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盤點2017年度帳單刷屏背後,是企業超級用戶思維的佐證

年關將至, 各行各業各家各戶的年度帳單紛紛砸來, 騎了多少次共用單車?聽了多少首年代老歌?標籤屬性究竟是油膩男人, 還是中年少女?這些基於大資料的使用者畫像一次次在朋友圈病毒式傳播擴散, 而這背後, 究竟承載著怎樣的內裡乾坤呢?

一、“花樣”帳單核心盤點

如今, 從互聯網企業, 到傳統企業, 各行各業都在嘗試運作“年度帳單”, 玩法也不斷的推陳出新。

1、有的帳單“有情”

網易雲音樂

亮點:你不知道的你自己。 大資料揭示使用者未曾瞭解的自己, 諸如:你最喜歡的年度歌手是她?你聽過最多次的歌曲是它?淩晨幾點,

你還在聽哪一首歌?這些點點滴滴讓用戶產生一種情愫, 不由自主對品牌產生一種親近感。

2、有的帳單“有趣”

餓了麼

亮點:孤獨的你打敗了多少外賣俠?以特色鮮明的插畫, 加之互聯網語言溝通當下的“新新”人群, 植入廣告但並沒有令人違和的尷尬感覺。

3、有的帳單不僅“有情”、“有趣”更“有心”

支付寶

亮點:是油膩男還是中年少女?基於消費大資料, 其為使用者生成年度關鍵字。 引發大眾對支付寶帳單預測的猜想, 是什麼原因導致其判斷出我的個性的呢?

交通銀行信用卡

亮點:看得清過往, 更看得到未來。 用耳目一新的科技范兒的風格帳單告訴用戶過去一年點點滴滴, 並基於資料, 描繪出2018年用戶的消費場景, 為持卡人呈現“千人千面”的用戶畫像, 從“甜點零食咖”、“輕奢小資女”、到“吃瓜群眾”等等。

可圈可點的是, 交通銀行信用卡今年融入“致未來”的全新場景模式、打造出業內獨一無二創新概念、為傳統金融行業摸索挖掘資料價值的新思路。 下麵是皓哥抽絲剝繭的兩個亮點元素:

“互動”元素。 加強用戶的參與感, 以此實現使用者偏好資料返回。

若用戶對年度帳單“初始人設”不滿意,

可以自主選擇更符合自己的“畫像”。 這個 “交互”動作看似簡單, 卻能抓取到大量資訊, 實現來自使用者更加精准的資料回饋, 從而根據使用者對自己更準確的認知, 給予更適合他的產品和權益。 這樣賦予用戶參與感, 也是近期知識競答火熱的核心原因之一。

“未知”元素。 跳出思維“盒子”, 賦予帳單預知未來的能力。

其將大資料轉化為能為客戶所用的“消費指南”。 借助大資料分析, 為使用者預測2018年的消費場景、消費金額、消費方式。

在銀行系中, 交通銀行信用卡的年度帳單可謂將用心做到極致, “預測”概念的迸發也讓其與支付寶年度帳單之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不難看出在金融大資料的精細化運營上,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微妙的競合關係。

二、企業別出心裁發力年度帳單背後的啟示

不得不說,2017真是花樣百出的一年。我們的生活、習慣都被前所未有的科技所顛覆。人工智慧,新零售、無人貨架、共用經濟等層出不窮,但這背後都離不開“大資料”的驅動。同樣,高價值的大資料也是企業爭奪市場份額的必爭之地。

首先,年度帳單充分挖掘大資料的潛力,交通銀行信用卡此舉也旨在洞察未來趨勢,成為消費者的智囊參謀。

銀行業能從消費者大資料中勾勒出更加精准的用戶畫像,從而更加敏銳的洞察用戶,量身定制滿足不同用戶個性化的需求,同時基於大資料與智慧分析,反哺產業。

新零售一經提出,最明顯的特徵便是線上線下互相融合,其主要目的就在於資料的搜集與打通。在銀行業,這個道理同樣適用,轉型過程中,銀行也通過線上線下不同場景,嵌入服務,聚攏使用者,從而收集大資料,再利用大資料分析反哺銀行業務。

譬如,銀行可以通過用戶對微信支付寶等綁定銀行卡,從而獲取使用者的消費情況、行為偏好、關係網絡等資料,進而衍生到使用者信用、理財產品等領域,不僅能增加智慧風控的資料維度,使得分析結果更精准,並且還能更個性化地推薦產品給使用者。在提升後端智慧風控的效率同時,提升前端的用戶消費體驗。

