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為什麼不嚴懲汽車加價銷售行為?

在現在的汽車買賣合同經常不規定提車時間。 有的消費者簽了合同後三五個月還拿不到車, 只能靠加價的方式提前提車。

雖然一個願打, 一個願挨, 但這種“加塞兒”行為涉嫌侵犯其他正常排隊消費者的權益。 消費者之所以在購車過程中處於弱勢地位, 根本原因還在於目前國內有競爭力的汽車生產廠家太少, 一些大廠商形成了壟斷地位, 形成賣方市場。

加價提車何時休,

對加價售車說“不”

加價提車何時了

如果將一台新車從外地調入本地市場的車輛運費是5萬元, 最後經銷商收取了5萬元的額外費用, 那這樣的加價銷售尚可理解。 但如果一台車加價收費10萬元, 其中只有5萬屬於從外地提車的運費, 那剩下的5萬如何解釋?這5萬在財務科目的處理上也會出現問題。

如果某些緊俏車型確實因為市場需求旺盛而供不應求, 那也應該直接由廠家調整價格, 這樣也可以杜絕經銷商的一些暗箱操作。 如果經銷商故意“屯車”, 造成缺貨假像, 依靠“炒車”收取加價費, 則涉嫌違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必須受到嚴懲。 這讓那些想購買某豪華SUV的消費者情何以堪, 買輛車四處碰壁, 估計都要加價才能獲得“提前提車權”, 否則就要等個一年半載。

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自主品牌汽車今後要加價嗎?答案是肯定的, 自主車企不可能永遠都只賣個十來萬塊錢吧。 但筆者現在講的是另一種汽車加價行為, 廠家官方加價, 不是經銷商故意“屯車”漲價。 自主車企要加價,

和它的市場表現不無關係。 市場關係的供不應求, 導致商品漲價的例子並不鮮見。 今年上半年乘用車銷量前十的有不少自主車企, 據說一些比較熱銷的自主車型上市以來也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讓很多消費者都望而興歎。 如果不漲價, 經銷商估計也要私下“屯車”漲價了吧。 在這樣的情況下, 漲價是必須的, 但不能赤裸裸地暴力加價和增配加價, 自主車企首先要做的就是產品製造多下功夫, 給加價一個合理的理由。

這幾年汽車加價現象並不少見, 尤其是汽車市場更是比比皆是:德系車、美系車、日系車加價, 也是大家司空見慣的事情, 這些豪車動輒就加價幾萬, 不還是讓人翹首以待?不還是排著長隊還提不到車?人家外資車可以加, 自主為什麼不可以?如果人家外資加個幾十萬你都不覺得過分, 那自主加個千把塊錢, 我們是不是也不用急著發脾氣。 當然, 在這個時候談自主品牌加價不是時候, 你看紅旗H7售價公佈29.98-47.98萬在各大論罵聲一片, 從某種意義上說, 自主品牌要走高端, 必須擺脫低價格、低品質的形象。目標就是與外資甚至進口車型接近、接近、再接近。這才是 “加價”的真正涵義。

在目前的行業環境下,汽車加價銷售行為本身並不是一個單純存在于經銷商與消費者之間的問題。行業壟斷、產能不足加上消費需求的旺盛使得加價銷售帶有一定的必然性。但“看不見的手”絕不應該成為暗箱操作、偷稅漏稅甚至“炒車”的擋箭牌,真正的市場經濟必須建立在公正透明、依法交易的基礎之上。從這一點來看,自主車企在銷售策略上實屬置於一種更加規範、透明的狀態。只有這樣才能既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又維護了國家的稅收安全,而且從長遠來看,這也有利於維護汽車廠商的品牌聲譽,有利於汽車生產、銷售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必須擺脫低價格、低品質的形象。目標就是與外資甚至進口車型接近、接近、再接近。這才是 “加價”的真正涵義。

在目前的行業環境下,汽車加價銷售行為本身並不是一個單純存在于經銷商與消費者之間的問題。行業壟斷、產能不足加上消費需求的旺盛使得加價銷售帶有一定的必然性。但“看不見的手”絕不應該成為暗箱操作、偷稅漏稅甚至“炒車”的擋箭牌,真正的市場經濟必須建立在公正透明、依法交易的基礎之上。從這一點來看,自主車企在銷售策略上實屬置於一種更加規範、透明的狀態。只有這樣才能既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又維護了國家的稅收安全,而且從長遠來看,這也有利於維護汽車廠商的品牌聲譽,有利於汽車生產、銷售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