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家電過度依賴代工,海爾憑自主創牌全球9連冠

過去, 談到各國品牌, 美國有可口可樂、麥當勞;德國有寶馬、賓士、西門子;中國品牌卻不多。 因為在整個世界市場上, 中國家電大多依賴於貼牌、代工, 並沒有創造自己的自主品牌。 不過, 如今中國的民族品牌終於有了崛起樣板。

最近, 據世界權威市場調查機構歐睿國際(Euromonitor)發佈的2017年全球大型家用電器調查資料包告顯示——中國海爾以10.5%的家電品牌份額位列榜首, 這已經是海爾第9次蟬聯全球第一, 世界正在從Copy To China變成Copy From China。

一、緣何中國將誕生全球性品牌?

十多年前, 我們乘坐20多小時的綠皮車, 十年後, 高鐵已遍佈全國,

甚至開始向一帶一路國家輸出, 而這只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縮影。 未來, 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將帶來更多機遇。

昌盛的國運。

中國是全球獨有的, 同時擁有10億消費人口與人均GDP過1萬美金的超級大國, 這意味著我們有巨大的內需市場, 這是品牌誕生的必要條件。

新技術紅利。

在移動互聯網的這波熱潮中, 中美之間的科技差距在不斷縮小, 甚至在移動支付、人工智慧等方面的運用, 我們顯然已走在全球前列, 這也為“國字型大小”品牌揚帆出海鋪好金光大道。

新中產崛起與成熟的供應鏈優勢。

羅振宇的《時間的朋友》中談到一個有趣的現象, 越來越多的消費品牌起源於二三線城市, 而非一線城市, 其實與城市屬性與人口規模有關。

比如可口可樂就不誕生在紐約, 而是亞特蘭大;耐克也不起家於洛杉磯, 而是波特蘭;沃爾瑪也起家於阿肯色州羅傑斯城。 他們之所以有機會是因為二三線城市避開了激烈競爭, 當地居民的消費能力、供應鏈的成熟程度, 都是最好的品牌實驗室。

而今天, 中國“DNA”也決定其將成為一個絕佳打磨品牌的 “實驗室”。 它恰如當年美國KFC、可口可樂在本地抓住消費崛起契機, 打磨產品及供應鏈, 將成熟的“攻略”套利全球一樣, 中國品牌也有相似的歷史機遇。

二、從海爾全球化, 看中國企業“世界起舞”

其一,

自主創牌, 構建品牌矩陣。

富士康是中國製造最典型的案例, 其最早以代工廠而家喻戶曉。 如今將規模效應打造到了極致。 通過逐步增加專利佈局, 從而提升產業鏈中的溢價能力, 帶來更多的合作夥伴。 雖然暫時還停留在微笑曲線價值鏈的下游, 不過, 近年來富士康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開始收購夏普開啟了創新之舉。

海爾則是堅持了30多年的創牌, 同時還搭建了品牌矩陣, 以覆蓋不同國家、不同定位、不同品類的不同消費群體。

從1984年創業伊始怒砸有品質瑕疵的冰箱, 海爾便表現出超前的品牌意識, 成為中國品質的啟蒙者, 教育了不少企業品牌的重要性。

在歐睿國際品類統計中, 海爾連續拿下了冰箱(17.3%)、洗衣機(14.6%)、冷櫃(20.6%)、酒櫃(13.5%)四個品類在全球範圍的市場佔有率NO.1,

成為民族品牌的驕傲。

其二, 全球化研發實力。

研發是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 未來中國企業需要爭奪全球頂級人才, 這也是BAT等科技巨頭都在矽谷設立分部, 招募全球精英的初衷。

當年谷歌創始人Larry Page被問及誰是其最大的對手時, 他並未提及蘋果、微軟,而是將“矛頭”對準NASA和奧巴馬政府:“誰跟我搶人,誰就是我的競爭對手。”由此,足見人才之於企業的重要性。未來,對於中國企業全球化而言,最重要的也是全球優秀人才的儲備。

而在家電領域,海爾屬於少有在全球設立研發中心,網羅全球精英的企業,可謂擁有十足的前瞻性。

據統計,在中國家電領域的標準制定當中,80%以上國際標準提案和國際標準專家均來自海爾;海爾累計共獲得過14專案國家科技進步獎,涵蓋晶片、製冷和節能等產業鏈核心環節;它也是獲得海外專利最多,且唯一通過專利為公司創收的中國家電企業。

