰而論,

這些資訊落在行銷人員手中,

我們可能也就多接到一些推銷電話。

但一旦落到詐騙分子手裡,

我們就可能遭受損失,

所以有點防範心理和鑒別力是必須的。

我們大概總結了不法分子的套路,

如果你不想交“智商稅”,

請好好看看。

1.

福利突降、鍋從天上來的詐騙短信不看系列:

如今的騙子行業確實不太景氣,他們的行騙成本也越來越高,但始終不變的是,騙子不傻,傻子是真傻。

我們可能都收到過這樣的詐騙短信。

這樣看起來傻到不行的詐騙短信,其實是騙子在篩選那些可能上當的人,100人中99個人都選擇無視,但只要有1人上當,騙子可能就有得賺了。

所以,要相信你是一個好人!要相信好人是不會鍋從天上來的,而作為好人,也不會想平白無故拿別人一針一線的。

騙子可能以各種藉口找上你,但請記住一點:凡是找你要銀行卡、支付寶等的驗證碼的,都是騙子!

2.

公共Wi-Fi要慎用,騙子才不會在提取你的個人資訊後說他們愚蠢至極

央視315晚會好幾次曝光過,一些公共Wi-Fi只要用戶連接上,就會自動提取使用者的作業系統、正在運行的APP的資訊,以及使用者儲存在手機裡的身份、郵箱、密碼等資訊。

想想我們裝在手機裡的購物、生活和金融類APP,簡直太可怕了。

可能你連上一個公共Wi-Fi,你的消費記錄、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家庭住址等資訊都可以被看到。

不用管這是怎麼做到的,但請一定不要隨便連公共Wi-Fi,尤其是不需要密碼的。

以及,不要隨便給手機越獄,不要亂裝APP,尤其是那種不知名開發者的APP。

莫名其妙的二維碼也不要亂掃。當手機都跳出預警了,你還執意要點忽略,去看什麼“請確認你年滿18歲”的內容。

那,誰也救不了你了。

話又說回來,現在4G的信號比什麼公共Wi-Fi快多了。

3.

轉給爸媽系列

對已習慣應付網路世界邪惡的那一面的我們來說,對個人資訊的保護、詐騙的辨別力,多少已經鍛煉出來了。

對爸媽和長輩們來說可不是。

那些看起來很明顯的套路,他們往往卻深信不疑。

比如下面這些爸媽和長輩轉給我們的朋友圈謠言。

由於他們對謠言缺少鑒別力,於是遭遇網路詐騙時也更容易上當,甚至會主動把自己的個人資訊發給那些居心叵測的人。

所以,你應該把這片文章轉給爸媽和長輩們,教他們粉碎謠言。

平時也多給他們打打電話,說自己幹的是正經工作、交的是正經朋友,不會突然就發短信要錢,就算生活費不夠,要錢也是打電話來要。

抽絲剝繭

揪出衛計系統“內鬼”

專案民警在對犯罪嫌疑人黃某使用的手機及電腦進行電子物證勘驗時,發現其和另一犯罪嫌疑人張某有多次買賣新生嬰兒資訊的記錄。

11月28日,犯罪嫌疑人張某在成都市高新區被專案組民警抓獲歸案,經層層抽絲剝繭、深挖源頭,相繼抓獲了買賣新生嬰兒資訊的犯罪嫌疑人王某甜、張某寒,最終查明了販賣新生嬰兒資訊的源頭——成都市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徐某。

12月5日,專案組民警將犯罪嫌疑人徐某抓獲歸案。

經審訊,徐某交代其掌握成都市“婦幼資訊某管理系統”市級許可權帳號密碼,其多次將2016年至2017年的成都市新生嬰兒資訊及預產資訊匯出後,為逃避打擊,徐某通過線下交易方式,將新生嬰兒資訊出售給犯罪嫌疑人張某寒,張某寒再加價賣給犯罪嫌疑人王某甜,王某甜再將資訊提供給張某,由張某出售給犯罪嫌疑人黃某,黃某再將新生嬰兒資訊加價通過網路販賣給其下家,最終此類新生嬰兒資訊落入其他違法犯罪人員手中,導致廣大新生嬰兒家庭經常接到推銷或詐騙電話。

斬斷鏈條

抓獲犯罪嫌疑人9人

據查,徐某累計非法下載新生嬰兒資料50余萬條,販賣新生嬰兒資訊數萬餘條。

至此,一個以衛生系統“內鬼”為源頭,向社會出售新生嬰兒資訊的黑色鏈條被旺蒼縣公安局徹底斬斷。

截止目前,該案抓獲犯罪嫌疑人9人,查獲各類公民個人資訊資料550萬餘條,涉及全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目前,旺蒼縣公安局網安部門正在對各類線索繼續深挖中。

看完這個案子,

不知你是什麼感覺?

自我安慰而論,

這些資訊落在行銷人員手中,

我們可能也就多接到一些推銷電話。

但一旦落到詐騙分子手裡,

我們就可能遭受損失,

所以有點防範心理和鑒別力是必須的。

我們大概總結了不法分子的套路,

如果你不想交“智商稅”,

請好好看看。

1.

福利突降、鍋從天上來的詐騙短信不看系列:

如今的騙子行業確實不太景氣,他們的行騙成本也越來越高,但始終不變的是,騙子不傻,傻子是真傻。

我們可能都收到過這樣的詐騙短信。

這樣看起來傻到不行的詐騙短信,其實是騙子在篩選那些可能上當的人,100人中99個人都選擇無視,但只要有1人上當,騙子可能就有得賺了。

所以,要相信你是一個好人!要相信好人是不會鍋從天上來的,而作為好人,也不會想平白無故拿別人一針一線的。

騙子可能以各種藉口找上你,但請記住一點:凡是找你要銀行卡、支付寶等的驗證碼的,都是騙子!

2.

公共Wi-Fi要慎用,騙子才不會在提取你的個人資訊後說他們愚蠢至極

央視315晚會好幾次曝光過,一些公共Wi-Fi只要用戶連接上,就會自動提取使用者的作業系統、正在運行的APP的資訊,以及使用者儲存在手機裡的身份、郵箱、密碼等資訊。

想想我們裝在手機裡的購物、生活和金融類APP,簡直太可怕了。

可能你連上一個公共Wi-Fi,你的消費記錄、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家庭住址等資訊都可以被看到。

不用管這是怎麼做到的,但請一定不要隨便連公共Wi-Fi,尤其是不需要密碼的。

以及,不要隨便給手機越獄,不要亂裝APP,尤其是那種不知名開發者的APP。

莫名其妙的二維碼也不要亂掃。當手機都跳出預警了,你還執意要點忽略,去看什麼“請確認你年滿18歲”的內容。

那,誰也救不了你了。

話又說回來,現在4G的信號比什麼公共Wi-Fi快多了。

3.

轉給爸媽系列

對已習慣應付網路世界邪惡的那一面的我們來說,對個人資訊的保護、詐騙的辨別力,多少已經鍛煉出來了。

對爸媽和長輩們來說可不是。

那些看起來很明顯的套路,他們往往卻深信不疑。

比如下面這些爸媽和長輩轉給我們的朋友圈謠言。

由於他們對謠言缺少鑒別力,於是遭遇網路詐騙時也更容易上當,甚至會主動把自己的個人資訊發給那些居心叵測的人。

所以,你應該把這片文章轉給爸媽和長輩們,教他們粉碎謠言。

平時也多給他們打打電話,說自己幹的是正經工作、交的是正經朋友,不會突然就發短信要錢,就算生活費不夠,要錢也是打電話來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