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換個視角看共用單車:中國產品出海的助推器

2017年, 共用單車從爆發到重新洗牌時間之短讓人瞠目結舌, 市場一分為二後, 合併傳言甚囂塵上, 在一輪輪澄清闢謠之後, 皓哥發現, 共用單車把目光投向了海外。 如同去年夏天在國內那般, 開始在國外瘋狂地跑馬圈地。 令人不解的是:國內戰局尚未明朗, 這是打算開闢新的戰場?究竟是為了融資講故事還是真的另有其因?

一、從共用單車自身來看, 國外發展確有優勢

國外政府有嚴格監管和數量控制, 存在准入壁壘, 於先發者是優勢。

國內的共用單車市場, 經歷了野蠻生長, 發展到後期政府才開始干預。 與之不同, 國外政府對市場進入者有諸多要求。 舉個栗子, 在美國, 政府重視“公共路權”, 投放自行車需要經過特許批准, 而特許經營權往往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 這是先入者天然的壁壘。

國外用戶付費習慣相對好, 薅羊毛的事兒少。

海外市場的單位經濟模型更優,

成本回收更快。

海外規範的發展的環境避免了直接的價格補貼戰, 定價溢價空間也高。 綜合當地物價水準以及匯率等因素, 共用單車在英美校園的騎行定價大約是國內的6倍-26倍, 比如, 摩拜在倫敦的收費約為8.87每小時。 與此同時, 使用頻次與國內差別不大, 因此成本回收週期被大幅縮短。

或許有人認為這並非共用單車自身的優勢, 靠的是海外的大環境。 但事實上國內移動產品出海的現狀並不樂觀, 橫向對比來看, 共用單車已是個不折不扣的“天才優等生”。

二、移動產品出海障礙重重, 共用單車從線下“撕開”突破口

線上流量紅利消失, 國內外同樣面臨線上獲客成本高昂的問題。

獲取流量想從線上轉線下, “輕資產”出海的產品卻面臨兩大難題。

一是沒場景, 像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就在很多國家建設線下的消費場景, 瞄準了中國龐大的出境需求。 而很多其他出海的互聯網企業, 盲目進入其他國家後, 由於海外市場和文化的差異性, 國內的玩法在另一片土地上找不到合適的場景, 水土不服是最大的隱疾。

二是性價比低, 開拓海外市場, 往往因為政治、經濟、人文、環境等差異化, 不得其要領, 投入很多不必要的成本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或者為了加強對當地的瞭解, 需要很多經費去鋪墊。 而且海外的自行車製造、運維等成本,

遠高於國內。

共用單車橫空出世, “骨骼清奇”。

在並不樂觀的出海環境下, 共用單車卻在短時間內刷出了非常漂亮的成績。 以ofo為例, 小黃車16年底首次登陸新加坡, 短短一年時間已經在全球多達20個國家、50多座城市運營, 多次登頂新加坡的下載榜單。 其本質是因為高頻剛需的屬性, 且客單價較低, 即使首次免費騎行, 單個用戶的獲客成本相比其他應用都會低不少。

從這個角度來看, 資本支持共用單車出海並非只有一重目的。

三、共用單車出海不僅挖掘出行價值, 還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

共用單車是重要的出海流量入口。

以海外版圖最廣的ofo為例, 當地使用者貢獻的訂單占比超過99%。 如果選擇ofo“帶”出海, 毫無疑問會比傳統出海方式——靠“在外國的中國人”來破局更有效。 同時,共用單車線上下提供服務,對社交廣告平臺等外部管道的依賴度輕,不用時刻為“廣告下架”提心吊膽。

作為高頻入口,未來能疊加更多的生活服務,實現“高頻打低頻”。

共用單車作為流量入口的前提是高頻的騎行使用場景,高頻入口的戰略價值極高,從外賣到打車均是如此。美團外賣的流量占整個美團超過50%,但美團並不靠外賣賺大錢,其真正高收益是低頻的生活服務。滴滴同理,滴滴的專車是賺錢的,但如果沒有計程車這個打車入口帶來流量,一開始幾乎不會有人打開滴滴。

