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淺談:紅樓夢寫作的時代背景以及林黛玉為什麼不招人喜歡

《紅樓夢》寫作的時代背景

弄清一本書寫作的時代背景很重要, 時代背景清楚了, 理解這本書的鑰匙就找到了。 我們首先分析一下《紅樓夢》寫作的時代背景。

據考證, 曹雪芹生活在18世紀上半葉, 此時值清朝中期, 社會比較穩定的時期。 注意, 長篇小說都是在社會穩定時期產生的, 長篇小說創作時間很長, 兵荒馬亂期間是不可能的(兵荒馬亂期間寫幾首悲天憫人的詩歌可以)。

曹雪芹生活的年代中國死氣沉沉, 但這時候西方卻處於工業革命的前夜。 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第二、三版差不多在這個時候出版, 廣大科技工作者已經在刻苦鑽研他發明的微積分, 工業革命正在醞釀之中, 西方社會已經相當發達和富裕。

如果認為遙遠的西方世界與曹雪芹的創作無關那就太武斷了。 17世紀開始, 中國和西方世界(英國法國等)的貿易就大量開始了,

到18世紀, 中國上層社會的生活品質得到明顯改善, 賈寶玉家裡已經有大鐘、金表、香皂、穿衣鏡、油畫和自動機械等, 賈寶玉還會說點法語。 從《紅樓夢》裡的描寫可以看出, 賈寶玉家的物質生活水準遠在英、法等國的普通人家之上, 這實際上是曹雪芹記錄的當時貴族的真實生活情況。

可以說, 由於中西交流與貿易, 曹雪芹時代的中國開始有了新東西, 生活的某些方面開始改變。

馬克思主義認為:存在決定意識。 意識是不是完全由存在決定我們不討論, 但意識與存在起碼大體上是相適應的。 因此物質水準的提高能推動思想深度的提高, 這就是曹雪芹的思想比施耐庵、羅貫中(《水滸傳》《三國演義》作者)思想深刻的社會原因。

從《紅樓夢》可以看出,

曹雪芹思考了兩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一個是人性, 一個是人生, 而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構成了《紅樓夢》的主旨意義。

曹雪芹做這樣深入的思考除了社會發展的原因之外, 還因為其家族大起大落的生活經歷。

可惜的是, 曹雪芹對人性、人生這些問題的回答是消極的:面對人性禁錮只有逃避, 而人生的意義是虛空的。

書中賈寶玉在“太虛幻境”受到啟發:一切都歸於虛, 歸於空。 當唯一的精神寄託林黛玉死後他就避世出家了。

天才的曹雪芹最終還是投入了中國禪宗哲學的懷抱中。

現在讓我們再把目光投向遙遠的西方, 恰好在這個時期, 在西方的法國也有一個人, 他叫盧梭, 他也在思考有關人的根本問題。

這樣的相通說明了什麼呢?正好說明意識與存在相適應。

不過盧梭的回答與曹雪芹的回答完全相反:打破禁錮, 解放人, 實現人的真正價值。

於是對人類命運影響深遠的啟蒙運動拉開了序幕。

《紅樓夢》的成就

本節提到的《紅樓夢》都是指曹雪芹的前80回。

《紅樓夢》的文學成就是中小學生都知道的。 《紅樓夢》塑造了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史湘雲等女性群體形象;《紅樓夢》的人物描寫(語言和行為)達到了古今文學作品的高峰, 至今沒有逾越, 將來也很難逾越, 這體現了曹雪芹天才的生活感悟力;《紅樓夢》在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從人性角度揭露了整個統治階層的虛偽和醜惡——連皇上也不過是個“臭男人”(林黛玉語), 此外, 《紅樓夢》還刻畫了賈政這樣的專制人物, 第一次揭露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專制特徵, 在西方思想未傳入中國之前就具有這樣的思想非常了不起。

《紅樓夢》因卓越的文學成就而豐富了我國的文化, “林妹妹”、“薛寶釵”、“鳳姐”、“賈寶玉”、“大觀園”、“劉姥姥進大觀園”等等這些名詞進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紅樓夢》的語言在各種漢語詞典中被大量選錄。

《紅樓夢》除文學成就外,還有如下成就:

《紅樓夢》是一座古代生活博物館。《紅樓夢》與其他古典小說不一樣,它描寫的是生活(其他古典小說一般描寫的都是“驚天動地”的不尋常事情),而且由於曹雪芹的非凡生活感悟力,《紅樓夢》就像一台攝像機一樣,真實地精彩地記錄了200多年前人的語言和生活(反映了他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們現在到各種博物館去看古代的文物,讀《紅樓夢》就好像進入了古代的生活博物館,能夠體會到從底層人家(劉姥姥是代表)到貴族家的真實生活面貌。

不過有趣的是,《紅樓夢》裡的主要人物賈寶玉等著的都是戲曲服裝,這方面屬於藝術化了。

《紅樓夢》還是一座文化博物館。《紅樓夢》對建築、園林、烹飪、服飾、裝飾、醫藥等都做了非常詳細的描述,是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資料。

《紅樓夢》是一部堪稱偉大的作品,其價值遠在其他古典小說之上。

《紅樓夢》著眼於生活小事,卻能成為偉大的作品,這是它的典型特徵。

細心的讀者也許會注意到本文沒有提到《紅樓夢》中的詩詞,《紅樓夢》中的詩詞是其一大特色,受到很多人關注,但筆者認為《紅樓夢》的詩詞算不上它的成就,關於這點下面再談。

林黛玉為什麼不討人喜歡

本節討論一個非常令人困惑的問題:林黛玉為什麼不討人喜歡?

