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十年堅持 砥礪前行 小工程師的健康中國夢

“梅花香自苦寒來,堅持研發創新就是堅持自己的職業信仰,無愧於初心。 ”-- 李雙雙,一位元堅守在醫療設備研發一線的普通研發工程師,自清華大學畢業後,就進入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瑞醫療)做醫學影像設備的研發工作,這一紮根就是十年,並且將這段最寶貴的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一個課題的專項研究。 研發工作是寂寞清苦的,十年間只專注做一件事,其中辛苦不足為外人道也,但守得住匠心、攻堅克難,帶來的不僅僅是個人成就,更重要的是提升醫療水準、造福人類健康。

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党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張高麗、王滬寧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 李克強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張高麗主持了大會。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鄭海榮研究員與邁瑞醫療主任工程師李雙雙領銜的超聲團隊,共同研發完成的“超聲剪切波彈性成像關鍵技術及應用”專案獲得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得到了國家領導人親自授予的獎狀。

邁瑞研發工程師李雙雙在北京接受頒獎

國家技術發明獎是我國最權威的科技發明類獎項,每年的頒獎儀式,都是科技界的盛事,備受公眾矚目。

邁瑞醫療與深圳先進院研究員鄭海榮領導的科研團隊,通過深入合作、聯合攻關,創建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聲彈性成像關鍵技術及應用體系,並與深圳市人民醫院聯合進行大量的臨床測試,歷經長達十年的艱苦努力,終於研發出這項在醫療影像設備行業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果。 該體系利用超聲波力學效應實現對人體組織生物力學參數的無創定量測量,是超聲影像技術的重大革新,能為肝硬化和乳腺癌等疾病的臨床早期診斷提供關鍵依據,對創制高端醫療設備和提高我國疾病防治水準具有重大意義。

乳腺腫瘤超聲成像對比

作為一個堅持自主創新的民族品牌,邁瑞始終以創新技術帶動學術發展,大力投入自主技術研發,助力國家應對醫療挑戰,已在多個領域參與了行業標準的制定。

2017年邁瑞借助該專案,聯合國內17家知名三甲醫院,開展了業內唯一的雙模態彈性多中心的研究,輸出了首套適用于中國人群的彈性診斷標準,以邁瑞夢托舉健康中國夢。

“研發人員要以從事科研工作為榮”

在邁瑞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上,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和李雙雙團隊合影留念

1月12日,邁瑞醫療舉辦了“首屆邁瑞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特此表彰在此次榮獲國家級二等獎的項目中,具有卓越貢獻的邁瑞超聲李雙雙研發團隊。

在表彰活動上,董事長李西廷向研發人員講述了“我們怎麼看待科學技術?”的重大命題。

李西廷表示,首先,我們的研發人員要有自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是國家和民族的生存之本,你們是社會中的佼佼者,是國家的棟樑。 做科學家、工程師或醫學家更是大家心目中欣羡的職業。 研發人員一定要正確地看待自己,正確地看待自己在社會中的作用。 我們要在公司樹立起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提倡大家為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為我們公司多做貢獻。 尤其是年輕的工程師們,一定要以正確的態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用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做研發

在表彰大會上,邁瑞醫療副總裁黃海濤介紹到,“邁瑞在超聲彈性技術上的突破,不僅是工程技術上的突破,更是超聲成像技術在原理和方法上的重大革新。

這項技術通過在高端彩超Resona系列產品上增加全新的彈性成像模式,能為肝硬化和乳腺癌等常見疾病的臨床早期診斷提供關鍵依據,後續邁瑞全系列高中低端彩超都將搭載這項技術,從而造福更多的人群。 由於彈性成像核心技術的突破,未來還有可能幫助邁瑞研發出肝纖維化超聲檢測,以及全乳超聲篩查等不同形態的專用設備,從而應用於更多的臨床科室以及體檢機構。 因此說這項技術的發明,對於普及常見疾病的早期篩查和診斷、及時無創地評估治療效果、提高我國的疾病防治水準有著重大的意義。 ”

李雙雙測試產品性能

同時,黃海濤還提到,邁瑞研發系統未來的方向一定是客戶需求和市場需要,而通往未來的路,也是唯一的一條路,就是創新,是在臨床應用層面的創新,更是在不斷優化和突破核心診療性能層面的創新。 ”

記者專訪側記:

- 激動,很激動

記者:相信當時領獎,見到國家領導人,你應該很激動吧?