高頻獲取流量,低頻賺取利潤這套邏輯對共用單車也適用。舉個栗子,支付產品在海外做地推,成本高且困難。如果選擇共用單車這個天生就與移動支付相結合的產品,獲客成本低不說,也不存在缺當地團隊的煩惱了。共用單車能非常有力地推動本土移動支付產品全球化的進程,這就是螞蟻金服要投ofo的重要原因。

打破支付壁壘,獲取高價值的信用資料,成為名副其實的“出海助推器”。

除了獲客難,另一個嚴重阻礙就是支付壁壘。外國人使用信用卡支付的習慣根深蒂固,商家使用移動支付積極性不高。但共用單車作為一種新鮮產品,國外使用者不會對其強加支付習慣,反而更有意願去接受新的配套支付方式。在信用卡非主導地位的國家,成功率則更高,更有利於打破支付壁壘。

此外,從信用場景的角度看,在征信不完善的國家,共用單車企業率先出海所積累的使用者資料,則相當於替即將出海的企業準備了一套征信系統,若後續賦能通過共用單車出海的產品,其價值不可估量。

這也是資本追逐ofo的重要原因之一,本質上是它滿足了上文所提出海必備要素和優勢。無論是海外共用經濟模型更優,還是高頻流量入口價值,ofo的速度之快、佈局之廣,佔據了出海的重要場景;加上支付寶和螞蟻信用分的接入,更讓其如虎添翼。

四、結語

總而言之,“無國界使用”這條路,如果共用單車能率先跑通,基於共用單車App所打造的平臺,就可以作為中國產品出海的O2O管道,一輛現成的“順風車”。

文/錢皓

同時,共用單車線上下提供服務,對社交廣告平臺等外部管道的依賴度輕,不用時刻為“廣告下架”提心吊膽。

作為高頻入口,未來能疊加更多的生活服務,實現“高頻打低頻”。

共用單車作為流量入口的前提是高頻的騎行使用場景,高頻入口的戰略價值極高,從外賣到打車均是如此。美團外賣的流量占整個美團超過50%,但美團並不靠外賣賺大錢,其真正高收益是低頻的生活服務。滴滴同理,滴滴的專車是賺錢的,但如果沒有計程車這個打車入口帶來流量,一開始幾乎不會有人打開滴滴。

高頻獲取流量,低頻賺取利潤這套邏輯對共用單車也適用。舉個栗子,支付產品在海外做地推,成本高且困難。如果選擇共用單車這個天生就與移動支付相結合的產品,獲客成本低不說,也不存在缺當地團隊的煩惱了。共用單車能非常有力地推動本土移動支付產品全球化的進程,這就是螞蟻金服要投ofo的重要原因。

打破支付壁壘,獲取高價值的信用資料,成為名副其實的“出海助推器”。

除了獲客難,另一個嚴重阻礙就是支付壁壘。外國人使用信用卡支付的習慣根深蒂固,商家使用移動支付積極性不高。但共用單車作為一種新鮮產品,國外使用者不會對其強加支付習慣,反而更有意願去接受新的配套支付方式。在信用卡非主導地位的國家,成功率則更高,更有利於打破支付壁壘。

此外,從信用場景的角度看,在征信不完善的國家,共用單車企業率先出海所積累的使用者資料,則相當於替即將出海的企業準備了一套征信系統,若後續賦能通過共用單車出海的產品,其價值不可估量。

這也是資本追逐ofo的重要原因之一,本質上是它滿足了上文所提出海必備要素和優勢。無論是海外共用經濟模型更優,還是高頻流量入口價值,ofo的速度之快、佈局之廣,佔據了出海的重要場景;加上支付寶和螞蟻信用分的接入,更讓其如虎添翼。

四、結語

總而言之,“無國界使用”這條路,如果共用單車能率先跑通,基於共用單車App所打造的平臺,就可以作為中國產品出海的O2O管道,一輛現成的“順風車”。

文/錢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