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悉尼為何沒能成為澳大利亞首都?荒漠上劃地建都是什麼感覺!

提起澳大利亞首都, 很多人都以為是大名鼎鼎的悉尼, 而真正的首都坎培拉卻很少人聽說。 那麼澳大利亞為何沒有象多數國家一樣選擇當時已經是大城市的悉尼作為首都, 而非要在一片荒原上憑空造城新建首都呢?要知道一百多年前的人肯定不會想到今天出現的人口擁擠、房價暴漲、空氣污染這些大城市病, 更不可能有首都功能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這些現代才有的理念。 提到定都就得從澳大利亞聯邦建國說起。

兩大城市分屬兩個殖民地

在澳大利亞聯邦國家成立之前, 澳洲大陸上有六個英帝國殖民地。

悉尼和墨爾本就分別處於當時最強的兩個殖民地——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 十九世紀末, 這六個殖民地為了抵抗金融危機抱團取暖決定合併成立聯邦國家。 這時候的英帝國自己在歐洲大陸已經一腦門子事, 索性也就同意了澳大利亞自治, 自個管自個去吧。

以往各殖民地都是獨立向英帝國彙報, 獨自運營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各殖民地的賦稅政策、貿易方式都不盡相同, 我不干涉你但你也別管我。 所以當要統一成為一個國家的時候, 討價還價爭爭吵吵就無法避免, 其中首都選在哪就爭奪的相當激烈。

淘金熱讓悉尼和墨爾本都成為大城市

爭做首都實力相當互不想讓

悉尼是歐洲人在這塊大陸最早的殖民聚點, 淘金熱時期大量移民湧入逐漸成為當時南半球最大的城市市, 悉尼擁有天然良港, 所在的新南威爾士也是人口最多地域最廣的殖民地, 所以悉尼自然認為自己是老大。

墨爾本雖比悉尼晚四十多年建成, 但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

這裡發現了儲量超過美國三藩市的金礦, 迅速吸引來自全世界淘金人潮也包括大量華工湧入, 所以墨爾本也被早期華人稱為“新金山”。 淘金潮使得墨爾本突然就成了全世界最富有的城市。 因為悉尼是最早英帝國的垃圾桶, 流放犯人的地方, 而墨爾本則完全依靠自由民建成的, 所以墨爾本對自己的出生更有優越感。

悉尼和墨爾本實力爭做首都

這兩個都想傲視南半球的大城市自然是互相不服氣。 有趣的是, 直到今天兩個城市還有地域黑的傳統。 所以可以腦補當時選首都的時候, 這兩個城市自然誰都不聽誰的, 都說要是對方成了首都, 自己就不玩了。

政治妥協擇異地新建首都

兩個城市的互撕導致聯邦化進程受阻, 最後英帝國主導下做出決定:悉尼和墨爾本都別爭了, 你們重新選址建都, 在新首都建好前墨爾本可以臨時代首都。 又經過幾年, 在1911年就確定了首都的選址:在悉尼西南280公里和墨爾本東北660公里的一片荒蕪空地上重建新都。 取名坎培拉(Canberra)是根據當地土著的稱呼。

首都自然不能在任何一個州內, 所以將坎培拉及其附近地區劃出一個新區, 宣佈為澳大利亞首都領地(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歸聯邦直接管轄。

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位置

全新規劃的城市起點很高

從無到有建一座城市, 澳洲政府自然決心不小。 政府斥鉅資向全球公開招標求方案,最終美國芝加哥建築設計師格裡芬奪標並主持建造。

白紙上好畫畫,格裡芬大膽的用環形及放射狀道路將行政、商業、住宅區分開。為了體現首都威儀,中軸線筆直劃過坎培拉中心部分,其餘規劃基本在中軸線兩邊保持對稱。由國會山、市中心和羅素區構成的等邊三角形隱喻“政、軍、民”的關係。首都龍脈之地當然不能缺水,於是硬挖出一條七英里長的人工湖,後來被命名為格裡芬湖,它把坎培拉劃分為南北兩區。議會大廈、聯邦造幣廠、國立大學、聯邦科學院等都在湖的旁邊。

坎培拉城市規劃

澳大利亞國會大廈

坎培拉綠化率非常高

鳥瞰坎培拉

立法禁止圍牆城市變花園

要說坎培拉是一座花園城市一點都不誇張。格裡芬的設計理念拋棄了用公園點綴城市的綠化手段,而是讓整個城市都和天然植被融合,將城市空間的主角全部讓位于自然山水,開創了一個生態式巴羅克規劃先驅。最值得一提的是,坎培拉建都時便做出決定,不得設立圍牆。以後這條法律一直延續,整個首都除總理府有一道圍牆、一個崗亭外,所有機關、使館、私人住宅均以綠牆代替。參天的合歡花樹、桉樹成了政府機關的屏障;大使館區以異國花木為籬;單門獨戶的兩層宅院,由政府免費提供苗木,用薔薇、仙人掌、珊瑚樹、梨樹等組成矮牆,使整個坎培拉成了鮮花和綠地的世界。坎培拉因此有“天然首都”和“大洋洲花園”的美稱,但也有認為坎培拉城市規劃過於考慮景觀形式背後隱喻的政治含義,忽視了城市基本功能。