林黛玉出生在人間天堂蘇州,她儘管病弱,但才華超群,氣質脫俗,貌若仙女。賈寶玉在心裡評價過林黛玉:她是世間最美的女孩子。此外林黛玉還非常有思想,她鄙視世俗、功名,嚮往自由的生活,因此得到賈寶玉的尊重。林黛玉是賈寶玉的精神寄託,其實也是作者曹雪芹的精神寄託。

但很多很多人卻說:不喜歡林黛玉。

如此美麗的女孩子為什麼沒有贏得大家的喜愛呢?如果你細讀《紅樓夢》,你甚至還發現林黛玉有點可恨:心尖刻薄,總鬧不開心。

在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不管是虛構還是紀實)中,如果有正面人物,那麼正面人物一定是受人喜愛的。《紅樓夢》是唯一的例外,《紅樓夢》裡的正面人物林黛玉很少有人喜歡。

這是為什麼?

《紅樓夢》之前的小說如《水滸傳》等都是正面、反面人物陣線分明,正面人物行為言語可愛可敬,反面人物行為言語可憎可惡,即使好人有點缺陷,如魯智深莽撞,卻也無傷大雅,反而增加了人物的感染力。

《紅樓夢》在創作中有兩個大突破,第一是揭示了貪、色、惡等人性弱點的普遍存在,並由此揭示了四大家族由盛及衰的本質原因;第二就是突破傳統正面、反面人物的寫法,故意把好人寫“壞”,把壞人寫“好”,似乎在還原一個真實的世界。

林黛玉本來是美的化身,結果她心胸狹窄,言語傷人,甚至公開歧視底層人民(把劉姥姥忘懷的動作比作動物跳舞),這些缺陷都是致命傷,使林黛玉的人格魅力完全喪失,變得令人討厭。

讓我們再來看書中另一個主要人物王熙鳳(鳳姐)。王熙鳳投機、虛榮、霸道、貪婪、陰毒而且喜歡男孩子,一切惡的品行她都快占全了,但王熙鳳總是那麼活潑幽默,還精明強幹有魄力,很讓人喜歡。有個紅學家說得非常好:“恨鳳姐,罵鳳姐,不見鳳姐想鳳姐。”可以說,曹雪芹就是在王熙鳳的語言和行為描寫上體現了他天才的生活感悟力,王熙鳳生動有趣形象的描寫在文學上很難超越。

就這樣,在《紅樓夢》中,美的化身林黛玉讓人討厭,惡的化身王熙鳳反讓人喜歡!

《紅樓夢》的兩大創作突破中,第一個是成功的,第二個是失敗的!美麗的林黛玉被描寫得沒有人格魅力,她還美嗎?惡毒的王熙鳳被描寫得讓人喜歡,她還惡嗎?

有人說,現實就是這個樣子,林黛玉美,但不完美,王熙鳳壞,但不全壞。這句話沒錯,現實中確實可能是這樣,但《紅樓夢》是藝術,藝術與現實是不同的,藝術中的美是絕對的,即使存在缺陷,這個缺陷也是大家能夠接受的,不能與人的審美意識有衝突,這是藝術的規律。

其實賈寶玉身上也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關愛女性、鄙視功名、平等大愛(尊重下層人民、沒有仇恨)、忠於愛情(林黛玉死了就出家)、追求自由,但賈寶玉和女孩偷情(和襲人偷情、和丫鬟一起洗澡)、喜歡和女孩調情、極端自私(調戲金釧後逃避責任)、搞同性戀、玩弄風月,這些品行完全不能夠讓人接受,所以寄託作者理想的賈寶玉同樣缺乏感染力,不受大家喜歡。(把賈寶玉的生活完全放在一個女性服侍的環境中就已經讓人接受不了了。)

探索和創新應該遵循基本規律,科學如此,藝術也是如此。美的化身林黛玉不討人喜歡就是因為沒有遵循藝術基本規律。

瑕不掩瑜,儘管《紅樓夢》的創作在上述方面存在瑕疵,但由於《紅樓夢》的卓越成就,它依然是部偉大的作品。

《紅樓夢》的語言在各種漢語詞典中被大量選錄。

《紅樓夢》除文學成就外,還有如下成就:

《紅樓夢》是一座古代生活博物館。《紅樓夢》與其他古典小說不一樣,它描寫的是生活(其他古典小說一般描寫的都是“驚天動地”的不尋常事情),而且由於曹雪芹的非凡生活感悟力,《紅樓夢》就像一台攝像機一樣,真實地精彩地記錄了200多年前人的語言和生活(反映了他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們現在到各種博物館去看古代的文物,讀《紅樓夢》就好像進入了古代的生活博物館,能夠體會到從底層人家(劉姥姥是代表)到貴族家的真實生活面貌。

