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共用單車“小三們”重新返場 “扶正”可能性微乎其微

2017年, 共用單車成為婦孺皆知的互聯網最熱事物, 滿大街遍佈五顏六色的共用單車。 經過一場慘烈的激戰後, 似乎一夜之間忽然就隨著冬天的到來退了色彩, 只剩下黃色的ofo和銀橙色的摩拜。

然而, 就在大家都以為第一梯隊的ofo與摩拜也會像網約車那樣, 沿著滴滴和快的的路子完成合併時, ofo和摩拜都否定了要握手的意願。 隨後, 阿裡入股哈羅單車, 滴滴託管小藍單車業務, 突然間共用單車“小三們”又重新返場, 希望分享甚至獨佔這塊兒巨大的共用單車蛋糕。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 各大資本和企業圍繞流量和入口之爭,

不斷廝殺。 面對共用單車的挑戰者, 佔據絕對優勢的ofo和摩拜, 在各項資料中都牢牢掌控了主動權, 構築了堅硬的行業壁壘。 在我看來, 哈羅和小藍被“扶正”的可能性很小, 而ofo與摩拜仍舊將在掰手腕的過程中向前推進。

流量和入口是互聯網生意的根基

在風水中, 水主財富, 人流量就像河流一樣, 因此商鋪選址會選擇人流量大、有地氣的地方。 當然, 這是一種常識, 在互聯網行業中, 流量和入口依舊是各家爭奪的焦點。 例如, 騰訊社交搞得不錯, 阿裡電商做得厲害, 兩大巨頭打造的各種應用場景中, 巨大的流量也帶來了可觀的效益。

共用單車最早出現在2015年, 當時由ofo率先在校園推出, 之後沒多久摩拜等其他顏色共用單車也順勢推出。

而這兩大共用單車的頭部玩家, 它們的成功在於抓住了“天時”, 佔據了時間視窗期的主動權, 然後通過各方資本豐滿自身羽翼。 而在去年共用單車的“彩虹大戰”中, 雙方憑藉規模優勢、資源優勢等, 默契地用“燒錢大戰”把後來的小玩家通通趕出了局。

然而前不久, 阿裡拿出3.5億美元為哈羅單車輸血, 滴滴也重新復活小藍單車, 完成自己的出行生態佈局。 再加上騰訊手裡的摩拜, 以及很可能被阿裡資本大手筆投入的ofo, 對於共用單車的這一塊蛋糕, 真正的超級玩家才剛剛入局開始。

究其原因, 共用單車帶來的可觀流量和支付入口是利益爭奪的根本原因。 按照ofo公佈的資料, 日均3200萬單的交易量僅次於淘寶,

成為互聯網第二大交易平臺。 同時, 這個交易量還在快速成長, 對於互聯網行業來說, 共用單車已經成為極具商業潛力的業務。 因此, 共用單車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等待它們的是更慘烈的消耗戰。

共用單車給海外開拓搭建了可靠場景

中國的企業都在談走出去, 要國際化、全球化。 80年代在科技領域崛起的一代中國企業家, 包括聯想柳傳志、海爾張瑞敏等, 在當時算是白手起家, 通過切入電腦、家電等產業, 在歐美、日韓等一大票企業中突圍。 雖然他們提升了“中國製造”的影響力, 但低附加值的產業現狀, 國際影響力非常有限。

而90年代, 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創業者, 對中國經濟影響力持續到今天, 騰訊、阿裡、百度在中國乃至世界成長為互聯網巨頭,

並且在海外進行擴張。 但這些企業免不了被貼上模仿矽谷的標籤, 以及受益於中國局域網的特殊國情, 因而在海外的擴張有限。

共用單車的發明, 有人比喻為城市交通系統的毛細血管, 甚至外國青年把它譽為“中國新四大發明”。 它在中國創生成長, 並被海外所模仿, 可以說, 共用單車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的一張新名片。

2017年12月7日, ofo宣佈進入法國巴黎, 這是ofo的第20個國家, 同時其海外運營城市已超50城, 投放超過10萬輛共用單車, 為海外用戶累計提供超過1000萬次騎行服務。 而摩拜在去年也交出了12國200城的成績。 並且, ofo和摩拜在海外的發展還在加速, 就如戴威在APEC上所傳遞的野心:ofo要為全球20億用戶提供無差別的共用單車服務。

海外的受歡迎程度, 以及快速上漲的訂單量, 顯然, 共用單車已經成為真正走出國門的科技互聯網行業。 而這背後, 帶來的科技文化交流效益將會凸顯, 而中國企業也可以搭載這趟列車完成海外市場的開拓, 尤其是對支付平臺走出去的意義。 換言之, 共用單車打開了中國企業海外擴張的新局面, 同時也為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去搭建了可靠的場景。

總結:共用單車帶來的流量和入口, 特別是海外流量的價值, 在競爭者面前顯然是一塊價值連城的璞玉。 誰能夠勝出將意味著掌握共用出行領域的絕對話語權, 哈羅與小藍返場廝殺, 正是看中這一市場的豐厚回報和誘惑。 但是, ofo和摩拜經過一年的競爭發展, 早已挖掘了寬廣的“護城河”,包括投放規模、運維經驗、生態鏈、政府關係等,後來者的視窗期已過,很難再有作為。

早已挖掘了寬廣的“護城河”,包括投放規模、運維經驗、生態鏈、政府關係等,後來者的視窗期已過,很難再有作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