其三,海爾攜優勢資本出海,戰略投資佈局海外高端品牌、專利、管道等核心資源。

其先後將美國GE Appliances、紐西蘭Fisher & Paykel、卡薩帝、統帥、日本AQUA等品牌收入囊中,實現了從“世界第一白電品牌”到“世界第一家電品牌集群”的跨越。

2016年轟動一時的GEA並購案,想必大家都有耳聞。海爾以55.8億美金從競標對手三星、LG、美的中搶得獵物,其突圍成功的關鍵在於:一是,企業文化價值觀接近,都致力於從傳統家電品牌轉型為以消費者體驗為核心的家電平臺;二是,雙方的協同效應明顯,在銷售網路、採購、研發等多環節能協同增值。

三、分析與展望

流量“表皮”下的核心是“超級用戶思維”。

以前衡量企業的維度側重營收和利潤,未來,這樣的標準將會逐漸轉向超級用戶思維。這是一個全新的認知,在流量成本攀高的當下,不如精耕細作挖掘老客的多元化消費價值。

如此一來,企業就需要打造更多讓使用者值得驕傲的產品,形成品牌“信仰”,從而使得用戶變成超級用戶。在未來,只有打造極致的產品與服務體驗,才能形成口碑效應,產生自然、高價值的新用戶增長,這也將是企業發展的新範式。

與此同時,構築物聯網時代重要的壁壘便成為打造“超級用戶”的重中之重。

以小米生態鏈為例,其以智慧化為圓心、互聯互通整個生態鏈。對諸如手機、電視、路由器、攝像頭等各類產品進行個性化控制和協同,從而在產品之間進行關聯互動,為使用者帶來組合式的絕佳體驗和便利。隨著佈局範圍越來越大、深度綁定也會大幅提升用戶的遷移門檻。

如今,海爾連接10億的用戶,將更需持續挖掘用戶多元化的消費價值機會。

在美國,海爾已形成海爾、斐雪派克和GEA在內的三大品牌矩陣,為用戶打造覆蓋多套家電品類的完整生態,協同滿足不同圈層的用戶個性化需求。在物聯網時代,誰掌握豐富的多場景資料,就更可能在產品反覆運算和使用者體驗提升上搶佔先機,進而加強自身企業競爭力。

這就好比在智能機時代,抓住趨勢紅利,能成就蘋果、小米等偉大新企業,也會隕落諾基亞這樣曾經的巨頭。而未來,智慧家居也或出現相似的局面。

所以,提前佈局AI等新技術,找到好的應用場景成為關鍵。

以家電高頻場景廚房為例,海爾打造出一套“智囊團”,引領廚房進入智慧互聯時代。使用者在冰箱螢幕上選擇菜譜後,消毒櫃會根據需要開啟暖盤功能,讓使用者直接使用溫度適宜的餐具,並且搭載優酷等娛樂視聽軟體,即便不會做飯的人,也能邊看食譜視頻,邊製造佳餚。

如今,智能家居並未大規模落地。因此,家電企業進軍該市場將有無與倫比的優勢。這之中,海爾就是最早進行佈局的企業,其打造出全球首個全開放、全個性、全交互的U+智慧生活開放平臺。

沒人願意每買一個智慧家電,就要下載一個APP。U+能讓不同品類、不同服務的家電都能接入進來。從而,串聯起人、家電、服務三張網,賦能家電,讓其理解用戶需求,主動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服務。

在皓哥看來,之於海爾而言,智慧生活的本質是讓用戶更加方便。在“人單合一”模式的引領下,海爾以U+為核心,構建起從應用場景到資料的無縫連接,打造出一整套用戶體驗的閉環場景。這也將成為智慧家居平臺的範式。

四、結語

如今,海爾已經在《世界品牌500強》中登榜TOP50,在未來,像海爾這樣的全球品牌將躍升至更高的層面。

民族品牌崛起,指日可待。

文:錢皓,孫欣亦有貢獻。

他並未提及蘋果、微軟,而是將“矛頭”對準NASA和奧巴馬政府:“誰跟我搶人,誰就是我的競爭對手。”由此,足見人才之於企業的重要性。未來,對於中國企業全球化而言,最重要的也是全球優秀人才的儲備。