坎培拉被譽為花園之都

關於為什麼沒有選悉尼為首都的原因,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建國的先賢們從來就沒有把悉尼和墨爾本當作首都候選城市。原因之一是,無論悉尼和墨爾本都太靠近海岸,一旦敵方戰船炮艦來犯很容易被攻擊;原因之二則是,將首都建在內陸就是為了宣誓擁有澳洲廣大內陸地區主權。

安安靜靜的國都

坎培拉一直是澳大利亞聯邦的行政和公共服務中心,如今城區面積僅814平方公里,城內有澳大利亞國會、高等法院和眾多其他政府部門與外交機關。城內居民以公務員居多,聯邦政府是城市最大唯一的雇主。

坎培拉也是許多全國性社會和文化機構的所在地,例如澳大利亞戰爭紀念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澳大利亞體育學會、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澳大利亞國立博物館及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澳大利亞軍隊總部,以及主要軍事教育機構鄧特倫皇家軍事學院和澳大利亞國防學院也設在坎培拉。

不管澳洲的開國者們當初是出於何種原因做的決定,一百年來坎培拉就安安靜靜地、心無旁騖地做了一個“美美的純粹的首都”,這對於世界上那些已負重不堪並想盡辦法要疏解人口的首都來講簡直就是無法實現的夢想。

政府斥鉅資向全球公開招標求方案,最終美國芝加哥建築設計師格裡芬奪標並主持建造。

白紙上好畫畫,格裡芬大膽的用環形及放射狀道路將行政、商業、住宅區分開。為了體現首都威儀,中軸線筆直劃過坎培拉中心部分,其餘規劃基本在中軸線兩邊保持對稱。由國會山、市中心和羅素區構成的等邊三角形隱喻“政、軍、民”的關係。首都龍脈之地當然不能缺水,於是硬挖出一條七英里長的人工湖,後來被命名為格裡芬湖,它把坎培拉劃分為南北兩區。議會大廈、聯邦造幣廠、國立大學、聯邦科學院等都在湖的旁邊。

坎培拉城市規劃

澳大利亞國會大廈

坎培拉綠化率非常高

鳥瞰坎培拉

立法禁止圍牆城市變花園

要說坎培拉是一座花園城市一點都不誇張。格裡芬的設計理念拋棄了用公園點綴城市的綠化手段,而是讓整個城市都和天然植被融合,將城市空間的主角全部讓位于自然山水,開創了一個生態式巴羅克規劃先驅。最值得一提的是,坎培拉建都時便做出決定,不得設立圍牆。以後這條法律一直延續,整個首都除總理府有一道圍牆、一個崗亭外,所有機關、使館、私人住宅均以綠牆代替。參天的合歡花樹、桉樹成了政府機關的屏障;大使館區以異國花木為籬;單門獨戶的兩層宅院,由政府免費提供苗木,用薔薇、仙人掌、珊瑚樹、梨樹等組成矮牆,使整個坎培拉成了鮮花和綠地的世界。坎培拉因此有“天然首都”和“大洋洲花園”的美稱,但也有認為坎培拉城市規劃過於考慮景觀形式背後隱喻的政治含義,忽視了城市基本功能。

坎培拉被譽為花園之都

關於為什麼沒有選悉尼為首都的原因,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建國的先賢們從來就沒有把悉尼和墨爾本當作首都候選城市。原因之一是,無論悉尼和墨爾本都太靠近海岸,一旦敵方戰船炮艦來犯很容易被攻擊;原因之二則是,將首都建在內陸就是為了宣誓擁有澳洲廣大內陸地區主權。

安安靜靜的國都

坎培拉一直是澳大利亞聯邦的行政和公共服務中心,如今城區面積僅814平方公里,城內有澳大利亞國會、高等法院和眾多其他政府部門與外交機關。城內居民以公務員居多,聯邦政府是城市最大唯一的雇主。

坎培拉也是許多全國性社會和文化機構的所在地,例如澳大利亞戰爭紀念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澳大利亞體育學會、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澳大利亞國立博物館及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澳大利亞軍隊總部,以及主要軍事教育機構鄧特倫皇家軍事學院和澳大利亞國防學院也設在坎培拉。

不管澳洲的開國者們當初是出於何種原因做的決定,一百年來坎培拉就安安靜靜地、心無旁騖地做了一個“美美的純粹的首都”,這對於世界上那些已負重不堪並想盡辦法要疏解人口的首都來講簡直就是無法實現的夢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