李雙雙:激動,很激動,當時領導人一進場,大家都情不自禁鼓起掌來。那種莊嚴,榮譽感讓我現在還記憶猶新。離國家領導人仿佛只有一步之遙,我看得清他的樣子,真人挺平易近人的。

- 不只是我一個人

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鄭海榮(左二)及其團隊一起領獎

李雙雙:你們雖然只看到我們領獎的幾個人,但其實這個項目,是我們邁瑞和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超聲團隊,還有國內十幾家醫院的醫學專家一起去完成的。這樣的合作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預研階段,這個階段有4、5年。我們和先進院研究團隊一起,合作研究攻關,強強聯合,突破了關鍵的技術難點。第二個階段是產品化階段,預研結束後,我們開始把技術落實到產品上,實現各種應用,調配相容性和拓展性。第三個階段,是臨床評估和驗證階段,我們與上海瑞金醫院等十幾家重點大型醫院開展了業內唯一的雙模態彈性多中心的研究,在推廣和應用這項技術的同時,收集了4605例有效病例,讓醫學專家們來評估診斷效能、制定醫學操作規範、建立醫學診斷參考等。

- 最難的是跨過這一步

記者:聽起來這個項目並不簡單,你們做了多久?

李雙雙:從08年開始到現在,有10年了。

記者:沒想到要10年,10年對於這樣的專案,算久嗎?

李雙雙:算久,也不算久。其實這和我們初定的目標有關。我覺得制定一個目標非常重要,你知道一個目標定得越高,實現的高度能不由自主地跟著目標去走。一開始,我們看到這個技術在國際上剛剛出現,而我們自己想實現的不僅僅是能做出這個技術,而是把這個技術落實到臨床應用。這看似是一步之差,但是這一步是跨度很大,也是最難的一步。所以當我們有了這個目標,我覺得再久都不算久,因為我心裡有了期盼。

- 從工程化到產品化,邁瑞工程師為此日夜奮戰

記者:這一步之差,對國際上這門技術的發展拉動了多少?

李雙雙:其實現在國際上這門技術也有不少品牌在推動,而我們的不同就是在真正的臨床應用上跨出了一大步,把剪切波彈性成像這門技術落實到臨床應用。在早期診斷重大疾病,比如乳腺癌和肝硬化上面,更精准和簡易化。人們常說十年磨一劍,但我覺得這其中有點不同,要跟大家說清楚的:古人磨劍是磨好了再上戰場,猶如閉門造車,做好了再經受實踐的驗證。但這不是醫療技術研發的正確方法,診斷技術的產品化,決不能僅僅在辦公室裡磨資料或者磨演算法,而要真正解決臨床問題,走到臨床“戰場”中鍛造、驗證,結合專家智慧來優化自己的“武器”。專案後期,我們和上海瑞金這樣的大型醫院合作了2年,收集了數千份來自全國的病例,讓專家去分析,去制定彈性的資料範圍,從而讓更多的醫生根據這個範圍去診斷。

以上海瑞金醫院為首的雙模態彈性多中心研究,於2017年輸出了首套適合中國人群的彈性診斷標準

記者:那對於臨床診斷真的非常有意義,你在這10年中有什麼非常有成就感的時刻嗎?

李雙雙:有一件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當我們剛剛把設備投放到醫院的時候,其實醫生還是有一點點懷疑的,他們可能認為國產設備的剪切波彈性成像技術應用沒那麼成熟。當時我們馬上拿出了乳腺仿體模型,把機器獲得的圖像和彈性資料與進口設備進行了對比,發現我們國產設備的圖像和測量資料都非常精准,甚至更有優勢。到後來,他們用於乳腺臨床的時候,發現對乳腺癌的良惡性鑒別輔助診斷上效果非常好,而且工作流易用性好並獨具特色。我覺得我們讓國內的醫生也跨出了一步,他們對國產設備更有信心了。現在越來越多的醫院已經使用上這項基於邁瑞超聲平臺的剪切波彈性成像技術。

雙模態彈性多中心研究眾多專家合影留念

李雙雙:有一件小插曲,在這次獲獎後,有名內蒙古的患者直接打來電話到合作醫院,問在內蒙古能不能也用這樣的超聲設備給自己診斷一下。這是後話了。

記者:除了有這層意義,你覺得這10年的堅持對你個人,對你的團隊的意義是什麼呢?

