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內分泌的奧秘

提到人體的內分泌系統, 總會讓我想起中藥湯, 因為內分泌所產生的有效作用物質和中藥湯裡的成分一樣繁多, 卻都能組合成一個整體平衡地發揮作用, 而且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你對其研究得越深入, 你就越能感覺到自己的無知和渺小。

內分泌這個概念是與外分泌相對應的。 顧名思義, 外分泌腺體的分泌物主要是對外, 會通過導管到達指定的部位, 比如消化液、乳汁、眼淚等等, 其分泌物是肉眼可見的;而內分泌腺體的方向則相反, 它的分泌物是直接通過內分泌腺“內部”毛細血管進入血液裡, 依靠血液迴圈把分泌物輸送到全身發揮作用。 內分泌的產物我們雖然看不見, 但卻神奇無比, 於是學術界給了它一個響亮無比的名字: 激素。

其實激素這個詞(hormone)的希臘文原意是“奮起活動”。 1902年, 英國生理學家斯塔林和貝利斯經過研究發現:當食物進入小腸時,

小腸粘膜就會分泌出一種數量極少的物質進入血液, 接著胰腺就會分泌出胰液來。 他們將這種物質提取出來, 注入哺乳動物的血液中, 發現即使動物不吃東西, 也會立刻分泌出胰液來, 於是他們給這種物質起名為“促胰液素”。

這是人類第一次明確地發現內分泌作用的研究, 後來斯塔林和貝利斯就給上述這類數量極少但有巨大生理作用、可激起生物體內器官反應的物質起名為“激素”。

經過一百多年的研究, 人們陸續發現了很多種激素, 這些激素組成了一個複雜的資訊系統來調控著機體的方方面面。 同時人們還發現機體的不同細胞會接受特定的激素的影響, 而這些細胞又會分泌出特定的激素來影響其他細胞。

這樣的信號體系很像現在的網路世界:每個人都會接受某些的資訊的影響, 同時, 我們自己也可能成為資訊發佈者去影響他人。

需要注意的是, 激素只是起著信使作用, 傳遞某些生理過程的資訊, 對生理過程起著加速或減慢的作用, 不能引起任何新的生理活動。 同時它並不構成任何代謝底物, 而是起了一個調節物質的作用。 打個通俗一點的比方:如果你是參加比賽的運動員, 而激素, 就相當於女球迷的尖叫。

在機體裡有幾個比較大的激素分泌器官, 按照一般的習慣排序, 它們分別是: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垂體、松果體、胰島、胸腺和性腺等等, 這是內分泌系統的主力軍。 除此之外, 機體許多其他器官裡還存在大量散在的內分泌細胞, 這些細胞分泌的多種激素樣物質在調節機體生理活動中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們被稱為彌散神經內分泌系統, 也就是內分泌系統的“民兵組織”。

由於激素的作用十分隱匿, 所以一般只有在出現病態的時候,

我們才會意識到它的存在。 更糟糕的是, 許多內分泌的病不僅治療起來很麻煩, 而且根本找不到病因。

以身高發育為例, 控制身高的激素主要有兩種: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和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素。 如果在兒童時期生長激素分泌過多, 那就會長得奇高無比, 學名稱做巨人症。 如果分泌得過少那就會長成 “霍比特人”:矮小但智力正常, 也叫侏儒症。 如果孩童時期甲狀腺素的分泌出了問題就更加麻煩了, 因為甲狀腺素同時還調節整個機體的代謝和神經系統的發育, 所以甲狀腺素分泌不足的孩子不僅個子矮小, 智力發育也大受影響, 被稱為呆小症。

另一個常見的內分泌病叫甲亢,也就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由於甲狀腺素可以促進機體的分解代謝並且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所以得了該病的人會表現得容易激動、失眠、心動過速和多汗,尤其是一雙眼睛“炯炯有神”蔚為顯征。如果治療不及時,甲亢的患者可以因為消瘦衰弱誘發的感染以及甲亢性心臟病等原因致死。

遺憾的是,甲亢雖然很常見,治療上似乎也有不少辦法,但其病因卻依然說不清楚,不過有一點是很明確的:生活不規律、睡眠不足、精神壓力大的人更容易患甲亢。如果想預防甲亢,這大概就是預防的入口了。