其次,個人年度帳單具有很強的社交分享屬性,能滿足粉絲內心炫耀的心理。

社交平臺病毒傳播的本質源於用戶“榮譽感”與“虛榮心”所驅使。年度帳單以橫向超越區域內多少競爭對手為軸,賦予用戶大大方方“炫富”或者“自我吐槽”的噱頭,以此凸顯自己的社會地位與消費能力,因而成為社交資產傳播的重要素材,並幫助銀行進行品牌擴散,拉近與用戶的距離,提升品牌影響力。

最後,線上流量紅利漸失,年度盤點實則暗合了各家企業“超級用戶”思維。

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強調了突圍下半場的“超級用戶思維”。

線上上流量成本高企的時候,不如精耕細作老用戶,挖掘其更多元化的消費價值。

未來,企業需要打造更多讓使用者值得驕傲的產品,只有為你的“超級用戶”帶來極致的產品與服務體驗,才能形成口碑效應,從而產生自然、高價值的新用戶增長,這也將是企業發展的新範式。

除此之外,與用戶的深度連接,將助力企業告別“雞同鴨講”的時代,從“我想懂你”進化為“我比你更懂你”,以此增加用戶好感度,更能提升其忠誠度。

三、結語

年度帳單只是各家企業發力大資料洞察使用者趨勢的冰山一角。

回首往昔,獲益匪淺。

至於當下,且行且惜,

未來已來,我們,拭目以待。

文:錢皓,孫能能亦有貢獻。

二、企業別出心裁發力年度帳單背後的啟示

不得不說,2017真是花樣百出的一年。我們的生活、習慣都被前所未有的科技所顛覆。人工智慧,新零售、無人貨架、共用經濟等層出不窮,但這背後都離不開“大資料”的驅動。同樣,高價值的大資料也是企業爭奪市場份額的必爭之地。

首先,年度帳單充分挖掘大資料的潛力,交通銀行信用卡此舉也旨在洞察未來趨勢,成為消費者的智囊參謀。

銀行業能從消費者大資料中勾勒出更加精准的用戶畫像,從而更加敏銳的洞察用戶,量身定制滿足不同用戶個性化的需求,同時基於大資料與智慧分析,反哺產業。

新零售一經提出,最明顯的特徵便是線上線下互相融合,其主要目的就在於資料的搜集與打通。在銀行業,這個道理同樣適用,轉型過程中,銀行也通過線上線下不同場景,嵌入服務,聚攏使用者,從而收集大資料,再利用大資料分析反哺銀行業務。

譬如,銀行可以通過用戶對微信支付寶等綁定銀行卡,從而獲取使用者的消費情況、行為偏好、關係網絡等資料,進而衍生到使用者信用、理財產品等領域,不僅能增加智慧風控的資料維度,使得分析結果更精准,並且還能更個性化地推薦產品給使用者。在提升後端智慧風控的效率同時,提升前端的用戶消費體驗。

其次,個人年度帳單具有很強的社交分享屬性,能滿足粉絲內心炫耀的心理。

社交平臺病毒傳播的本質源於用戶“榮譽感”與“虛榮心”所驅使。年度帳單以橫向超越區域內多少競爭對手為軸,賦予用戶大大方方“炫富”或者“自我吐槽”的噱頭,以此凸顯自己的社會地位與消費能力,因而成為社交資產傳播的重要素材,並幫助銀行進行品牌擴散,拉近與用戶的距離,提升品牌影響力。

最後,線上流量紅利漸失,年度盤點實則暗合了各家企業“超級用戶”思維。

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強調了突圍下半場的“超級用戶思維”。

線上上流量成本高企的時候,不如精耕細作老用戶,挖掘其更多元化的消費價值。

未來,企業需要打造更多讓使用者值得驕傲的產品,只有為你的“超級用戶”帶來極致的產品與服務體驗,才能形成口碑效應,從而產生自然、高價值的新用戶增長,這也將是企業發展的新範式。

除此之外,與用戶的深度連接,將助力企業告別“雞同鴨講”的時代,從“我想懂你”進化為“我比你更懂你”,以此增加用戶好感度,更能提升其忠誠度。

三、結語

年度帳單只是各家企業發力大資料洞察使用者趨勢的冰山一角。

回首往昔,獲益匪淺。

至於當下,且行且惜,

未來已來,我們,拭目以待。

文:錢皓,孫能能亦有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