李雙雙:這十年中,我心裡其實憋著一股勁兒。我是08年一畢業就來的,當時也是個剛畢業的小女生。公司指派我們好幾個人去分不同的方向去調研一些新的技術。而我負責的是剪切波彈性成像這個技術方向的。當時我不單單是閱讀文獻,還會根據文獻上的流程去自己試著演繹一遍,來比對究竟文獻上的技術闡釋有什麼優點,有什麼缺點。最後,我做了一個非常完整的調研呈現了出來。

李雙雙:而我團隊裡的人都非常優秀,是大家磨合出來的優秀。為了把這門技術從零到有地實現出來,團隊中每個人都在主動思考並解決問題。在產品化階段,難度在於溝通。這時候,有不同專業方向的同事參與進來。有些人負責硬體,有些人負責軟體。而研發工作,是分模組的。當你完成了你的部分,需要交接給下一個人。這時候,如果其中有一個卡殼了,另一個人好像只能乾等著。而我要做的是及時協調和溝通,並保證每一個環節的技術指標順利實現。

這麼多年,李雙雙說她基本不會想起來給團隊合影一張,現在終於有了

李雙雙:更難得的是,你知道,由於我們研發這個工作性質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默默無聞地工作。在試驗了幾百次,甚至上千次同樣的東西,我們可能會質疑自己,但是不能就這樣甘休。每多試一次,我們都當離最後的勝利更近一步。對我們而言,最難的是克服這一次挫敗,而繼續走下去。

記者:團隊支持確實非常重要,那麼公司對這個項目是如何看的呢?

李雙雙:你知道的,公司對研發創新的投入一直非常大。這個項目是達到千萬級別的資金支援。當初剛畢業的時候,其實我是可以選擇出國深造的,但是最終我選擇了在邁瑞做研發工程師,就是覺得公司對研發的重視吸引了我。比如我需要試驗剪切波強度,那麼軟硬體及時到位的支持都有了,才能更好去推進。還有,在獲獎後,公司也給予我們資金獎勵。

結語:最難的,是主動思考去創造可能;最難的,是不懈溝通釋放團隊智慧;最難的,是跨多一步。十年,雖暫告一段落,但是對於中國醫療科技的創新而言,跨了十年的這一步,僅僅是一個新的起點。

記者專訪側記:

- 激動,很激動

記者:相信當時領獎,見到國家領導人,你應該很激動吧?

李雙雙:激動,很激動,當時領導人一進場,大家都情不自禁鼓起掌來。那種莊嚴,榮譽感讓我現在還記憶猶新。離國家領導人仿佛只有一步之遙,我看得清他的樣子,真人挺平易近人的。

- 不只是我一個人

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鄭海榮(左二)及其團隊一起領獎

李雙雙:你們雖然只看到我們領獎的幾個人,但其實這個項目,是我們邁瑞和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超聲團隊,還有國內十幾家醫院的醫學專家一起去完成的。這樣的合作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預研階段,這個階段有4、5年。我們和先進院研究團隊一起,合作研究攻關,強強聯合,突破了關鍵的技術難點。第二個階段是產品化階段,預研結束後,我們開始把技術落實到產品上,實現各種應用,調配相容性和拓展性。第三個階段,是臨床評估和驗證階段,我們與上海瑞金醫院等十幾家重點大型醫院開展了業內唯一的雙模態彈性多中心的研究,在推廣和應用這項技術的同時,收集了4605例有效病例,讓醫學專家們來評估診斷效能、制定醫學操作規範、建立醫學診斷參考等。

- 最難的是跨過這一步

記者:聽起來這個項目並不簡單,你們做了多久?

李雙雙:從08年開始到現在,有10年了。

記者:沒想到要10年,10年對於這樣的專案,算久嗎?

李雙雙:算久,也不算久。其實這和我們初定的目標有關。我覺得制定一個目標非常重要,你知道一個目標定得越高,實現的高度能不由自主地跟著目標去走。一開始,我們看到這個技術在國際上剛剛出現,而我們自己想實現的不僅僅是能做出這個技術,而是把這個技術落實到臨床應用。這看似是一步之差,但是這一步是跨度很大,也是最難的一步。所以當我們有了這個目標,我覺得再久都不算久,因為我心裡有了期盼。

- 從工程化到產品化,邁瑞工程師為此日夜奮戰

記者:這一步之差,對國際上這門技術的發展拉動了多少?