還有個更常見的病叫糖尿病---小編非常佩服發現這個病的醫家前驅們,要知道早年還沒有化學檢測儀器,想發現尿裡有糖只能靠一個辦法:嘗!唐代名醫王燾就是親嘗其父的尿液才確定了 “消渴症”(糖尿病)的存在並且進行了有效的治療。而且,在那個時代人們就已經發現糖尿病實為帝王貴族之病,多發生在肥胖、多食富有者之中。

時至今日,學術界早已經闡明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在於胰島素的分泌相對不足。為什麼這裡要強調是相對不足呢?因為在自然狀態下,人體的胰島素分泌都是夠用的。我們知道胰島素是負責機體糖類代謝的主要激素,它可以促使機體的糖類代謝“工人”加班工作,把機體攝入體內的糖類或儲存或利用,總之儘快把吸收入血的糖類物質清除出去,因為長時間過高的血糖水準會使得大血管、微血管受損並危及心、腦、腎、周圍神經、眼睛、足等臟器組織。

然而,當你吃得實在太多而又沒有足夠消耗的時候,胰島素的已經無力催促“工人”完成轉移血液中糖分(血糖)任務了,於是血糖水準便會長時間處於較高的水準。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糖尿病併發症高達100多種,是目前已知併發症最多的一種內分泌疾病。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腦血管所致,10%是腎病變所致。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臨床資料顯示,糖尿病發病後10年左右,將有30%~40%的患者至少會發生一種併發症,且併發症一旦產生,藥物治療很難逆轉。

“管住嘴,邁開腿”,這是我們常常對糖尿病患者囑咐的話。其實縱觀內分泌的各類疾病,我們會發現內分泌系統其實是一個很高層次的管理者,機體生活狀態和精神狀態對它的影響很大,這與抽煙傷肺、踢球傷腿之類的因果損傷有很大不同。所以我們大致地也可以得到這樣一個抽象的結論: 過正常人的生活,你會就是個正常人。

另一個常見的內分泌病叫甲亢,也就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由於甲狀腺素可以促進機體的分解代謝並且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所以得了該病的人會表現得容易激動、失眠、心動過速和多汗,尤其是一雙眼睛“炯炯有神”蔚為顯征。如果治療不及時,甲亢的患者可以因為消瘦衰弱誘發的感染以及甲亢性心臟病等原因致死。

遺憾的是,甲亢雖然很常見,治療上似乎也有不少辦法,但其病因卻依然說不清楚,不過有一點是很明確的:生活不規律、睡眠不足、精神壓力大的人更容易患甲亢。如果想預防甲亢,這大概就是預防的入口了。

還有個更常見的病叫糖尿病---小編非常佩服發現這個病的醫家前驅們,要知道早年還沒有化學檢測儀器,想發現尿裡有糖只能靠一個辦法:嘗!唐代名醫王燾就是親嘗其父的尿液才確定了 “消渴症”(糖尿病)的存在並且進行了有效的治療。而且,在那個時代人們就已經發現糖尿病實為帝王貴族之病,多發生在肥胖、多食富有者之中。

時至今日,學術界早已經闡明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在於胰島素的分泌相對不足。為什麼這裡要強調是相對不足呢?因為在自然狀態下,人體的胰島素分泌都是夠用的。我們知道胰島素是負責機體糖類代謝的主要激素,它可以促使機體的糖類代謝“工人”加班工作,把機體攝入體內的糖類或儲存或利用,總之儘快把吸收入血的糖類物質清除出去,因為長時間過高的血糖水準會使得大血管、微血管受損並危及心、腦、腎、周圍神經、眼睛、足等臟器組織。

然而,當你吃得實在太多而又沒有足夠消耗的時候,胰島素的已經無力催促“工人”完成轉移血液中糖分(血糖)任務了,於是血糖水準便會長時間處於較高的水準。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糖尿病併發症高達100多種,是目前已知併發症最多的一種內分泌疾病。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腦血管所致,10%是腎病變所致。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臨床資料顯示,糖尿病發病後10年左右,將有30%~40%的患者至少會發生一種併發症,且併發症一旦產生,藥物治療很難逆轉。

“管住嘴,邁開腿”,這是我們常常對糖尿病患者囑咐的話。其實縱觀內分泌的各類疾病,我們會發現內分泌系統其實是一個很高層次的管理者,機體生活狀態和精神狀態對它的影響很大,這與抽煙傷肺、踢球傷腿之類的因果損傷有很大不同。所以我們大致地也可以得到這樣一個抽象的結論: 過正常人的生活,你會就是個正常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