不過有趣的是,《紅樓夢》裡的主要人物賈寶玉等著的都是戲曲服裝,這方面屬於藝術化了。

《紅樓夢》還是一座文化博物館。《紅樓夢》對建築、園林、烹飪、服飾、裝飾、醫藥等都做了非常詳細的描述,是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資料。

《紅樓夢》是一部堪稱偉大的作品,其價值遠在其他古典小說之上。

《紅樓夢》著眼於生活小事,卻能成為偉大的作品,這是它的典型特徵。

細心的讀者也許會注意到本文沒有提到《紅樓夢》中的詩詞,《紅樓夢》中的詩詞是其一大特色,受到很多人關注,但筆者認為《紅樓夢》的詩詞算不上它的成就,關於這點下面再談。

林黛玉為什麼不討人喜歡

本節討論一個非常令人困惑的問題:林黛玉為什麼不討人喜歡?

林黛玉出生在人間天堂蘇州,她儘管病弱,但才華超群,氣質脫俗,貌若仙女。賈寶玉在心裡評價過林黛玉:她是世間最美的女孩子。此外林黛玉還非常有思想,她鄙視世俗、功名,嚮往自由的生活,因此得到賈寶玉的尊重。林黛玉是賈寶玉的精神寄託,其實也是作者曹雪芹的精神寄託。

但很多很多人卻說:不喜歡林黛玉。

如此美麗的女孩子為什麼沒有贏得大家的喜愛呢?如果你細讀《紅樓夢》,你甚至還發現林黛玉有點可恨:心尖刻薄,總鬧不開心。

在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不管是虛構還是紀實)中,如果有正面人物,那麼正面人物一定是受人喜愛的。《紅樓夢》是唯一的例外,《紅樓夢》裡的正面人物林黛玉很少有人喜歡。

這是為什麼?

《紅樓夢》之前的小說如《水滸傳》等都是正面、反面人物陣線分明,正面人物行為言語可愛可敬,反面人物行為言語可憎可惡,即使好人有點缺陷,如魯智深莽撞,卻也無傷大雅,反而增加了人物的感染力。

《紅樓夢》在創作中有兩個大突破,第一是揭示了貪、色、惡等人性弱點的普遍存在,並由此揭示了四大家族由盛及衰的本質原因;第二就是突破傳統正面、反面人物的寫法,故意把好人寫“壞”,把壞人寫“好”,似乎在還原一個真實的世界。

林黛玉本來是美的化身,結果她心胸狹窄,言語傷人,甚至公開歧視底層人民(把劉姥姥忘懷的動作比作動物跳舞),這些缺陷都是致命傷,使林黛玉的人格魅力完全喪失,變得令人討厭。

讓我們再來看書中另一個主要人物王熙鳳(鳳姐)。王熙鳳投機、虛榮、霸道、貪婪、陰毒而且喜歡男孩子,一切惡的品行她都快占全了,但王熙鳳總是那麼活潑幽默,還精明強幹有魄力,很讓人喜歡。有個紅學家說得非常好:“恨鳳姐,罵鳳姐,不見鳳姐想鳳姐。”可以說,曹雪芹就是在王熙鳳的語言和行為描寫上體現了他天才的生活感悟力,王熙鳳生動有趣形象的描寫在文學上很難超越。

就這樣,在《紅樓夢》中,美的化身林黛玉讓人討厭,惡的化身王熙鳳反讓人喜歡!

《紅樓夢》的兩大創作突破中,第一個是成功的,第二個是失敗的!美麗的林黛玉被描寫得沒有人格魅力,她還美嗎?惡毒的王熙鳳被描寫得讓人喜歡,她還惡嗎?

有人說,現實就是這個樣子,林黛玉美,但不完美,王熙鳳壞,但不全壞。這句話沒錯,現實中確實可能是這樣,但《紅樓夢》是藝術,藝術與現實是不同的,藝術中的美是絕對的,即使存在缺陷,這個缺陷也是大家能夠接受的,不能與人的審美意識有衝突,這是藝術的規律。

其實賈寶玉身上也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關愛女性、鄙視功名、平等大愛(尊重下層人民、沒有仇恨)、忠於愛情(林黛玉死了就出家)、追求自由,但賈寶玉和女孩偷情(和襲人偷情、和丫鬟一起洗澡)、喜歡和女孩調情、極端自私(調戲金釧後逃避責任)、搞同性戀、玩弄風月,這些品行完全不能夠讓人接受,所以寄託作者理想的賈寶玉同樣缺乏感染力,不受大家喜歡。(把賈寶玉的生活完全放在一個女性服侍的環境中就已經讓人接受不了了。)

探索和創新應該遵循基本規律,科學如此,藝術也是如此。美的化身林黛玉不討人喜歡就是因為沒有遵循藝術基本規律。

瑕不掩瑜,儘管《紅樓夢》的創作在上述方面存在瑕疵,但由於《紅樓夢》的卓越成就,它依然是部偉大的作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