李雙雙:其實現在國際上這門技術也有不少品牌在推動,而我們的不同就是在真正的臨床應用上跨出了一大步,把剪切波彈性成像這門技術落實到臨床應用。在早期診斷重大疾病,比如乳腺癌和肝硬化上面,更精准和簡易化。人們常說十年磨一劍,但我覺得這其中有點不同,要跟大家說清楚的:古人磨劍是磨好了再上戰場,猶如閉門造車,做好了再經受實踐的驗證。但這不是醫療技術研發的正確方法,診斷技術的產品化,決不能僅僅在辦公室裡磨資料或者磨演算法,而要真正解決臨床問題,走到臨床“戰場”中鍛造、驗證,結合專家智慧來優化自己的“武器”。專案後期,我們和上海瑞金這樣的大型醫院合作了2年,收集了數千份來自全國的病例,讓專家去分析,去制定彈性的資料範圍,從而讓更多的醫生根據這個範圍去診斷。

以上海瑞金醫院為首的雙模態彈性多中心研究,於2017年輸出了首套適合中國人群的彈性診斷標準

記者:那對於臨床診斷真的非常有意義,你在這10年中有什麼非常有成就感的時刻嗎?

李雙雙:有一件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當我們剛剛把設備投放到醫院的時候,其實醫生還是有一點點懷疑的,他們可能認為國產設備的剪切波彈性成像技術應用沒那麼成熟。當時我們馬上拿出了乳腺仿體模型,把機器獲得的圖像和彈性資料與進口設備進行了對比,發現我們國產設備的圖像和測量資料都非常精准,甚至更有優勢。到後來,他們用於乳腺臨床的時候,發現對乳腺癌的良惡性鑒別輔助診斷上效果非常好,而且工作流易用性好並獨具特色。我覺得我們讓國內的醫生也跨出了一步,他們對國產設備更有信心了。現在越來越多的醫院已經使用上這項基於邁瑞超聲平臺的剪切波彈性成像技術。

雙模態彈性多中心研究眾多專家合影留念

李雙雙:有一件小插曲,在這次獲獎後,有名內蒙古的患者直接打來電話到合作醫院,問在內蒙古能不能也用這樣的超聲設備給自己診斷一下。這是後話了。

記者:除了有這層意義,你覺得這10年的堅持對你個人,對你的團隊的意義是什麼呢?

李雙雙:這十年中,我心裡其實憋著一股勁兒。我是08年一畢業就來的,當時也是個剛畢業的小女生。公司指派我們好幾個人去分不同的方向去調研一些新的技術。而我負責的是剪切波彈性成像這個技術方向的。當時我不單單是閱讀文獻,還會根據文獻上的流程去自己試著演繹一遍,來比對究竟文獻上的技術闡釋有什麼優點,有什麼缺點。最後,我做了一個非常完整的調研呈現了出來。

李雙雙:而我團隊裡的人都非常優秀,是大家磨合出來的優秀。為了把這門技術從零到有地實現出來,團隊中每個人都在主動思考並解決問題。在產品化階段,難度在於溝通。這時候,有不同專業方向的同事參與進來。有些人負責硬體,有些人負責軟體。而研發工作,是分模組的。當你完成了你的部分,需要交接給下一個人。這時候,如果其中有一個卡殼了,另一個人好像只能乾等著。而我要做的是及時協調和溝通,並保證每一個環節的技術指標順利實現。

這麼多年,李雙雙說她基本不會想起來給團隊合影一張,現在終於有了

李雙雙:更難得的是,你知道,由於我們研發這個工作性質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默默無聞地工作。在試驗了幾百次,甚至上千次同樣的東西,我們可能會質疑自己,但是不能就這樣甘休。每多試一次,我們都當離最後的勝利更近一步。對我們而言,最難的是克服這一次挫敗,而繼續走下去。

記者:團隊支持確實非常重要,那麼公司對這個項目是如何看的呢?

李雙雙:你知道的,公司對研發創新的投入一直非常大。這個項目是達到千萬級別的資金支援。當初剛畢業的時候,其實我是可以選擇出國深造的,但是最終我選擇了在邁瑞做研發工程師,就是覺得公司對研發的重視吸引了我。比如我需要試驗剪切波強度,那麼軟硬體及時到位的支持都有了,才能更好去推進。還有,在獲獎後,公司也給予我們資金獎勵。

結語:最難的,是主動思考去創造可能;最難的,是不懈溝通釋放團隊智慧;最難的,是跨多一步。十年,雖暫告一段落,但是對於中國醫療科技的創新而言,跨了十年的這一步,僅僅是一個新的起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