而在家電領域,海爾屬於少有在全球設立研發中心,網羅全球精英的企業,可謂擁有十足的前瞻性。

據統計,在中國家電領域的標準制定當中,80%以上國際標準提案和國際標準專家均來自海爾;海爾累計共獲得過14專案國家科技進步獎,涵蓋晶片、製冷和節能等產業鏈核心環節;它也是獲得海外專利最多,且唯一通過專利為公司創收的中國家電企業。

其三,海爾攜優勢資本出海,戰略投資佈局海外高端品牌、專利、管道等核心資源。

其先後將美國GE Appliances、紐西蘭Fisher & Paykel、卡薩帝、統帥、日本AQUA等品牌收入囊中,實現了從“世界第一白電品牌”到“世界第一家電品牌集群”的跨越。

2016年轟動一時的GEA並購案,想必大家都有耳聞。海爾以55.8億美金從競標對手三星、LG、美的中搶得獵物,其突圍成功的關鍵在於:一是,企業文化價值觀接近,都致力於從傳統家電品牌轉型為以消費者體驗為核心的家電平臺;二是,雙方的協同效應明顯,在銷售網路、採購、研發等多環節能協同增值。

三、分析與展望

流量“表皮”下的核心是“超級用戶思維”。

以前衡量企業的維度側重營收和利潤,未來,這樣的標準將會逐漸轉向超級用戶思維。這是一個全新的認知,在流量成本攀高的當下,不如精耕細作挖掘老客的多元化消費價值。

如此一來,企業就需要打造更多讓使用者值得驕傲的產品,形成品牌“信仰”,從而使得用戶變成超級用戶。在未來,只有打造極致的產品與服務體驗,才能形成口碑效應,產生自然、高價值的新用戶增長,這也將是企業發展的新範式。

與此同時,構築物聯網時代重要的壁壘便成為打造“超級用戶”的重中之重。

以小米生態鏈為例,其以智慧化為圓心、互聯互通整個生態鏈。對諸如手機、電視、路由器、攝像頭等各類產品進行個性化控制和協同,從而在產品之間進行關聯互動,為使用者帶來組合式的絕佳體驗和便利。隨著佈局範圍越來越大、深度綁定也會大幅提升用戶的遷移門檻。

如今,海爾連接10億的用戶,將更需持續挖掘用戶多元化的消費價值機會。

在美國,海爾已形成海爾、斐雪派克和GEA在內的三大品牌矩陣,為用戶打造覆蓋多套家電品類的完整生態,協同滿足不同圈層的用戶個性化需求。在物聯網時代,誰掌握豐富的多場景資料,就更可能在產品反覆運算和使用者體驗提升上搶佔先機,進而加強自身企業競爭力。

這就好比在智能機時代,抓住趨勢紅利,能成就蘋果、小米等偉大新企業,也會隕落諾基亞這樣曾經的巨頭。而未來,智慧家居也或出現相似的局面。

所以,提前佈局AI等新技術,找到好的應用場景成為關鍵。

以家電高頻場景廚房為例,海爾打造出一套“智囊團”,引領廚房進入智慧互聯時代。使用者在冰箱螢幕上選擇菜譜後,消毒櫃會根據需要開啟暖盤功能,讓使用者直接使用溫度適宜的餐具,並且搭載優酷等娛樂視聽軟體,即便不會做飯的人,也能邊看食譜視頻,邊製造佳餚。

如今,智能家居並未大規模落地。因此,家電企業進軍該市場將有無與倫比的優勢。這之中,海爾就是最早進行佈局的企業,其打造出全球首個全開放、全個性、全交互的U+智慧生活開放平臺。

沒人願意每買一個智慧家電,就要下載一個APP。U+能讓不同品類、不同服務的家電都能接入進來。從而,串聯起人、家電、服務三張網,賦能家電,讓其理解用戶需求,主動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服務。

在皓哥看來,之於海爾而言,智慧生活的本質是讓用戶更加方便。在“人單合一”模式的引領下,海爾以U+為核心,構建起從應用場景到資料的無縫連接,打造出一整套用戶體驗的閉環場景。這也將成為智慧家居平臺的範式。

四、結語

如今,海爾已經在《世界品牌500強》中登榜TOP50,在未來,像海爾這樣的全球品牌將躍升至更高的層面。

民族品牌崛起,指日可待。

文:錢皓,孫欣亦有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